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环保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石家庄环保设备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泓域咨询机构

 报告说明

  “水十条”指出,到 2020 年,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13 万个。住建部《2017 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14 数据显示,2016 年对生活污水进行系统性处理行政村约 10.8 万个,占比仅 20%,相比2015 年只新增了 4.6 万个。2018 年,全国建制镇污水处理率为53.18%15,乡污水处理率仅有 18.75%,与“十三五规划”中要求的2020 年建制镇达到 70%的污水处理率差距较大。相比于城镇污水处理,村镇污水处理发展相对滞后。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34610.26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27410.9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9.20%;建设期利息 431.2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25%;流动资金 6768.14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9.56%。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 56500.00 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 44878.03 万元,净利润 7198.05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12.13%,财务净现值 3805.59 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 6.47 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

 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

 “十三五”期间,石家庄市将积极建设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极,围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主动对接京津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功能重构,着力提升省会功能,发展壮大服务经济,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构建布局合理、梯次鲜明、功能互补、规模适度的现代城市经济发展格局,努力建成功能齐备的省会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极;协同创新示范区,围绕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以建设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为抓手,发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省会科教资源优势,加强与京津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金融资本协作,探索建立健全有利于创新要素转移的体制机制,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打造京津冀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产业化基地;绿色发展先行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石家庄的目标,按照控制总量、调整存量、绿色发展、循环低碳的要求,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更好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坚实的生态安全屏障,努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报告深入进行项目建设方案设计,包括:项目的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工程选址、工艺技术方案和主要设备方案、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环境影响问题、项目建成投产及生产经营的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项目进度计划、所需投资进行详细估算、融资分析、财务分析、国民经济评价、社会评价、项目不确定性分析、风险分析、综合评价等。

 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

 目录

  第一章

 项目绪论

 第二章

 项目背景分析

 第三章

 市场需求预测

 第四章

 产品方案与建设规划

 第五章

 选址方案

 第六章

 建筑技术方案说明

 第七章

 原辅材料分析

 第八章

 工艺技术方案

 第九章

 项目环境保护

 第十章

 劳动安全生产

 第十一章

 项目节能分析

 第十二章

 组织架构分析

 第十三章

 进度计划方案

 第十四章

 投资方案

 第十五章

 经济效益分析

 第十六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

 第十七章

 风险评估分析

 第十八章

 总结

 第十九章

 附表

  附表 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附表 2:建设投资估算一览表

 附表 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附表 4:流动资金估算表

 附表 5:总投资估算表

 附表 6:项目总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附表 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附表 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 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 1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附表 1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第一章

 项目绪论

  一、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

 项目名称:石家庄环保设备项目

 项目单位:xx(集团)有限公司

 二、项目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 xxx,占地面积约 74.79 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三、可行性研究范围及分工

 投资必要性:主要根据市场调查及分析预测的结果,以及有关的产业政策等因素,论证项目投资建设的必要性;

 技术的可行性:主要从事项目实施的技术角度,合理设计技术方案,并进行比选和评价;

 财务可行性:主要从项目及投资者的角度,设计合理财务方案,从企业理财的角度进行资本预算,评价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进行投资决策,并从融资主体的角度评价股东投资收益、现金流量计划及债务清偿能力;

 组织可行性:制定合理的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设计合理组织机构、选择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制定合适的培训计划等,保证项目顺利执行;

 经济可行性:主要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衡量项目的价值,评价项目在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有效配置经济资源、增加供应、创造就业、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效益;

 风险因素及对策:主要是对项目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组织风险、法律风险、经济及社会风险等因素进行评价,制定规避风险的对策,为项目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四、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

 1、《中国制造 2025》;

 2、《“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3、《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4、《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6、关于实现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

 7、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技术参数;

 8、相关产业调研、市场分析等公开信息。

 五、建设背景、规模

 (一)项目背景

 截至 2018 年底,我国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为 95.49%和91.16%,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城市污水目标处理率已提前完成。但该数据相比发达国家接近 100%的污水处理率,仍存在 5%的缺口。

 随着环保执法力度的加强及执法手段的丰富、执法方式的创新,法律层面监督、管制将倒逼企业加强守法意识,主动设法节能减排,有利于环保装备企业和环保服务机构的发展。

 “十三五”期间,石家庄市将积极建设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极,围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主动对接京津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功能重构,着力提升省会功能,发展壮大服务经济,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构建布局合理、梯次鲜明、功能互补、规模适度的现代城市经济发展格局,努力建成功能齐备的省会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极;协同创新示范区,围绕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以建设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为抓手,发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省会科教资源优势,加强与京津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金融资本协作,探索建立健全有利于创新要素转移的体制机制,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打

 造京津冀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产业化基地;绿色发展先行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石家庄的目标,按照控制总量、调整存量、绿色发展、循环低碳的要求,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更好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坚实的生态安全屏障,努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二)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 49859.95 ㎡(折合约 74.79 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 58834.74 ㎡。其中:生产工程 35242.01 ㎡,仓储工程5883.47 ㎡,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 3588.92 ㎡,公共工程14120.34 ㎡。

 根据项目建设规划,达产年产品规划设计方案为:环保设备 20000台/年。

 六、项目建设进度

 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 24 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

 七、建设投资估算

 (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34610.26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27410.9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9.20%;建设期利息 431.2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25%;流动资金 6768.14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9.56%。

 (二)建设投资构成

 本期项目建设投资 27410.92 万元,包括工程建设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建设费用 23977.18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2607.38 万元,预备费 826.36 万元。

 八、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财务效益分析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 56500.00 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 44878.03 万元,税金及附加 2024.57 万元,净利润7198.05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12.13%,财务净现值 3805.59 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 6.47 年。

 (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

 49859.95

 约 74.79 亩

 1.1

 总建筑面积

 ㎡

 58834.74

 容积率 1.18

 1.2

 基底面积

 ㎡

 30414.57

 建筑系数 61.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351.36

  1.4

 基底面积

 ㎡

 30414.57

  2

 总投资

 万元

 34610.26

  2.1

 建设投资

 万元

 27410.92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23977.18

  2.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2607.38

  2.1.3

 预备费

 万元

 826.36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431.20

  2.3

 流动资金

  6768.14

  3

 资金筹措

 万元

 34610.26

  3.1

 自筹资金

 万元

 25810.26

  3.2

 银行贷款

 万元

 8800.00

  4

 营业收入

 万元

 565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44878.03

 ""

 6

 利润总额

 万元

 9597.40

 ""

 7

 净利润

 万元

 7198.05

 ""

 8

 所得税

 万元

 2399.35

 ""

 9

 增值税

 万元

 2177.92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2024.57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6601.84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17008.70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10703.40

 产值

 14

 回收期

 年

 6.47

 含建设期 24 个月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12.13%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3805.59

 所得税后

 九、主要结论及建议

  项目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市场发展空间大。本项目的建立投资合理,回收快,市场销售好,无环境污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这也奠定了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第二章

 项目背景分析

  一、行业背景分析

 1、行业基础概念

 水环境治理是指为使水质满足特定的环境及回用的要求,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手段对水质进行处理,去除水中有害成分的过程,旨在将污水所含的有机污染物、固体悬浮物、氨氮、磷、细菌等污染物分离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

 2、行业背景介绍

 (1)我国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

 2018 年,中国的水资源总量为 27,462.5 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 6%,名列世界第四位,但较 2017 年减少 4.5%。而中国人口占全球的比重超过 18%,2018 年,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不足 1,968.10 立方米,仅为 2014 年世界人均水平的 1/4,远低于如巴西、俄罗斯、美国、日本和法国等水资源丰富的国家。根据《2018 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7 年,全国有 1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 1,000立方米 9 的缺水警戒线。

 (2)我国水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外的 21 项指标标准限值,分别评价各项指标水质类别,按照单因子方法取水质类别最高者作为断面水质类别。

 根据《2018 年环境状况公报》,2018 年,地表水方面,全国地表水监测的 1,935 个水质断面(点位)中,劣Ⅴ类比例为 6.7%,IV、V类水合计占比 22.3%。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七大流域和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西南诸河监测的 1,613 个水质断面中,Ⅳ、Ⅴ类占 18.9%,劣Ⅴ类占 6.9%。黄河、松花江和淮河流域为轻度污染,海河和辽河流域仍为中度污染。地下水方面,2018 年,全国 168 个国家级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Ⅳ类占 70.7%,Ⅴ类占 15.5%。超标指标主要为锰、铁、浊度、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碘化物、氯化物、“三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氨氮)和硫酸盐。全国2833 处浅层地下水监测井水质总体较差。Ⅳ类占 29.2%,Ⅴ类占 46.9%。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用水需求不断增加,而由此带来的水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进一步加重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水供需关系,国家对水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的持续加大,水环境治理行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3、水环境治理行业概况

 (1)国外水环境治理行业的发展概况

 国外的水环境治理行业起步于工业革命,自上世纪 70 年代起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到 90 年代末,发达工业国家的城镇污水处理率已达 80%以上。发达国家水环境治理行业已基本进入成熟阶段,供排水设施齐备,供应充足,覆盖面广。北美、澳洲、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都接近 100%。

 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已发展到第三代 11,开始向污水资源化转变,即把排水系统的最终物—处理后的出水和污泥变为可利用的资源,使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成为一种实现自然资源再生利用的新兴工业,与自然生态中水环境构成完整系统。

 (2)我国水环境治理行业的发展概况

 我国水环境治理行业相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1984 年,我国第一座大型城市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投建,设计规模 24 万立方米/日,采用标准的活性污泥法工艺,取得了一定的环境效益。此后,中央政府相继实施了将国际贷款(赠款)向污水处理倾斜、国债资金支持、开征并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费、以 BOT 方式进行市场化融资等措施,确保了污水处理建设资金的充足性,加速水环境治理行业发展。2001 年至2010 年,国家全面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十一五”期间,国家开始

 实施“节能减排”战略,全国水环境治理步入高速发展轨道。2015 年起,随着国务院出台的“水十条”在全国各地的贯彻落实,水环境治理需求加速释放。2018 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印发《生态环境部贯彻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依法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议〉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加大了水环境治理整治力度。同时,在政府财政的引导下,我国水环境治理投入呈快速增长趋势。

 一直以来,我国污水处理收费存在价格普遍偏低、部分市县未征收污水处理费等问题。2015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制定和调整污水处理收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收费标准要补偿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设施的运营成本并合理盈利。2020 年 4 月 7 日,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完善长江经济带污水处理收费机制有关政策的指导意见》,按照“污染付费、公平负担、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成本分担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健全相关配套政策。目前,全国多数污水处理项目调价周期都为 3 至 5 年,污水处理费调整相对滞后。根据《意见》提出的污水处理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未来污水处理费调整周期或将变更为一年或

 更短时间。将有效加快污水处理成本传导至终端的速度,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在政策频出的推动下,中国城市平均污水处理费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污水处理收费的提高有望改善污水处理运营企业盈利能力和对污水处理运营项目的承做动力。

 4、城镇、城镇污水处理行业概况行业概况

 2017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发布《“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指出到 2020 年底,城市污水处理率要达到 95%。

 截至 2018 年底,我国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为 95.49%和91.16%,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城市污水目标处理率已提前完成。但该数据相比发达国家接近 100%的污水处理率,仍存在 5%的缺口。

 城镇污水处理行业快速发展,仍存在以下三大主要综合问题:一是前端污染源收集不到位、过程中污染输送不规范,导致整体管网排水系统质量和效能有待提高;二是污染物减排效能不足,表现在部分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染物排放浓度仍然过高;三是水体本身水质不达标带来的原生水问题。

 针对上述污水处理厂标准问题,我国早期相继出台了《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城镇污水处理厂

 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等政策将水处理厂提标作为环境治理的工作重点,《“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的出台在规定了提标改造目标的同时明确了相关的资金配套。根据规划,在城镇污水新增方面,新增污水处理设施所需投资金额达1506 亿元,新增污水处理设施投资额需求量最大的五个省份是山东、浙江、广东、重庆和湖北,分别需要 120 亿元、114 亿元、98 亿元、85 亿元和 84 亿元。在城镇污水提标改造方面,上海、浙江、江苏、辽宁和广东位列全国投资额需求量排名前五,分别需要 112 亿元、53 亿元、30 亿元、24 亿元和 2 亿元。

 在污水管网建设方面,“十三五”规划新增污水管网 12.59 万公里,改造老旧管网 2.77 万公里,改造合流制管网 2.87 万公里。

 此外,2019 年住建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城镇污水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 年)》,提出提质增效三年目标,即“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无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显著提高”。随着工厂的提标改造在全国各地的逐步落实、管网建设项目的落地以及老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水处理设

 施的完善,对于水环境治理设备和解决方案的需求相继释放,城镇污水处理市场仍具有一定潜力。

 5、村镇污水处理行业概况

 “水十条”指出,到 2020 年,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 13万个。住建部《2017 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14 数据显示,2016 年对生活污水进行系统性处理行政村约 10.8 万个,占比仅 20%,相比 2015 年只新增了 4.6 万个。2018 年,全国建制镇污水处理率为 53.18%15,乡污水处理率仅有 18.75%,与“十三五规划”中要求的 2020 年建制镇达到 70%的污水处理率差距较大。相比于城镇污水处理,村镇污水处理发展相对滞后。

 2018 年 9 月,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策划(2018-2022)》,计划到 2020 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到 2035 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到 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村美。提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城镇近郊的农村延伸,在离城镇较远、人口密集的村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进行集中处理,人口较少的村庄推广建设户用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

 施未来将覆盖乡镇地区。同时《策划》还提出开拓投融资渠道,具体措施包括财政倾斜、资金筹集渠道拓宽和农村金融差异化,强化乡村振兴资金投入的保障。结合近几年一系列乡镇污水处理相关政策,未来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将使乡镇污水处理成为一片蓝海。

 水处理主要可以分为集中式污水处理和分散式污水处理。目前在城市和人口密集的地区,主要采用集中模式 16。集中式污水处理指通过较大范围的排水管网建设,将污水统一收集至大型污水处理厂处理,普遍存在运行负荷率偏低、处理能力闲置等情况,并且用于污水收集的管网铺设投资巨大,污水长距离输送存在跑冒漏滴的隐患。同时,由于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和再生水回用单位的分离,不利于再生水回用,造成水资源浪费。当集中收集系统难以实施或者有特定需求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分散模式。

 分散式污水处理在相对较小的区域范围内建设中小型污水处理设施,适用于污水收集困难、管网投资高、占地面积大和施工不便等情况,特别是城乡结合部、乡镇农村、风景名胜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偏远区域,可便捷、快速地实现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是一种经济环保的污水处理模式。

 我国村镇污水处理情况仍有待改善,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据统计,2017 年对生活污水进行系统处理的建制镇、行政村的比例分别为 47%、25.13%,2016 年对生活污水进行系统处理的乡比例为 20%。按2017 年建制镇、行政村的个数和 2016 年乡的个数分别为 1.81 万、244.90 万、1.09 万来计算,当年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于空白的建制镇、乡、行政村分别有 0.96 万个、0.87 万个、183.3 万个。按照“水十条到 2020 年,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 13 万个,我国仍存在百万村庄的污水处理缺口。近年来,乡镇生活用水供应量呈波动性增长,随着供水系统逐步完善到村,村庄生活用水量逐年增长。未来建制镇、乡、行政乡水环境治理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6、黑臭水体治理行业概况

 黑臭是对被污染水体的一种感官性描述,从视觉上看该类水体的颜色呈黑色或泛黑色,从嗅觉上看,该类水体通常会散发出刺激人体嗅觉使人产生不悦或恶心的气味。黑臭主要是由于大量污染物排入水体之后导致水体缺氧、富营养化引起。近几十年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激增造成河流湖泊黑臭现象愈发严重 17。黑臭水体多位于人口密集、商业发达等地段,

 “黑臭”从视觉和嗅觉两方面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并且其中含有的致病菌会对长时间的生活在周围的人群健康产生危害。

 二、产业发展分析

 (1)国家绿色发展大背景下,环保产品向标准化、成套化、装备化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水环境治理业主要包括工程类企业和装备类企业,由于污水处理工程投资成本相对较高,建设周期相对较长,从建设到投产需要较长时间,难以快速解决我国水污染问题,且其“邻避效应”明显,影响周围居民的人居环境。

 而标准化、成套化的水环境治理装备具有生产周期短、投资成本低、占用面积小、投产见效快等优势,利于构建水城相融的生态体系,高度契合我国当前的污水治理的需求。

 2017 年 10 月,工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

 “到 2020 年,环保装备制造行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创新驱动的行业发展体系基本建成。先进环保技术装备的有效供给能力显著提高,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主要技术装备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

 每个重点领域支持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规范企业,培育十家百亿规模龙头企业,打造千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若干个带动效应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 10,000 亿元。同时,探索推进非标产品模块化设计、标准化制造,推广物联网、机器人、自动化装备和信息化管理软件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提高环保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在水污染装备方面,提出要研发生物强化和低能耗高效率的先进膜处理技术与组件,重点推广低成本、高标准、低能耗高效率污水处理装备,深度脱氮除磷与安全高效消毒技术装备。推进黑臭水体修复、农村污水治理、城镇及工业园区污水厂提标改造。”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工业绿色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为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市场前景。

 (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之下,我国村镇污水处理市场正步入快速成长期

 2018 年 9 月,国务院发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提出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及乡村水环境治理。按照污水治理设施的辐射范围来划分,污水治理的模式可分为集中式污水治理和分布式污水治理。

 当今污水处理行业的主要模式是集中式治水模式。集中式治水模式是指建立集中式管网收集体系和大中型污水处理厂,通过管网输送,将较大范围内的污水统一收集至污水处理厂处理,继而通过管网输送实现出水回用的污水处理模式。该模式具有一定的规模效益,但在推广使用过程中也出现管网工程大、距离长、维护难、跑冒滴漏造成二次污染,以及出水回用运输不便等问题。

 分布式处理是在相对较小的区域范围内建设中小型污水处理设施,适用于村镇污水治理、黑臭水体外源截污治理、新建城区污水处理及市政污水厂升级扩建等领域,可相对便捷、快速地实现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2018 年,全国建制镇污水处理能力 3,852.27 万立方米/天,污水处理率为 53.18%,到 2020 年底,要实现建制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0%;乡镇污水处理能力仅 214.77 万立方米/天,污水处理率仅有18.75%,到 2020 年底,我国要实现乡镇污水处理率达到 60%,预计建制镇与乡镇合计将新增污水处理能力超过 1,000 万立方米/天。

 我国村镇污水处理较城镇污水处理相对滞后,大量未经处理的村镇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水系,成为主要的水污染源。而村镇居住人口较少且地理位置较为分散,难以通过集中式模式进行污水处理,在村镇

 零星污水排放点实施分布式治水将成为我国提高生活污水治理率、改善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方式。

 2018 年,我国已提前完成“水十条”中 2020 年城镇治理率的目标。城镇黑臭治理收官在即,村镇污水处理和黑臭治理目前已备受国家关注,未来将形成更广阔的市场。

 (3)国家大力整治黑臭水体,低成本、低能耗、高效率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2015 年 4 月,国务院颁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出到 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 10%以内,到 2030 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消除。同时,《“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需整治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 2,000 多个,总长度约 5,800 公里,地级及以上黑臭水体整治,其控源截污涉及的设施建设投资约 1,700 亿元。此外,《“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要求强化黑臭水体沿岸的污水截流、收集,新建污水处理设施的配套管网应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运。

 应用低成本、低能耗、高效率技术工艺的水环境治理企业将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发展更加广阔。

 (4)城镇污水处理市场虽逐渐饱和,但提标改造仍带来一定的市场机遇

 《“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提出到 2020 年底,实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其中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县城不低于 85%。《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现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要因地制宜进行改造,2020 年底前达到相应排放标准或再生利用要求;建成区水体水质达不到地表Ⅳ类标准的城市,新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要执行一级 A 排放标准。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已建成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能力只能达到一级 B 标准,逐渐无法满足客户的出水水质要求。因而城市地区需要在已有的处理设施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设计、建设施工等,提升污水处理能力,使得出水达到标准的要求。城镇污水处理市场提标改造需求为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

 (5)专业污水处理运营服务市场日益成熟,前景广阔

 国际上,污水处理普遍采用第三方治理模式,即排污主体通过付费方式将产生的污染交由专业化环保公司治理,从而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而在我国,过去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普遍自行购建污水处理

 设施,并配置人员负责设施运营和维护,处理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但污水处理技术复杂,多数企事业单位难以全面掌握,导致处理结果达不到排放标准,或是成本投入偏高。目前,水污染专业化治理具备了一定基础,部分环保企业掌握了不同细分行业的污水治理先进技术,具备了提供技术支持、设计、建造、运营等一体化服务的能力,拥有一批具备丰富专业经验的污水治理人员,能够实现高效、低成本的污水处理运营,通过专业化分工,亦为工业企业有效地降低了污水处理综合成本。

 2014 年 12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从总体要求、推进环境公用设施投资运营市场化、创新企业第三方治理机制、健全第三方治理市场、强化政策引导和支持、加强组织实施六大方面,对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给予了发展政策指导。这意味着专业提供运营服务的主体将在更大程度上参与环境污染治理,进一步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展望“十三五”,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竞争与合作相互交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步入新阶段,我市发展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外部环境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加速调整重构,区域化、多极化特征趋势进一步明显;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加速孕育兴起,互联网与产业深度融合,创新经济成为经济增长核心引擎;全球城市之间围绕资源要素配置的竞争更加激烈,城市群成为经济活动在空间集聚的新形态;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主要经济体加速向绿色生产、绿色生活转型。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和要求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前景,蕴含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必须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从自身发展看,在国际国内发展新形势、新变革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在诸多方面均处于重要的历史性关口,主要呈现以下阶段性特征。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加快推进期,协同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巨大,有利于我市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加强与周边地区联动发展,在新起点上实现城市功能新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新跨越。二是经济转型升级进入攻坚期,国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系列政策措施,为我市加快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是生态环境治理进入关键期,我市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仍然很重,需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冲刺期,需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领域加快补齐短板,切实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五是全面深化改革进入突破期,进一步向深化改革要活力、向扩大开放要空间、向全面创新要动力,切实把改革创新红利转化为经济转型发展动力,通过全面改革破解发展瓶颈,通过加快创新点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六是新型城镇化建设迎来提速期,国务院批复我市行政区划调整,拉开了城市发展框架,正定新区

 具备快速发展条件,可以在更大空间统筹安排生产力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省会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

 同时,我市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有效支撑,经济增长动力仍处在转换之中;生态环境压力依然较大,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省会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地位有待提升;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不强,新型城镇化进程不快;民生改善任务依然繁重,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还需提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仍然艰巨,发展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十三五”时期我市必须抢抓机遇,积极作为,迎难而上,实现经济社会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第三章

 市场需求预测

  一、行业基本情况

 1、面临的机遇

 (1)国家政策的有力推动

 从近年来国家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来看,节能环保相关产业已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产业,国家从资金、税收等各个方面均给予大力扶持。水环境治理作为节能环保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到全体国民的生存环境质量,水环境处理企业将面临巨大的历史性机遇。

 (2)环保执法倒逼工业企业加大环保投入

 2015 年 1 月 1 日开始实施的新《环保法》,细化任务、分工和举措,制定实施细则,为基层环境执法提供指导和规范,重点查处偷排、偷放等恶意违法排污行为,以及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弄虚作假行为,并采取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约谈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等措施,解决了一些突出环境问题。此外,环境司法取得重大进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建立了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协调配合的机制。

 随着环保执法力度的加强及执法手段的丰富、执法方式的创新,法律层面监督、管制将倒逼企业加强守法意识,主动设法节能减排,有利于环保装备企业和环保服务机构的发展。

 (3)村镇污水处理市场成为分散式水环境治理蓝海污水处理市场成为分散式水环境治理蓝海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率较高,截至 2018 年底,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率均已达到较高水平,“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基本实现。然而,我国广大村镇地区仍存在水环境治理投入不足、设施覆盖率低等问题,2018 年,全国建制镇污水处理率仅 53.18,较之“十三五”规划 70%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农村环境治理已成为当前国家主抓的重点工作之一。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任务。

 为响应住建部和生态环境保护部于 2018 年 9 月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制定地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的通知》,各省、市、自治区加速出台农村污水排放相关政策,2020 年,四川、安徽、广东、山东、辽宁、浙江等地区农水标准开始施行。国家及地方层面密集出台

 的一系列政策也推动着农村污水领域市场增量加速释放,村镇污水处理市场或将是一片蓝海,高速增长阶段即将开启。

 村镇污水处理需求为分布式模式下的污水处理装备创造了市场空间。集中式污水治理由于其强烈依赖于排水管网收集系统,投资大、运行成本高,并不完全适应村镇污水处理市场。分散式污水治理通过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或设施对小范围内污水进行就近处理,高度适用于污染源分散的乡镇农村、高速公路服务站、分景区等。村镇污水处理小而散的特点,为分布式治水模式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4)新基建提速,催生环保新机遇

 2020 年 3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 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速度。2019 年底新冠疫情爆发后,财政资金托底新基建力度增大,拉动配套环保设施和装备投入。同时,高技术、好技术、新技术在弥补短板,升级效率,解决大气,水,固废,监测等治理中的薄弱环节方面优势凸显。如 5G 具有传输速度快、低延迟等特点,污染防治会将其应用在环境监测、智能处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助力环保企业结合物联网+大数据,升级核心技术与产品。

 2、面临的挑战

 (1)市场竞争有所加剧

 近年来,我国水环境治理行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国有企业、上市企业通过并购、资本运作、产业重组等方式进入水环境治理行业,行业竞争激烈程度有所提高。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融资、兼并、重组已经成为企业抢占市场份额、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行业并购整合之风日盛。此外,环保行业工程项目多具有定制化属性,不同项目间进水水质、出水需求、污染源分布等情况差异较大,导致各企业竞标技术方案和价格存在差异,易引发低价竞争。

 (2)水环境治理观念有待深化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东部和西部、城市和村镇的水环境治理水平差异较大。部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仍存在环境保护让位于经济发展的守旧意识,其水环境认知停留在较低水平,制约了相关项目开展和基础设施普及。

 (3)配套排水管网的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仍存在重厂轻网、污水收集效率低、进水浓度低等突出问题。我国城市及县城的排水管网普及率仍然不高,部分地区的管网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污水的收集和集中处理,阻碍了污水处理设施发挥环境改善效益。2019 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

 提质增效的核心是管网,但是污水的收集涉及面广,不仅包括收集的干管,还包括支管以及企事业内部、小区、沿街的排水、施工排水等毛细管道的整治,难度较大,较难在短时间完成。提升污水处理的能力和效能是水环境治理行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市场分析

 1、《关于完善长江经济带污水处理收费机制有关政策的指导意见》

 严格开展污水处理成本监审调查。健全污水处理费调整机制。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推行污水排放差别化收费。创新污水处理服务费形成机制。降低污水处理企业负担。探索促进污水收集效率提升新方式。

 2、《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

 健全价格收费机制。按照补偿处理成本并合理盈利原则,完善并落实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政策。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税法,促进企业降低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排放浓度,提高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3、《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领域 PPP 项目合同示范文本》

 为推动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领域 PPP 项目规范运作,加强项目前期准备和合同管理工作,组织编制了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化和垃圾处理PPP 项目合同示范文本

 4、《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试行)》

 充分考虑城乡发展、经济社会状况、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和农村人口分布等因素,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

 5、《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 年版)》

 进一步厘清水污染防治装备制造等绿色产业的界定,并要求各地方、各部门要以《目录》为基础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

 6、《2019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持续推进污染防治,加快治理黑臭水体,推进重点流域和近岸海域综合整治;加大城市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7、《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

 2020 年年底前,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高;推动城镇污水收集处理,加快推进沿江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成套化、标准化的一体化,以黑臭水体整治为契机,加快补齐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推进老旧污水管网改造和破损修复,提升城镇污水处理水平

 8、《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

 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力度,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保障农村污染治理设施长效运行。

 9、《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

 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10、《城市成套化、标准化的一体化攻坚战实施方案》

 紧密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要求,全面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加快补齐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确保用 3 年左右时间使城市成套化、标准化的一体化明显见效,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坚持“减排、扩容”两手发力,扎实推进水资源合理利用、水生态修复保护、水环境治理改善“三水并重”。

 12、《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进一步明确专项投资重点支持对水环境质量改善直接相关的项目,主要包括:城镇污水处理、城镇垃圾处理、河道(湖库)水环境综合治理和城镇饮用水水源地治理,以及推进水环境治理的其他工程。

 13、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加快发展先进环保产业。大力推进实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动区域与流域污染防治整体联动,海陆统筹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促进环保装备产业发展,推动主要污染物监测防治技术装备能力提升,加强先进适用环保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和集成创新,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环保产品,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全面提升环保产业发展水平。到 2020 年,先进环保产业产值规模力争超过 2 万亿元。

 14、“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全面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建设,加大雨污分流、清污混流污水管网改造,优先推进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纳管,消除河水倒灌、地下水渗入等现象。到 2020 年,全国所有县城和重点镇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 95%和 85%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

 处理。提升污水再生利用和污泥处置水平,大力推进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90%,京津冀区域达到 95%;因地制宜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有条件的应配套建设湿地生态处理系统,加强废水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敏感区域(重点湖泊、重点水库、近岸海域汇水区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应于 2017 年底前全面达到一级 A 排放标准。建成区水体水质达不到地表水Ⅳ类标准的城市,新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要执行一级 A排放标准。到 2020 年,实现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 20%以上,京津冀区域达到 30%以上。

 15、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针对我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存在的关键科技瓶颈问题,进一步研发水环境治理的核心技术。深化印染、造纸、皮革、食品加工、钢铁、石化、制药和有色等重点工业行业和污泥处理行业的清洁生产、资源、能源回收利用与水污染控制的技术集成和应用,建立服务全行业、覆盖全链条的水污染控制和能源、资源回收利用技术体系。

 16、中国制造 2025

 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第四章

 产品方案与建设规划

  一、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一)项目 场地规模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 49859.95 ㎡(折合约 74.79 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 58834.74 ㎡。

 (二)产能规模

 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 xx(集团)有限公司建设能力分析,建设规模确定达产年产环保设备 20000 台,预计年营业收入 56500.00 万元。

 二、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

 本期项目产品主要从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具体品种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各年生产纲领是根据人员及装备生产能力水平,并参考市场需求预测情况确定,同时,把产量和销量视为一致,本报告将按照初步产品方案进行测算。

 第五章...

推荐访问:石家庄 环保设备 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