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电视剧观后感

 辛亥革命电视剧观后感精选

  导语:《辛亥革命》是由唐国强、李伟、姜瑞林执导,马少骅、张秋歌、姚居德、马晓伟、于荣光、王思懿、萧蔷等200位演员共同出演的史诗历史剧剧。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电视剧辛亥革命观后感,欢迎大家参考!

  看完了唐国强导演的《辛亥革命》,似有观感要说,不得不一吐为快。

  “十一”前去影院看了电影版《辛亥革命》,从赵文瑄的表演中让我看到了一个潇洒英俊、风流倜傥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形象,从成龙的演绎中让我了解了黄兴对于革命所起的重要作用,加之逼真的战争特效,电影版《辛亥革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继而又开始关注电视剧版,说实话本来对该片不抱太大希望,因为编导们都是擅长红色题材的老手,不过看完此片却完全没有了之前的想法。该片立意宏大,忠实于历史,还原于历史,着重刻画了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秋瑾、袁世凯等历史人物形象,是一本了解清末民初历史的活教材,马少骅更是演活了孙中山,恍如中山先生在世。

  一百年前,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游历国外,探寻救国救民之路,继而发现唯有“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才是一条正确道路时,便领导战友们发动一次又一次的革命起义,企图推翻腐朽无能的清政府,而我中华大地上一大批革命仁人志士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情愿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而献出生命,徐锡麟枪杀巡抚恩铭、秋瑾慷慨就义、林觉民情真意切的《与妻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宁死不屈,这种为天下苍生谋幸福的崇高信仰值得万世称颂。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经过武昌起义的炮火,腐朽不堪的清政府被推翻了,终结了自秦始皇以来的“家天下”,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去不返了!这是辛亥革命的伟大胜利!而却没能建立真正的共和!如果革命党人能发展壮大一些,如果当时的同胞能从封建社会中走出来,不再甘心做被奴役的下等人,如果宋教仁没有遇刺,如果一切能顺利走下去,岂不是早就建立了共和政权?但历史没有假设,哀我民族不幸、国之不幸。别说一百年前,就是现在的西元21世纪,我们大多数同胞依旧不知共和为何物!两千年封建社会,毒瘤太大,中毒太深,仍旧没有醒悟过来!

  何为共和?用中山先生的话概括为四个字:天下为公。今年十一去南京拜谒中山陵,一旁大姐告诉他年幼儿子的话语令我十分感动,她说:“儿子,什么是天下为公呀?就是天下是大家的,是你的,也是我的,是我们共同的天下。”对!天下不是一家之天下,不是一姓之天下,不是一党之天下,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天下人共管天下事,是为共和。

  电视剧《辛亥革命》中有一片段:武昌起义、各地光复后,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不久,他的哥哥孙眉前来讨要官职,在明孝陵附近,孙眉说:“兄弟,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把朝中最重要的官位都给了他的亲人,而我为了支持你的革命事业,已经倾家荡产,你难道不应该回报我吗?”中山先生语重心长说道:“我们革命是为了天下苍生,不是为了自己,我如果像朱元璋那样,革命还有什么意义。”之后他赠与兄长一幅字,缓慢打开后是四个字:天下为公。看到这里,我不禁热泪盈眶。

  好久没写东西了,不觉生疏,东拉西扯,南思北想,不成文章,至此搁笔。

  《辛亥革命》是写百年前的事,和当前的执政者关系不是直接的了,虽然有些地方还是为了宣传,但要好多了。有网友讲不如《走向共和》,我也是同意的。下面谈点观感。

  电视剧的结尾很有意思,在清廷退位后,两个辛亥革命时期的主角一个认不清形势,做着当皇帝的梦,最后是受到儿子的欺骗,气得抱病身亡。另一个在海外忙着“换妻”,竟然打着“爱情”、“革命”的幌子,诱拐朋友的女儿演出一场“私奔”。这在传统道德中认为是严重的不“义”,这也可以看出当事人的革命彻底性还是坚定的,不受传统道德的束缚。问题是不知为推翻清廷牺牲的烈士们,如秋瑾、林觉民等知道清廷灭亡后是这个样子,还会不会做出誓死推翻清廷的壮举呢?今天我们在烈士墓前,是不是要学“聪明”点呢?

  这部电视剧对袁世凯和孙中山的刻画还是有力度的,两个演员表演的水平真是不错。尤其是突出了袁对中国文人的了解,在这上面舍得花“钱”,知道如何“捧场”,而不是打压。对孙则突出了所谓“孙大炮”的特征,一次次讲话真有些感人。也真是会“做戏”,在海外住那样好而宽敞的房子,来了“同志”,马上表现出吃不起早饭,不知真实史料如何?孙中山是职业革命家,既然把“革命”当成了职业,一生自然是“不断革命”,盖棺论定,他还是忠于职守的。

  电视剧有一个孙中山之兄在孙当上还没有太大实权的“大总统”后跑来要好处,中山拒绝了。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山的“为公”。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初其兄将家产投入“革命”,不过是商人的一种“投资”,没想到上了弟弟的“当”,“投资”失败。当初,在孙中山的宣传下,不知华侨给革命捐款的目的,有多少是用于“投资”?又有多少是为推翻清廷呢?美、英、法等国没有支持孙,于是孙就激烈抨击“帝国主义”。看来那时的西方诸国还比较注意不干涉“内政”,不像今天在利比亚的作为。电视剧没再演下去,后来孙终于从苏俄那里得到资金,有本钱建立自己的军队,掀起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

  历史上孙中山和自己的“同志”意见分歧很大,不少离他而去。如黄兴、章太炎、陶成章、宋教仁。电视剧显然有意回避了这方面的内容。原认为孙是国民党创始人,看剧情是宋教仁成立的国民党,宋死后孙才接了过去。看不少文章,把宋的被刺认为是个悬案,没有确凿证据是袁世凯指使。分析袁没有这方面的前例;而“革命党”对暗杀是轻车熟路,陶成章就是被“内部人”所刺。看来宋的被刺真成了中国的无法求解的历史悬案了。

  有人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很同意这种观点,在对待辛亥革命这段历史的评说上是最典型的。老百姓对历史的态度多是“看热闹”,所谓的“都付谈笑中”。也有不少读书人是为真知而求索,但他们的成果多数也只能躺在书斋里。而真正在台面上的不过是“当代史”,也就是“古为今用”的历史。

  9月27日起,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电视剧《辛亥革命》于今日落下帷幕。

  优点一:整体来说演得很大气,场面也很宏大。

  优点二:孙中山、黄兴、杨度、袁世凯、秋瑾等一大批演员演得很精彩。

  优点三:尊重历史,可以当正史看。

  缺点一:部分重要戏份靠画外音一笔带过,比如袁世凯祭天称帝,正是共和体制下的闹剧,应该细说。

  缺点二:自惭形秽,孙中山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的誓词“颠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为什么被删了?只因出现了前朝国号?

  缺点三:宋庆龄的演员找的太不合适了。反之,宋霭龄倒是演的恰如其分,既有大家闺秀的气度,又有留洋欧美的气质。

  分享到: 最

推荐访问:辛亥革命电视剧 辛亥革命 观后感 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