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创业者成都创业现状及对策分析(开题报告)

 公共管理硕士(MPA) 研究生

 选 选

 题

 报

 告

 题

 目

 海归创业者在成都创业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姓

 名

 学

 号

 导师姓名

 职

 称

  副导师姓名

 职

 称

 专

 业

 研究方向

 年

 月

  日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1)

 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

 (2)

 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

 研究。

 (4)

 课题的创新性。

 (5)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

  注:(1)开题报告由各院(系、所、中心)组织实施,专家组成员由副高以上人员组成,邀请导师和督导组相关专家参加,导师担任组长。

 (2)专家组的作用是帮助导师和研究生执行选题论证,论证意见以“通过”、

 “不通过”结论。通过者按计划开展论文工作,不通过者,在半年内需

  重新开题。

 选 题 报 告 主 要 内 容 1. 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

 1.1 课题产生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海归意为从海外留学归来的人才,亦指海外留学归来的人才。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留学人才队伍。根据教育部的统计, 2016 全年我国的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人数超过62 万人,接近半数的人员选择归国,中国已经全面迎来了“人才回流”的时代。在回国的海归中间,自主创业已经成为当下海归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根据中国最大的海归创业集聚中心——中关村的统计数据,迄今仅中关村的海归人数就有八千人之众,中关村约有 3500家高科技企业是由海归创办,海归企业已经成为中关村的名片。

 海归创业不仅仅是静态的企业成立与规模扩张,更是资金、技术、管理、信息、人才等多种要素协同发力的一种国际流动与综合高校的动态适配。海归创业的本质已不仅是个人发展的个体选择,海归人才拥有先进的科研水平和思想理念,能够充分利用国外国内两个市场与两种资源,能够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念治理企业,并将人才团队的优势有效发挥,海归创业已成为我国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力量。是我国引进外资的一种方式创新,是中国主动融入国际竞争的战略优势。

 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新常态”等经济发展新阶段,国内经济的增长动力取决于创新创业,海归是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沟通和联系的重要桥梁,是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与学术思想的快速通道,通过海归创业,从经济的视角来看,不仅能够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新兴产业,同时借助行业集聚、产业集群等规模效应,能够大幅度的提升我国生产力的发展。长期以来,海归普遍倾向于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创业发展,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归选择到二三线城市去。在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引领下,我国具有竞争力的二三线城市频出吸引海归“落户”的优惠政策。以成都为例,早在 2013 年就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海归来成都做创客。为了扶持留学人员创业,同时吸引更多海归来到成都,成都特设创业资助基金,为符合条件的留学人员提供 5-20 万元不等的创业资助。目前,在成都创业的留学人员近 5000 人,创办企业数百家。从目前成都出台的针对海归创业的优惠政策来看,分别从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两个方面进行扶持,比如,创业海归可以优先享受成都高新区科技三项经费,有关部门协助其申请贷款和有关科研启动资金,科研资助经费;对海归创业人员提供基金小额资助;给予博士后科研人员每人补助 5 万元,高级人才获得奖励

  和股权收益,用于再投入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或投资新办企业的,免征个人所得税。并且重点扶持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生物医药领域、软件业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创业发展。在创业环境方面,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枢纽城市,交通便利,商业发达,是我国西部地区外商投资最为集中地区域,同时也是四川省高新技术企业最集中的区域。同时成都高新区先后成立了成都创业服务中心,成都高新区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创业园,信息安全全产品孵化器、软件专业孵化器等 27 个孵化器。已经全面形成了“创业孵化器、创投机构、创业企业”三方协同的战略联盟,海归创办企业孵化器逐步朝向网络化发展,同时将创新资源连接成一个动态发展的网络系统,通过政府的“网络中心”,使海归创业意向能够有效的落地发展。

 然而,创业的海归人员同时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最突出的表现是受融资难等因素的影响,海归企业明显存在“三三现象”:大约 1/3 能够规模发展;1/3 仍处于初级阶段;1/3 处于衰落状态。最大的瓶颈表现为海归创业初期所面临的融资难与配套服务的缺失。海归创业初期普遍缺乏启动资金,虽然孵化机构与风投机构能够及时跟踪创业项目,但是受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局限,不可能对项目周期长,短期回报率不理想的项目予以太多关注。而海归在国内创业还牵涉到住房安置、家属就业及子女教育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配套服务问题的解决又涉及外事、侨务、人事、教育、民政等许多行政部门,程序比较繁琐。而融资难和配套服务问题之时海归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对大部分回国创业的海归而言,由于对国内市场环境不熟悉,创业企业在市场拓展上并不顺利,而且公司品牌影响力不足以形成人才集聚,导致企业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初创期停滞不前。另外,海归自身由于在海外生活时间长,对国内的社会环境和市场运作缺乏了解,普遍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导致创业的不适应。诸如留学创业园效率低下与市场经营机制不够完善等国内创业环境的不足也成为海归创业掣肘。

 因此,海归如何顺应局势、抓住有利形势,有效的整合其自身优势资源,促使海归价值增值,提高海归创业的成功率,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做一些尝试性的探索。本文基于对海归在成都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方面的认识,以近三年在成都创业的海归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的目的在于:第一,对目前在成都创业的海归人员的优势与劣势进行深度的剖析,全面审视海归人员自身的能力素质水平,基于 PEST分析,从定量的视角解构海归人员的创业意向层级与创业能力水平;第二、基于目前在成都创业的海归人员创业水平及创业现状分析,挖掘海归创业所遇到的主要障碍,从海归、政府双重视角提出提升海归在成都创业成功率进而形成规模效应的对策建议。

  与以往对海归零散的政策报道和个案描述不同,本文对在成都创业的海归群体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较为全面的总结了海归回蓉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应,归纳了其自身的优势、劣势所在及其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具体分析回蓉海归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整合各种资源,避免劣势,克服障碍,探索一条回蓉创业的成功之路。期望通过总结其中规律,为以后众多回蓉创业的海归人士提供实际的指导意见,进而也为政府如何为海归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平台和创业环境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通过研究回蓉海归创业问题与对策,对于探索利用外资方式对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理论贡献,同时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海归人员如何科学高效的归国创业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和设想,为政府更好的做好吸引人才回流工作提供政策咨询,因此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1.2.1 国内有关海归创业的主要研究 1. 创业的内涵与类型 传统上,我们倾向于采用狭义的创业观研究创业。在此观念下,创业被理解为创办企业,它是一个人们发现、捕捉机会并且由此创造新颖产品或服务从而实现其自身价值的过程 [1] ,这一过程伴随着市场、技术、财务、管理等多方面的风险,而创业者就是认识到市场机会并通过创立企业试图获得机会带来的收益,而同时又必须为错误的决策承担风险的人 [2] 。

 然而,近些年有很多的学者针对以往创业概念的狭隘视域,提出了外延更为广阔的广义创业概念。如有的学者针对以往的狭义创业概念,指出人们一般将创业理解为创办企业,即确定项目、筹资投资、赢利发展的大致过程 [3] 。这是市场经济背景下对创业的理解,指企业家创建企业的过程。然而,从创业词义看,这种理解是狭义的,创业应有更广泛的含义,即创业指人类运用知识和能力,通过创新思维,开创事业的过程 [4] 。因此,创业既指创办企业,更指开创人类事业,而创办企业包含在开创人类事业的大创业概念中 [5] 。而一些学者虽未直接将其创业概念定义为广义的创业观,但其内容却突破了狭义的创业概念,认为创业是一种具有开拓性、创造性,需自己承担风险去创造价值并努力实现价值的过程,它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包括所有主动的、并带有一定风险性质的、重新配置并运用社会资源进行社会时间的主体活动 [6] 。就大学生而言,创业则是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个人或团队)为了创收获得利润并承担风险的开拓性活动 [7] 。相比于狭义的创业概念,确立这样的大创业概念的价值在于:其一,它使我们明确高校应该是各行业人才的储备基地,而不应该只是培养企业家的地方 [8] ;

  其二,高校培养社会精的职责要求高校树立良好学风;其三,大创业概念使大学生更大地拓展发展空间 [9] 。

 相对单纯倾向狭义创业观或广义创业观,还有不少学者在其研究中采用了广义和狭义兼备的创业观念。一些学者认为,从广义上看(包括次广义),创业的本质是一种新价值的创造活动,即创新活动,这种创新是通过创业者的创业精神体现出来的 [10] ;从狭义上看,创业是创业者发掘创意,捕捉商机,承担风险并投入已有的技能知识,配置相关资源,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为个人和社会创造价值和财富的创建新企业的过程 [11] 。与之相对,大学生创业则可被定义为:大学生为实现自我发展需要,利用其现有控制的资源和自身能力,在经济环境中寻找并把握机会创建企业或产业,以实现自我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 [12] 。有的学者也认为创业的概念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创业是指从零起步开创新的企业,而广义的创业则包括了由一个问题企业创建出一个重焕生机的企业 [13] 。

 区别于广义或者狭义的创业观,还有学者将创业界定为一种价值增值过程 [14] 。一些学者指出,创业首先是个体创造财富和价值的重要手段,其次是一种行为,而不是简单的结果,是一种间接的价值增值过程 [15] 。因此,创业并不是指单纯的重大事件型或时间型的创业,而是一种价值增值的过程,并且常伴着创新性和风险性,它的特征可被归纳为创新性、风险性、复杂性、社会性以及收益性 [16] 。一批学者其研究中也基本持有相似的观点,认为创业就是创业家通过机会识别,积极主动去组织各种资源(人力、技术、资金等)并承担风险来产生新组织、新产品、新流程并创造利润的价值创造活动 [17] 。

 有学者认为创业是识别和获取机会、利用相关资源创造出新价值的过程。其基本特征有:第一,创业具有创新性,这是它的本质属性 [18] ;第二,创业要承担风险,要有创业精神 [19] ;第三,创业活动就是在对机会的识别和风险的判断后产生的,创业的整个过程中也会充满判断和抉择,需要对商机进行及时的把握;第四,创业以财富获得为目的,获得利润是创业者创业的永远动力 [20] 。

 2. 创业意向与海归创业的动机 英文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简称 EI)即我们所说的创业意向,尽管在其内涵界定方面大致相同,但由于对 Intention 理解和译法的差异,国内学者不仅存在着将其称为创业意向的情况,也存在着将其称为创业倾向、创业意愿的情况 [21] 。因此,在下文对创业意向研究文献的搜集梳理方面,笔者并没有仅局限于创业意向这一主题,还同时引入了创业倾向、创业意愿的相关研究 。

  我国学者较早提出创业意向的概念。并认为创业和战略性管理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行为,将创业意向定义为指引创业者追求某一目标,而投入大量注意力、精力和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 [22] ,在它形成的过程中,个人背景(个人的履历、品格和能力)和社会背景(个体所处的社会、政策和经济背景)会相互作用,而个人或社会因素都必须通过形成意向来影响创业行为 [23] 。此外,有的学者还认为创业意向是指引新生企业的运营形式和方向的决策思维,它作为一个观察关系、资源和变化的窗口而存在,既是理性的、分析性的、因果性的思考过程的结果,也是知觉的、整体性的思考结果受到理性分析思维和直觉整体思维的影响 [24] 。其后,我国一些学者对该理论进行了拓展,他们在创业意向的产生因素中引入了自我效能感这一变量,用其解释创业意向如何由思想转变为行动 [25] ,并认为创业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创业意向的产生,对个体的创业行为能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这为后来研究创业者特质对创业意向的影响打下了基础 [26] 。

 作为潜在创业者对从事创业活动与否的一种主观态度,创业意向是创业者的创业前提,潜在的创业者(Potential Entrepreneurs)只有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创业意向才可能从事创业活动 [27] 。因此,创业意向是创业行为最好的预测指标,是对人们具有类似于创业者特质的程度以及对创业的态度、能力的一般描述,是企业在寻求发展或者组织寻求革新的原动力 [28] 。无独有偶,我国一些学者也提出了相似的概念,认为创业意向是个体打算创办新企业的一种信念、并且将来的某个时间会自觉地将此信念付诸实施 [29] 。而个体如果要产生创业意向,便需要同时具有创建新企业的可能性和本人认可这种可能性,而“将来某个时候”则并不确定,或者很快发生,或者不会发生,所以,创业意向是潜在创业者成为真正创业者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它的实现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30] 。此外,还有学者从创业可能性的层面描述了创业意向,这些学者虽然选择了不同的研究样本和研究内容,但都将创业意向定义为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可能性 [31] 。

 还有一些学者沿用了创业倾向概念,认为学生的创业倾向是指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并指出创业倾向的衡量指标为创业可能和创业准备 [32] 。大部分学者也持有相同的观点,指出创业倾向是创业的内生原动力,其高低水平体现出个人倾向于创业的程度。在相同的环境下,创业倾向高表明个人趋向创业的程度高,与其它发展途径相比更愿意选择创业。与之相对,大学生创业倾向是指大学生未来选择创业的可能性,而创业倾向作为一种个性心理活动,受到个体内外因素的影响 [33] 。

 一些学者指出创业倾向就是对创业的趋向程度,创业倾向高就表明主体在同等条件下,

  更加趋向于选择自主创业;创业倾向低则说明主体在同一条件下,更加不趋向于自主创业。也可以说,创业倾向是衡量主体对创业取向的接受水平,即主体通过建立对创业的理解、认识、观点、看法、态度,最终形成对创业的选择性接受程度 [34] 。这一接受过程很显然要受到内部和外部信息的影响,需要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才能形成。因而,创业倾向的形成过程也是主体对创业内外部相关信息要素的处理和决策过程。此外,创业倾向建立在创业者对创业的概念认识、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和品质、创业准备和创业机会等多方面的基础之上,所以创业倾向也是这些方面的综合体现。创业倾向是从事创业的个性心理倾向和内在驱动力的总和。它兼有个体的和社会的特征。创业倾向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是创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倾向在一定情况和条件下会转变为创业行动,其转化过程受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和制约。在社会环境一定的情况下,创业倾向的高低影响和决定着实际创业活动的开展。具体到大学生群体,大学生创业倾向则可被定义为大学生在可预见的将来创业的可能性,即大学生对创业的趋向度,它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大学生通过建立对创业的理性认知,最终形成对创业的趋向性的过程 [35] 。

 一些学者结合意识的概念,认为创业意识是创业者思维活动的产物,是创业者成功的心理活动能动性的集中体现,是创业者源于自己的生理动机(如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工作问题)和心理动机(如成就事业,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承认等等)出发,对所见、所闻、所知、所了解的客观事物的感觉、知觉,通过判断、推理等对已有的感性材料经过大脑加工,从而形成的创业设想,是创业者内在的强烈需要和创业行为的强大驱动力 [36] 。

 一些学者认为个体在创业前首先需要产生一定的创业意向,只有先期具备了创业意向才可被视为真正从事创业活动的潜在创业者,因此,创业意向应被解释为个体是否从事创业活动的一种主观态度,是对人们具有创业者特质的程度以及对创业的态度、能力的一般描述,是对创业行为最好的预测指标。与此相似,部分学者认为创业意愿是实施创业行为的一个先决因素,是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指向创业行为的中介变量,是创业者对于是否从事创业活动的一种主观态度,创业意愿的高低决定了创业行动的可能性,创业意愿高的个体更容易从事创业行为 [37] 。

 部分学者也将创业意向定义为潜在创业者对是否从事创业活动的主观态度,并提出它是最好的创业行为预测指标,代表着创业潜在主体选择创业的可能性,是创业的内生原动力。其中,部分学者特别提出了创业意向和创业准备的联系在于,具有创业意向的个体会设立更强的创业目标,而由于目标的导向作用会做好更充分的创业准备 [38] 。

  还有一部分学者基于案例分析等研究手段对海归创业的动机进行研究。通过四个案例,分析海归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选择回国创业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追求梦想。中国不仅有机会和市场,还有一种“真诚的接纳”。海归派给中国带来的不只是技术,还有许多观念,指出融资难问题,政府部门手续繁杂是海归抱怨最多的问题。一些学者认为阻碍海归派在国内创业的因素一是创业园“孵化”功能不到位:功能单调,不能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缺乏高素质的孵化队伍;创业园发展过程中存在一股浮躁风气,缺乏实干精神。二是创业经验不足,尽管有良好的技术背景,但在资金运作、市场营销等方面比较欠缺。三是资金压力最大,四是商业环境欠规范 [39] 。一些学者认为海归回国创业存在的主要困惑是:国内行政机关办事效率低下,透明度不高;政府垄断等逐利行为有失公平;勾兑文化太难适应;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壁垒;创业门槛还是太高。一些学者分析了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创业的状况,调查了留学生企业创业的模式,分为创业型、合作型、出口型、贸易型、试探型,并提出了做好留学生企业服务工作的建议。如在资金、场地、税收等各方面进行政策倾斜;创造良好的软硬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留学人员归国创业;办好留学生创业园,为留学生企业提供一个发展的基点等 [40] 。并指出,再本土化是“海归”人才的必经之路:一要正确评估自己,尽快转换角色。二要正确了解国情,尽力融入社会。一些学者认为海归回国后会经历一场文化冲击,即从长期生活的异文化环境里回到自己的母文化环境后在人们心理上产生的不适应现象。他用曲线来表示心理适应的过程 [41] 。第一个阶段是“蜜月期”;第二个阶段是“回归文化冲击期”;第三个阶段是回归“融合”期。一些学者提出,“海归”创业要利用好产权交易这个大平台,提出大胆假设,把“海归”们的好项目或技术捆成一个产权包,将其挂在资金背景相对广阔的产权交易所上,以挂牌交易的方式,直接获得进入市场的许可证 [42] 。

 综合国内学者的研究能够看出,大部分研究聚焦于留学人员外流、留学人员回国的政策性和方向性研究,并且针对能够充分反映当代海归群体创业大潮的现象进行实证和案例研究。各种论述都全面分析了海归创业的动因与面临的挑战,较为全面的总结了海归回国创业所带了的经济效应。

 1.2.2 国际上有关人才流动及海归创业的主要研究 国外研究大多基于“人才流失论”、“人才回归论”、“人才循环论”等理论围绕创业人员在国际上的流动分布、创业效应、支撑环境等方面进行研究。

 1. 基于流动分布视角的研究 一些学者基于“人才流失论”( Brain Drain)对印度人才流动现象进行阐释,他认为大

  量印度的受过教育的人才在他们最能出成果的人生阶段流失到美国,会使印度的经济受到影响,因为印度的大学和学院都受到政府的大量补贴。因此,这些在印度受到教育的人才外流不可避免地会给印度带来负面影响,而且这种理论在某种意义上说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为什么落后,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人才外流 [43] 。

 部分学者应用“人才回归论”(Brain Gain)来研究不同地域、不同国别之间人才流向与产生机制,指出欠发达国家缺乏高技术的人才和人力资本,这样可能使得这些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有更好的机会和利润空间。后来的研究逐渐表明,“人才流失”是可以变为“人才回归”的 [44] 。

 还有学者是“人才循环论”(Brain

 Circulation)坚定的支持者之一,指出人才的流动不仅仅是单向的,今天国际人才的流动已经开始了双向的流动。通过案例和调查,得出结论,在海外的原发展中国家人才,实际上很可能会对其母国的经济生产力的增长,新企业的创建,就业机会的增加,研发和直接投资及技术创新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45] 。

 部分学者致力于研究印度和中国的跨国际社区和地区提升”,在这篇文章中发现,到2020 年时,美国硅谷中的高科技人才有 三分之一都不是在美国出生。美国硅谷的成功,中国和印度的人才功不可没,而这些穿梭于美中之间的风险投资者在对中国高科技的发展起了推动的作用 [46] 。

 2. 基于政策支撑与创业效应的研究 一些学者分析了海归在台湾的发展政策:在 2005 年的台湾,最好的十家芯片设计公司里面,估计有两家是由海归创办的,但是到 2010 年,那个数字已经增加到 5 家。台湾开始促进风险投资基金去为创业融资是在 2012 年。并指出,风险资本的繁荣在支持台湾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政府则是催化剂 [47] 。

 部分学者研究了“海外印度人”对印度国内经济的影响:指出近几年不少受过西方高等教育、拥有丰富创业经验的印度“海归”回归祖国,兴起了一股回流潮,带回了大批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特别是与世界各大公司的关系。印度软件企业家和高级管理者的涌现主要有 2 个来源:海外“打工族”和“海归派” [48] 。在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的第一阶段,到海外打工的软件技术人员得到锻炼,这些人才回国创业有力地推动了印度软件技术及软件产业与国际接轨 [49] 。这些曾在海外打工的软件技术人员之中,具有创业冲动和经营管理素质的一部分人逐渐发展为创业者、企业家或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从事软件外包的接包开发工作。海归的回国有力地促进了印度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50] 。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综述能够发现,海归现象近几年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讨论的话题,但是关于“海归”在中国的研究历史并不长,理论积淀的成果非常少。已有研究的重点在于中国出国人员留学史、影响海归回国的因素、海归派与本土派孰优孰劣之争、融资环境与政策环境分析,其中诸多文献对海归回国创业所遇到的困难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分析,主要焦点集中在对资金缺乏问题的讨论上,另外还有人际关系复杂、政府行政审批手续繁琐等为问题。

 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数还是偏向于篇幅短小的政策报道性质方面,或者个案描述,而对海归群体的研究鲜有深入、系统的论述者,缺少规律,特别是有关海归群体的作用和他们回国创业的研究著作。而国际上早有关于人才国际流动的研究,从“人才流失论”到“人才回归论”到“人才循环论”,其中部分案例提到了在美国硅谷的中国和印度的科技人才,但对人才回流中国后的研究却非常有限,特别是在海归创业方面。但是国外其他国家关于吸引人才回流及鼓励海归创业方面的研究则可以为我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力图更具体、更微观、更系统地对海归创业群体进行分析,总结失败教训、挖掘其中规律、借鉴别国经验,最后探索出一条能指导大多数海归创业的正确道路。

 2. 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1 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 2 章 海归在蓉创业的现状及主要障碍 2.1 海归在蓉创业整体状况 2.2 基于 GEM 模型的海归在蓉创业现状分析 2.3 海归在蓉创业面临的主要障碍 第 3 章 海归在蓉创业的优势和劣势比较 3.1 海归在蓉创业的优势分析 3.2 海归在蓉创业的劣势分析 3.3 海归在蓉创业所需条件的 PEST 分析 第 4 章 海归在蓉创业的建议及对策 4.1 面向海归自身的创业策略

  4.2 面向政策指引的创业策略 2.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一,调研问卷的设计。包括对海归在蓉创业的概况;海归在蓉创业的推力与阻力、创业的行业分布、创业环境(政策、社会)等。

 第二,案头调研。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研究,提炼符合本文理论支撑,从前人研究成果中寻找不足与改进之处,提升本文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水平。

 第三,相关理论的运用及样本的建立、执行和分析。探索基于创业动因、创业主体等方面理论支撑的研究脉络、借助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等实证分析手段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的研究方法。

 3.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分析 3.1 研究方法 本文拟采用以下的一些方法,解决下列问题(见表 3-1)

 表 3-1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统计表 研究方法 解决的问题 文献研究法 国内外有关创业及海归创业理论发展脉络 海归创业机制研究理论成果 高校志愿者服务的内容 我国海归创业政府举措和成功经验 成都海归创业的统计资料 比较研究法 分析比较国内外海归创业经验做法 成都市跨区域海归创业案例比较 海归在蓉创业优势与劣势比较 问卷调查法

 以具有代表性的海归企业家为对象进行创业动机、收益等方面的问卷研究 向成都有关主管单位进行问卷调研以了解海归创业的政策环境 案例研究法 分析成都市海归创业的基本现状,总结问题生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分析国内外多个发达地区支持海归创业成功,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为海归在蓉创业工作提供有效参考和借鉴 专家咨询法 主动咨询、请教组织人事人才工作方面的上级领导和各类专家,以了解海归创业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获取有益的指导意见和政策建议 实地访谈法 走进具有典型意义的海归创业企业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实地交流,了解其创业路径

  3.2 技术路线 文献搜集国内有关海归创业的主要研究国际上有关人才流出及海归创业的主要研究海归在蓉创业现状及主要障碍创业环境障碍创业资源障碍创业渠道障碍创业政策障碍海归在蓉创业优势与劣势比较创业优势分析创业劣势分析创业所需条件的PEST分析海归在蓉创业的建议及对策面向海归自身的创业策略面向政府指引的创业策略案头调研、问卷调研、理论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PEST分析 图 3-1 技术路线图

 4. 课题的创新性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与先前针对海归创业研究相比,本文更为聚焦的分析了海归这一特殊群体在成都创业的全面情况,通过定性的分析海归在蓉创业机遇与挑战,系统的分析了海归创业对所在地域及相关产业带来的辐射效应与集聚效应。从优势、劣势两个维度的深入分析了海归在蓉创业所需的时机与条件等各方面资源要素,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PEST 分析定量分析工具全方位的分析海归在蓉创业的短板与不足,并基于定性与定量的综合分析,从在蓉海归创业路径这一特殊性规律中提炼能够面向全国的普适性经验,并创新性的从行政管理的视角提出政府适当引导的策略建议。

  5. 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 2013 年 7-8 月:对相关问题文献的收集,阅读,整理研究现状形成综述。

 2013 年 8-9 月:结合相关文献,对海归在蓉创业的基本情况进行研究;案头调研海归在蓉创业的成功经验。

 2013 年 9 月:

 设计调查问卷,收集相关数据,对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并分析处理结果。

 2013 年 10 月 -2014 年 1 月: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PEST 分析等模型分析海归在蓉创业的优劣势。

 2014 年 1-2 月:基于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提出促进海归在蓉创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4 年 3-6 月:撰写毕业论文,准备答辩。

 参考文献 [1] 王阳辉. 海归时代的启示[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2] 张宝华. 当代中国海归群体[M].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 [3] 夏英. 走向成功的海归[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 [4] 宋思彬. 海归在总过的崛起[J]. 青年探索,2015(4)

 [5] 马广福. 海归现象背后的效应[J]. 价值工程,2015(7)

 [6] 王东. 文化冲击与海归创业[J]. 黑龙江经济信息,2014(2)

 [7] 陈东升. 海归创业的挑战[J]. 财贸研究,2016(4)

 [8] 张宝文. 海归的创业路径与绩效[J].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3):22-24 [9] 元野. 国外海归创业的发展[J]. 海归园,2016(8)

 [10] 邹婷. 我国海归创业的趋势[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5(7)

 [11] 王文权. 海归创业经验与效应[J]. 经纪人,2016(3)

 [12] 孙才森. 海归创业环境作用机制[J]. 科学学研究,2015(9)

 [13] 张之广. 海归创业的机遇与挑战[J]. 国际人才交流,2015(5)

 [14] 吴旭东. 海归创业的差异化现象探析[J]. 科技创业月刊,2016(4)

 [15] 于晓君. 我国海归创业城市分布[J]. 当代广西,2014(10)

 [16] 韩婷婷. 海外科技人才回流的规律[J]. 新经济,2015(9)

 [17] 尤金峰. 吸引人才资源回流的经济与科技因素[J]. 现代财经,2016(11)

  [18] 郝伟山. 海归创业之惑[J]. 管理与财富,2016(5)

 [19] 关达. 海归人才创业与本土化[J]. 人才开发,2016(6)

 [20] 王大刚. 创业过程的研究综述[J]. 南开经济评论,2014(8)

 [21] 王慧军. 我国海归创业的发展动向[J]. 企业经济,2015(12)

 [22] 周广宇. 创业理论及架构分析[J]. 经济研究,2016(8)

 [23] 孙继萍. 中国创业活动评述[J]. 国际人才交流,2015(5)

 [24] 高晓亮. 海外归国人才现状评测[J]. 中外企业家,2016(3)

 [25] 张凯. 长三角创业环境的分析与政策建议[J]. 上海经济研究,2015(10)

 [26] 徐创创. 为留学归国人才营造更好的创业环境[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3)

 [27] 曲晓惠. 中小企业创业的核心要素[J]. 经济界,2015(8)

 [28] 韩超. 政府创业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J]. 南开管理评论,2016(7)

 [29] 丛健. 海归创业企业家成长问题研究[J]. 天津科技信息,2015(7)

 [30] 鲍燕敏. 大连海归创业环境分析[J]. 价值工程,2014(10)

 [31] 李全亮. 辽宁海归创业对当地经济增长贡献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7)

 [32] 马鹤. 基于人才流动理论的海归在沪创业探析[J]. 中国软科学,2015(4)

 [33] 柳黎鑫. 对海归回国创业的再认识[J]. 企业活力,2016(8)

 [34] 辛甜. 创业环境与创业能力的关联关系实证分析[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15(2)

 [35] 崔浩建. 中国城市创业观察分析[J]. 人才开发,2016(11)

 [36] 杨鹏. 我国海归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 心理科学,2014(12)

 [37] 刘海潮. 个体和社会环境对海归创业的影响机制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4)

 [38] 杨杨. 基于因子分析的海归创业特质研究[J]. 管理学报,2015(3)

 [39] 佟星格. 海归创业意向与其创业绩效关系初探[J]. 科技信息,2015(9)

 [40] 冯雪飞. 海归创业效能分析[J]. 黑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

 [41] 温亚震. 美国“海归”创业的若干启示[J]. 世界经济,2014(8)

 [42] 付永刚. 海归创业与人才开发[J]. 经济研究,2015(12)

 [43] A. Smith, New life amid chaos[J]. Entrepreneurship, 2015 [44] Ajze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2016 [45] Baron, Entrepreneurial intent among returned students[J]. Enterprise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 2016 [46] Barbara, The Oper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J].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Entrepreneurship, 2016 [47] Baum, The role of cognitive style and risk preference on entrepreneurial intertion[J]. Journal of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Studies, 2015 [48] Busenitz. A cross-cultural cognitive model of new venture creation[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16 [49] Dalton. Strategic management studies are a special case for meta-analysis[J]. Research methodology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2014 [50] Gartner.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s predictor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 amongst returned student[J].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15

  指 导 教 师 意 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专 家 组 论 证 意 见

  专家组成员签字:

  年

 月

 日

  将文章中的所有数字和英文转换为 Times N 额外 Roman 的方法 1.”Ctrl+H”

 出现这样界面 在查找内容中输入([a-Za-z0-9])

 在英文输入格式中输入 之后将鼠标放在查找内容处,点高级,选择“使用通配符” 之后在将鼠标放在“替换为”处在“格式”字体中将西文字体修改为“Times New Roman”

 之后点全部替换即可

推荐访问:开题 成都 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