参考资料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方案

 参考资料

 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方案 (试行)

 目

 录

 一、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二、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指标和等级标准 三、本科专业建设评估结论及标准 四、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方案有关说明

 一、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1.指导思想 1.1 定位与 办学思路 *专业规划 *人才培养目标 2.师资队伍 2.1 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整体结构状态与发展趋势 *专业师资中有研究生学位的比例 2.2 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资格 *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 *教学水平 3. 教学条件与利用 3.1 教学基本设施

 *实验室及设备情况 *实习基地及设施情况 *专业图书资料 3.2 教学经费 *经费预算与使用效益 4. 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4.1 专业地位

 *在学校学科专业群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4.2 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与执行 *教学大纲 4.3 课程

 *课程建设规划与执行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教材建设与选用 *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改革 *校园网与多媒体应用 *双语教学 4.4 实践教学 *实习和实训 *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情况及效果 *实验室开放 5.教学管理 5.1 教学文件 *教学档案管理 5.2 质量控制 *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 *教学质量监控 6.学风 6.1 教师风范 *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 6.2 学习风气 *学生遵守校纪校规情况

 *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与效果 *课外科技文化与社会实践活动 7. 教学效果 7.1 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毕业生数据 7.2 毕业论文(设计)

 *选题的性质、难度、份量及综合训练等情况 *论文或设计质量 7.3 思想道德修养 *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与文化、心理素质 7.4 体育 *体育 7.5 社会声誉

 *生源 *社会评价 7.6 就业 *就业情况 特色项目

 二、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指标和等级标准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参考权重 等

 级

 标

 准 备注 A C 指 导 思 想

 1.1定位与办学思路 路 *专业规划【注 1】

 0.5 全面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发展与改革趋势,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科学合理,能与学校学科群和重点学科建设紧密结合,并有效实施 基本掌握本专业发展与改革趋势,在专业调整与改造方面有调研,有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 【注 1】专业规划包括:国内外同类专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分析、专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依据和特色描述、实践教学环节建设规划、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图书资料建设规划。

 *人才培养目标 0.5 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符合学校定位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质量意识强 注重先进教育思想观念的学习与研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本明确,基本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有质量意识 师 资 队 伍

 2.1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整体结构状态【注 2】与发展趋势 0.6 专业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学位、职称、学缘、学科等的结构合理,适应教学与学科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发展趋势。有一定数量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专业负责人具有教授职务并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 结构基本合理,基本适应教学需要和学科发展。专业负责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务 【注 2】专业师资结构中的师资指学校在编的为本专业学生开设专业培养方案中专业教育课程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专业师资中有研究生学位的比例 0.4 专业师资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70%,其中博士比例≥30% 专业师资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达 50-60% 2.2 主讲 教师 *主讲教师资格 0.3 符合岗位资格【注 3】的教师达到 100% 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达 95%-98%。

 【注 3】

 符合岗位资格是指:主讲教师具有讲师及以上职务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教师。

 *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 0.3 55 岁(含)以下教授、副教授每学年均为本科生授课,三年内所有教授、副教授均曾为本科生授课 55 岁(含)以下教授、副教授每学年 95%以上为本科生授课 *教学水平 0.4 教学水平高,科研促进教学成效明显 教学过程规范,能保证教学质量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参考权重 等

 级

 标

 准 备注 A C 教 学 条 件 与 利 用

 3.1

 教学基本设施

 *实验室及设备情况【注 4】

 0.4 学科基础教学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设置科学,配备完善,设备先进,利用率高,能够完全满足培养方案要求的学科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教学任务,在人才培养中发挥较好作用;分实验室统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完好率达到 95%;10 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均为本科教学开设实验,使用效率高、使用效果好 学科基础教学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实验设备较完备,利用率较高,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分实验室统计,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达到10%;仪器设备完好率达到85%;10 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年使用机时大于 400 学时 【注 4】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是指单价高于800 元的仪器设备。

 【注 5】实习基地完善是指应具备稳定的场所;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有稳定的教师和辅助人员队伍;有开展因材施教、开发学生潜能的实习项目;场地、设施满足教学需要。

 【注 6】专业图书资料数量按照图书编目分类规则统计,专业学生数按照各专业在校生统计,生均专业图书和生均年进书量(册)包括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的图书。

 *实习基地及设施情况 0.4 校内外实习基地完善【注 5】,并有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基地数量、面积和设施能满足因材施教的实践教学要求,完全满足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要求 校内外实习基地基本完善,数量、面积和设施能满足实践教学基本要求 *专业图书资料【注 6】

 0.2 专业图书资料丰富,资料室面积满足教学需要,师生使用效果好、满意 生均专业图书达 80 册,生均年专业图书进书量达 4 册 3.2

 教学经费

 *经费预算与使用效益 1.0 本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预算合理,全部用于本科教学且使用效果好;专项经费项目申请中标率高并按期保质保量完成 本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有预算,全部用于本科教学且使用合理;能够争取到一定数量的专项并按期完成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参考权重 等

 级

 标

 准 备注 A C 专 业 建 设 与 教 学 改 革

 4.1

 专业地位

 *在学校学科专业群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1.0 与学校的重点学科相匹配,优势和特色明显;满足社会需要,教学条件好,教学质量有保证,学生满意 具有学科基础,专业设置适应社会需要,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基本符合要求

 4.2

 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与执行 0.5 培养方案符合学校定位和专业规划的目标要求;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利于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提高;遵循构建学科专业群平台课程的原则,专业主干课程设置合理;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执行情况好 基本能反映培养目标的要求;执行情况较好

 *教学大纲 0.5 各类课程教学大纲齐备并按时出版;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该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内容安排科学、合理,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执行情况好 各类课程教学大纲齐备,编写符合规范要求并按时出版;基本符合培养目标和该课程基本要求,内容安排较科学、合理;执行情况较好

 4.3

 课程

 *课程建设规划与执行 0.2 专业教育中的各类课程(群)均有高水平的课程负责人,主干课程教学队伍稳定、素质高;课程建设规划明确、执行情况好,有一定数量的由重点学科负责人领导的校级(含)以上精品课程和精品建设课程 专业教育的各类课程(群)均有负责人,主干课程教学队伍比较稳定、素质较高;课程建设有规划且执行情况较好,有校级精品课程或精品建设课程;全部课程达到合格标准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0.2 总体思路清晰,具体计划和配套措施有力,执行良好,改革成效显著,有一定数量的获省部级(含)以上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和校级一等奖以上的成果奖励(包括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精品教材等)【注 7】

 有思路、计划和措施,有校级教改立项支持并有一定成效 【注 7】校级(含)以上成果奖励是指近两次评奖中获奖的成果。

 一级 二级 主要观测点 参考 等

 级

 标

 准 备注

 指标 指标 权重 A C 专 业 建 设 与 教 学 改 革 4.3

 课程

 *教材建设与选用 0.2 有科学的教材选用和评估制度,责任明确,执行严格;主要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均选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或同行公认的优秀教材【注 8】,所有课程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的比例达到 50%;针对本校的优势学科,有重点地支持特色教材编写,成效好 有科学的教材选用和评估制度并执行良好;主要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选用同行公认的优秀教材,所有课程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比例达到 40%。

 【注 8】公认优秀教材指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精品教材建设立项教材、面向 21世纪教材和被重点院校广泛选用的教材 *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改革 0.2 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重视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以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考试方法,成效显著 注重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有一定成效

 *校园网与多媒体应用【注 9】

 0.1 积极利用校园网和采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校园网辅助教学系统(包括公布教案和教学参考资料、组织网上讨论和答疑、通过网上布置作业和测验等)的课程比例达到 20%以上(人文与社会科学类课程应达到 40%以上);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不低于 15%,并有一定数量自行研制开发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好 现代教育技术有一定使用面,采用校园网辅助教学系统的课程比例达到 10%以上(人文与社会科学类课程应达到 20%以上);必修课用多媒体授课的比例≥10%,教学效果较好 【注 9】多媒体授课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技术。

 *双语教学 0.1 有计划地积极推动和实施双语教学,适宜的专业课程特别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类课程采用双语授课比例≥10%【注 10】,教学效果较好;其它专业能积极实施双语教学或选用外文教材 重视双语教学的实施;适宜专业用双语授课的专业课程有一定的比例。

 【注 10】用双语授课课程指采用了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及以上的课程(外语课和专业外语课除外)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参考权重 等

 级

 标

 准 备注 A C 专 业 建 设 与 教 学 改 革 4.4实践教学

  *实习和实训 0.4 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充分满足实习大纲规定的实习内容和训练要求。实习教学符合学校有关规定,时间有保证,实习效果好 时间有保证、措施得力,效果较好 【注 11】

 设计性实验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综合性实验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注 12】

 包括开放的范围、时间、内容、对学生的覆盖面等。其中开放的范围包括科研(专业)实验室。

 *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 0.3 注意内容更新,体系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效果好 基本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90%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情况及效果【注 11】

 0.2 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程的比例≥80%,效果好 50~60%,效果较好 *实验室开放 0.1 实验室开放【注 12】时间长,开放范围及覆盖面广,效果好 有开放性实验室,有一定效果 教 学 管 理

 5.1 教学文件 *教学档案管理 1.0 各类教学档案【注 13】资料收集齐全、完整、整理规范、管理严格,有专用教学档案柜,分类存档,方便查阅,手段先进 各类专业教学档案资料收集齐全,整理较为规范,管理较为严格,有专用教学档案柜,方便查阅 【注 13】各类教学档案包括:专业培养方案、专业指导性计划、各类课程(含实践环节)的教学大纲、教学执行计划、实验室开设的各个实验项目的卡片、教学日历、课程表、毕业设计(论文)、各类专业课程(含实践环节)的学期教学总结、教研活动记录等。

 5.2

 质量监控

 *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 0.5 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专业教学和建设的质量标准完善、合理,体现学校的水平和地位,执行严格;专业负责人能认真履行专业管理与建设职责 能执行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专业负责人较好地履行了专业管理与建设职责 *教学质量监控 0.5 建立了科学、完善的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有效,成效显著(特别是对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质量有得力的监控措施且执行情况良好)

 本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初步形成(对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质量有监控措施),执行较好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参考权重 等

 级

 标

 准 备注 A C 学

 风

 6.1 教师风范 *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 1.0 专业所属学院和专业负责人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专业教师严格履行岗位责任,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平均每位专业教师在 3 年内公开发表 1 篇教学研究论文;专业教育课程中有 80%的教学班的学生评教结果达到良好以上;在教书育人方面有好的典型事例,有一定数量的教师获省部级以上各类奖励;专业教师近三年来未发生教学事故;调课率低于学校平均水平;专业教育课程成绩勘误率低于全校平均水平 教师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履行岗位责任,从严执教,教书育人,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并有教学研究论文公开发表;专业教育课程中有 50%的教学班学生评教结果达到良好以上;有教书育人方面的典型事例和获得校级以上奖励的教师;专业教师近三年来发生一般教学事故数低于 2 次(1 次重大事故折抵 2 次一般事故)

 6.2 学习风气 *学生遵守校纪校规情况 0.3 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考风优良,近三年每学年各专业学生违纪(包括考试作弊)人数比例均≤1%;每学年教师评学结果高于全校平均水平 能遵守校纪校规,考风良好,近三年每学年各专业学生违纪人数比例均≤2%

 *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与效果 0.3 专业所属学院重视学风建设,辅导员和专业班主任认真负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得力,效果好 有措施,效果较好 *课外科技文化与社会实践活动 0.4 积极创造条件和采取激励措施开展课外科技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多数学生积极参与,效果好 有措施,有一定的参加人数和活动效果

  一级 二级 主要观测点 参考 等

 级

 标

  准 备注

 指标 指标 权重 A C 教 学 效 果

 7.1 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 0.4 在“三严”的前提下【注 14】,学生公共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计算机基础等核心课程平均成绩居全校前 1/3;每个专业指定 3~5 门主干学科基础课程,其课程平均学分绩达到 75分以上;学生体现出很强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与能力 公共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等核心课程平均成绩居全校前 4/5;指定的若干门主干学科基础课程,其平均学分绩达到 65 分以上;学生体现出一定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与能力 【注 14】“三严”是指严格考试管理、严格考试纪律及严格评分标准,这是比较校内统测成绩的基础。各专业应定期按照学校制定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严格审查课程考核质量。

 【注 15】没有毕业生的新专业此项权重并入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0.3 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有较多的研究、实践成果和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包括数学竞赛、物理竞赛、英语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和各类创新大赛等)

 学生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一定的研究实践成果和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毕业生数据【注 15】

 0.3 毕业生外语四级通过率达到 80%以上,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以及学生考研率、学位授予率均居全校前 1/3 毕业生外语四级通过率达到70%以上,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以及学生考研率、学位授予率均居全校前 4/5 2 7.2 毕业论文(设计 )

 *选题的性质、难度、份量及综合训练等情况 0.5 绝大多数选题与学科发展、工程实际或社会实际紧密结合,选题质量高,能全面反映培养目标的要求 50%左右的选题结合实际,基本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论文或设计质量 0.5 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完全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论文(设计)质量高 论文或设计规范,符合学校规定,质量合格 7.3

 思想道德修养

 *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与文化、心理素质 1.0 措施完善、有效,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好,心理健康 措施得力,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较好,心理健康

 7.4 体育 *体育 1.0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97%;群众性体育和竞技体育开展得好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95%~96%;重视群众性体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参考权重 等

 级

 标

  准 备注 A C 教 学 效 果

 7.5 社会声誉

 *生源 0.6 100%完成计划招生;第一志愿录取率排名居全校各专业前 50%;报到率达 95%以上;学生平均录取分数居全校各专业排名前50%;第一学年末转专业情况:转入、转出本专业学生人数基本平衡或转入≥转出 95%完成计划招生;第一志愿录取率排名全校各专业前 80%;报到率达 90%。学生平均录取分数居全校各专业排名前 80%;第一学年末转专业情况:转出与转入人数差占本年级专业的学生人数的比≤5%

 *社会评价 0.4 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毕业生思想品德好,基础扎实,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杰出的毕业生典型事例。社会综合评价高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较好 7.6 就业 *就业情况 1.0 应届毕业生的年底就业率≥80%、就业工作措施得力,效果好 年底就业率达 60-70%,就业工作有措施,效果较好

 特 色 项 目

 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特有的,在校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优于其他专业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项目应当是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并得到公认的项目。特色可体现在不同方面:如治学方略、办学观念、办学思路;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教育模式、人才特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等方面。

 三、本科专业建设评估结论及标准

  1、专业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其标准如下:

 优秀:A≥15,C≤3,(其中重要项目 A≥10,C≤1),D=0,有特色项目; 良好:A+B≥15, (其中重要项目 A+B≥9 ,D=0),D≤1; 合格:D≤3, (其中重要项目 D≤1)。

 2、本方案二级指标共 19 项,其中重要指标(黑体字)12 项,一般指标 7 项。二级指标的评估等级分为 A、B、C、D 四级,评估标准给出 A、C 两级,介于 A、C 级之间的为 B 级,低于 C 级的为 D 级 。

 四、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方案有关说明

  1、评估工作要认真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通过各专业所属学院组织的自评和学校组织的专家评估,进一步加强学校对各教学院(系、部)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指导,促使全校上下重视和支持教学工作,自觉地按照教育规律不断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办学思路,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通过评建活动,使学校的本科专业建设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2、指标体系中的内涵标准原则上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要求换算成专业评估标准。

 3、评估内容均以近 3 年的材料为准。指标体系中的统计数据除明确写明的外,均按照被评专业口径与范围计算。

推荐访问:参考资料 本科专业 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