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与实践

  浅谈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与实践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表现为:自主学习是教育的着眼点和归宿,探究是自主学习的过程。而合作、互动则是重要的组织形式,可以对三种学习方式实行有机整合。结合教学中的各种尝试,笔者认为,要使“合作学习”有效进行,就必须探究其运行的一般机制,确立相应的基本策略。

  

 一、铺垫:合理分组,建立规则

 1.合作学习通常表现为小组讨论形式。针对目前班额较足的现状,一般根据座位编排,男女生搭配,组成4至6人的小组,以适应空间场地的要求。但要遵循异质分组的原则,即组内成员不仅性别、学习成绩、活动能力不同,而且性格、脾气、志趣等也各有差异,使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这样的分组,会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只有既善待自己,又欣赏别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

  2.小组合作学习有几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任务中的分工与个人责任,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对成员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估和加工,并努力提高其有效性。因此,分组后要事先制订一些基本的合作规则。首先,小组内要有必要的分工,每个人都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其次,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体会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出集体的意见,以避免学困生和偷懒者“搭便车”的现象。第三,根据各人的特点或专长,选择交流的方式,或者确定一名中心发言人,其他同学更正补充。

  

 二、切入:提炼专题,激发兴趣

 需要是合作的前提。合作学习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原因多种多样,少数教师将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当作讨论的话题是其流于形式的原因之一。因而,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起心理冲突,使之形成悱愤心态,才能内在地激发起探究的愿望。在探究发展到一定阶段,当一方确有疑难无法解决,另一方具备这种能力而又要借此来展示自我,验证自我,完善自我时,才能顺理成章地过渡到合作学习。

  由此可见,有效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的精心设。一方面在钻研教材时,要依据学习内容的主线,寻找可供学生合作探究的“发展点”,如内容的矛盾处、文中的空白点、情节的延伸点,乃至某个富有特色的字、词、句、标点等。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抓住具有共忙的疑点、难点。动态地生成探究专题导入合作学习。

  例如:教学《将相和》一文第二段“渑池会”之后。有学生提出这样的观点:“我认为这场较量的结果是双方打了个平手”。教师随即抛出一个问题:赵王与秦王到底是打平了。还是有一方赢了呢?你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吗?这个教例,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形成。思维空间大,充满“诱惑力”,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载体。

  

 三、展开:价值引导:共同建构

 新课程渴望更多精彩的回答是从学生的嘴里说出来的,这种价值追求的实现有赖于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留下思维的痕迹。

  

 1.渗透方法,引导独立思考

 自主探究是合作的支撑。当一个值得探究的专题被提炼出来之后,教师应随即出示一组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分析,这组问题应不仅有阅读的目标和要求,而且包含学生具体操作的学习方法和程序的提示。这样,学生就能循着一定的思路边读边思,边画边注,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2.观察介入,引发思维碰撞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有了明确的话题。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如果等待观望,或者做自己的事,就会失去以学定教的机会,必须细心观察学习现场,适当介入,了解认知的进程,讨论的焦点,特别是学生认知观点上的不平衡,引发思维的碰撞,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平衡。

  例如《养花》的教学,在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笔者让他们探究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养花的乐趣的。在合作交流中教师发现有学生对第六小节(写养花中的伤心事)算不算乐趣存有疑议,于是马上放大这一问题,让小组内的不同意见发生碰撞。让学生在联系上下文的争辩中体会到作者的情趣之乐。

  

 3.不断训练,教导人际交往

 首先是通过不同途径向学生反复宣讲人际交往的技能要求,杭州市一位老师自编的七字诀很值得借鉴。如听取发言不插嘴,分析比较求领会;说明理由要充分,激发大家同思考;说服旁人先肯定,语气婉转少批评;支持对方心坦荡,高明见解倍赞赏;反思敢于承认错,肯定别人学着做;协调彼此求默契,交往合作争第一等等。

  其次,应经常参与小组合作交流。当学生进展顺利时,给以激励性评价;当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进行干预和指导。还要注意对学困生的鼓励与帮助。

  第三。在要求小组汇报时。改原来的口头语“哪位同学先来说一说”为“哪个小组先来汇报”。并提示学生始终围绕小组的集体意见交流。有经验的老师会引导各学习小组先交流合作的过程与方法,再派代表与组内有疑难的同学一起合作展示学习所得。

  

 四、反馈:多式交流。点拨提升

 小组讨论后的反馈交流是合作学习能否卓有成效的重要环节,组织得好。不仅使课堂教学在个性张扬中精彩纷呈,而且能够让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喜悦中增强团队竞争意识,提高综合素养。

  

 1.形式多样。展示个性

 在组织交流时更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开拓与多元智能结构相匹配的活动,或品词析句,或朗读表征,或绘画描述意境,或表演展示情节……。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充分地动口、动手、动脑、动情,让不同智力背景、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行视界的融合,不仅积累知识,发展能力,养成习惯,而且相互借鉴,丰富个性。此外,通过课堂交流各展所长,全体学生所能获得的成果足以涵盖课文的全部。

  

 2.点拔沟通,提升认识

 首先。由于学生合作探究的内容有时是自主选择的,各小组交流的重点将会打破课文原先的逻辑顺序,各种体会与认识或许会显得“杂乱”,因而教师就有必要进行知识间的梳理,让学生建立完整的认识。如《草原》第二段的合作探究,交流顺序可以随意,学生发言后教师以板书进行沟通,让学生从远迎、相见、款待、联欢、话别的完整过程中把握内蒙人民的热情好客。

  其次,各小组交流时,汇报的内容会各有侧重,有的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有的是过程与方法方面的,有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也有的体现了三方面的综合。对此,学生不一定会有清晰的认识,需要教师加以点拨,或肯定学习成果,或概括学习方法,或激发学习兴趣,或规范交流行为,或排除思维障碍等,以帮助学生获得灵感,找到学习的正确途径,感受合作分享的快乐。

  

 3.相机训练,历练语言

 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要指导学生读懂内容,而且要引导学生凭借文本所提供的特殊语境,经历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在培养理解能力的同时,积累语言,习得语感,获得语文的经验。因而,在组织学生交流时,教师要巧妙地以合作探究的问题为经线,纬之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入境朗读,表征自己的独特发现;可以进行典型的句式练习,学习新的表达方法;可以随文练笔,在读写结合中内化语言。这些做法在传统的教学中也很常见,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则要更加有意识地进行。

  当然,成功的合作学习还需要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予以保障,其中的技术性操作仍有诸多变式,但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勇于实践,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使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推荐访问:浅谈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浅谈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浅谈 探究 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