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有色金属行业分析报告(doc,105页)

  广东有色金属行业分析报告

 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

  ■ 2005 年的统计数字表明,2005 年以来广东省有色金属行业整体销售收入整体上虽呈逐季增长态势,但同比增长速度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放慢。同比增长速度从 2004 年度的43.55%下降到 2005 年度的 35.71%。

 2005 年,广东省有色金属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 597.75 亿元,较 2004 年增加 200.95 亿元。

 ■ 2005 年,2005 年,广东省有色金属行业实现利润近 11.55 亿元,同比增加了33.51%,而 2004 年该省有色金属业的利润总额为 8.65 亿元。

 受铝价下跌和其他铝市基本面的影响,广东有色行业利润利指标仍然偏低。利润总额的增长,主要是依靠销售收入的增长来实现的。

 ■ 本研究报告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等机构,CRB 、CRU、JBWere、Macquarie、JM、Antaike 等国内外机构发布的统计信息。

 ■ 本报告由北京银联信信息中心编写,以合法获得的尽可能可靠、准确、完整的信息为基础,但不保证所载信息的绝对精确与完整。本报告供有关部门、单位参考,银联信不对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获益或受损负责。

 正文目录

  表格目录

  图表目录

  第一章 广东有色金属行业运行状况 一、广东有色金属行业产销分析

 2005 年四季度,广东省有色金属行业产成品为近 39.5 亿元,比 2004 年同期增加了 28.91%。同比增长率与二、三季度相比有明显增加。从两年来的产成品同比增长率来看,广东省的有色金属行业生产波动比较大。

 表格 1

 广东有色金属业分季度产成品统计分析 季度产成品

 4 2004 年

 同比增长(%)

 5 2005 年

 同比增长(%)

 一季度(千元)

 -1.35

 28.39 二季度 (千元)

 20.02

 20.66 三季度 (千元)

 16.88

 19.51 四季度 (千元)

 30.22

 28.9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5 年的统计数字表明,2005 年以来广东省有色金属行业整体销售收入整体上虽呈逐季增长态势,但同比增长速度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放慢。同比增长速度从 2004 年度的 43.55%下降到 2005 年度的 35.71%。

 2005 年,广东省有色金属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 597.75 亿元,较 2004 年增加 200.95 亿元。

 表格 2

 广东有色金属业分季度销售收入统计分析 季度产成品

 4 2004 年

 同比增长(%)

 5 2005 年

 同比增长(%)

 一季度 (千元)

 36.43

 30.77 二季度 (千元)

 50.43

 38.25 三季度 (千元)

 50.41

 36.19 四季度 (千元)

 43.55

 35.7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5 年,广东省有色金属行业销售收入占全国有色金属行业销售总收入的 7.75%。行业销售收入总额在全国各省市区中排第 5 位,仅次于江苏、浙江、河南和山东。

 从行业总产值方面分析,2005 年,广东省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工业总产值近 624.25 亿元,占全国行业总产值的比率为 8%,产值总额同样位居全国第 5 位。

 表格 3

 广东与主要有色金属业省市产销对比分析 地

 区

 销售收入(千元)

 行业总产值(千元 )

  4 2004 年

 5 2005 年

 增加

 4 2004 年

 5 2005 年

 增加

 全国

 5

 48810 广东省

  北京市

  天津市

 217890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

  辽宁省

  吉林省

  865989

  622747 黑龙江省

  467341

  390845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西

  海南省 36489 1

 4232 109950 35718 重庆市

  四川省

  云南省

  贵州省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

  96024

 新疆

  571865

  513117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上表也可以看出,广东省有色金属业 2005 年的行业工业总产值大与销售收入,湖差额为 26.5 亿元。如抛开有色产品库存量这一因素,该省的产销率大约为 95.75%。指标看似不低,但全国平均产销率近 99%。受铝供给过多和需求增长趋缓影响,2005 年,广东省有色行业的年终库存有所增加。

 2005 年,广东省有色金属业的销售收入增长率和产值增长率分别为 35.71%和 41.69%,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43.52%、43.09%。

 二、广东有色金属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2005 年,广东省有色金属行业实现利润近 11.55 亿元,同比增加了 33.51%,而同期该省有色金属业的利润总额为 8.65 亿元。

 但是,受铝价下跌和其他铝市基本面的影响,广东有色行业利润利指标仍然偏低。利润总额的增长,主要是依靠销售收入的增长来实现的。2005 年该省有色行业的销售收入增长率为 35.71%,还略高于利润额的增长。

 图表 1

 2005 年广东有色金属业季度利润走势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可资验证的是,受国家宏观调控和全国铝市场供求形势末见大的好转的影响,2005 年,广东省有色金属行业的各项盈利指标均出现了一定下滑。

 销售利润率从 2004 年度的 2.18%,下降到 2005 年二季度末的 0.02%,第三季度出现了回升,但第四季度又降到 1.93%。与其他行业相比,广东省有色行业的销售利润率过低。

 产值利税率则从一季度的 3.61%,下降到了年末的 3.49%。

 表格 4

 广东有色金属业盈利指标对比分析 财务指标

 4 2004 年

 5 2005 年

 一季末

 二季末

 三季末

 四季末

 一季末

 二季末

 三季末

 四季末

 销售利润率(%)

 2.31 2.28 2.04 2.18 1.80 0.02 2.07 1.93 产值利税率(%)

 3.98 3.97 3.76 3.78 3.61 3.68 3.60 3.49 资金利润率(%)

 5.92 6.56 6.43 6.43 6.12 6.92 6.83 6.56 成本费用利润率(%)

 2.45 2.43 2.15 2.28 1.89 2.14 2.15 2.00 总资产报酬率(%)

 0.41 1.78 3.88 6.63 0.36 1.66 3.85 6.2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总体上分析,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广东省的有色金属业盈利水平显然并不高。2005 年月末,全国有色金属业的销售利润率为 5.44%,成本费用利润率为近 5.75%。

 表格 5

 广东有色金属业利润统计与对比分析 地区

 4 2004 年利润总额( ( 千元) )

 5 2005 年利润总额( ( 千元) )

 同 比增长

 (%)

 产值利税率(%)

 资金利润率(%)

 全国

  51.18 8.75 13.11 广东省 865407

 33.51 3.49 6.56 北京市 241767 173057 -28.42 3.25 4.22 天津市 2

 -25.50 3.52 7.01 河北省 143934 410571 185.25 4.43 7.8 01500003000004500006000007500009000001050000120000013500000403 0406 0409 0412 0503 0506 0509 0512利润(千元)

 山西省

  -0.09 14.97 14.37 内蒙 369313 641186 73.62 6.91 8.62 辽宁省 219

 0.61 6.17 5.45 吉林省 -26296 257607 1079.64 14.69 11.04 黑龙江省 34249 49659 44.99 6.22 3.99 上海市 646850 863857 33.55 4.97 9.87 江苏省

  73.49 4.83 13.09 浙江省

  34.46 6.26 16.89 安徽省 653060

 83.73 8.48 13.52 福建省 932440

 50.92 13.15 17.05 江西省

  82.69 11.31 19.7 山东省

  47.31 11.9 15.35 河南省

  42.11 13.86 21.02 湖北省 319587 481884 50.78 6.08 10.19 湖南省 838883

 52.86 7.26 14.39 广西

  18.76 16.15 18.57 海南省 -739 -2191 196.48 1.03 1.4 重庆市 174623 310554 77.84 4.6 6.07 四川省 6

 -28.99 5.67 6.9 云南省

  67.97 9.4 11.04 贵州省 928194

 63.73 19.4 21.95 陕西省 26

 2.96 7.02 8.94 甘肃省

  62.51 13.43 13.35 青海省 513962

 182.72 20.72 18.23 宁夏 619

 .50 5.77 5.08 新疆 77579 101034 30.23 10.21 10.3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5 年,广东省有色金属企业中有 27 家企业由盈转亏,使该省的亏损企业总数达到了 73 个,亏损面也达到了 14.31%。但仍低于全国 19.26%的平均水平。

 该省有色企业亏损企业的亏损总额增长率为 2.66%。这 73 家亏损企业共亏损了 1.28 亿元。当然,与其他一省市相比,广东省的亏损额增长是比较低的。

 表格 6

 广东有色金属业亏损企业统计与对比分析 地区

 4 2004 年亏损企业数( ( 个) )

 5 2005 年亏损企业数( ( 个) )

 净增加

 ( ( 个) )

 亏损面

 (%)

 5 2005 年亏损

 企 业亏损额

 ( ( 千元) )

 亏 损企业亏

 损额同比增长( ( %)

 全国 706 959 253 19.26

 42.54 广东省 46 73 27 14.31 128045 2.66 北京市 15 21 6 23.08 20438 14.51 天津市 21 28 7 31.11 49130 45.75 河北省 19 23 4 15.75 80370 -64.43 山西省 41 65 24 49.62 192660 17.77 内蒙 14 24 10 27.91 104997 201.04 辽宁省 39 65 26 27.20 377954 34.91 吉林省 8 8 0 28.57 37137 -59.55 黑龙江省 7 9 2 52.94 20737 109.57 上海市 26 38 12 15.70 75585 30.08 江苏省 60 89 29 13.11 128672 27.60

 浙江省 47 66 19 9.95 119340 169.43 安徽省 18 25 7 32.47 80545 57.22 福建省 12 20 8 21.74 12961 12.15 江西省 13 20 7 15.15 66593 412.37 山东省 19 29 10 12.24 321795 5.02 河南省 21 23 2 8.58 449359 302.93 湖北省 21 22 1 20.56 142444 98.07 湖南省 30 31 1 9.45 54767 95.67 广西 30 43 13 32.58 182840 1.96 海南省 2 1 -1 33.33 2765 274.15 重庆市 9 7 -2 12.96 1233 -94.76 四川省 25 40 15 27.21 277278 187.86 云南省 42 50 8 36.76 156107 61.02 贵州省 73 73 0 52.90 139732 35.59 陕西省 18 25 7 28.41 44163 134.95 甘肃省 16 21 5 33.87 188081 177.21 青海省 8 7 -1 41.18 74020 -2.40 宁夏 4 9 5 42.86 40415 -36.92 新疆 2 4 2 22.22 17298 57.0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三、广东有色金属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2005 年,广东省有色金属行业的各项偿债能力指标出现了一定好转。

 从资产负债率分析,广东省有色金属行业的负债水平较高,但整体上呈现出降低趋势。2005 年底的资产负债率为 65.97%。略高于全国有色金属行业 63.51%平均负债水平,也高于合理的负债水平。

 该省有色金属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仍然偏弱。

 产权比率是衡量一家企业或一个行业财务结构稳健程度的重要指标。从广东有色金属业的这一指标看,数据明显偏高,超过了 100%的公允警戒线。这也说明该省有色金属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弱,风险大。

 表格 7

 广东有色金属业偿债指标对比分析 财务指标

 4 2004 年

 5 2005 年

 一季末

 二季末

 三季末

 四季末

 一季末

 二季末

 三季末

 四季末

 资产负债率(%) 66.36 68.59 68.78 66.39 69.07 67.05 66.05 65.97 产权比率(%) 197.25 218.34 220.34 197.51 223.27 203.49 194.59 193.82 利息保障倍数 2.57 2.99 2.75 2.96 2.63 3.19 3.26 3.3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广东省有色金属业的偿债付息能力弱,也从利息保障倍数有所体现。广东省有色金属业的利息保障倍数比较极低,行业的偿债付息能力弱,可能危及到银行等债权人的正常收息。

 四、广 东有色金属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2005 年,广东省有色金属业的各项营运能力指标整体上有所好转。特别是产成品资金占用率由一

 季度末的 63.09%,下降到了 18.07%。

 但是,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广东有色行业成品资金占用率这一指标都呈逐季下降趋势。这一指标的准确性本报告不做保证。相关利益人在应用这一指标时,请认真核查。

 行业资本保值增率方面,该省有色行业的保值增值能力较弱。这也与广东省有色金属业的盈利能力弱相关。

 2005 年,广东省有色金属业的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持续了以往的平稳趋势,并略高于 2004 年的平均水平,也略高于全国有色金属行业 2.6 的平均水平。从总体上讲,广东省有色金属业的该项指标较差,流动资产管理水平与运用效率不高。

 表格 8

 广东有色金属业营运指标对比分析 财务指标

 4 2004 年

 5 2005 年

 一季末

 二季末

 三季末

 四季末

 一季末

 二季末

 三季末

 四季末

 产成品资金占用率(%) 68.71 40.05 23.89 17.87 63.09 34.73 21.29 18.07 资本保值增值率(%) 109.62 121.12 115.63 135.10 116.51 128.31 129.41 125.38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2.24 2.63 2.70 2.60 2.46 2.65 2.68 2.7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少,其主要因素是市场销售拖欠、占压货款或产品积压较多,直接导致流动资产流动性降低(但产成品资金占用率较低,说明广东有色产品积压情况并不严重)。这一方面影响了企业资产的使有效率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企业流动资产的市场与道德风险。

 表格 9

 广东有色金属业应收账款对比分析 财务指标

 4 2004 年

 5 2005 年

 一季末

 二季末

 三季末

 四季末

 一季末

 二季末

 三季末

 四季末

 应收账款净额(万元) 325735 420324 475376 552053 568652 511380 586639 675439 环比增长率(%) - 29.04 13.10 16.13 3.01 -10.07 14.72 15.1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应收账款这一指标看,广东省有色金属行业季度净额 2004 年有明显增加,年底为 6.75 亿元。

 五、广东有色金属行业发展规模分析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截止 2005 年底,广东省共有有色金属企业 510 家。

 2005 年,广东省有色金属企业共增加 174 家,新增企业数仅少于浙江和江苏。新增企业多以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为主。

 下图为广东省有色金属企业数量增减变化,及与主要有色金属生产省份的对比。

 表格 10

 2005 年广东有色金属企业变化统计 地

 区 企业个数 4 2004 年末

 5 2005 年 年 6 6 月末

 5 2005 年 年 2 12 月末

 5 2005 年增加

 全国 383

 49 广东省 336

 498

 510

 174 北京市 46

 91

 91

 45 天津市 83

 91

 90

 7 河北省 125

 146

 146

 21 山西省 117

 131

 131

 14 内蒙 75

 83

 86

 11 辽宁省 172

 228

 239

 67 吉林省 25

 28

 28

 3 黑龙江省 11

 17

 17

 6 上海市 191

 234

 242

 51 江苏省 5

  浙江省 456

 638

 663

 207 安徽省 75

 72

 77

 2 福建省 59

 86

 92

 33 江西省 112

 128

 132

 20 山东省

  河南省 226

 266

 268

 42 湖北省 92

 105

 107

 15 湖南省 267

 321

 328

 61 广西 102

 111

 132

 30 海南省 2

 3

 3

 1 重庆市 58

 57

 54

 -4 四川省 126

 147

 147

 21 贵州省 125

 137

 138

 13 云南省 123

 126

 136

 13 陕西省 64

 88

 88

 24 甘肃省 68

 62

 62

 -6 青海省 17

 20

 17

 0 宁夏 17

 20

 21

 4 新疆 14

 18

 18

 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广东省有色金属大型企业为 1 家。在广东省 510 家有色金属企业中,绝大多数为小型企业,占到了该省有色金属企业总数的 89%。中型企业数量也较多,占到了近 10.59%。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国家要求提高产业集中度的情况下,广东有色金属业的这种企业结构还需要改变。

 表格 11

 2005 年末广东不同规模有色金属企业统计 地区

 大型

 中型

 小 型

 合计

 全国 75 470 4434 4979

 广东省 1 54 455 51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表格 12

 2005 年末广东不同所有制有色金属企业统计 地区

 国有

 集体

 股份制

 股份

 合作

 私营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

 其他

 全国 247 454

 19 898 广东省 1

  1 10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上表可以看出,广东省有色金属企业的组成多样,但企业数量最多的是私营企业,占该省有色金属企业的近 43%。在这些私营有色金属企业中,除 15 家企业属于中型企业,其他属于小型企业。虽然在数量上,私营企业占有优势,但此类企业产量小、成本高、效益差、污染严重,如果不加强技术改造,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并加强污染治理,市场竞争及国家的产业政策将把其淘汰出局。

 (二)行业生产规模分析

 到 2005 年底,广东省有色金属业的总资产近 382.7 亿元,占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资产总规模的近5.95%。

 该省有色金属业 2005 年实现销售收入 597.75 亿元,占全国全行业销售收入的 7.75%。

 2005 年,广东省有色金属行业的利润总额为 11.55 亿元,占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利润总额的 2.75%。

 2005 年末,广东省有色金属行业的全部从业平均人数近 9.29 万余人,占全国有色金属行业从业人数(128 万)的 7.25%。

 表格 13

 2005 年末广东有色金属业规模统计与对比分析 地区

 资产总计

 ( ( 千元) )

 固定资产净值

 ( ( 千元) )

 流动资产平均

 余 额( ( 千元) )

 全部从业

 平均人数

 全国 642758 5 296689585

 广东省

 92948 北京市

 11389 天津市

 8095 河北省

 29713 山西省

 87500 内蒙

 35388 辽宁省

 54966 吉林省

 11744 黑龙江省

 10554 上海市

 36025 江苏省

 77272 浙江省

 68557 安徽省

 31485 福建省

 16681 江西省

 41778 山东省

 90319 河南省

 103190

 湖北省

 30850 湖南省

 72998 广西

 47536 海南省 88

 61 224 重庆市

 13808 四川省

 32438 贵州省

 34154 云南省

 77456 陕西省

 28550 甘肃省

 95752 青海省

 16858 宁夏

 19197 新疆

 886947 793760 500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广东省的行业规模在全国中所占的比重比较高。但相对于行业资产与销售的规模,该省的利润占比低,而从业人数所占比重又超过或接近以上三项指标。

  第二章 广东有色金属行业运行环境 一、国内宏观经济形势

 2005 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182321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9.9%,略低于上年10.1%的增长速度。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2718 亿元,增长 5.2%;第二产业增加值 86208 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 73395 亿元,增长 9.6%。分季度看,四个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 9.9%、10.1%、9.8%和 9.9%,比较平稳。

 1、农业生产继续趋好,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 4840 亿公斤,比上年增产 146 亿公斤,增长 3.1%。棉花产量 570 万吨,比上年减产 9.8%;油料、糖料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畜牧业克服“禽流感”带来的困难,继续保持增长,肉类产量比上年增长 6.3%。

 2、工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工业增加值 76190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4%。其中,规模以上完成工业增加值 66425 亿元,增长 16.4%,增速比上年回落 0.3 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 10.7%;重工业增长 17%,轻工业增长 15.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 98.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 14362 亿元,增长 22。6%。

 3、固定资产投资在结构调整中保持了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88604 亿元,比上年增长 25.7%,增幅比上年回落 0.9 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75096 亿元,增长 27.2%;农村增长 18%。行业投资结构有所改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 27。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增长 26.6%,分别比上年回落 0.1 和 15.1 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增长 24%,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投资分别增长 32.7%和 30.6%。

 4、国内市场销售增长加快。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717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12%,实际增速比上年加快 1.8 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3.6%;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1.5%。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增长 12.6%,餐饮业零售额增长 17.7%。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通讯器材类比上年增长 19.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8%,汽车类增长 16.6%,石油及其制品类增长 34.4%。

 5、对外贸易继续快速增长,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全年进出口总额 14221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出口 7620 亿美元,增长 28.4%;进口 6601 亿美元,增长 17.6%。进出口相抵,顺差达1019 亿美元,比上年增加 699 亿美元。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 603 亿美元,下降 0.5%。年末国家外汇储备 8189 亿美元,比年初增加 2089 亿美元。

 6、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生产资料价格涨幅高位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1.8%,涨幅比上年回落 2.1 个百分点(12 月份上涨 1.6%)。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1.6%,农村上涨2.2%。从构成看,食品价格上涨 2.9%,涨幅比上年回落 7 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价格上涨 1.4%,肉禽及其制品上涨 2。5%,蛋上涨 4.6%。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 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2%,居住价格上涨 5.4%,其余商品价格则略有下降。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 0.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 8.3%,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 4.9%。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 1.6%,70 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 7.6%。

 7、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493 元,扣除价格因素,比

 上年实际增长 9.6%,增幅比上年提高 1.9 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 3255 元,实际增长 6.2%,回落0.6 个百分点。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14.1 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2.1 万亿元。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4.2%,与上年底基本持平。

 2005 年,在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作用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的形势下,工业利润持续两年多的高增长态势基本结束,部分下游行业利润明显下滑。前 11 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 12464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20.1%,增幅同比回落 18.7 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 1844 亿元,同比增长 58.5%,增幅同比上升 49.4 个百分点,超过了 1998 年巨亏时的水平,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增幅则创下了 16 年来新高。

 行业利润率出现拐点,全年工业销售利润率 5.87%,为四年来首次下降。在 39 个工业大类行业中,利润率同比下降的行业有 26 个,占行业总数的三分之二。特别是汽车、石油加工、化工、电子等重点行业利润率下降明显。

 煤炭、石油、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等采矿业利润增幅回落。

 随着经济增长带来的需求不断增加和储量开采能力增长有限的矛盾加剧,原油、原煤等能源价格和金属、非金属等原料价格出现了持续较长时间的全面上涨行情,对下游行业造成了较大冲击。2005 年初以来问题愈发突出,表现在工业利润过于集中在少数资源性行业,分配结构不合理;多数下游行业企业成本居高不下,行业利润率出现拐点,部分行业效益恶化,企业对效益前景预期不良。

 2005 年底国内主要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呈全面回落态势。11 月份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 4.5%,涨幅比 10 月份减少 1.1 个百分点;原油出厂价格同比上涨 24.2%,涨幅比 10 月份减少 9.1 个百分点;原煤出厂价格上涨 17.1%,涨幅比 10 月份回落 2 个百分点;有色金属价格涨势趋缓。尽管如此,上下游行业的价格涨幅仍有较大落差,11 月份各类工业品出厂价格中,采掘工业产品价格上涨 20.1%,原料工业上涨 6.9%,加工工业略涨 0.8%,而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下降 0.5%。上下游行业巨大的价格涨幅落差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在牺牲利润后,如果下游行业的产品价格仍不能上涨,则势必对上游行业价格形成下拉作用。

 从分季度利润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总额在经过连续七个季度攀升后,2005 年三季度利润总额达到创记录的 887 亿元,四季度利润 722 亿元,为 8 个季度以来首次环比下降。2006 年原油价格预计仍将在高位运行,但再创新高的底气已显不足。

 2005 年,煤炭开采业利润增幅回落的势头更快,1-4 季度利润增幅分别为 111.4%、85.6%、77.8%、74.3%,呈逐季回落态势,已难以再现翻番增长的势头。从煤炭价格上看,2005 年底煤炭价格连续 4 个月回落,煤炭社会和企业库存持续回升,抑制了煤炭价格的上涨动力。虽然直供电厂的电煤合同价格存在上涨的要求,但随着近几年煤炭行业投资持续高增长,煤炭产能上升较快;另外人民币升值后,煤炭出口下降进口增加也加大了国内市场煤炭供给,煤炭价格难以形成新的大涨局面。从行业背景看,去年水电增发较多,全年水电发电量同比增长 19.5%,高于火电发电量增幅 7 个百分点,减缓了电煤供需过度紧张的态势。下游炼焦业利润大幅下降,钢铁行业出现降温迹象,对煤炭开采业需求将有所抑制。

 钢铁、化工行业四季度利润下降。钢铁和化工行业上承价格高涨的采矿业,下接成本压力较大的加工工业,2005 年下半年以来利润增长逐渐步入下降轨道。1-11 月份钢铁行业实现利润 962 亿元,同比仅增长 3.9%,全年利润则下降 4.4%,而上年利润增幅高达 70.1%。钢铁行业四季度利润同比下降了52.7%,下降幅度之大为 7 年来所仅见。1-11 月份化工行业实现利润 853 亿元,同比增长 8.6%,增幅同比回落 74.9 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化工行业利润同比下降 1.4%,降幅虽然不大,但与上年 80%以上的增幅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石油加工业亏损依旧,化学纤维利润继续下降。在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和成品油定价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影响下,石油加工业出现几年来罕见的持续巨额亏损状况,非政策因素已难以缓解。除一季度盈利 60 亿元外,二、三、四季度均是全行业亏损,10 月份曾创下 61 亿元的月度净亏损记录,但 12

 月份又出现了 88 亿元的盈利,导致石油加工业四季度亏损额迅速减小到 23 亿元。其主要原因是中石化获得巨额财政补贴所致。这再次印证了石油加工业盈亏状况主要受政策因素影响。

 化学纤维制造业受原油价格上涨影响,1-11 月份利润继续下降,且降幅比前三季度没有减缓。1-11 月份化学纤维制造业实现利润 44 亿元,同比下降 29.3%,降幅比前三季度还有所加大,主要是在成本较高的情况下化学纤维产品的价格也出现下降,导致行业利润难以迅速回升。

 本来在焦煤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焦炭价格也炙手可热,产量供不应求,欧盟甚至还准备为我国拟减少焦炭出口而提起诉讼。但随着各地大规模地投资炼焦行业,焦炭产能迅速过剩,资源和环境状况恶化,炼焦行业市场形象急剧下降。从 2005 年 5 月开始,焦炭价格一路暴跌,从最高时的每吨 450 美元到下降到今年初的每吨 120 美元,仅略高于 2002 年底焦炭行业复苏时的每吨 80 美元。受焦炭价格暴跌影响,去年炼焦业利润持续大幅下降,且降幅逐季扩大,一季度炼焦业利润同比下降 32.5%,上半年下降 40.8%,前三季度下降 48.8%,全年则下降 53%。炼焦行业元气已伤,短期已难再现辉煌。

 电力行业利润快速上升,汽车、建材行业利润下降幅度明显缩小。电力行业利润持续快速回升,成为去年电力行业的主基调。2005 年一季度整个电力行业利润尚且下降 30.5%,5 月份起实施煤电价格联动政策后,电力行业利润迅速回升,上半年利润下降幅度缩小到 6.1%,前三季度利润则由降转升,同比增长 6.7%,全年利润增幅进一步上升到 21.6%,增幅比上年还提高了 9.9 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利润同比增长了 62%。电力行业利润总额首次突破 1000 亿元,成为继石油、钢铁之后第三个利润总额超过千亿元的行业。从不同发电行业的利润增长情况看,火电行业去年全年利润同比增长 2%,仅在最后一个月才由降转升;而水电行业利润同比则大幅增长 66.7%,核电利润增长 13.8%,其他能源发电利润则增长 1.3 倍。非火电行业的利润增幅大大超过了火电行业。

 热电行业虽然在年底进入采暖季节,但全行业亏损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但全年热电行业的净亏损已由前三季度的 20.5 亿元下降到 8.4 亿元,减亏 12.1 亿元。行业亏损面由前三季度的 64%下降到52%。今年该行业能否扭亏仍取决于煤热价格联动政策的实施力度。

 2005 年下半年以来,汽车产销量增幅明显提高,特别是占汽车利润 60%以上的轿车生产增幅在 50%以上,再加上去年汽车价格保持相对稳定,没有出现大范围大幅度的跳水现象,汽车库存消化较多,产销衔接较好,这些利好因素都促使汽车制造业利润下降幅度明显缩小。从汽车整车业各季度的利润看,2004 年四季度和去年一季度是一个短周期的谷底,而去年二季度以后已逐渐从这个谷底中爬了出来,未来将有一个回升的周期。

 建材行业 1-11 月份实现利润 334 亿元,同比下降 4.2%,降幅比前三季度缩小 10 个百分点,而一季度和上半年则下降 43.1%和 21.9%,下降幅度也呈逐季缩小的态势。

 消费品行业逐渐显现出利润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食品、纺织等消费品行业利润增幅在去年三季度上升的基础上四季度继续攀升,已进入较高增长区间。去年 1-11 月份在新增利润最多的前五大行业中,农副食品加工和纺织业以 115 亿元和 114 亿元进入了前五名,打破了去年初由石油、钢铁、煤炭、化工、有色金属等重化工业一统利润增长的局面。

 有色金属行业是传统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基础性地位。有色金属是初级产品,是其他工业部门的原材料。因此这个行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经济发展相应增加对金属的需求,企业的效益就会转好。反之,经济不景气,工业增长率下降,相应地会降低对有色金属的需求。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是一个产业关联度很高的产业。在现有 124 个产业中,有 113 个部门使用有色金属产品,比例高达约 91%。其中 101 个物质生产部门中,有 96 个产业部门消耗有色金属冶炼产品或压延产品,约 95%,23 个非物质生产部门,17 个产业部门消耗有色金属冶炼或压延产品。铜、铝、铅、锌等主要有色金属生产量和消费量与 GDP 的线性相关系数均超过了 0.9。

 表格 14

 部分有色金属产量、消费量与 GDP 线性相关系数

  铜

 铝

 铅

 锌

 生产量 0.968 0.980 0.948 0.981 消费量 0.921 0.933 — 0.967 资料来源:银联信 由于是基础性行业,有色金属行业的增长一般来讲较为稳定和缓慢。但有色金属及矿产品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从长远看来,需求将会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有色金属价格在不断的波动,并且呈现出周期性的走势。

 有色金属企业规模效益显著。企业规模大,就会在成本降低中获得好处。目前国家对有色企业的政策取向是,扶持大企业,限制小企业。在与国外大型企业竞争中,走规模化道路也是必然趋势。

 近几年,由于世界经济发展放缓,对有色金属产品的需求明显下降,有色金属市场逐渐呈现出供过于求的局面,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综合看来,有色金属行业的生命周期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紧密相连。行业的增长速度与国家经济的发达程度呈现负相关性。在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目前处于成熟期。

 2005 年,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尤其是工业制造、家电和建筑业的增长,促进了对有色金属产品的市场需求,也极大地促进了有色金属行业的快速发展。这种发展可以从多种有色金属产品价格上有充分体现。除铝等少数产品外,国内绝大多数有色金属产品市场价格都连创历史新高。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有色金属的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

 二、国内经济政策分析

 2005 年,国家相相继实施了包括行货币与财政在内各种政策,对部分行业还采取了行政手段。其中控制固定资产投入过快增长是本次调控的重点,方法主要是严把土地审批和信贷投放两个闸门。如控制投资需求膨胀,遏制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深入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全面清理各类开发区,暂停半年审批农用地转非农建设用地。制定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完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放开贷款利率的上限,提高钢铁、水泥、电解率、房地产等行业建设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依法清理再建和拟建项目等。

 此次调控主要针对固定资产投资被认为过热的四个行业: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除铝冶炼业外,对有色金属行业影响较大的是对房地产业的调控。房地产业是是铝、铜等有色金属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因此房地产投资的紧缩对有色金属行业的冲击较大。而对钢铁业的调控以及钢铁供需状况的变化,特别是铁合金产品市场的变化,也对镍、钼、钨等有色金属产生了较大冲击。

 此次调控政策是针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也被认为是防止重复投资将对未来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所做的校正措施。政策的主轴是针对供给面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抑制,因此其对有色金属行业供给面的冲击也比需求面来得大。从供给面控制增产过多,避免产能过剩,有助于维持未来有色金属价格的稳定。所以,此次调控对有色金属业将是短空长多。

 三、相关产业政策分析

 2005 年前三季度,国家相继实施了取消出口退税、加征进口和出口关税、提高税收标准、继续实行差别电、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铝工业发展专项规划》和《铝工业产业发展政策》等一系列措施,以控制部分产品产能的增长,并淘汰落后产能,从而对有色行业产生了较大影响。

 2005 年第四季度,国家对有色金属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并没有减弱。并决定自 2006 年 1 月 1 日起,停止进口废铜或铜精矿、出口未锻轧铜等五类加工贸易,取消煤焦油等六种产品的出口退税,严格

 控制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成品油。

 具体产业政策有以下特点:

 投资控制。2005 年 11 月 3 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环保总局的《关于制止铜冶炼行业盲目投资的若干意见》。12 月 11 日,发布了《对 2006 年铜铝工业的政策建议》。这些政策都规定,凡违反产业政策和投资管理、环境影响评价、土地管理等规定的冶炼项目,一律不准建设。对已经备案的项目,如单系统在铜 10 万吨/年以下,或未采用闪速熔炼、艾萨炉熔炼、诺兰达熔炼等技术先进、能耗低、环保达标、资源综合利用率高的冶炼工艺,或者未落实铜精矿供应、交通运输等外部生产条件,自有矿山原料比例未达到 1/4 以上的,均停止建设。未按规定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擅自开工建设的,在建的一律停建,投产的一律停产。项目建设用地未经依法批准的,一律停止建设。新上氧化铝项目起步规模应在年产 80 万吨以上,配套矿服务年限必须在 30 年以上。电解铝项目的自有资本金比例要达到 35%以上。

 强化政策导向。四季度,制定、完善铜工业产业政策、发展规划以及铜冶炼行业的准入标准,明确铜工业的发展方向和区域布局,引导行业有序发展。及时发布重要原料的市场供需状况、生产能力及价格变化等方面的信息,引导地方和企业的投资行为。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产业政策对铜冶炼项目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管理,凡违反产业政策和投资体制改革后有关规定的铜冶炼项目,一律不准建设。支持电解铝企业与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鼓励铝电联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力。氧化铝企业应在靠近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建厂,今后重点发展的地区是山西、广西、贵州等省份;电解铝生产要向水电和煤电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转移,逐步关闭东部电力供应短缺,发电成本昂贵地区的电解铝生产能力。在东部沿海地区大力发展废杂铝的回收利用,建设铝工业循环经济基地。

 经济引导。将铜冶炼项目资本金比例由 20%及以上提高到 35%及以上。严格掌握进口铜冶炼设备适用的有关免税政策,对不符合规定、未经有效备案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违规建设项目,不出具《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项目确认书》,不得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加强信贷管理。根据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的要求,合理配置信贷资金,不断优化信贷投向,规避信贷风险。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铜冶炼项目,金融机构可以继续给予支持。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以及未按规定程序备案的铜冶炼项目,一律不予授信。已实施的项目授信,采取措施收回。不符合产业政策的电解铝项目,金融机构不得为其提供支持。

 提高 环境 门槛。淘汰 1。5 平方米及以下密闭鼓风炉,2006 年底前淘汰反射炉、电炉和 1.5-10 平方米(不含 10 平方米)密闭鼓风炉,2007 年底前淘汰所有密闭鼓风炉。

 由于多数有色金属产品的国内总体需求大于供给,因而,国家有关外贸政策的调整对有色金属行业的冲击不是很大。综合来看,进出口税税率等政策的变化,会使部分企业成本上升,但对有色金属行业内绝大多数公司而言影响较小,其更多的是促进了行业内企业资源的重新整合,从而有利于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四、上下游行业运行及影响分析

 (一)矿产资源供应

 近年来,中国国内有色金属产量和对矿产品需求量快速增长。10 种有色金属产量已从 1980 年的124.8 万吨,发展到 2004 年的 1398 万吨,增长了 10 倍,并从 2002 年起,连续三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铜、铝、铅、锌、镍、锡六种主要有色金属消费量也从 1980 年的 136 万吨,增加到 2004 年的 1342 万吨,成为全球第一消费大国。但是,原料短缺的形势日益严峻,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对国外原料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2004 年,中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逆差高达 98.9 亿美元,比2003 年增加 27.5 亿美元,其中,铜产品外贸逆差为 105.6 亿美元,同比增长 42.7%,是有色金属中外贸逆差最多的一个品种。

 在进口产品中,铜、铝、铅、锌、镍五种矿产品进口量为 1036 万吨,用汇 52.5 亿美元,比 2003年分别增长 5.4%和 61%,其中,粗铜和铜精矿进口近 300 万吨,用汇 25.6 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7.2%和 68.3%。2005 年这种趋势.进一步扩大。仅 1-5 月份,上述五种矿产品进口量达 529 万吨,用汇28.8 亿美元,比 2004 年同期分别增长 37%和 58%,其中,粗铜和铜精矿进口 160.6 万吨,用汇 14.6 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51.6%和 74.6%。国内有色资源供应不足的状况还将长期持续下去。

 中国有色资源的资源储量结构呈现出“三多三少”的特征。一是储量、基础储量少,资源量多,在查明的资源储量中,储量占 18.9%,基础储量占 36.3%,资源量占 63.7%;二是经济可利用的资源储量少,经济利用差或无法确定的资源储量多,经济可利用的占三分之一,经济利用差或无法确定的占三分之二;三是探明的资源储量少,控制和推断的资源储量多,达到探明程度的仅占 10.6%,控制的占43.6%,而推断的占 45.8%。

 从对中国有色资源综合情况分析和需求预测看,目前的资源基本态势是:铜资源严重不足;铝、铅、锌、镍资源保证程度不高,对国外依赖增加;钨、锡、锑由于过度开采,资源保证程度不乐观,优势地位在下降;钼、稀土、镁资源丰富,可满足国内需要并可保持一定出口量。

 以下是中国 2005 年部分有色矿产品产量情况。

 表格 15

 2005 年部分有色金属矿产品产量统计

 2 12 月

 5 2005 年全年

 数量(吨)

 同比变化(% % )

 数量(吨)

 同比变化(% % )

 铜精矿 56,900 -5.2 689,800 -0.3 锌精矿 173,500 27.8 1,831,400 13.3 铅精矿 60,000 35.7 627,100 8.4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除少数有色金属矿产外,中国在世界有色矿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近年来,世界其他国家也不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以有效缓解矿产供应紧张局面。

 图表 2

 全球有色金属行业勘控投资统计

  资料来源:Metals Economics Group

 (二)再生金属利用

  再生金属利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在有色金属总消费中,国家发改委要求 2010 年再生铜、铝、铅占产量的比重从 2004 年的 24%、22.2%、21%提高到 35%、25%、30%。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5 年有色金属产量和有色金属废料进出口量是:矿产品自给率为 45.6%;铜、铝、锌三类再生金属国内回收约占 1/3,进口占 2/3,铅废料不允许进口,全部为国内回收,废料基本不出口。

 循环经济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方针,再生金属利用是节约资源和减轻环境负荷的重要环节,目前再生利用的有色金属已经占到有色金属产量的 20%以上。我国有色金属的社会蓄积量远不如发达国家,社会回收量受到蓄积量和循环周期的限制,而我国需求迅速增长的大市场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必然使再生有色金属原料主要依靠进口。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金属废料减少重新冶炼环节而直接利用的比例也将逐步提高,从而更加节省能源、水资源和减少环境负荷。

 我国再生金属产业已具备相当规模,再生金属年利用 300 万吨,相当于 1987 年全国有色金属产量。再生金属产业正朝着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几个典型区域建立了拆解和处理金属废料 100 万~200 万吨能力的园区,其中一批比较大的企业在国外建立采购机构,也吸引了国外及我国港台地区资金进入园区,做到了吸纳国外资源、投资、技术和管理。在我国十余个再生金属园区中,尤以宁波镇海、江苏太仓、湖南汨罗、山东临沂的园区发展迅速、各具特色,有明确的产业升级目标,管理规范。

 再生铜、铝、铅、锌拆卸,再生熔炼和加工利用企业也涌现一批杰出的代表。他们具备规模和实力,探索规模化、现代化、国际化经营,有完善的环保技术和设施。例如:中国铝业、江铜、金川、铜陵、上海新格、山东铝等,这些企业成为与再生金属园区发展并驾齐驱的另一种模式。

 但总体看产业仍处在发展的初期,在近 6000 家再生金属企业中,产能 5 万吨以上的再生铝企业仅4 家,10 万吨以上的再生铜企业仅有 2 家,2 万吨的再生铅企业只有 4 家,再生锌企业中,1 万吨的只有 2 家;90%以上是小企业,表现为小、多、散。

 (三)电力供应

 有色金属是高能耗产业,其中电力又在有色金属行业中占有最重要地位。它不仅是支撑该行业正常生产的动力,更是该行业产品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就电力的地位而,其在有色金属行业中的重要性,甚至不亚于有色金属矿产。

 有色金属工业每年电力消费占全国电力消费总量的 5%以上,其中电解铝工业就占了全国电力消费总量的 3.63%。

 自 2003 年起,有色金属行业用电量超过建材业成为第三大用电行业。有色行业是用电大户,电价的上涨压缩了行业利润空间,电力成本占电解铝生产成本的 40%,占电解锌的 20%,占电解镍的 6%。所以电价如果每千瓦时上涨一分钱,将导致每吨铝锭成本上升 155 元,锌锭上涨 35 元,镍价上涨 57 元。未来几年中国电费下调可能性不大,电力成本和周期性的紧张对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是一个瓶颈。

 2005 年全国装机和电网建设投产规模均为历年最高。其中新增发电装机 3500 万千瓦,年底总装机达到 42000 万千瓦,同比增长 9%。全国投产 330 千伏及以上交直流输电线路约 10000 公里、变电容量约 4500 万千伏安。这将在未来两至三年内有效缓解有色金属冶炼行业以往的供应紧张局面。

 在电价定价机制方面,尽管国内电力管理公司推行竞价上网,但是电力仍没有摆脱国家垄断的局面。西方发达国家电力管理公司一般实行两种定价机制——长期合同和零售价格。长期合同是基于电力成本与市场供需,电力管理公司同下游企业签订一年以上的电力供应合同,价格较为低廉;而零售电价则利用期货市场,随行就市。目前,国内虽然也有一些能源充足的省份对高能耗企业实行优惠政策,但是电价仍然偏高,有色金属企业缺乏定价权。

 电力对电解铝行业的影响。电解铝属于一个高耗能行业。每生产 1 吨电解铝平均约消耗 15000 度电,目前国内平均每度电价在 0.3 元以上,按此计算,每吨电解铝仅耗电一项成本就高达 4500 元,约占总成本的 30%-40%。

 相对于国际上一些电解铝厂来说,我国电解铝厂更多地依靠火力发电,国内吨铝电费占铝锭成本的比例为 38%,而国外平均水平为 15%左右。近几年,河南、山东等地出现一些煤电铝一体化企业,其自身煤炭资源丰富、电价成本低廉的优势,使这些铝厂电力成本较一般电解铝厂低 50%左右。

 但是,环保、能源等将在未来使那些依靠外购火力发电进行生产的铝厂所面临压力。附近水力资源丰富、供电充足的一些电解铝厂将成为后起之秀;而那些原料匮乏、没有能源优势、环境污染严重的电解铝厂,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势必被淘汰出局。

 铝电联...

推荐访问:广东 分析报告 有色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