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婴儿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感染1例报告]

  [关键词] 婴儿; 丙型副伤寒; 诊断;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2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230-01
  
  婴儿丙型副伤寒的发病率较低,现将作者收治一例的诊断治疗情况作报道,并加以讨论,供临床同道参考。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9月,因“发热11d”于2009年08月17日入院。患儿近11天来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无寒战及抽搐,呈不规则热,无昏迷、惊厥、呕吐,有时咳嗽1-2声,无喘息、气促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曾在院外住院,以上呼吸道感染输液治疗,静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钠、炎琥宁”共治疗7天,无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故来诊,以“发热待查”收住院。病期患儿精神、饮食、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体重无减轻。入院时查体:T38.8℃,R28次/分,P110次/分,WT10k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精神稍差,急性热病容,双手腕及手背部皮肤可见少许脓疱疹,双则腹股沟区可触及数粒米粒大小淋巴结,头颅五官正常,前囟1.0×1.1CM,前囟平坦,咽充血,双侧扁桃体Ⅰ0肿大,双肺呼吸粗糙,未闻及干湿�音,心腹(-),NS(-)。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3.24×109/L,RBC4.7×1012/L,HB123g/L,PLT262×109,L53%,N38%,E0.1%,MP-Ab(-),CRP26.6mg/L,心肌酶谱正常,肝肾功能正常,HIV-Ab(-),类风湿因子5.4U/mL,抗链球菌溶血素“O”0.3U/mL。生化检查血Ca、血Na稍低,弓型虫抗体、风疹病毒抗体、巨细胞病毒抗体、单纯疱疹病毒抗体(-),胸片:心肺膈未见异常;肥大氏反应阳性。入院后经“头孢米诺0.2 q6h、氨曲0.5 bid”静脉点滴治疗,仍发热。入院后第四天血培养结果提示:培养出丙型副伤寒沙门菌,选择敏感抗生素头胞吡肟0.5 bid、氨曲南0.5 q8h静点,用至第三天患儿体温降至正常,共用14d后复查血培养阴性、血常规正常,给予患儿足疗程治愈出院。出院时诊断:丙型副伤寒。
  2 讨论
  2.1 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只对人有致病力,属革兰氏阴性菌,具有鞭毛能运动的杆菌。本病以夏秋季8、9、10三个月较为多见。多数是急性胃肠炎病变,轻重不等。婴儿丙型副伤寒较少见,丙型副伤寒多败血型,有骨骼、关节、肺、胸膜脑膜等部位的局限性化脓性并发症。临床表现有发热、寒战、倦怠、头痛、全身酸痛、烦躁不安等症状,热型多不规则[1]。
  2.2 诊断:在流行地区如遇到类似伤寒、败血症、急性胃肠炎等热性病时,应考虑到此病的可能性。确诊有赖于从血液、粪便或脓液中分离病原茵。血清凝集反应在伤寒和败血症中有助于诊断,本例在发病后11d做血培养,应是抗体高浓度期,阳性率高,极有助于诊断[2]。
  2.3 近年本病的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临床表现趋向不典型,原因是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茵群发生变异或人体抵抗力增强时,对病原体的反应不同有关[3]。
  2.4 考虑到氯霉素抑制骨髓的副作用,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对听神经的损害[4],本例患儿的治疗,没有采用常规的第一线药物,而是根据药敏结果采用对婴儿副作用小的敏感抗生素。在疗程上,为防止复发时间上使用达到十四日。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90.
  [2] saha SK, Ruhulamin M, Hanif M, et al.Interpretation of the Widal test in the giagnosis of typhoid fever in bangladeshichildren[J]. AM Trop Paediatr, 1996,16(1):75-78.
  [3] 仁克.近年来国内小儿伤寒临床演变及其处理[J].临床儿科杂志,1998,16(4):240-242.
  [4] 翁心华,潘孝彰,王岱明主编.现代感染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8:371-373.

推荐访问:副伤寒 沙门氏菌 婴儿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