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县委书记榜样——焦裕禄》教案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把握消息和通讯两种新闻体裁的不同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筛选信息的能力;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理解新闻写作将情感融于场景叙事之中的写法;学习通讯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精神和品格的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新闻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美;学习人物通讯多角度、多层次刻画人物的方法,品析人物的品质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领土的思想品质,激发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感受焦裕禄的伟大人格,学习焦裕禄高尚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新闻写作的特点及其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赏析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时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精神和品格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新闻中的场景描写和语言中的情感;依托人物形象,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把握作者的观点、立场和态度。

 教学方法 研读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3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读明体

 1.导入新课

 播放“香港回归交接仪式”和电影《焦裕禄》视频片段。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呈现过许多激动人心的时刻,也涌现出无数感人至深的干部,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两篇新闻作品——《别了,不列颠尼亚》《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来重温历史、感悟伟大。

 2.了解新闻

 ①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②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结构比较固定,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其中标题、导语、主体缺一不可。

  标题分主标题和副标题。主标题标明新闻内容,副标题补充、解释主标题内容。

 导语就是引导读阅读新闻的开头语,是处于新闻开头的一句话或一段话。

 主体部分用精练的文字,简眼、扼要、生动、真实地写出新闻中最主要、最新的事实。

 背景主要是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与原因的说明,为烘托和表达新闻的主题服务。

 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主要阐明新闻的意义,使读者对新闻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

 ③新闻的特点

 真:新闻的事实必须真实。

 短:篇幅要求短。

 快:时效性。

 活:要写得生动活波,引人入胜。

 强:思想性和指导性要强。

  ④新闻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即五个“W”和一个“H”:

 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 )、Where(何地)、Why(何因)、How(如何)。

 ⑤消息和通讯的区别

 通讯与消息虽然都是新闻文体,都其不同之处在于:

 一是外表形式上,消息开头通常注明“本报讯”等消息头之类,通讯则无此标注;

 二是表现对象上,消息主要写事,通讯则主要些人;

 三是表现方法上,通讯要求具体形象地,更详尽完整地报道人和事,因此往往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写作手法,人称表达上也很灵活,第一、二、三人称均有使用;四是在篇幅长短上,消息涉及的是事物的概貌或某个侧面,所以篇幅一般短小,通讯要反映的事件过程,人的心理活动及具体情节等,所以篇幅较长。

 五是时间概念上,消息更偏重于迅速,而通讯则及时就行。

 二、自读明事

 (一)提取要点,完成表格

 1.快速浏览《别了,不列颠尼亚》,将文中表示时间的句子画出来,并填写下表,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过程展现出来。

 时间 地点 主要事件

 2.对照课文小标题,思考《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这篇人物通讯选取了那些典型事例来刻画焦裕禄这一人物形象?这些事例表现了焦裕禄怎样的精神和品格?

 典型事例 人物品质

 学生讨论回答后展示表格。

 《别了,“不列颠尼亚”》

 时间 地点 主要事件

 6 月 30 日下午 4 时 30 分 港督府 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

 6 月 30 日下午 4 时 40 分 港督府 彭定康乘车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

 6 月 30 日晚 6 时 15 分 添马舰东面 告别仪式

  宣读女王赠言

 6 月 30 日晚 7 时 45 分 亲王军营旁 第二次降旗仪式

 6 月 30 日最后一分钟 交接仪式现场 米字旗最后一次降下

 7 月 1 日第一分钟 交接仪式现场 五星红旗升起

 7 月 1 日 0 时 40 分 中国南海 “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

 典型事例 人物品质

 危难之际赴兰考任职 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大无畏气概

 深入一线调研 细致深入、求真务实的求实作风

 冒风雪送温暖 心系群众、亲民爱民的公仆情怀

 带病痛斗灾害 坚韧顽强、公而忘私的“忘我”精神

 积劳成疾,不幸离世 鞠躬尽瘁、死而不已的崇高品格

 兰考人民深切悼念焦裕禄 一心为民、无私奉献、深受爱戴

 (二)理清思路,明晰结构

 1.对照新闻的结构,说说《别了,“不列颠尼亚”》这则消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1)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它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明确:毛泽东主席在 1949 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题。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地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实境是永别,虚境是回归和雪耻。标题寓虚境于实境,独具匠心又不留痕迹。

 (2)导语(第 1 段):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

 (3)主体(2—10 段):集中描写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及有关背景资料。

 (4)结语(最后 1 段):用极其概括的语言叙述英国在香港统治的开始与结束。

 2.《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的线索是什么?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几个小

 节之间的关系?

 明确:全文以“榜样”作为贯穿全文的思想“红线”,文章开头写焦裕禄受到党的委派,到兰考县上任,意在强调党的领导的重要性,这是战胜困难的组织保障。第一、二两节写焦裕禄战胜困难的思想基础,其中第二节还涉及了焦裕禄战胜困难的群众基础。第三、四节写焦裕禄忍受病痛折磨合身忘我、爱民亲民的工作态度,这是战胜困难的主观因素。最后一节写焦裕禄病逝后的工作成效以及兰考人民对焦裕禄的怀念。文章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为读者展现了焦裕禄在兰考县的工作,照应了文章题目中的“榜样”二字。

 三、赏读明法

 1.合作探究一:特写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别了,“不列颠尼亚”》选取了哪几个场景来报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什么象征意义?

 以前后四人为单位,彼此之间交流所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⑴第一场景:4 点 30 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 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第三自然段)

 第一次降旗:4 时 30 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标志:今后香港再也不会由港督来统治。

 ⑵第二场景:6 时 15 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第五自然段)

 第二次降旗:7 时 45 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标志:被英国统治了 156 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⑶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第八自然段)

 第三次降旗:在 1997 年 6 月 30 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子旗在香港最后一次下降。

 标志: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统治的结束;从此中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⑷第四场景:7 月 1 日零点 40 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第十自然段)

 标志:英国统治结束,香港已经回归祖国。

 2.合作探究二:《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焦裕禄这一典型形象?请举例说明。

 明确:①白描化的语言描写。

 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绚丽的语言,却能从平淡中体现出典型人物的丰满、细腻,这离不开白描化的语言描写。焦裕禄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深刻的道理说教,每一句话都明白、简单,能让百姓听懂、感动。如:那句“我是您的儿子”温暖了那对无依无靠的老人的心,他成为党员干部所追求的人民公仆的楷模。那句“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感人肺腑,把人物的精神实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②生动的细节描写。

 对于焦裕禄身患严重肝病仍坚持工作的场景,文中用踩”“顶”“揣”“按”一系列动词将焦裕禄忍痛工作的细节描绘出来,突出了焦裕禄忘我工作的人民公仆形象。再如:“焦裕禄听见风雪声;倚在门边望着风雪发呆。”抓住“发呆”的神

 态,揭示了焦裕禄心中时刻装着人民的襟怀。

 ③典型的环境描写。

 文章第三段写“三害”的象征和标志:“黄沙”“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色调的变化,展现出兰考大地遭受灾荒的苦难景象,更显示出焦裕禄身上的责任之重大。面对这种状况,焦裕禄不退缩、不逃避,展现了其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

 ④有力的側面烘托。

 文中除了对焦裕禄言行举止的直接描写外,还通过其他的人物来表现焦裕禄的崇高品质。在引言部分,“大家议论说新来的县委书记看问题高人一着棋,他能从困难中看到希望能从不利条件中看到有利因素”,通过别人的评价,表现了焦裕禄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在第一节中,通过对金营大队支部书记李广志的“吃惊”“非常感动”的描写,表现了焦裕禄重视调研、实事求是的精神风貌。在文章最后一节,通过老百姓的回忆、评价,表现了焦裕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四、品读明情

 1.七嘴八舌析情感

 你从《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中,读出了什么样的情感?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这种情感?请结合相关语句加以分析。

 明确:我们读出了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⑴“4 点 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分析:这是对末任港督彭定康面部表情的特写,生动的写出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前黯然神伤的神态。通过这一神态,我们能揣摩出彭定康当时复杂的心情,但是不论他如何“面色凝重”,历史的脚步不会为任何人停止,香港终将回归祖国。

 ⑵“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⑶“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这两处细节描写都与“日落”联系在一起,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分析: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

 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 1997 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作为香港特区的紫荆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日不落帝国”的殖民主义太阳在香港永远的落下了。所以把英国告别的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⑷“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分析,两层含义①现实场景。1841 年,大英帝国横跨印度洋而来;1997 年,“不列颠尼亚”号黯然从海上离去。②历史轮回。“从海上来”标志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正式开始;“从海上去”标志着香港脱离英统,回归祖国。

 作者没有任何修饰性的语言,然而就在这不动声色的描写中,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⑸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

 明确: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这是作者在继续末任港督离开港督府时,举行降旗仪式之后发表的评论,它既回答了彭定康“面色凝重”的原因,又写出了中国人民收回香港的无比兴奋。

 ⑹将于 1997 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明确:“消失”是“逐渐减少以至没有”的意思,它很形象地描写出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乘坐的“不列颠尼亚”号驶离香港驶入大海的情形,并暗示着这艘船以及船上的人彻底离开香港,永远不能再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再这片土地上。

 2.各抒己见论精神

 焦裕禄身上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结合课文内容加以分析。(提示:可以从文中不同小标题所统领的不同内容入手,分析人物言行,归纳、提炼人物精神品质。)

 明确:①实事求是、善于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

 在焦裕禄看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既是一种科学精神,也是一种工作作风,还是一种人生态度。他说过“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一到兰考,他就“到灾情最重的公社和大队去”,认为“必须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他在兰考的一年多中,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对全县当时149个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了走访和蹲点调研。正是这种深入、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使焦裕禄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改变兰考面貌提出切合实际的规划。

 ②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

 责任担当是共产党人公心为民必然的价值取向,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精髓。当焦裕禄到兰考时,兰考正遗受着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但他没有逃避,勇于担当。他“是

 怀着改变兰考灾区面貌的坚定决心来的”,在思想上早做好了经受最严峻考验的准备。他说:“灾区有个好处,它能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焦裕禄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以共产党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带领广大千部群众大力治理风沙、内涝、盐碱“三害”,以满腔热情和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改天換地的英雄壮歌。

 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仆精神。

 焦裕禄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始终与人民群众心相连、情相依,是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他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在大雪封门的时候,他带头到群众中去。焦裕禄想的是群众的温饱,他带头深入基层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一句“我是您的儿子”,如春风化雨,拉近了党群距离、干群距离,温暖了群众的心坎。

 ④勤政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鲜明特点。焦裕禄不怕苦、不怕辆牲,不为名、不为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拖着病痛的身体,忍着肝病的折磨常年奔波在含、田地之间,置身于群众之中。直到最后弥留之际,他咐身边的人“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形沙丘治好,为党和人民事业狗躬尽瘁、死而后已。

 五、研读辩理

 1.小组讨论:短新闻力求简短,但《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在有些地方却用了“闲笔”,如记叙告别仪式时,作者在第 4 段介绍了港督府的历史变迁。这一段似乎与中心事件关系不大,你认为可以删去吗?请发表你的看法。

 预设 1:可以。

 作为一篇短新闻,应集中笔墨描写重点事件,本文应按照时间顺序,重点记叙香港回归的过程。第 4 段内容写港督府的历史変迁,与“新闻”这种文体的要求不符,与文章的主旨联系也不够紧密,游离于文章中心之外,且占用篇幅较多,可以笔带过或删去。

 预设 2:不可以。

 这段文字看似“闲笔”,实则不“闲”。第一,在结构上,给读者一个缓冲的时间,因为港督告别并离开港督府是 4 时 40 分,此时距告别仪式 6 时 15 分尚有一段时间,这样可以较自然地由一个场景过渡到另一个场景。第二,港督府是英国管治的象征,港督府的不断修葺与不可避免地成为“历史的陈迹”形成对比,村托出我国国力的提升,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这段材料是对现实的有效补充,与现实场景融为一体,共同表达了主题。

  教师总结:第 4 段以及 2、3、7、11 自然段是这则消息的背景材料,有历史事件回顾,港督府的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英国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都有准确的记载,虽然只写了一天中发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容量非常大,使人在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这样一来,就像电影中的闪回一样,将历史与现实用镜头方式交错出现,不仅画面感很强,而且背景材料的引用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厚重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英国对香港 156 年统治的终结。这些背景材料对事件做了必要的补充,使得每一个仪式都显示出历史的跨度、厚度,因而虽然作者并不直接发表评论,说出仪式的历史意义,但情感和评价暗含其中。所以这些“闲笔”不“闲”,是不可缺少的。

 2.分组辩论:焦裕禄强忍着病痛坚持工作,以致最终耽误病情以身殉职的做法,有人认为这体现了一种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值得大力弘扬;也有人认为精神固然令人饮佩,但做法不值得效仿。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联系课文内容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理由。

 观点一:赞同第一种观点。

 预设 1: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值得大力弘扬。奉献精神体现了对事业、对人民、对祖国的忠诚热爱,出于这种爱,焦裕禄不求回报,全身心地付出,无私忘我,以至于献出自己的生命。奉献精神是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为了肩上的使命,为了兰考人民的幸福,焦裕禄鞠躬尽瘁,忘我工作,表现出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信念的执着。心怀大爱,为人民谋福利,为国家谋繁荣,这种奉献精神是崇高的、值得大力弘扬的。

 预设 2:时代需要奉献精神。20 世纪 60 年代,我们国家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面临国内请多困难和挑战,干部、群众中存在畏难怕苦思想,需要焦裕禄这样的模范人物,以一种忘我奉献的精神来鼓舞民众,引领民众,共克时艰,走向幸福、繁荣和富强。现在,我们面临民族复兴的艰巨历史任务,同样需要克服国际、国内的诸多困难和挑战,因此,我们同样需要弘扬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用青春热血铸就民族复兴的大厦。

 预设 3:奉献,能够体现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上天赋予的生命,就是要为人类的繁荣、和平和幸福而奉献。”(松下幸之助)奉献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是有价值的人生;奉献精神是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焦裕禄为兰考人民、为党的事业奉献出了自己的全部,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的精神是不朽的精神。有人说,但也不一定要献出自己的生命啊!活着,不是能为党和人民做出更多贡献吗?革命烈士向警说:“人生价值的大小是按人们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来衡量的。”为兰考人民造福,为后世留下一座丰碑,这难道不是焦裕禄生命价值的最好体现吗?

 观点二:赞同第二种观点。

 预设 4:无私奉献并不一定体现在对自我生命的漠视与牺牲上。奉献精神值得肯定,值得弘扬,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强忍着病痛坚持工作,并因此耽误了治疗,最终

 失去了生命,这种做法是对自我生命的漠视,不值得效仿。建设富强的国家,实现人民的幸福,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对于一个富有奉献精神的人来说,生命的存在,意味着可以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奉献,为什么一定要为了一时的工作需要,而让自己的生命在自我漠视中栖牲呢?

 预设 5:过早地牺牲自己的生命,是党和人民的重大损失。焦裕禄是一个模范共产党员,是党和人民的好千部。在当时来说,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需要千千万万的焦裕禄,带领群众走向幸福,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更多的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他的过早牺牲,对于国家和人民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损失。因此,这种耽误病情以身殉职的做法不值得效仿。

 预设 6;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时代需要要多健康而富有奉献精神的建设者。中华民族是富有奉献精神的民族,自古以来,就不缺乏勇于奉献的精神。歼-15 舰机工程总指挥罗阳日,突发心脏病,以身殉职,终年 51 岁;饱受病痛的折磨,脑溢血中风出院之后更加努力工作,跟生命赛跑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倒在追逐梦想的路上,终年 53 岁……今天,我们民族的复兴,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激情,同样需要千千万万富有奉献精神的杰出人才为祖国和人民健康地工作。

 六、拓读明技

 1.写作特色:思考这两篇新闻在写作上各有什么特色?

 明确:《别了,“不列颠尼亚”》独出机杼,写法新颖

 ①现实场景和背景资料有机融合。

 本文作者在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将观察、分析得到的第一手材料展示給读者,并适当地加入了一些背景资料。如写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就引入一些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资料;写第二次降旗仪式的时候,加入英国占领了港岛,首次升旗的背景资料。这些背景资料的引入使人在感受到香港回归历史内涵的同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②切入点小,以独特的视角揭露事件的重要内涵。

 作者写香港回归这一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没有选择宏大的场面作为切入点,写交接仪式隆重、庄严的现场,或者写人们欢欣鼓舞欢庆香港回归的场面,更没有对这一事件进行政治性分析,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并且把离任港督乘英国皇家游轮撒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历史背景中。这样写,不仅独特新颖,而且更有利于揭示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③语言含蓄,借景寓意。

 这篇新闻作为政策性新闻,既要抒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又要保持外交上的主动,

 所以在语言上就更要讲究用语。作者巧妙地借助现场景物寓意抒情。如,文章反复叙写降旗与升旗,描写“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等,将“新”与“旧”、“撤离”与“交接”、“终结”与“新生”这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影响时代的人物通讯

 ①善于从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

 人物思想在矛盾冲突激烈的时间、地点最容易显现出来,把先进人物放在矛盾斗争中写,通过人物自已的言行来揭示人物的思想,能够使文章波澜起伏、精彩纷呈、跌宕有致、引人入胜。文章在写焦裕禄时,注意通过矛盾冲突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焦裕禄在兰考县面临三个方面的斗争:一是与严重的自然灾害内涝、风沙、盐碱进行斗争;二是同干部中存在的在困难面前灰心丧气的错误思想进行斗争;三是同自己的病痛进行斗争。文章正是在十分尖锐的斗争中显示出焦裕禄“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革命性格。

 ②选材精当,重点突出。

 焦裕禄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本文时间跨度大,所叙事情多。作者紧扣“榜样”这一“红线”,选择最能体现这一主旨的事情详写,其他方面的事情略写甚至不写。如深入一线进行调研,带领群众战胜自然灾害,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不把个人生死放在心上,这些事情多而不杂,每件事都有不同的代表性和典型性,都是焦裕禄感人形象的一个侧面。整篇文章始终围绕和贯穿“塑造焦裕禄典型形象,赞扬焦裕禄公仆精神”这一主旨来选择事例,使文章重点突出。

 2.高考链接——新闻语段压缩

 新闻语段压缩方法及注意事项

 方法:时间+地点+对象+事件

 注意:

 ①要尽可能运用原材料中负载重要信息的原词和信息术语。

 ②语言要简洁。

 ③尽量采用陈述句式的主谓句表述。

 ④压缩主体时,删去插叙、补叙部分的背景材料。

 ⑤如果一则新闻包括了几层或几个方面的内容应按照先后顺序分层压缩排列。

 3.考题连线——2020 年高考全国 1 卷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0 个字。(5 分)

 2020 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于 4 月 24 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启动仪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体现了探索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文化传承,寓意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中的压缩语段的能力。本题属于新闻类材料(叙述类)压缩语段。新闻类压缩语段,它主要考查提炼主要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对于此类材料压缩后的表述,要突出有新闻价值的语句,比如时间、地点、中心事件等具体要素。根据新闻的特殊性可知,新闻的主要信息集中在导语部分,本则新闻的导语是“2020 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于 4 月 24 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故中心事件是:2020 年“中国航天日”于 4 月 24 日启动。紧接着介绍了这次启动仪式的主要内容“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然后分别具体介绍任务名称、任务标识的意义:体现了探索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文化传承,寓意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这部分不是关键信息,不必压缩。答题时要注意字数的要求,不要超过 70 个字。

 参考答案:2020 年 4 月 24 日“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举行。仪式上公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是“天问一号”、任务标识“揽星九天”。

  4.课后练笔

 (1)作者选取一个独特的角度,结合历史背景,郑重地记录下了香港回归这一历史时刻,既没有只写中方,又完整反映了英方撤离的情况;既没有对英方讽刺挖苦,又突出了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含蓄而有风度地表达了一种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的庄严与喜悦的心情。本文重温了香港回归那一刻的激动与自豪,我也想请同学们思考:如果你是现场记者, 面对观看实况转播的亿万观众,你想说些什么?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快 50 年了,当下我们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工作条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均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还需要学习焦裕禄精神吗?焦裕禄精神还符合时代要求吗?请写一篇小论文,发表你的看法。

推荐访问:不列颠 别了 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