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爱国党史教育党课讲稿

 新时代爱国党史教育党课讲稿三篇

  目录

 1、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凝聚奋进新征程磅礴伟力 ... 1

 2、最新学《党史》学习讲稿:学好百年党史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 8

 3、以史为鉴 坚定信念 着力强化对党的忠诚信赖和看齐追随 .............................................................................. 16

  党课: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 , 凝聚奋进新征程磅礴伟力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一种精神像一条红线贯穿其中,这就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奋进的主旋律,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和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情感让我们热

 泪盈眶,爱国主义精神构筑起民族的脊梁。”这感人的话语,充满自信与豪情,映照光荣与梦想,激扬我们的爱国情、强国志,鼓舞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今天,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关于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和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一、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必须牢牢把握“一心、一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观。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遭受过无数难以想象的磨难、危机和挑战,但是中华民族始终能够团结一致,以顽强拼搏的强大的生命力,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正如 2019年 1 月 1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开大学考察时所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历史昭示我们,只要我们高扬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始终保持高度的爱国主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丰功伟绩。

 (二)爱国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说:“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102 年前,中国青年作为一支新生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用一场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唤醒了沉睡的中华民族,也孕育出了以爱国为核心的五四精神。102 年来,五四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自觉地把个人小我融入到了祖国大我、人民大我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前赴后继、奋发图强。

 (三)爱国是涤荡人心的时代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情感牵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不同历史时期,赋予爱国主义的主题不尽相同;不同发展阶段,人们爱国主义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爱国主义的底色,从来没有因为时代、环境的变化而褪色,而改变。今天,在我们身边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报效祖国的英雄人物,面对外方的非法侵权挑衅行径,某边防团团长祁发宝、某机步营营长陈红军和战士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等英勇战斗,誓死捍卫祖国的山河一寸都不能丢。5 名边防英雄,有 70 后、80 后、90 后、00 后,不同的年龄,相同的理想,他们用热血、生命践行了“宁可向前十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的誓言。

 二、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必须绝对做到“三个相统一”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体现着人们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深刻认识,也体现着人们对于自己与祖国关系的深刻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坚定信念。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谭嗣同为变法图强而慷慨赴死,都彰显了爱国主义的坚定信念。在新时代,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坚定信念体现为以下“三个相统一”。

 第一,要绝对做到爱国与爱家相统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中华文明史上,家与国从来就没有分离过。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的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万个家庭的幸福美满,哪来的国家的繁荣发展。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8 年春节团拜会上强调指出:“我们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用我们4亿多家庭、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聚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第二,要绝对做到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2015年 12 月 3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从小就深受岳飞“精忠报国”影响的习近平,更是将“精忠报国”四个字

 铭刻心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国在他心中的崇高和分量。不论工作多么繁忙,总书记都要抽时间到乡亲们中走一走、看一看。每年,习近平总书记总会走进边防哨所、贫困山区、工厂车间等基层一线,看望慰问边防士兵和困难群众,与人民在一起,心中有国家,心中有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坚守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铮铮誓言,为国家为人民甘于奉献自己的一切。

 第三,要绝对做到爱国热情和文明理性相统一。我们要牢记历史,不忘历史上遭受的各种伤害,但决不能简单地把爱国主义异化为对某些国家的激愤和仇恨,把爱国主义精神扭曲为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也决不能简单地把爱国主义教育扭曲为屈辱史教育,强化为对仇恨的记忆,特别是不能以爱国之名违反道德和法律。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坚决抵制以爱国为名泄一时之愤的打砸抢烧,要自觉抵制网络社交媒体中的狂热、暴力、偏激的“爱国主义”。文明爱国、奋力强国,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复兴,才能真正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三、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必须认真践行“三个融入”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既要“内化于心”,也需“外化于行”。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不仅要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更要率先垂范,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切实把新时代爱国观深深融入学习、工作与生活中。

 (一)要把新时代爱国观融入学习中,切实增强爱国认同。爱国,贵在心中有国。党的十八大把“爱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就是要强化国人的爱国意识,树立全民的报国情操。因此,我们要通过爱国主义思想的学习,立下爱国之志,激发学习动力,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让爱国主义精神入脑入心、牢牢扎根,进而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努力志向,做爱国主义的坚守者和传播者,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持不懈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增强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尊崇法治、积极向上,推动爱国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引领力。

 (二)要把新时代爱国观融入工作中,切实增强爱国担当。爱国是具体的、现实的,体现在我们每一个岗位上,每一项工作中。因此,我们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像抗疫英雄那样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

 伟大奋斗之中,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从具细事项做起,把工作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同实现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向往联系在一起,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和揪心事。在当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以爱国责任与担当践行初心和使命。

 (三)要把新时代爱国观融入生活中,切实增强爱国情怀。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增强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做到做人有气节、有人格,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引导家庭成员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让每一个家庭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使爱国成为一种日常自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

 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书写了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重整行装再出发,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我们就一定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书写新的奋斗史诗,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最新学《党史》学习讲稿 :学好百年党史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同志们:

 2 月 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共迎新春佳节时指出,中共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2 月 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贵州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后强调,要结合即将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从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咬定目标、勇往直前,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回顾和重温党的光辉历史,不仅能够让我们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伟大成就,而且能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注入强劲精神动力。下面,就如何上好党史“必修课”,我从“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三个方面和大家作一交流。

 一、学习党史,就要知道“为什么学”。一是学好党史,有利于深刻认识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救国救民、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 28 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彻底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不改初心,大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立足中国国情,吸收世界先进经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初心和使命像一条红线,始终贯穿在党和国家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之中。全面了解党所走过的艰辛而曲折的奋斗历程,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凝聚思想共识、坚定“四个自信”至关重要。二是学好党史,有利于切实牢记初心使命。认真学习党史,厘清历史脉络,认清历史事实,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能够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是经历革命、建设、改革长期考验,在异常复杂环境中团结带领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伟大奇迹的党。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坚持和

 完善党的领导就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只有深读深悟党史,深刻认识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才能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刻地牢记初心使命,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永远在路上。三是学好党史,有利于认真践行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近 100 年来,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无论顺利还是曲折,我们党始终在奋斗中克服艰难曲折,靠奋斗创造未来;千千万万共产党员也在不懈奋斗中坚守着初心和使命。一部中共党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要从党史中激发责任之心,发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为民族之大我承担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要从党史中激发担当之心,深刻认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立足新征程新使命,接好时代的“接力棒”,走好当代人的长征路。要从党史中激发为民之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创造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二、学习党史,还要了解“学什么”。一是要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咬定目标、勇往直

 前,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翻阅中国共产党近 100 年的历史,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拼搏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奋斗史。从嘉兴南湖承载革命火种的小船,到劈波斩浪领航复兴伟业的“中国号”巨轮,中国共产党谱写了执政 14 亿人口大国的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教科书。作为党员干部,就应自觉把学习党史作为“必修课”,在学习党史、借鉴党史中汲取成长营养、获取奋进力量,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恪守为民初心,担当时代重任。

 二是要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同时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我们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保证。要在学好党史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反复证明了一个道理:政治上的主动是最有利的主动,政治上的被动是最危险的被动。在党的历史上,政治方向、政治路线一旦出现问题,形势就会变得复杂,局势也会随之艰难,党的前途命运则可能出现危险局面。历史经验和现实面临的任务告诉我们,全党上下只有绷紧政治意识这根弦,自觉站稳政治立场,紧密团结在以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从政治高度看问题、办事情,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以及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政治判断力,才能真正做到服从大局、围绕核心、自觉看齐。要在学好党史中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重温党和人民共同走过的光辉历程,坚定崇高的精神信仰,获取继往开来的强大动力,汲取革命前辈的智慧,练就“观察事物的敏锐眼光,判断时事的深刻洞见,处理人际关系的练达胸襟以及知行合一的行动能力”,是我们学习党史的落脚点。我们要在党史学习中坚定信仰、获得力量、汲取智慧,做到在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上头脑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善于从一般事务中发现政治问题,善于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坚持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要在学好党史中不断提高政治执行力。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攻坚克难,一路成长,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党。回望历史,不难发现,在中国这样的大国,只有具备崇高信仰、严明纪律、自我牺牲精神、敢于且善于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才能带领中国人民持续前进。党的十九大擘画了“十四五”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这需要全党站在历史和现实交会的高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自觉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努力前行。

 三是要把造福人民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坚决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我们党历来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形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低级的、不动脑子的东西”“要把官僚主义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经过一段时期的教育治理,作风有明显好转,但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说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任重道远,需要作出艰苦努力。这要求我们通过学习党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思想上彻底消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的土壤。

 四是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断净化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早在 1932 年的江西瑞金,中央苏区政府就专门设置了检举木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坚持不懈“打虎”“拍蝇”“猎狐”,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成效显著。在新形势下,我们党员干部应把党史作为最好的营养剂,努力修好党史这门必修课。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经常揽镜自

 照、每日三省。要严在第一次,常存“白袍点墨”之戒,在从政伊始,就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要严在关键处,严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保持对“腐蚀”“围猎”的警觉,把“严”的基因薪火相传。要严在细微处,常怀“堤溃蚁穴”之思,树牢进步靠组织、温暖靠家庭、消费靠工资的意识,从一包烟、一瓶酒、一盒茶做起,管好自己的手,做到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三、学习党史,更要清楚“怎么学”。一是要真学、笃学。“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只有多学习党史,学好党史、学深党史,才能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出发、走向哪里。只有理解和回答好这些问题,在真学、笃学党史中寻根守魂,才能真正补足精神之钙,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胸怀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上行稳致远。二是要学深、学新。学习党史,贵在学新、难在走心。我们党是一个不断发展壮大、不断成长奋进的党。这一过程,党的理论、党的历程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需要经常学、反复学、比较学,掌握新知识、学出新气象。要从党史学习中吸取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不断推陈出新,对标新要求,掌握新方法,走好新道路。要从经常学习中常学、常思、常

 省,对标初心使命,查一查、捋一捋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不断改造提升自己,使自己真正成为合格党员。通过在党史学习中丰厚知识、提升能力,厚植人民至上情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三是要学常、学实。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做好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开启新局面,就要把党史作为“必修课”学在日常、学在实处,始终做到实实在在学、结合实际学,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到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切实把红色基因浸入骨髓、融入灵魂,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真学真用、真知真行中汲取宝贵经验,练就担当的宽肩膀,提高成事的真本领,积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好“六保”任务,以劈波斩浪的勇气、迎难而上的锐气、向难而行的胆气,不辱使命担当,不负伟大梦想,书写新时代新征程壮美华章。

 同志们,学史者不愚,知史者不慌,用史者不乱。百年党史,既是固根涵源的营养液、揽镜自照的清醒剂,更是鉴往知来的航标灯。2021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阔步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智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就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赢得一切挑战,抓住一切机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开好局、

 起好步。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以史为鉴 坚定信念 着力强化对党的忠诚信赖和看齐追随 同志们:

 今年是我们党成立 100 周年。今天下午,我们组织这次专题党课,既是持续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教育的实际举措。今天这次党课,我的考虑并不是要教给大家什么,而是与大家共同学点什么,目的是通过回顾历史、对照现实、反思自身,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下面,主要与大家交流四个方面体会。

 一、从追寻伟大征程、回顾伟大贡献中感悟我们党的伟大光荣正确 我们党从诞生至今,走过了 100 年的光辉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下面,简要从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政治纲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等方面阐述“伟大历史贡献”,从中感悟党的伟大光荣正确。

 (一)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 28 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将这一伟大飞跃,划分了五个时期: 1.党的创立时期(1921 年 7 月到 1923 年 6 月)。五四运动之后,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1921 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讨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并通过了党纲(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联合第三国际)。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用“三个深刻改变”阐述了党诞生的伟大意义(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1922年7月党的二大,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目前历史条件下党的奋斗目标),并指出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的动力是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也是革命的力量之一;革命的策略是组成各阶级的联合战线;革命的任务和目标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的统一;革命的前途是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1923 年 6 月党的三大讨论了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文件,提出了党在现阶段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的重要任务。党的三大之后,在我们党推动下,国民党进行了改组,召开了一大,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取得了北伐战争胜利。

 2.大革命时期(1923 年 6 月到 1927 年 7 月)。1925 年 1

 月,党的四大通过了《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等 11个议决案,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指出:无产阶级的政党应该知道无产阶级参加民族运动,不是附属资产阶级而参加,乃以自己阶级独立的地位与目的而参加。无产阶级是最有革命性的阶级。所以,民主革命必须确保无产阶级的有力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取得胜利。《对于农民运动的议决案》指出:如果不发动农民起来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取得的)。1927 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大革命遭到了局部的严重失败。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尖锐激烈的斗争,1927 年在党的五大上,陈独秀代表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政治与组织的报告》,涉及中国各阶级、土地、无产阶级领导权、军事、国共两党关系等 11 个问题。报告既没有正确总结经验教训,又没有提出挽救时局的方针政策,反而为党在“中山舰事件”后采取的妥协退让政策作了辩护。大会虽然批评了陈独秀的错误,通过了《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议决案》《土地问题议决案》等,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如何对待武汉国民政府和国民党,特别是如何建立党的革命武装等重大问题,都未能提出具体有效的措施。

 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 年月 8 月到 1937 年 7 月)。

 这一时期,是我们党在极端艰难曲折的斗争中发展并达到成熟的重要时期。1928 年 6 月 18 日至 7 月 11 日,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党的六大在莫斯科召开,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制定了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讨论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十大政治纲领(①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②没收外国资本的企业和银行;③统一中国,承认民族自决权;④推翻军阀国民党的政府;⑤建立工农兵代表会议(苏维埃)政府;⑥实行八个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失业救济与社会保险等;⑦没收地主阶级的一切土地、耕地归农;⑧改善士兵生活,分给士兵土地;⑨取消一切军阀政府的税捐,实行统一的累进税;⑩联合世界无产阶级和苏联),集中解决了当时困扰党的两大问题(一是在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问题上,指出现阶段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引发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二是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问题上,明确了革命处于低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在这十年中,我们党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成功地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独创性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初步解决了有关中国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动力和前途等问题;初步解决了农民土地、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等问题。

 4.抗日战争时期(1937 年 7 月到 1945 年 8 月)。七七事变后,我们党通电全国,指出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才是中国的出路,号召全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侵略。1937 年 8 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制定动员全国军民开展民族解放战争,实行全面持久抗战方针,进一步确定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任务及各项政策。1945 年 4 月 23 日至6 月 11 日,党的七大在延安杨家岭召开,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关于形势和思想政治问题的报告、关于讨论政治报告的结论和关于选举问题的讲话,朱德、刘少奇和周恩来也分别作了报告和发言。七大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概括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自我批评三大作风;提出了今后全国的军事任务是,八路军、新四军与一切抗日友军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抗日战争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下进行的,到抗战相处阶段后,正面战场消失,敌后成为主战场,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对敌作战 12.5 万次,消灭日、伪军 171.4 万人。由于我们党领导的解放区战场和受到

 党团结抗战深刻影响的国统区战场的共同努力,最终在 1945年 9 月,中国取得了自 1840 年鸦片战争失败以来第一次反对外国侵略斗争的重大胜利,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侵华日军被迫投降。八年抗战中,我们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截至 1945 年 9 月,解放区人口发展到近 1亿人;人民军队发展到 127 万人,民兵发展到 260 万人;共产党的自身队伍发展到 120 多万人。

 5.解放战争时期(1945 年 8 月到 1949 年 9 月)。这一时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性胜利的重要历史阶段。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积极抢夺胜利果实,图谋重建独裁专制统治,我们党希望通过和平民主的方法,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停战协定。但是蒋介石不愿与共产党平起平坐,撕毁停战协定和旧政协决议,以进攻我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内战。从 1946 年 6 月开始自卫战争算起,经过仅仅三年多时间,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就以雷霆万钧、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七大确定的“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奋斗目标。1949 年 3 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集中讨论了彻底摧毁国民党统治,夺取全国胜利,在新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实行战略转移,即从乡村转到城市的问题;着重研究和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

 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分析了当时中国经济成分的状况和党所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二)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共经历了四个时期:

 1.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 年 10 月到 1956 年 9 月)。新中国诞生后,党和政府领导人民群众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经过一系列斗争(打击投机资本、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三反”“五反”),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1956年 9 月党的八大宣布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

 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大会还明确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①继续进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推进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巩固基础;②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巩固和扩大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③在发展基本建设和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发展工业、农业、手工业的生产,相应地发展运输业和商业;④努力培养建设人才,加强科学研究工作,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⑤在工业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增强国防力量,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在这期间,按可比价格计算,我国工农业总产值 1953 年增长 14.4%,1954 年增长 9.5%,1955 年增长 6.6%,1956 年增长 16.5%。1956 年,全国居民消费水平比 1952 年提高了 21.3%,其中,农民提高了14.6%,非农业居民提高了 28.6%。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9月到1966年5月)。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以毛泽东 1956 年 4 月发表《论十大关系》为标志,我们党开始摆脱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①在这十年间,奠定了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工业建设方面,新建扩建一大批重要企业,如大庆油田,十大钢铁厂,一批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厂,几十个煤炭企业和发电厂。据统计,重

 工业部门累计新建的大中型项目,有 2/3 以上是在 1958 年至1960 年间开工兴建的。②在这十年间,我国初步建成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机械工业形成冶金、采矿、电站、石油化工等工业设备制造以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 10 多个基本行业,而且能够独立设计和制造一部分现代化大型设备;到 1964 年,我国主要机械设备自给率由 1957 年的 60%提高到 90%以上。电子、原子能、航天等新兴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③在这十年间,科学技术的发展成绩十分显著。基础科学研究有很多进展,1965 年我国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这是当时世界第一流的科技成果。在应用科学技术方面,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育成并大面积推广种植矮杆水稻的国家。此外,钢铁工业、煤炭工业、石油工业、电力工业等都有很大发展,1965年我国的钢产量为 1223 万吨,约占世界第七位;原煤产量为 2.32 亿吨,占世界第三位;石油产量为 1131 万吨,占世界第十五位,实现了国内消费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发电量为 676 亿度,占世界第八位。

 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 年 5 月到 1976 年 10 月)。这一时期,我们党召开了九大和十大。虽然,“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是完全错误的,但在这十年中,我国在经济上仍然取得一定进展。从生产总量看,1976 年,全国农业总产值达 1258 亿元,比 1965 年增长 35.3%;全国粮食总产量

 5726.2 亿斤,比 1965 年增长 47.2%;原油产量达到 8716 万吨,相当于 1965 年的 7.7 倍。科学技术方面也取得若干重要成就,1966 年 10 月我国第一次成功地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1967 年 6 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69 年 9月首次成功地进行了地下核试验,1971 年 9 月第一艘核潜艇建成并试航成功,1970 年 4 月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1 年 9 月洲际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1975 年11 月第一颗返回式遥感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4.文革后的两年徘徊时期(1976 年 10 月到 1978 年 12月)。1977 年 8 月党的十一大召开,华国锋代表党中央作了政治报告,总结同“四人帮”的斗争,宣告“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提出在 20 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提出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高举和捍卫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把揭批“四人帮”的伟大斗争进行到底,彻底肃清他们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流毒和影响,巩固和发展第十一次路线斗争的胜利成果,在我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对外工作的各个领域,全面地正确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主要战斗任务(①一定要把揭批“四人帮”的伟大斗争进行到底,②一定要搞好整党整风、加强党的建设,③一定要把党的各级领导班子整顿好、建设好,④一定要抓革命促生产,把国民经济

 搞上去,⑤一定要搞好文化教育领域的革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文化教育事业,⑥一定要强化人民的国家机器,⑦一定要发扬民主,健全民主集中制,⑧一定要贯彻执行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方针),指出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要认真贯彻执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把整个国民经济纳入有计划、按比例、高速度发展的社会主义轨道,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实现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和其他经济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跃进。

 (三)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改革启动和全面探索时期(1978 年 12 月到 1992 年 1月)。这段时期的头四年,是拨乱反正和改革起步,主要实现了三个转变:全党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为纲到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变;由封闭到开放的转变;由固守陈规到大胆

 改革的转变。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真理标准讨论推动下,大刀阔斧地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首先在思想领域、政治领域和党内生活获得突破。由此带动全社会特别是农村改革和对外开放的特区试点,启动政治、经济、教育和科技等方面改革。其显著成效,就是农村经济活跃起来,短短三到四年就初步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1982 年党的十二大以后,是开始全面改革,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道路、基本路线,并大胆探索改革目标的十年。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郑重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向全世界昭告了中国的根本走向。改革开放的实践,则由广大农村的率先突破向着城市推进,由几个特区试点向着沿海沿江和内地推进。改革目标的探索,经历了由“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二大),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十二届三中全会),再到“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十三大),又到“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十三届四中全会)。1987 年党的十三大,在总结拨乱反正、全面改革的成功实践并系统论述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础上,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了“三步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其显著成效,就是出现了“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式的加速发展时期,城市经济活跃起来,对外开放由点到线再到面,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2.改革开放全面推进,实现新的历史性突破时期(1992年 1 月到 2002 年 10 月)。这个时期以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为起点,在我们党领导人民成功地经受住 80 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新形势下,1992 年 10月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使改革开放进入一个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新阶段。1997 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奋斗目标,“到 21 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2002年党的十六大宣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个时期的显著成效,就是逐步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经过持续改革和发展,彻底告别了短缺经济。2002 年,我国 GDP 总量达人民币 12万亿元,居世界第六位,人均 GDP 达到 1135 美元。这标志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短短 20 年左右的时间里,完成了由贫困到温饱、又由温饱到小康的两个历史性跨越。

 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2012 年 10 月以来)。党的十六大以来,经过十六届三中全会到 2007 年党的十七大,我们党又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呈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提出“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奋斗目标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统一认识:一面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为我们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实践和认识道路。十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2003 年以来,我国 GDP 增长速度连续 8 年达到或超过 10%,远高于同期世界年均 3.3%左右的增速;2011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47.3 万亿元),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战胜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了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党的十九大,我们党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了“到 2020 年 7000 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截至

 2019 年,实践的显著成绩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GDP 总量增长到 99 万亿元,综合国力稳居全球第一阵营;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 6071 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9.5%,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框架全面建成,人民福祉大幅增进;就业扶贫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累计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 1213 万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万亿斤以上,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科技创新投入大幅增长,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

 事实雄辩地证明,我们党的领导地位、执政地位,不是单凭任何人的愿望或意志就能造成的,而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国人民长期比较的必然选择。尽管敌对势力不断地蓄意诋毁、抹黑党的领导,但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以中国共产党诞生为界,中华民族的历史经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不断沉沦;在此之后,中华民族崛起复兴。党领导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历史成就是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这充分证明我们党的领导适应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充分证明我们党为之奋斗的纲领、目标,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充分证明我们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不愧为人民的党。

 二、从勇于坚持真理、坚决修正错误中感悟党的自我完

 善自我净化 对于执政党来说,认识并掌握真理、在实践中坚持真理,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勇于承认自身错误并坚决地修正错误,则往往更难。党 100 年的探索之路异常艰辛,既取得辉煌成就,也犯过严重错误,付出过沉重代价,当然这种代价是独立探索过程中必然的历史现象。我们党每次都是依靠自身的力量,深刻认识错误,认真修正错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转危为安、转败为胜。这也更加充分证明了我们党是一个勇于坚持真理、坚决修正错误、具有能力纠正错误的伟大的党,是一个不谋任何私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一)及时纠正右倾机会主义以及“左”倾盲动、冒险和教条主义错误。从 1921 到 1949 年,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经历了两次失败的考验:第一次是,大革命的失败。从客观上讲,是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有组织的革命力量。从主观上讲,是由于我们党还处在幼年时期,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缺乏,领导艺术也不成熟,...

推荐访问:爱国 党课 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