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厥的病因与证治_晕厥的病因

  在临床上,笔者时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手足欠温之患者,其病或发生在解便之后,或发生在紧张工作之际,或发生在酷暑天气、高温环境,也有不明原因而发生者。经令安舒静卧,或掐按人中、承浆穴,或予保暖针刺,即可使病人复生。但是,有些患者,不时又发。这种病,中医称之为“晕厥”。所以反复发作者,病因未除也。
  引起晕厥之原因颇多,为区别之,前辈医家特在厥字之前,冠上其因而命名。如因痰引起的晕厥,为痰厥;因饮食积滞引起的晕厥,为食厥;因贪色引起的晕厥,为色厥;因暑邪引起的晕厥,为暑厥;因血虚或气逆血郁引起的晕厥,为血厥;因饮酒引起的晕厥,为酒厥等。因为晕厥产生之病因各有不同,临床表现不一,所以,立法选方用药亦异。兹将其病因与证治,浅述如下。
  一、血虚所致晕厥此证多由失血过多,或脾胃虚弱、后天生化不足,或肾精亏损、先天生源枯竭,致气随血脱、神机不运引起。其证常见突然晕厥,面色苍白,口唇色淡,呼吸缓慢,舌淡,脉细弱等。应养血益气、和荣敛阴。用人参养荣汤(人参、肉桂、五味子、远志、生姜各9克,黄芪30克,白芍、当归、白术、茯苓、陈皮、大枣各12克,熟地18克,炙甘草6克)化裁治之,必收良效。
  二、气虚所致晕厥此证多由元气亏损,使阳气消乏,中气下陷,脾气不升引起。其证常见突然昏晕、面色不华,或气虚而血行不畅致面色青紫、呼吸微弱,或气息欲将停止,复生之后,冷汗自出,四肢逆冷,舌质淡,脉沉无力等。应益气回阳。用四逆汤(附子30克,干姜15克,炙甘草6克)加人参、黄芪治之,必收捷效。
  三、气血上逆所致晕厥此证多由郁怒伤肝,肝伤气机逆乱,逆气上冲,血随气升,并与血并走于上,扰乱神明引起。此乃《内经》所谓“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也。其证常见突然昏仆,牙关紧闭,胸满气逆,四肢厥冷,面部发赤,脉弦紧等。当解郁降逆、活血化瘀。用通瘀煎(当归12克,香附子、山楂各15克,红花、台乌、木香、青皮、泽泻各9克)送服丹栀逍遥丸治之,必收满意之效。
  四、阴虚肝旺所致晕厥此证多由谋虑太过,或抑郁不欢,暗伤肝之阴血,或肾精耗损,肾水不足、水不涵木,致肝阴不足、肝阳旺盛引起。临床多表现为形体消瘦,头昏耳鸣,两目干涩,两颧发红,盗汗遗精,女子月经提前而量少,色鲜红,苔少,脉弦细数等。应育阴潜阳、滋补肝肾。用六味地黄汤(熟地24克,山药、山萸各15克,丹皮12克,茯苓、泽泻各9克)加菊花、白芍、天麻治之,数剂即见著效。
  五、痰浊所致晕厥此证多由痰湿素盛之人,加之恼怒,致气逆痰壅、清阳受蒙引起。其证常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喉中痰鸣,鼾声如锯,呕吐清涎,四肢厥冷,苔白腻滑,脉沉缓或滑等。应行气涤痰。用导痰汤(枳实15克,茯苓、陈皮、半夏、天南星各12克,甘草6克)随证出入治之,其效非常。
  六、湿热所致晕厥此证多由素体湿热偏盛,或嗜饮酒酪,或喜吃肥甘,致湿热内蕴引起。其证轻重,晕厥发生,其人常知。重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身热汗出,或烦躁或吐血,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等。应清热除湿。用抽薪汤(黄柏、栀子各15克,黄芩、陈皮、石斛、枳壳各12克,木通、泽泻各9克)加减治之,甚为效验。
  七、暑热所致晕厥此证乃由暑热之邪侵袭人体,致热郁气逆,闭塞清窍,扰乱神明引起。其证常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身热肢冷,汗出而多,气喘,面色潮红,牙关紧闭,舌红而干,苔黄,脉洪数而大等。当辛凉开窍、清热解毒。用紫雪丹治之,于证甚切。内闭外脱者,其证尚见面色苍白,冷汗不止。应闭脱皆治。用生脉散(人参15克,麦冬18克,五味子9克)合白虎汤(生石膏、粳米各30克,知母12克,甘草6克)随证出入治之,必收立竿见影之效。
  八、食积所致晕厥此证多由饮食太过,偶感风寒,或郁怒触动,气逆上壅、清窍闭塞引起。临床上,其证多发生在进食之后,昏厥不知,气息壅塞,脘腹胀满,不欲饮食,干嗳食臭,苔腻,脉滑而实等。应先以盐汤或姜汤探吐,继用平胃散(厚朴18克,苍术、陈皮各12克,甘草3克)加木香、砂仁、山楂、麦芽治之,2剂即见著效。
  总之,晕厥之病,有虚证和实证之分。实证者当驱邪为要,虚证者当补虚为本。断不可颠倒治之。

推荐访问:晕厥 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