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指导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指导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全书共 33 篇。以下是我为大家推荐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欢迎大家参阅学习!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德育目标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借鉴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2、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方法

 1、朗读

 2、讨论

 3、点拨

 教具准备 ppt 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疏通文意,理清思路,翻译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语

 说话是一门艺术,提意见建议更是一门艺术。会提的,让人心悦诚服;不会提的,让人火冒三丈。今天,我们学习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看邹忌是怎样向齐王提建议,齐王怎样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建议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全书共 33 篇。记载从东周贞定王 17 年到秦始皇 31 年共 245 年间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概貌。主要记载战国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战国策》特点:长于议论,善于描画;文笔恣肆生动,条理清晰,善于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性格;善于夸张渲染和铺陈排比;善于体情状物。

 二、解题

 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3、齐威王,在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

 注意下面的字音:

 形貌昳丽 y

 窥镜 kuī

 间进 jin

 期年 jī

 谤讥 bngjī

 朝服衣冠 zhāo

 皆朝于齐 cho

 2.教师作诵读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①第一自然段诵读指导:

 此段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问三答,非常精彩,他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爱恋之情、其妾畏惧拘谨之情、其客的阿谀奉承之情都要读出来。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此句则是邹忌通过"孰视""窥视"终于发现自己

 远远不如徐公而引起的深思,他的自言自语道出了妻、妾、客阿谀自己的原因。要读得深沉、恳切,并注意其节奏感。

 ②第二自然段诵读指导:

 本段是邹忌用现身说法和亲身体验来讽劝齐王。

 "于是入朝见威王"句要用中速较缓慢地读出。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句重音要放在"诚"字上面。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一一对应,两两相比。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节奏感很强,读时要注意,并且要读出恳切、至诚之意。

 "今齐/地/方千里"中的"地"当作"土地"讲,"方"是"方圆"之意,因此在"今齐"与"地"之后都要略作停顿。

 ③第三自然段诵读指导:

 "善"要读出齐威王的心悦诚服,音调要适当拉长。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则是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要用中速读出真诚、恳切之意。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句中的"此所谓"后要略作停顿。

 3、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句,翻译课文。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请学生翻译课文。

 四、深入理解,把握文意

 1、学习第一段:

 ①第一段重点词语:

 修八尺有余 长,这里指身高。

 朝服衣冠 早晨

 旦日 第二天

 明日 第二天

 孰与徐公美 用于比较,哪一个

 孰视之 仔细 周详

 吾妻之美我者 形容词意动 以......为美

 私我也 动词 偏爱

 妾之美我者 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译

 ②"孰与":"与...... 比,哪个......" 用于比较。

 意思是:"跟......比较,哪个......?"

 吾与徐公孰美?

 ③宾语前置:在文言文中,动词的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此时动词宾语前置。翻译时我们将宾语放回动词后。

 忌不自信。

 忌不信自"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④第一段翻译:

 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英俊。(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端详镜子里自己的形象),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

 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问他的妾说:"我同徐公比,哪个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拜访),(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又)照镜子看看自己(的形象),更(觉得)远不如(徐公美)。晚上睡觉时思考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⑤概括第 1 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⑥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试背诵第一段

 板书

 进谏的缘起 邹忌比美

 受弊———比徐公美

 清醒———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求臣

 2、学习第二段

 ①重点词语:

 诚 确实 的确

 地方 土地方圆

 蔽 受蒙蔽

 ②省略句:

 皆以美于徐公。

 皆以(我)美于徐公。

 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③被动句:

 王之蔽甚矣。

 "蔽",被蒙蔽。

 大王您被蒙蔽很深啦!

 ④第二段译文:

 (邹忌)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王后嫔妃和亲信侍从,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的蒙蔽太深啦!"

 ⑤概括第 2 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⑥熟读课文,并根据板书提示,试背诵第二段

 板书

 威王受蔽

 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求我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3、学习第三段

 1)重点词语:

 谤讥于市朝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讥:讥讽。

 谤讥:这里指议论

 闻寡人之耳者 使......听到

 时时而间进 断断续续地 偶尔

 皆朝于齐 朝见 朝拜

 2)注意以下句子(状语后置及文言省略现象):

 ①谤讥于市朝。

 于市朝谤讥(寡人之过)。

 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

 ②朝于齐。

 于齐朝。

 到齐国来朝见。

 ③战胜于朝廷。

 于朝廷战胜(别国)。

 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3)第三段译文:

 齐威王说:"好!"于是发布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寡人的,得中等奖励;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寡人,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励。"命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进谏,宫廷里像集市一样(人来人往);几个月以后,有时候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4)概括第 3 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板书:

 威王除蔽

 三赏 面刺上赏 上书中赏 谤讥下赏

 三变 门庭若市 时时而间进 无可进者

 4、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第二部分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第三部分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古人纳谏的故事,这个故事增长了我们的见识,我们从中也受到良好的教益。希望同学们能熟读背诵这篇课文,反复体味,用心领悟,做到学以致用。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背诵课文。

 3、思考:邹忌讽谏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受弊—— 比徐公美

 进谏的缘起

 清醒—— 私 畏 求我

 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

 讽谏齐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求我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小大

 家事国事

 齐王除蔽

 面刺上赏

 三令 上书中赏

 谤讥下赏

 门庭若市

 三变 时时而间进

 无可进者

 除蔽结果: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

推荐访问:纳谏 教学设计 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