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如何避免互联网地消极影响

  青少年如何避免互联网的消极影响-新闻学

 青少年如何避免互联网的消极影响

  梅弈男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互联网已经无处不在。一方面,它给青少年带来正面的影响,另一方面,也给青少年带来消极的作用。互联网时代与以往的任何时代都不同,它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人们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道德认知无疑受到颠覆。作为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不可避免受到影响。互联网文化对青少年产生的消极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当前,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现象层出不穷。对于互联网,要趋利避害,运用网络对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教育;要规避互联网的负面影响,对青少年进行循循引导,从而使青少年拥有良好的身心健康。

  一、互联网对青少年产生的消极影响

  互联网已经形成一种生态,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与现实社会文化截然不同的文化。互联网文化具有以下特点:不受现实时空限制、虚拟性、多元化和开放性。这些特点让互联网对青少年的生括具有强大的冲击力。青少年的生活和思想观念产生深刻的变化。

  互联网构建的世界是虚拟的,开放的,在互联网上,什么样的信息都有,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当前,我国的互联网立法监督还不够完善,一些暴力、色情的信息充斥网络。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如果不能给他们进行积极引导,青少年很容易被网络误导,甚至诱发违法犯罪。许多青少年网络犯罪事实表明:互联网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

  第一,垃圾文化的传播对青少年的危害。

  各种各样的信息及其承载的思想和价值观念都在互联网中出现,利用互联网进行跨地域元障碍交流,既可以获得有用的信息。有可能获得垃圾信息;既可能获得合法信息,也可能获得非法信息、各种各样的信息都混杂其中,“信息污染”在所难免。在互联网时代,多种观念和意识形态相互激荡、相互影响,这种情况不可避免。由此,青少年网民的思想观念受到来自各个层面的冲击也就不可避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互联网技术比较先进,远远领先于中国,网络成为西方国家灌输“西化”价值观的一个工具。中国在网络技术上相对落后,在通过网络宣传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处于弱势。通过对比分析可知,中国在运用网络教育青少年和维护意识形态方面,其任务是十分紧迫和艰巨的。另外,网络中的垃圾文化的传播对青少年有很大危害,使得青少年的道德意识逐渐淡薄。

  第二,使青少年在现实社会中缺乏约束。

  互联网是一个自由空间,是一个虚拟社会,缺乏约束,尤其是道德约束。在互联网环境中,缺少来自外在的监督和约束,容易使青少年偏离道德行为的轨道。网络世界里的约束与现实世界的规则约束大不相同,或者说网络世界的约束更弱。这样对青少年形成了放纵,由此,违规行为的出现便不足为怪。在现实中经常发生网络不文明现象,一些青少年缺乏网络道德,在网上恶搞,匿名攻击侮辱他人人格,肆意泄露并宣扬他人隐私,损害了他人荣誉,给他人造成了精神伤害。另外,网络黑客行为对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对现实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

  第三,使部分青少年逃避现实变得冷漠。

  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许多青少年对网络感兴趣,热衷于虚拟社会交往行为,有的甚至过分沉溺其中。青少年扩大了虚拟网络世界的交往范围,同时缩小了现实世界的交往范围。不少青少年整天坐在电脑前,进行网络交际,却与真实社会慢慢脱离。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变得日益孤僻,与老师、同学和亲朋好友产生了隔阂。网络使部分青少年逃避现实,变得隔离甚至冷漠,这样不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团队精神。青少年的自主创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不断削弱。

  二、互联网消极影响的应对措施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他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往往站在时代的前列。互联网对这类群体影响最普遍。互联网文化对青少年思想的影响幅度最广,也最深远。对于互联网文化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积极面对挑战,采取有效对策,营造良好的积极的互联网文化氛围。

  应对互联网负面影响的措施,可以从“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来讲。“硬件”主要是指网络平台建设和网络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软件”是指制度建设、法律法规和道德建设、自律精神和提高修养等等。

  从“硬件”层面:

  首先,充分利用青少年上网的主阵地——校园网,加强网络建设。网络不是“洪水猛兽”,对青少年上网一味禁止是不可取的,也无济于事。对于大多数青少年而言,校园网是上网的主要平台。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校园在信息化和网络硬件设施改进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为利用技术手段创建网络文化奠定了基石。学校应该加大经济投入,使网络互通,这样既方便青少年利用校园网查阅资料,也可以接入因特网,搜索海量信息。耍尽可能利用拥有的网络资源优势,把握主动权。加大网络管理,严格监控上网信息,引导正面信息、过滤有害信息,真正保障网络安全。

  建设校园网络不应只注重“硬件”,也应该重视“软件”。“软件”建设的措施首要是建好网站,具体内容如下:使校园网络做到“三贴近”——贴近学习、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另外,开发对青少年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网站版块,比如聚会沙龙、有话大家谈、青春心语等。第三,可以把现实生活中的讨论会和征文赛等放到网络上来开展。最后,积极开展网络教学、网络学习和资料共享,可把某些课程的学习资料、教学信息等挂在网上,使青少年拥有更多的学习资源。为青少年提供优化的网络环境,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青少年,增强校园网的“魅力”。

  其次,利用网络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根据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培养—支具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教育工作者队伍。一般情况下,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只是通过书本、教师讲解等传统途径,既然广大青少年热衷网络,为什么不能通过网络对传统的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呢?答案是肯定的,也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新路子。那么,这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哪些要求?第一,这支队伍必须既懂思想政治工作,又懂网络信息技术;第二,这支队伍要能够把德育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

  青少年学生对网络偏爱,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服务于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例如,教师可以建立QQ群、博客等,通过网络与学生交流,加强沟通。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好的网站、帖子,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把优秀的教学成果在网上公布……通过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使学生的思想活跃起来,使学生喜欢上网、上健康网站。通过这一途径,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

  从“软件”层面:

  第一,从网络制度建设着手,从塑造网络道德人格上下功夫。为了规范和制约青少年上网行为,必须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为此,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互联网管理条例,如《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互联网站禁止传播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自律规范》等。同时,学校应也制定了相应的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如《学生宿舍网络管理条例》等。这些规章制度,对加强学生学习和生活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对提高青少年网上遵纪守法的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互联网时代,对青少年道德行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为青少年开设网络道德课程非常有必要。网络道德人格的塑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这一点,可以有以下方法:首先。在相关教材中增设相关专题,如把网络道德和网络法规及文明上网等列入专题。其次,加大相关专题的宣传,校园通过广播、校报、校园网等宣传载体,全方位宣传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培养青少年学生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的意识。

  第二,从法律法规建设着手,加强互联网立法。当前,我国已颁布的有关互联网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互联网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办法》、《计算机信息互联网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实施细则》等。另外,我们还需要借鉴国外关于互联网道德规范建设的经验,吸取这方面的教训,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和教育现状,制定出科学的、操作性更强的互联网道德规范要求,以便正确地引导青少年的互联网行为。

  第三,从互联网道德教育着手。加强青少年互联网道德教育,要针对青少年互联网道德的现实,采用引导和灌输相结合的办法,把管理和教育、制度建设和道德建设结合起来,使青少年深刻认识到互联网交际必须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里运行,必须在道德和是非观念的制约下运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感。使他们能够自律,自觉地防止和抵制互联网不良因素的侵袭。

  第四,从培养自我约束能力着手。互联网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也是一种个人行为。社会行为具有独立性;个人行为具有社会性。互联网社会于要求个人在独处时,也能够遵从法律和法规,遵循道德规范,恪守道德准则。互联网行为具有隐蔽性的特点,这对人们的自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五,从加强自身修养教育着手。互联网信息具有开放、快捷、隐蔽、广泛、虚拟等特征,互联网的这些特点使互联网信息污染不可避免。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要确立远大理想和崇高目标,提高信息分辨能力,矫正不良的上网习惯,自觉抵制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

  总之,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文化既可以对青少年产生正面影响,又能产生负面影响。我们要趋利避害,让互联网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积极的作用,使青少年在互联网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武大附中高三(2)班)

 

 

推荐访问:如何淡化宗教消极影响 互联网 消极 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