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经验材料教教学经验材料

 

 教育教学经验材料

 新密市刘寨镇第二中心小学

  高爱敏

 教育教学经验材料

 回顾自己十几年来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感觉并没有什么所谓的“经验”存在,有的只是每一位教师都有的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下面是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不成熟做法和感悟,不能称之为经验,算作与老师们的探讨和交流吧。

  一、在课堂教学中,严格管理学生。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顺利进行教学活动的保证,有位学者说过这样一句话“进行教学,它首先必然包括课堂纪律的管理”,通过课堂纪律管理,创设一个最佳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它启示我们,老师要严格要求学生,特别是在课堂上更要严格要求学生,

  二、在严格管理学生的同时,更应该捧出一份爱心。

  学生们都还是个孩子,如果犯的错误不是原则性的,我们就应该多抽出点时间,耐心教育即可,须知,“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道理。

  三。加强备课的有效性。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拥有自来水,要给学生一粒火花,教师要拥有整个花海”,随着时代的进步,媒体渠道的增多,信息量的扩大,学生们的知识面越来越宽。求知欲也越来越强,为了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在备课时,我认真阅读课本内容、教参内容,了解每节课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与教材前后的联系。依照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把握重难点,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写好教案。我有这样一个感受:备课不仅仅是写教案,写教案只不过是备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不仅要考虑到自己怎样教,还要考虑到学生怎样去学。每天上课前,我都告诫自己,上课时要怀着愉快的心情面对学生、面对课堂。只有老师在课堂上充满激情,才有可能带动学生进入快乐的学习。试想,如果老师上课时无精打采,或闹情绪。那学生们还会有心情听老师讲课,有兴趣去学习吗?所以我每节课都带着笑脸进课堂,对学生有说有笑。老师心情愉快,学生也愉快,一节课的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这样的课不仅效果好,而且学生学得愉快,老师也教得轻松。

  四、课中加强练习? 课后及时辅导

  有一句话说得好“数学,只有自己做出来了,才叫做真正会做了”。一节课老师讲得再好,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充分的练习,那也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记得刚教学时,教的是四年级。我上课就讲得很仔细,当时大部分同学还反映说这样上课比较适合他们,他们在课堂上听得很明白。但后来我发现一个问题:堂上他们听得很明白,但作业却有很多人不会做。我仔细地反思原因何在?就在于课堂上训练的时间不够多,当时听懂了,过后就忘了。后来,我改变了教学方式,采取精讲多练的方式。在前二十分钟讲完,剩下的宝贵的二十分钟就让学生进行与新内容紧密相关的练习,以便教师及时发现问题,也让学生自己知道自己本节课学得怎样,知道不足。

  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毕竟有限,这就要求老师要及时给予有问题的学生相应的辅导。我经常利用中午午休的两个小时的时间,给予有问题的学生,或学习吃力的学生及时辅导。特别是对学习吃力的学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沟通。有时找个别学习吃力的学生谈心,从一些细小的方面关心他们,让他们对学习有信心,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有时是我主动找学生,有时是学生主动找我。我经常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不懂的地方,不要藏着掖着,更不必怕丑。要及时向老师请教,老师随时欢迎你。正是由于我的鼓励和对他们的热情、耐心的态度,学生都很喜欢向我请教问题。

 

 新密市刘寨镇第二中心小学

  高爱敏

 教育笔记

 骑着车顶着烈日结束了本次的家访之程后往家行,暑天虽热但想到本次家访之行家长的热情与期盼,心底涌起阵阵温暖。

 家访是一把钥匙,走入学生家庭,走入学生心灵,打开的是教师、学生、家长间的结,架起的是学校沟通的“希望桥”。家访前,我电话通知了吴某某的妈妈。妈妈听说我们要到家家访,特意提前下班,打了好几通电话问我们到了没有,临近他家远远便看见他妈妈在门口迎接我们。到家后,家长热情地接待我们。我们谈了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这是个基础比较差的孩子,贪玩,上课总是魂不守舍,下课却精神焕发。尽管近期有所好转,但是,家庭作业做得不是很理想,只要有一点难度就不做。希望家长能够督促孩子完成好作业,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表示十分愿意与老师配合,但也说出了自己的困难:孩子爸爸的工作性质(送牛奶)决定了他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妈妈在孩子的心目中威信不高,儿子的学习习惯又不是太好,每天回到家里,第一件事情不是完成当天的作业,而是与小朋友一起玩耍,直到天黑才回家吃晚饭,吃完了又开始看电视,直到睡觉。因此,他的家庭作业总要打折扣。家长盼望老师对他的孩子严加管教。

 望着家长带着歉意又满怀期待的目光,我明白,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仍感到十分欣慰,毕竟我们的家访是有收获的,收获了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收获了家庭的理解。我们明白,孩子是家长的希望,而教师又是希望的助推器。对于孩子,我们需要了解的确实很多。对于吴某某这样的家庭,我们应给予他更多的关爱。

 家访还是一罐蜜汁,手与手相牵,絮絮叨叨,心与心走得更近了。骑电动车我们到了欣家。欣妈在家门口看到我们的到来,马上变脸质问孩子:“是不是没有考好!”同往的吴老师马上递上了孩子这学期的成绩单,并说:“欣某这次考得不错,语文96分。”孩子的妈妈这才热情招呼我们进屋。给我们递上热茶,脸上洋溢着笑容。学生家是一幢60年代建好混泥土的老房子,简单的摆设,墙上贴满了喜报和奖状,很温馨。角落有一张大大的书桌,书桌的一角摆满了各种书籍,《三百六十五夜故事》、《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成语故事》等等。可以看出孩子平时喜欢看书。我问孩子:“书桌上的书都看了吗?”她说:“都看了,有些书都看好几遍了。”家长告诉我孩子最近在学习《三字经》,还将下册的课文背诵了好几课了。我们表扬学生:“放假才几天,就这么抓紧学习,真是好样的。”学生腼腆地笑了。我们坐下来与家长聊天,谈论着孩子各方面的表现,对孩子爱动脑筋,爱看书,知识丰富,成绩优异进行了表扬。家长对孩子的期盼很高,对孩子的要求也很高,容不得她有一丝的退步。等支开学生后,我们与家长沟通:对孩子有高的期望是每个家长的共同点,但我们也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多鼓励,多给她一些空间。家长有所感悟地说:我以前真的对孩子太严格了,老是骂她,以后会注意方法的。相信这次家访在孩子的心中会留下印象,也会在她今后的成长中有一点点的促进。离开家时,家长把我们送出老远,她说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关心,感谢老师为孩子付出的努力。

 这次家访,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对孩子的了解,与家长的沟通,更多的是对如何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思考。作为教师,我们要带领孩子领略春天般绚烂多彩的世界,要引领孩子采撷如秋日里的知识硕果,更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冬日的寒冷时及时给予阳光般的温暖与关怀,尽己所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 ()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推荐访问:小学教师教学经验材料 材料 教教 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