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2004-2010年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

  [摘要] 目的 分析周口市7年来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监测结果、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变化,预测2011-2013年乙脑发病率,为制定科学的乙脑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4-2010年周口市乙脑监测资料、乙脑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资料,然后进行归纳整理统计分析,根据今后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预测2011-2013年乙脑发病率。结论 周口市乙脑发病率应在1/10万以下,发病人群以10岁以下农村儿童为主,发病季节集中在7、8、9三个月。
  [关键词] 乙型脑炎 流行因素 预测
  [中图分类号] R51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34-02
  [Abstract] Objective Analyze the detection consequence, epidem 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es in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he Epidemic Encephalitis Bduring recent seven years in the city of Zhoukou,. Predict the morbidity of the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from 2011 to 2013 to provides the basis for generating the countermeasure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Methods Analyze the collected monitoring data and related factors of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from 2004 to 2010, and predict the morbidity from 2011 to 2013 according to the possible variation of the influencing facors.Conclusion Morbidity of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should be below one hundred thousandth, and the most sufferers are the rural children under the age of 10.Its peak seasons are June, August and September.
  [Keywords]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Epidemiological factors; Predict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乙脑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及周口市各县市疾控中心乙脑个案调查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周口市统计局统计年鉴。气象资料来源于周口市气象局。全市乙脑疫苗用量及儿童乙脑抗体水平资料来源于周口市疾控中心计免科统计资料和儿童抗体抽样监测。蚊虫媒介资料来源于市疾控中心消杀科现场蚊虫媒介监测数据。
  1.2 方法 分析方法为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年资料进行分析,运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预测方法为综合预测法,将专家们评议的意见集中起来综合评价和分析。
  1.3 病例诊断标准
  1.3.1 临床诊断病例 有乙脑临床症状,同时实验室脑脊液检测呈非化脓性炎症改变,颅内压增高,脑脊液外观清亮,白细胞增高,多在(50-500)×106/L,早期以多核细胞增高为主,后期以单核细胞增高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与氯化物正常。
  1.3.2 确诊病例 疑似或临床诊断基础上,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结果符合下述任一项的病例:(1)1个月内未接种过乙脑疫苗者,血或脑脊液中抗乙脑病毒IgM抗体阳性。(2)恢复期血清中抗乙脑病毒IgG抗体或乙脑病毒中和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者,或急性期抗乙脑病毒IgM /IgG抗体阴性,恢复期阳性者。(3)在组织、血液或其它体液中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或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到乙脑病毒抗原或特异性核酸。(4)脑脊液、脑组织及血清中分离出乙脑病毒。
  2 结果
  2.1 流行强度 2004-2010年乙脑诊断病例288例,年平均发病率0.39/10万,整体呈下降趋势(见表1)。
  表12004―2010年周口市乙脑发病数
  2.2 季节分布 全年均有乙脑病例发生,发病高峰季节主要集中在7-9月份,发病例数占病例总数91.67%(264/288),特别是2008年之后只在7-9月有病例发生,死亡病例集中在7、8月份,占死亡总数的83.3%(5/6),2008年之后没有死亡病例。周口市2004-2010年乙脑发病、死亡时间分布见表2。
  表22004-2010年周口市乙脑发病、死亡时间分布情况表
  2.3 人群分布 <1岁8例,1岁18例,2岁28例,3岁40例,4岁42例、5岁33例、6岁29例,7岁16例、8岁23例、9岁11例、10岁32例、15岁6例、35岁1例、45岁1例, 10岁以下病人占97.22%,性病分布男性195例,女性93例,男女性别比是2.1:1。
  2.4 地区分布 2004-2010年乙脑发病288例,分布于8县1市1区, 288例病人分布于271个自然村,一自然村有2例的5个,一自然村有3例的1个,一自然村4例的1个,同年一自然村发病2例以上的一个,高度散发,没有聚集、暴发病例。在城市或县城内居住的19例占6.6%,其余269例为农村或市郊居民。详见表3。
  表3 2004-2010年周口市乙脑发病地区分布(发病率1/10万)
  2.5 职业分布 2004-2010年288例乙脑病例中散居儿童、小学生、托幼儿童、农民发病例数占病例总数分别为47.6%(137/288)、30.1%(88/288)、16.3%(47/288)、3.8%(11/288)。散居儿童发病是小学生的1.56倍,是托幼儿童的2.91倍(见表4)。根据个案调查288例病例中全为在家居住,家庭防蚊设施健全的有23例,216例没有防蚊设施,49例家庭有纱窗或无纱窗晚上使用蚊香。
  表4 2004-2010年乙脑发病分职业统计表
  2.6 免疫状况 2004-2010年288例乙脑病例中,有乙脑疫苗接种史者38例,占13.2%,其中4例接种两针,212例无接种史,占73.6%,38例接种史不详。周口市2004-2010年总人口数分别是1065025、1070.77、1076.36、1081.26、1086.03、1090.57、1094.01万人,每年新增儿童4.7万左右,2004-2010年全市乙脑疫苗使用量分布为8.1、12.2、16.0、18.2、14.3、12.9、12.6万人份,可以形成较好的免疫屏障,个别儿童没有接种乙脑疫苗是因为随父母打工外出或为留守儿童跟随爷爷奶奶等因素。
  2.7 实验室检测和蚊媒密度调查 2004-2010年288例病例共采集乙脑病例血清、脑积液89例,乙脑抗体IgM阳性56份,阳性率62.9%。经实验室血清学诊断56例,占病例总数的19.4%。
  周口市乙脑传播媒介主要是淡色库蚊,中华按蚊较少,白蚊伊蚊、三带喙库蚊很难见到,人房蚊密度和畜房蚊密度详见表5、表6。根据个案调查288例病例中全为在家居住,家庭防蚊设施健全的有23例(有纱窗和蚊帐),49例家庭单独使用纱窗、蚊帐或晚上使用蚊香,216例没有防蚊措施。
  表5 2004-2009年住房蚊密度监测统计表
  表6 2004-2009年牲畜房蚊密度监测统计表
  3 讨论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由携带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人类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性疾病,临床以高热、惊厥、昏迷、抽搐为主要表扬,严重者可致死亡,部分病例可留有后遗症,三带喙库蚊、致倦库蚊(淡色库蚊)是主要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周口市致倦库蚊在传播中起主要作用,家猪是乙脑病毒扩散宿主。
  我国在1957年1966年和1977年先后发生三次乙脑爆发流行,发病率达20/10万以上,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乙脑疫苗的接种,发病率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并长期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但每年发病率仍在1万例左右,而且局部地区时有暴发流行,周口市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有乙脑病例报告,以后发病率不断上升,到70年代达到高峰,80年代以后,周口市对7岁以下儿童实行了儿童计划免疫保偿制,市县乡财政各拿出一定经费,儿童家庭拿出一定经费,纳入保偿范围的疫苗,儿童若发病可获得一定经济赔偿,乙脑病毒灭活疫苗开始大量应用,发病率有了大幅度的下降,90年代后期儿童计划免疫保偿制度虽被取消,但随着宣传深入,经济条件好转,群众卫生意识提高,周口市乙脑疫苗用量没有下降,乙脑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全市年报告发病数在50例左右,且有死亡病例。
  周口市地处平原地带,气温相对平稳,降雨量也相对平稳,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蚊密度一直较低、自然带毒率较低、近年乙脑疫苗普种,人群中乙脑抗体阳性率较高。
  周口市乙脑发病主要分布在农村,占93.4%,与以下因素有关:(1)周口市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70%以上。(2)农村坑塘水体较多,植被较多,宜于蚊虫繁殖,蚊虫密度高。(3)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环境卫生条件差,卫生意识差,农民防蚊设施差或没有防蚊设施。(4)周口市生猪饲养量大,2009年生猪出栏达538.77万头,农民至今有在家散养生猪的习惯,以上因素给蚊虫滋生繁殖和乙脑传播造成有利条件。
  周口市乙脑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7-9月,这与地理环境、气温、降雨、蚊虫密度、人群暴露因素等有关,周口地处平原,境内有大小河流15条,年降雨量625.8-969.3毫米,7-9月降雨量占全年40%以上,7-9月温度最高,最高达39度,这给蚊虫滋生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时人们户外活动增多,农村儿童还有白天晚上都赤裸上身的习惯,被蚊虫叮咬机会增多,造成乙脑传播机会增大,发病率上升。
  4 2011-2013年预测结果 乙脑的流行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我市主要因素有气温、湿度、降雨量、蚊虫密度、自然带毒率、家猪数量、健康人群乙脑抗体水平、儿童乙脑疫苗接种率、群众健康知识、防蚊措施等。
  分析2004-2010年乙脑疫情的三间分布和发病率、流行因素、流行特征、控制措施、流行周期等情况,2011-2013年在没有大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环境条件,蚊虫密度不会有大的改变,家猪数量相对恒定,结合乙脑病原学特点、传播方式、全市乙脑疫苗用量、人群乙脑抗体水平、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落实程度,综合预测周口市乙脑疫情:乙脑作为一种古老的疾病仍将处于低发状态,发病率应在1/10万以下,特别在大力推广乙脑疫苗、查漏补种乙脑疫苗的情况下,较往年应有所降低,并且呈高度散发,发病人群以10岁以下农村儿童为主,发病季节集中在7、8、9三个月。
  5 预防控制建议
  5.1 各级政府应切实履行公共卫生职能 进一步完善传染病防控救治体系,安排必要经费,保障防治工作需要,特别是乙脑疫苗预防接种经费;督导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配合,形成防治合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灭蚊、灭蝇,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群防、群治,防止疫情聚集性暴发和区域性蔓延。
  5.2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加大传染病防控 加大人力、财力投入,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蚊虫密度监测、自然带毒率监测、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加强健康教育和业务培训,加强疫情报告和疫区的处理,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5.3 健康教育 将预防乙脑的知识教给群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特别是提高群众对疫苗接种、防蚊灭蚊对预防乙脑重要性的认识。
  5.4 免疫接种 预防接种乙脑疫苗,保护易感人群,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是降低乙脑发病率最经济、最有效的干预措施。随着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实施,乙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管理,周口市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每年乙脑疫苗接种量平均达18万以上,可覆盖所有应接种儿童,但是存在一人多次接种和到15岁没有接种过一次的现象,没有接种过疫苗的儿童多为家庭经济条件差、文化水平低,卫生意识差或跟随爷爷奶奶的留守儿童。造成漏种乙脑疫苗也与我们疾控工作人员特别是乡村医生宣传不到位有关,因此在我们以后乙脑疫苗接种工作中除对适龄儿童接种外,今后工作重点应是查漏补种。
  5.5 防蚊灭蚊 提高防蚊灭蚊意识,灭蚊强调一个早字,最好在人间乙脑流行前的1-2个月开展一次群众性的灭蚊活动,在夏季蚊虫密度高峰时期喷洒杀虫剂灭蚊,重点处理地下室、楼梯背面、盥洗室和厕所等阴暗潮湿的场所。在农村重点是消灭牲畜棚(特别是猪圈)的蚊虫。
  5.6 加强个人防护 室内使用纱门、纱窗、蚊帐、蚊香进行防蚊。野外工作和户外活动人员可在身体暴露部分涂抹驱蚊剂防止蚊虫叮咬染病,提倡不露宿。黄昏户外活动应避免蚊虫叮咬。
  参考文献
  [1] 刘国华,许汴利.急性与新发传染病[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93-201.
  [2] 王福春.靖西县1997-200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09,25(3):506-508.
  [3] 陈圆生,梁晓峰,王晓军,等.中国2000-200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6,12(3):196-198.

推荐访问:周口市 脑炎 病学 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