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0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 2019- -0 2020 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印度教是印度的国教,其教徒占印度总人口的 80%以上。它起源于婆罗门教,其核心教义就是教导信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据此可知 A. 印度的顶层大多来自普通劳动者

 B. 婆罗门打压印度教徒以维护统治 C. 婆罗门是刹帝利的统治工具

 D. 印度教衍生出了种姓制度 『答案』 D 『 解析 』 根据材料“占印度总人口的 80%以上”“起源于婆罗门教,其核心教义就是教导信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教源于婆罗门教,核心教义是严格遵守种姓制度,这种说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即印度教衍生出了种姓制度,故D 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种姓制度下婆罗门主掌宗教祭祀,刹帝利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吠舍的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故 A 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印度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没有体现婆罗门打压印度教徒以维护统治的信息,故 B 选项错误;在种姓制度下婆罗门主掌宗教祭祀,刹帝利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因此婆罗门并非刹帝利的统治工具,故 C选项错误。

 2.《汉谟拉比法典》中写道:“要让正义之光照耀整个大地,消灭一切罪人和恶人,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这表明了该法典 A. 公开确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B. 延续并综合了原各城邦的立法 C. 彰显了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 D. 形式上标榜公正公平和人人平等 『答案』 D 『 解析 』 根据材料“要让正义之光照耀整个大地,消灭一切罪人和恶人,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强调正义,不容许强者压迫弱者,维护弱者,体现了人人平等,

 故 D 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标榜公平正义的特点,没有确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故 A 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标榜公平正义和强调人人平等的特点,无法体现《汉谟拉比法典》是否综合原各城邦立法的特点,故 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产生的最早文明的代表,不能彰显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故 C 选项错误。

 3.当中国的造纸术在公元 8 世纪时传至包括埃及在内的阿拉伯世界后,便逐渐取代了埃及传统的、原料单一的纸莎草造纸术。这表明埃及纸莎草造纸术失传的一个主要原因是 A. 竣及纸莎草短缺且依赖进口 B. 中国和埃及商贸联系进一步加强 C. 中国造纸术造纸成本降低 D. 埃及纸莎草造纸工序未见详细记载 『答案』 C 『解析』 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原料易得,成本低廉,为造纸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公元 8 世纪时传至包括埃及在内的阿拉伯世界后,导致了纸莎草造纸术的失传,C 项正确;纸莎草是尼罗河特产,是埃及的主要出口物资,排除 A 项;中国造纸术传至包括埃及在内的阿拉伯世界并非通过中埃双方的商业贸易,排除 B 项; “埃及纸莎草造纸工序未见详细记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D 项。

 4.在中世纪的西欧社会中,虽然有一些持帝制立场的思想家认为“王在法上”,但是却很少有国王公开发表“王在法上”的言论。即使出现一些集中了强大王权的国王,也没有产生“王在法上”的结果,其最主要原因是当时各国 A. 存在强大的贵族势力和教会势力 B. 形成了系统的分权制衡理论 C. 集中而强大的王权尚未出现

  D. 没有法律意识和成文法律指导 『答案』 A 『解析』 中世纪的西欧社会,世俗贵族、教会或教皇对王权都形成了有力的分权和制约,A项正确;系统的分权制衡理论是在近代形成的,排除 B 项;“集中而强大的王权尚未出现”与“即使出现一些集中了强大王权的国王,也没有产生‘王在法上’的结果”不符,排除 C 项;法律意识和成文法律在古代罗马就已经产生,D 项与史实和题意均不符合。

 5.《查士丁尼法典》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 A. 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的社会矛盾

 B. 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 C. 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D. 罗马法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答案』 C 『 解析 』 “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说明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故 C 正确;A 项消除错误,排除;B 项唯一表述错误;D 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6.在罗马法院的广场上,耸立着一尊自由女神的雕像。在雕像的背后,镌刻古罗马法格言:为了正义,哪怕天崩地裂。这反映出 A. 罗马帝国统治下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 B. 古罗马境内实现了人人平等 C. 古罗马维护社会秩序的自然法理念 D. 罗马妇女已经获得了公民权 『答案』 C 『 解析 』 由材料“为了正义,哪怕天崩地裂”反映罗马法追求公平正义的法律观念,故 C 项正确;材料无法证明是否属于罗马帝国,排除 A;古罗马处于奴隶社会,不可能人人平等,排除 B;罗马妇女不可能取得公民权,排除 D。

 7. 从《十二铜表法》一直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古罗马在债务法规方面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并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这表明在罗马法的形成与发展中 A. 重视维护帝国统治 B. 被迫改善奴隶处境 C. 力图缓和民族矛盾 D. 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答案』 D 『 解析 』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古罗马在债务法规方面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并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可以得出罗马法比较注重私有财产的保护,所以选 D。

 8.图格拉王朝时期,全国共有 23 个省。各省的税收首先用于地方的军政开支,余额上缴德里。除直接隶属于中央的省份外,边远地区分布着印度教王公统治的众多土邦。由此可见,当时的德里 A.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随苏丹力量强弱而变化 B. 土邦拒不承认苏丹的宗主权和拒绝缴纳贡税 C. 以印度教为国教且重要职位由印度教王公担任

 D. 土邦脱离中央管理处于完全独立的状态 『答案』 A 『 解析 』 “各省的税收首先用于地方的军政开支,余额上缴德里”和“印度教王公统治的众多土邦”可知,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随苏丹力量强弱而变化,A 项正确;土邦拒不承认苏丹的宗主权、处于完全独立的状态与材料不符,BD 两项错误;以印度教为国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 项错误。

 9.城内最大一座金字塔台庙其规模甚至可与古埃及的媲美。为了满足城市稠密人口对粮食的需要,在湖泊中建造了独特的“水上园地”,以扩大种植面积。西班牙征服者科尔特斯把这座城市烧成了废墟。后来建立在这座废墟上的城市是 A. 墨西哥城 B. 温哥华 C. 布宜诺斯艾利斯 D. 巴西利亚 『答案 』 A 『 解析 』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符合“金字塔台庙”、“水上园地”和“西班牙征服者”等信息的是古代美洲阿兹特克人的特诺奇蒂特兰,阿兹特克人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A 项正确。温哥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和巴西的巴西利亚,不能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BCD 三项错误。

 10.《马可·波罗行纪》描述:“古老的东方‘黄金遍地,充溢于野’,快到东方去吧,哪怕路途再遥远,路途再艰辛!”下列关于新航路开辟原因的表述,与之最为吻合的是 A. 科技条件:航海技术的进步 B. 社会根源:人们对黄金的渴求 C. 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阻碍东西商道 D. 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答案』 B 『解析』 地球仪、航海图、罗盘针和与远航有关的图书等出现,反映当时已具备了远洋航行的技术条件的进步。该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 A 排除。西欧对东方黄金、香料等贵重商品的追求。该说法正确但符合题意,故选 B。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了东西方的商路引发了商业危机。该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C。15 世纪末,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广泛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是经济根源,该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

 11.15 世纪前后欧洲的航海家们以空前的热情和勇气开辟了一条又一条通往欧洲以外世界的新航线,下列属于达·伽马开辟新航线的直接影响是 A. 葡萄牙以侵占据点和商站为主,在非洲和亚洲殖民扩张 B. 西班牙以掠夺金银为主,在中南美洲实行殖民扩张

 C. 在实践上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D.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答案』 A 『解析』 达·伽马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开辟出到印度最短的航线,而葡萄牙王室肯定会成为最大的最直接的受益者,葡萄牙立足新航路开辟开展早期殖民扩张,故 A 正确;西班牙开辟了到美洲的航线,与达·伽马开辟出到印度的航线无直接联系,排除 B;在西班牙支持下麦哲伦船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与达·伽马开辟出到印度的航线无直接联系,排除 C;D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并非达·伽马开辟新航线的直接影响,排除。

 12.有学者说:“毫无疑问,商人在树立英国国旗,而不是仅仅跟随国旗走,他们在已知世界的大部分地方前进,定居或建立殖民地。”该学者强调 A. 商业力量在对外扩张中的作用 B. 政府行为主导了海外殖民活动 C. 英国海外殖民扩张的合法性 D. 商业活动推动新航路的开辟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了英国商人需要海外市场,推动了英国政府殖民扩张,强调的是商业力量在对外扩张中的作用,故 A 正确;根据“商人在树立英国国旗,而不是仅仅跟随国旗走”可知,材料强调商业力量在对外扩张中的作用,B 错误;英国海外殖民扩张是侵略行为,无法体现殖民扩张的合法性,排除 C;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英国的商业活动,D 因果倒置,排除。

 13.有学者认为,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推动东西文化圈大汇合的经济根源是 A. 新航路开辟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造船水平的提高 D. 宗教扩张的狂热 『答案』 B 『解析』 推动东西文化圈大汇合和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B 项正确;新航路开辟是两大文化圈汇合的直接条件,A 项错误;造船水平提高、宗教狂热分别只是两大文化圈汇合的技术条件和思想动力,CD 两项错误。

 14.16 世纪,“中国的茶叶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为了控制国内外贸易,英、法、荷等国建立了一批特权贸易公司”。上述现象反映了 A. 奴隶贸易 B. 宗教扩张 C. 商业革命 D. 价格革命

 『答案』 C 『 解析 』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 16 世纪英、法、荷等国建立“特权贸易公司”将“中国的茶叶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体现了当时欧洲的商业革命,C 项正确;奴隶贸易、宗教扩张和价格革命,均与中国的茶叶出现在西欧的市场上无关,ABD 三项错误。

 15.“500 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 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A. 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B. 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 C. 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 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答案』 D 『解析』 500 年前欧洲人拿着《圣经》到非洲的主要目的还是殖民掠夺,促进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拿着《圣经》传播基督教只是目的之一,不是主要目的,或者说传播宗教只是幌子,真正的目的仍然是殖民掠夺,“象牙”的拥有者易手,反映了经济方面的冲突,《圣经》的传播反映了文化、文明的融合,故D项正确。材料中论述的是文化融合,不是冲突,A 和 B 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经济冲突,不是融合,C 错误。

 16.据统计,1502 年到 1660 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 18600 吨白银和 200 吨黄金,世界金银总产量的 83%为西班牙占有。但是到 1598 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死后,他遗留的债务高达 1 亿金币,被世人讥讽为“黄金漏斗”。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 B. 金银未转变为原始资本积累 C. 落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D. 日益崛起的荷兰商业资本的挑战 『答案』 B 『解析』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获得了大量白银和黄金,但是由于自身工商业的落后、连年战争而导致获得的白银和黄金大量外流,最终没有转化为工商业发展所需的资本,也没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故 B 项符合题意;AD 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但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符合题意。

 17.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

 A.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 B 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 C. 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 D. 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答案』 D 『解析』 全球商品流通只是其形成条件而非根源,故 A 项错误;区域资源优势互补与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的单一经济无关,故 B 项错误;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与该地区形成的单一经济无关,故 C 项错误;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亚非拉美许多地区成为其原料产地,因而生产单一经济作物,形成单一经济,故 D 项正确。

 18.威廉·伊斯特利和罗斯·莱文撰文宣称,欧洲人在殖民活动中非正式的规范和文化、法律规范、政治制度、具体的技术等等,在塑造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任何地方只要存在欧洲人,无论人多人少,也不管他们来自欧洲什么地方.都会对经济绩效产生强大而积极的影响。该观点可以用来揭示 A. 欧洲文明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B. 欧洲殖民以传播先进制度和技术等为目标 C. 欧洲殖民活动在客观上有利于当地发展 D. 整个欧洲地区在当时处于世界最先进地位 『答案』 C 『 解析 』 根据材料“任何地方只要存在...

推荐访问:宁阳县 泰安市 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