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源性眩晕护理常规

 耳源性眩晕护理常规

 耳源性眩晕系指前庭迷路感受异常引起的眩晕。当发生迷路积水(梅尼埃综合征),晕动病(晕舟车病),迷路炎,迷路出血或中毒,前庭神经炎或损害,中耳感染等都可引起体位平衡障碍,发生眩晕。由于前庭核通过内侧束与动眼神经核之间有密切联系,因此,当前庭器受到病理性刺激时,常发生眼球震颤。

 【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听力减退及耳鸣,重症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等迷走神经刺激现象,可发生水平性或水平兼旋转性眼球震颤。一次发作的时间较短,病人常感物体旋转或自身旋转,行走可出现偏斜或倾倒,发作中神志清醒。

 【治疗原则】

 1、 镇静剂。

 2、 抗胆碱能药:如山莨菪碱,东莨菪碱。

 3、 利尿脱水剂:如氯噻酮,25%山梨醇碱。

 4、 维生素剂:大量使用维生素 c,维生素 B6,维生素 E。

 5、 能量制剂:三磷酸腺苷(ATP),40 毫克,每日 3 次.肌苷 o.4克,每日 3 次,辅酶 A250 单位肌注,每日 1 次。

 6、 血管扩张剂:常用氟桂嗪等 【护理措施】

 1、 眩晕发作期时,患者应卧床休息。卧室保持极度安静,光线尽量暗些,但空气要流动通畅。戒绝刺激性饮食及烟、酒,宜用少盐饮食。

 2、 消除病人紧张情绪及顾虑。

 3、 在间歇期不宜单独外出,防止突然发作,出现事故,对于位置性眩晕患者, 可加强前庭锻炼,注意精神调理,保持心情舒畅。

推荐访问:眩晕 常规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