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自读、思考、研讨,能够正确、富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体会本诗所描写的西湖早春的景色特征,感受西湖的美。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热爱美、追求美的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自读、思考、研讨,能够正确、富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本诗所描写的西湖早春的景色特征,感受西湖的美。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具:多媒体平台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西湖景观图片,创设情境 西湖又名西子湖、钱塘湖,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记忆中与西湖相关的诗句 二、走近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作最多的一个被后人称为诗王和诗魔,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他的诗歌浅显易懂,我们学过他的《草》《忆江南》,大家齐声背诵。

 白居易任杭州剌史。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是公认的天下名胜 。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着诗人。在任期间,他写下了很多有关西湖湖光山色的诗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尽情欣赏钱塘湖的美丽景色。

 钱塘湖就是今天的西湖,苏轼曾经也赞美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常说西湖有著名的西湖十景,那么白居易曾经在杭州做过刺史,那么他在诗歌里会怎么样去描写春天的西湖美景呢?让我们一起来领略白居易笔下的西湖春景。(出示幻灯片)

 三、初读诗歌,划节奏,注意语气,重音。

 1、老师范读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xi)

 水面/初平/云脚低。(di)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ni)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ti)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di)

  2、请同学单独读 3、全班齐读 四、再读课文, 欣赏图片,找出诗歌都塑造了哪些意象? (出示图片)

 1、请同学回答找到的意象。(出示幻灯片)

  2、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请同学来回答,教师补充。

 在一个明丽的春日,我骑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的西边。雨后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微波荡漾;空中白云朵朵,同水面连成一片。

 在几处向阳的树枝上,蹦蹦跳跳着早来的黄莺,婉转悠扬地唱着春天的歌儿;湖岸边,不知是谁家新来的小燕子,呢呢喃喃地忙着衔泥筑巢。

 放眼望去,五彩缤纷的花儿开了,一丛丛,一簇簇,摇曳在春风中,尽情地吐露芬芳,快要让人眼花缭乱;绿茸茸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刚能遮住马蹄。

 春神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欣赏。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的景色。这里绿柳成阴,白沙堤静静地躺在湖边,那么安闲,那么自在,真让我流连往返啊。

 五、 体验作者锤炼用字的功夫。

 (平、低、几处、早莺、谁家、新燕、啄春泥、乱、渐、浅草、才等字的品味)

  师:我们能否从诗中找出表现初春的词语,并加以说明?

 1:“ 平”,初春的雨水使湖水上涨,湖面宽阔,徐徐的春风从湖面吹过,吹皱了湖面。

  2:“几处早莺”,并不是处处,初春的鸟儿还不多。

  3: 还有“争暖树”,春寒未退,所以莺争着栖集在朝阳的树枝上。

  4:“谁家新燕”,并不是家家,而是零星几家,说明春天刚开始,从南方飞回的燕子为数不多。

  5:“啄春泥”,燕子才回来筑巢。

  6:“浅草才能”,小草刚刚出土。

  7:“没马蹄”,草还没有长高。

  8:“乱花渐欲”,“乱”,“渐”,说明花儿有开放的,也有含苞待放的,或是地上的小野花,“象眼睛,象星星,还眨呀眨的”。

  师: 接下来请同学们再读诗歌,找找西湖春天的色彩吧。

  1:绿,绿柳青青。

  2:“花”是五彩缤纷的,所以也是色彩。

  3:“水”应是碧绿色或青绿色。

  4:寺庙是红砖绿瓦的,凉亭是古色古香的。

  5:云是白的,蓝天白云。

  6:草是嫩绿的,树是刚抽芽的,也是嫩绿的。

  7:白居易骑着一匹白色的骏马,悠闲自得的在西湖岸边踏青。

  师: 从诗歌中我们已经知道了诗人是骑马游西湖的,所以诗里一定提到了“游踪”,那么请大家找一找诗人的游踪吧。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湖东的白沙堤。

  师:那“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呢?

  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

  为什么说“云脚低”?

  “云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了,这是早春景象。

  师补充讲解:杜甫有诗云“日脚下平地”,形容太阳落山;李贺也有句云“露脚斜飞湿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状。脚,有下垂义。

  师:再思考一下:第五、六句写了什么?

  花草。

  师:为什么说“乱花迷眼”?

  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

  师: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

  暗扣标题中的“行”字 。

  师:浅草有什么用意?

  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没蹄”,也是暗扣题中“行”字。

  师:最后两句是怎么结束全诗的?

  用抒情方式。

  师:这两句颇有韵味,能品味出来吗?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

  在白沙堤的绿杨阴里按辔徐行,可是开头只指出“孤山寺北贾亭西”的方位,“湖东”面积太大了,诗人之所以“最爱”,到最后才点出白沙堤和它的景物特征,这就耐人寻味了。

  师:由此看来,同学们已经真正理解了这首诗。记得朱自清先生的《春》中,也描绘了绚丽的春景。比较一下,两者都写到了的春景有哪些呢?

 1:春花:乱花渐欲迷人眼。

  2:春草:浅草才能没马蹄。

  3:春雨:“水面初平”说明已经下过春雨了,再说春草、春花的生长也是因为春雨的滋润。

 4:还有春风,诗中虽然没直接写,但骑马游湖自然能感受到春风的和煦。

  师:很好,同学们既然能这么比较,那我们能不能把思路拓宽,想想我们还读过哪些描写春景的精美诗句呢?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七、这首诗歌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为什么作者最喜欢绿杨阴里白沙堤,可在诗歌中却没有写白沙堤的美景呢? 八、学习了这首诗,我们的写作方面有哪些启示?尝试把这首诗改写成描写春天的景物的散文 。

 教师总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行”字写得好,才能见出骑马游春的乐趣。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这样,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九、布置作业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钱塘 湖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