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教学目的:

 1.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正确地翻译课文。

 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 。

 4.培养学生正确的成才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 。

 三、教学方法的定位是“诵读为主,学生为主,教师的引导、启发、辅导为辅”。

 四、教学过程

 (一)以鹿与狼的故事引入

 美国阿拉斯加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内原是鹿与狼共存的,为保护鹿不被狼吃掉,人们赶走了狼。不料,在“和平安宁”环境中的鹿,优哉游哉,不再狂奔快跑了,体质明显下降,不久便有许多鹿病死了。

 人们只得再把狼“请”回来,不久鹿群又生机焕发充满活力了。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二)作者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孟子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孟子》一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练,才能使人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

 (三)听读课文 掌握基础

 1. 字音读准

 节奏合理

 流畅自然

  读出节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正音 舜发于畎亩之中quǎn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yuè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gé

  法家拂士bì

  拂

  乱 fú

 3.一词多义

 发

  发于畎亩

 (举,被人用)

 发于声

 (表

 现)

 拂

  行拂乱其所(阻挠,违反)

  拂士

  (同“弼”,辅佐,辅弼)

 4.写出文中三个通假字的本字和意思。

 曾:同“增”,增加

  衡:同“横”,梗塞,不顺。

 拂:同“弼”,辅佐,辅弼 (四)疏通文意 意思明确

  条理清晰

  语言通顺 舜发于畎亩之中: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 。

 管夷吾举于士: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

 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

 百里奚举于市:

 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 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 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五)

 合作探究,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 举例论证 2、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证论点? 3、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六)

 板书: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道理论证

 (七)拓展延伸

 困

 境

 造

 就

 人

 才

  安

 乐

 毁

 灭

 国

 家

  无法家拂士

  无敌国外患

 正面

  反面

  课文第一段举了六位 古代名人成才的例子,

 你知道古今中外逆境成才的名人

 还有哪些呢?(生于忧患的例子)

推荐访问: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