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能移动终端项目投资计划书

 非智能移动终端项目

 投资计划书

  MACRO 泓域咨询

 报告说明

 移动终端设备在用户与外界沟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 20 世纪20 年代至 40 年代,现代移动通信开始进入起步阶段,随后经历了从专用移动网向公用移动网的过渡、无线频道自动选择并自动接续到公用电话网、蜂窝状移动通信网成为实用系统、具备基本功能和特殊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兴起及爆发式增长等阶段后,从 21 世纪初至今,随着无线通信网络的逐步建设普及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数据业务蓬勃发展,移动终端设备逐步迈入智能化时代。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8314.66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6996.67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84.15%;建设期利息 191.09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30%;流动资金 1126.9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3.55%。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 16700.00 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 13683.20 万元,净利润 1795.96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18.23%,财务净现值 2552.51 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 6.30 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

 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

 综合判断,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区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发展形势总体向好有利,将通过全面的调整、转型、升级,步入发展的新阶段。知识经济、服务经济、消费经济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和创新功能不断强化,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该报告是从事一种经济活动(投资)之前,双方要从经济、技术、生产、供销直到社会各种环境、法律等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项目是否可行,估计成功率大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程度,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上报文件。

 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产业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本报告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

 目录

 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第三章

 市场前景分析

 第四章

 产品规划与建设内容

 第五章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

 第六 章

 建筑物技术方案

 第七章

 原辅材料供应、成品管理

 第八章

 技术方案

 第九章

 环境影响分析

 第十章

 劳动安全生产分析

 第十一章

 节能说明

 第十二章

 组织架构分析

 第十三章

 进度实施计划

 第十四章

 投资方案

 第十五章

 经济效益及财务分析

 第十六章

 招标方案

 第十七章

 项目风险分析

 第十八章

 项目综合评价说明

 第十九章

 附表

 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及投资人

 (一)项目名称

 非智能移动终端项目

 (二)项目投资人

 xxx 投资管理公司

 (三)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 xxx。

 二、编制原则

 1、政策符合性原则:报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行业规划。

 2、循环经济原则: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节约型社会。以当地的资源优势为基础,通过对本项目的工艺技术方案、产品方案、建设规模进行合理规划,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延长生产技术链,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排放,走出一条有市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实现可持续发展。

 3、工艺先进性原则:按照“工艺先进、技术成熟、装置可靠、经济运行合理”的原则,积极应用当今的各项先进工艺技术、环境技术和安全技术,能耗低、三废排放少、产品质量好、经济效益明显。

 4、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则:近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切实达到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成本、减轻工人劳动强度、降低工厂定员、保证安全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5、产品差异化原则:认真分析市场需求、了解市场的区域性差别、针对产品的差异化要求、区异化的特点,来设计不同品种、不同的规格、不同质量的产品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要求,以此来扩大市场占有率,寻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提高企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三、编制依据

 1、《一般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

 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四、编制范围及内容

 本报告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及概况、市场需求预测和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工程技术方案、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劳动定员、项目实施计划、环境保护与消防安全、项目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效益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为有关部门对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提供可靠和准确的依据。

 五、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用户对于产品功能性的要求日益多样化,未来移动终端设备将具备越来越多的功能,多功能的融合化将成为移动终端设备的一大特点。“手机+电脑+照相机+游戏机+WLAN 热点”等多功能融合性的终端产品方便用户随时随地的开展商务和娱乐应用,将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而移动带宽、终端处理和存储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也有助于移动终端设备发展成为包括提供音乐、电视、游戏、聊天、交友、社区等在内的娱乐中心。

 移动通信技术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中,由此带来了移动终端设备产品也在短时间内从 2G、3G 更新至 4G 及更新的水平,同时移动终端与互联网的快速融合带来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术变化和需求,以及软件应用、新材料、新工艺等不断创新,产品的技术更新周期不断缩短,对于行业内企业的研发实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移动终端设

 备生产商需在短时间内提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设计方案,并具备快速量产的能力,从而帮助品牌商稳固其占有的市场。这就要求行业内的企业能够精准定位市场的需求,快速应变,及时研发出符合市场要求的产品。

 综合判断,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区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发展形势总体向好有利,将通过全面的调整、转型、升级,步入发展的新阶段。知识经济、服务经济、消费经济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和创新功能不断强化,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六、结论分析

 (一)项目选址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 xxx,占地面积约 16.11 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二)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非智能移动终端 70000 台的生产能力。

 (三)项目实施进度

 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24 个月。

 (四)投资估算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8314.66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6996.67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84.15%;建设期利息 191.09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30%;流动资金 1126.9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3.55%。

 (五)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 8314.66 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 投资管理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4414.66 万元。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 3900.00 万元。

 (六)经济评价

 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16700.00 万元(含税)。

 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13683.20 万元。

 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1795.96 万元。

 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8.23%。

 5、全部投资回收期(Pt):6.30 年(含建设期 24 个月)。

 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3464.84 万元(产值)。

 (七)社会效益

  本项目实施后,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国家及地方财政收入,带动产业升级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由于本项目环保治理手段完善,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

 10739.99

 约 16.11 亩

 1.1

 总建筑面积

 ㎡

 11276.99

 容积率 1.05

 1.2

 基底面积

 ㎡

 6121.79

 建筑系数 57.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418.43

  1.4

 基底面积

 ㎡

 6121.79

  2

 总投资

 万元

 8314.66

  2.1

 建设投资

 万元

 6996.67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5982.33

  2.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790.89

  2.1.3

 预备费

 万元

 223.45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191.09

  2.3

 流动资金

  1126.90

  3

 资金筹措

 万元

 8314.66

 3.1

 自筹资金

 万元

 4414.66

  3.2

 银行贷款

 万元

 3900.00

  4

 营业收入

 万元

 167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13683.20

 ""

 6

 利润总额

 万元

 2394.62

 ""

 7

 净利润

 万元

 1795.96

 ""

 8

 所得税

 万元

 598.65

 ""

 9

 增值税

 万元

 579.09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622.18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1799.92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4523.51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3464.84

 产值

 14

 回收期

 年

 6.30

 含建设期 24 个月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18.23%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2552.51

 所得税后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一、行业背景分析

 (1)移动终端设备将向着多功能融合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用户对于产品功能性的要求日益多样化,未来移动终端设备将具备越来越多的功能,多功能的融合化将成为移动终端设备的一大特点。“手机+电脑+照相机+游戏机+WLAN 热点”等多功能融合性的终端产品方便用户随时随地的开展商务和娱乐应用,将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而移动带宽、终端处理和存储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也有助于移动终端设备发展成为包括提供音乐、电视、游戏、聊天、交友、社区等在内的娱乐中心。

 (2)专业化分工合作是行业发展的必然

 传统的移动终端设备制造业中,厂商大多依靠自身的实力完成从产品开发设计到生产,再到利用自身品牌销售等环节。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智能化产品的出现,移动终端设备的研发技术越来越高,产品也日趋复杂化,部分移动终端设备品牌商为了达到迅速增加产能、缩短新产品开发时间、较短时间内占领市场等目的,在行业内选择部分技术研发实力较强且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的服务商合作,将产品的设计和生产环节外包,其自身的发展重点则逐步转向品牌运营和渠道

 建设,因此行业中出现了品牌商和设计生产外包服务商的专业分工。未来行业的专业化分工仍将继续,设计生产外包服务商技术水平的高低将决定其对应的合作品牌商,其中研发实力较强的设计生产外包服务商与知名品牌厂商的合作关系将愈发紧密。这种专业化分工有利于企业集中精力和资本进行技术研究以及新产品开发,从而有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

 (3)规模化企业集中程度进一步提高

 我国移动终端设备设计生产行业经历了萌芽、快速发展和行业洗牌等阶段后,行业集中度有一定的提高。然而随着产业进入成熟阶段,规模经济性对产业的发展将更加重要,因此在未来的移动终端产业发展规划中,我国政府将以培育大型企业为核心目标,优化市场格局,考虑在整机和代工环节培育规模化的大型企业,并鼓励大型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方式,整合设计环节的研发资源,加快向高端领域扩张。

 (4)移动终端产品市场需求

 近年来,受益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带宽增加,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移动终端设备已逐步进入智能化时代,智能移动终端普及率越来越高,目前较为成熟的智能移动终端产品主要有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对其需求持续增加。

 ①智能手机出货量持续增加

 在移动通信网络环境的持续改善、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创新、用户数量进一步增加等因素的驱动下,智能移动终端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继续稳步增长。2015 年度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占同期手机出货量比例已经达 88.3%20。2016 年第一季中国品牌(含外销)智能手机总出货量首度超越三星与苹果的加总,高达 1.25 亿部,占全球比例42.9%,与上季度的 41.5%相比,比重持续升高。

 在全球大多数发达地区如北美、西欧等部分地区,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已经超过 60%,已实现大规模普及,未来随着智能手机产品的更新换代,上述地区的市场销量仍有望保持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智能手机市场在以印度、巴西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渗透率相对较低,未来将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 IDC 报告,2016 年全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总共出货了 14.7亿台,是历史最高的出货量,相比 2015 年的 14.4 亿台增长了 2.3%。IDC 方面还预测,2017 年情况或比 2016 年有所改善。中东、非洲(MEA)和拉丁美洲地区预计将在 2017 年恢复增长。美国市场研究机构 StrategyAnalytics 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与 2015 年 4.58 亿的销量相比,中国将在 2017 年售出 5.05 亿部智能手机。

 ②平板电脑市场即将恢复增长

 根据 IDC 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 年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约为2.068 亿台,同比下降 10.1%;2016 年度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1.748 亿台,同比下降 15.6%。根据 IDC 的预计,虽然 2017 年全球平板销量预计将连续下滑,但随着可拆卸平板的持续走红,2018 年平板电脑市场将重回增长轨道;我国市场来看,2015 年平板电脑出货量为 2,934 万台,同比增长 5.5%。虽然平板电脑的增速在近两年相对放缓并出现一定的衰退,但总体而言,未来平板电脑市场依然能够保持一定的增长,对于国内市场而言,出货量也将持续增长,预计 2018 年全球平板电脑销售数量将达到 2.5 亿台。

 (5)移动终端设备设计生产外包需求

 近年来,随着移动终端设备设计生产外包服务模式的日益成熟和外包设计生产综合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全球移动终端设备设计生产外包总量呈现逐年递增的发展态势,多数知名智能手机品牌商纷纷选择外包其智能手机设计生产业务。我国的移动终端设备设计生产服务商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同时我国还是全球智能手机制造基地。近十年来,行业集中程度有所提高,国内优秀的移动终端设备设计生产服务商开始进军国际市场,凭借自身的设计能力和生产成本优势迅速抢

 占了国际市场。未来几年,得益于全球移动终端设备设计生产外包业务量的不断加大和市场需求巨大的本土市场,我国移动终端设备设计生产外包服务市场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速。

 二、产业发展分析

 1、行业市场化程度和竞争格局

 移动终端设备品牌商为了保持自身品牌的竞争力,旗下的旗舰产品往往自行研发设计,甚至自主生产,但出于产能增加的及时性、新产品开发时间的紧迫性及占领市场的迅速性等方面考虑,对于旗下的多数产品都选择与产品技术水平相对应的供应商合作,将其中的中高端产品外包给研发技术实力较为雄厚的设计生产服务商,中低端产品则外包给具有一定研发水平的厂商。

 行业发展初期,移动终端设备外包服务商中大多为手机设计公司,这类设计公司虽然具备了较高的研发水平,但这类公司仅聚焦在单一设计环节,未覆盖完整的产业链。因此部分同时具有生产能力、管理能力、资金实力的公司逐步从手机设计公司转型成为手机设计加工企业,并紧跟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将产品从非智能化带入智能化,产品种类也从单一的手机扩展至其他领域。目前行业中,专业设计企业及设计生产型企业约有近百家,市场化程度较高,竞争比较激烈。

 其中部分具备一定研发水平的厂商主要为移动终端设备品牌商提供中低端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这类厂商的设计方案和生产的产品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大多仅仅依靠生产成本参与市场竞争,企业规模和竞争力也较低。

 与上述厂商形成对比的是行业中少数中高端产品设计生产服务商,其研发设计能力较强,通过产品体现创新和技术的价值。这类厂商以服务客户为最终目标,在产品设计阶段,能够以较快的速度、行业中较新的技术为客户提供深度、全过程的设计方案,并利用长期积累的行业经验对技术发展和未来市场趋势做出预判,与客户形成良好的互动,从而提供行业内领先的满足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在生产阶段,能够通过严格的流程化作业,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保持严谨性,具备规模化生产的能力,同时在生产阶段还实施精细化品质管理,在保证品质的情况下保持具有竞争力的生产成本。

 未来行业的集中化程度仍将进一步提高,具有强大的研发能力、成熟的管理团队的设计生产公司将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2、行业内主要企业

 (1)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闻泰通讯”)

 闻泰通讯成立于 2006 年,由上海研发中心、西安研发中心、深圳运营中心、嘉兴生产中心组成,是一家提供手机整机方案设计服务、制造服务以及基于无线终端系列增值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主要致力于无线终端产品的定制、研发、生产、销售、售后等综合业务,产品涵盖了从 2G 到 4G 的 GSM、CDMA、TD-SCDMA、EVDO 等全系列手持设备。

 (2)深圳市天珑移动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天珑移动”)

 天珑移动成立于 2005 年 6 月,是一家创新型移动通信产品和服务供应商,致力于移动终端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全球通信产品消费者提供时尚化、个性化、充满内涵且富有想象力的产品和服务。

 (3)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创建于成立于 2005 年,是全球领先的手机研发设计公司,专业提供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的 ODM 服务,总部位于中国上海,并在西安、深圳、东莞、香港等地设有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3、进入行业的主要障碍

 (1)技术壁垒

 移动终端设备的生产涉及机械设计、自动化、光学、材料科学、电子工程、通信技术、工业设计、软件应用、管理学等多个领域,对产品摄像头模块、音质模块、屏幕显示模块、材料质地等部分均有严格的测试流程与标准,且生产工艺流程多,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同时众多关键技术需要多年的技术积累才能获得,目前行业内具有超过十年经营经验的厂商数量较少,新进入的企业很难在短期内全面掌握行业所涉及的技术。

 (2)资金壁垒

 移动终端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均需要雄厚的资本实力作为保障:在研发阶段,行业前端技术的研究和获取、新产品的开发和后续测试,均需要企业在技术积累、人员储备、研发设备等方面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在生产阶段,大规模的生产首先要求厂商拥有大量的流动资金保证以满足大批量生产采购的要求,其次还要求厂商具备相应的设备、厂房、配套设施等固定资产以满足产能的需求,本行业对新进入企业具有一定的资金壁垒。

 (3)客户资源壁垒

 移动终端设备品牌商的竞争较为激烈,各品牌对于市场占有率、消费者的体验满意度等指标非常重视,这就对其产品的可靠性提出了

 较高的要求。因此品牌商在选择外包服务商时,一般只有产品口碑较好、具备长期生产经验及合作经历、规模较大、声誉较好的厂商才能通过严格的认证,进入其供应商名录,而国际知名品牌厂商的认证体系更为复杂,还会涉及到企业历史经营情况、研发实力、交付能力等其他方面。进入供应商名录后,移动终端设备品牌商还会定期对供应商资格重新认证,对于同一类型供应商大多只会选取两到三家保持长期合作。移动终端设备设计和生产服务商与品牌商的合作关系随着合作时间的增长越发牢固,行业内新进企业很难取代。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省情、市情,“十三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叠加期,也是实现弯道超越的黄金机遇期。一是国家实施重大战略带来的新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必然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我市面临的最大、最直接的战略机遇。这一战略的实施,使京津冀城市群成为带动全国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河北打通开放新通道、打造国际产能新样板、实现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机遇。长江经济带建设,也必将使我市沿海靠港、交通便利等方面的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对承接产业转移、产品出口等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是新理念、新业

 态、新模式、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当前,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必然衍生一些新举措、新政策,其中蕴含很多发展机遇和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行动计划的实施,孕育着新型产业、新兴业态与全新发展模式,为我市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新产业、新业态的产生和加速成长创造了有利契机。随着一些新技术产生,各种产业发展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必将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对我市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技改升级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现有资源优势所蕴含的新机遇。便利的区位优势赋予了我市对项目、资金、人才的强大吸引力。经过不懈努力,我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优势日益凸显,电子机箱、管道装备、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能源车辆、汽车零部件等一些前景好、潜力大的战略新兴产业已见雏形,发展质量、发展速度明显提升,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通过持续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我们成功引进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并陆续开工建设、达产达效,为今后发展积蓄了充足后劲。

 在看到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综合实力还不够强,经济总量不大,

 产业结构不够优化,财政支撑能力不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项目投产达效的任务依然艰巨;二是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实践、创新成果、创新举措还不够多,全社会创新、创造和创业的活力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三是资源约束与环境问题集中显现,节能减排压力仍然较大,破解要素制约与发展矛盾的任务艰巨。

 第三章

 市场前景分析

  一、行业基本情况

 1、《政府工作报告》

 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入口工具,其在“互联网+”时代中将承载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从而促进了手机行业的蓬勃发展。

 2、《中国制造 2025》

 明确“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改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到 2020 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水平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将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

 3、《“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提出“构建先进、安全、可控的核心技术与产品体系。围绕云计算与大数据、新一代信息网络、智能终端及智能硬件三大领域,提升体系化创新能力。培育核心技术创新企业。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

 出、集成创新能力强、引领重要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企业,力争一批企业进入全球 500 强。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实施“中国制造2025”,组织实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应用与推广工程。”

 4、《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

 提出:“智能终端。加快智能终端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发展新一代智能手机、车载智能终端等移动智能终端产品和设备,鼓励开发智能手表、智能耳机、智能眼镜等可穿戴终端产品,拓展产品形态和应用服务。”

 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

 明确:“(四)重点领域。新型信息产品消费。升级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信息产品,重点发展面向消费升级的中高端移动通信终端、可穿戴设备、数字家庭产品等新型信息产品,以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等前沿信息产品。(十四)加快信息终端普及和升级。支持企业推广面向低收入人群的经济适用的智能手机、数字电视等信息终端设备,开发面向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类智能可穿戴设备。推介适合农村及偏远地区的移动应用软件和移动智能终端。构建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和学习交流平台。推动

 民族语言软件研发,减少少数民族使用移动智能终端和获取信息服务的障碍。鼓励各地采用多种方式促进信息终端普及。”

 6、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移动终端设备在用户与外界沟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 20 世纪20 年代至 40 年代,现代移动通信开始进入起步阶段,随后经历了从专用移动网向公用移动网的过渡、无线频道自动选择并自动接续到公用电话网、蜂窝状移动通信网成为实用系统、具备基本功能和特殊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兴起及爆发式增长等阶段后,从 21 世纪初至今,随着无线通信网络的逐步建设普及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数据业务蓬勃发展,移动终端设备逐步迈入智能化时代。

 移动终端设备的生产主要包括方案设计和制造两个环节:设计环节中,全球范围内少数先进的设计方案主要产生于美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其他的大部分设计方案则产生于我国,目前我国整体移动终端设备生产商的设计能力与世界领先技术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全球移动终端设备的制造则主要集中在亚洲,我国作为移动终端的主要制造国,制造水平较高,至 2014 年年末,从产业制造的角度来看,接近 80%的移动智能终端产能都集中在国内。

 近几年,行业中出现了一些领先型企业,该类企业研发技术水平较高,其设计方案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可以满足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于产品频段的不同要求,有能力提供适合全球销售的产品,正逐步缩小与国际领先的设计方案之间的差距;同时该类企业的生产管控能力也较强,可以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实施精细化的品质管理,具备了将设计方案进行大规模生产的能力。这些领先型企业的出现推动了行业整体设计生产水平的提升,也促进了行业的持续发展。

 二、市场分析

 1、有利因素

 (1)有利的产业政策

 移动终端设备行业属于先进制造业,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务院制定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工业与信息化部提出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和《中国制造 2025》等多个文件都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鼓励和支持,为行业未来持续有序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环境。

 (2)完善的产业链体系

 随着行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移动终端设备行业从设备的设计和生产不断向上下游延伸,现已形成了高效完善的产业链体系。一方面拥有数量多且具有强大实力的元器件厂商;另一方面在人才储备上,形成了一批技术能力强、从业经验长的研发人员和生产工人。对于移动终端设备中的手机产品,目前已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三大产业集群区,区域中产业链相对密集与完整,各个环节相互融合,行业先进技术信息和市场需求传递通畅。完善的产业链体系为移动终端设备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旺盛的市场需求

 移动终端设备设计生产服务商的客户是下游手机、平板电脑等品牌厂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下游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在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进步和行业产品智能化的过程中,人们对智能移动终端设备依赖程度加深;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消费能力的持续增强,特别是以青年为主的核心消费人群追求潮流意识在加强,更换移动终端设备的周期也日趋变短,更换的频率也随之加快。未来三年全球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市场容量将进一步扩大,根据 Gartner 预测,2018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 20.22 亿部,全球平板电脑销售数量

 将达到 2.5 亿台。下游行业规模的迅速扩张为移动终端设备市场的发展提供了长期且稳定的消费动力,从而为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2、不利因素

 (1)产品需求个性化

 随着消费者对移动终端产品个性化需求的诉求越来越强烈,这对移动终端产品设计制造行业企业的研发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能够针对消费者的需求趋势,研发相关前沿技术;同时移动终端产品设计制造企业还须不断完善研发设计生产流程,加快新产品和新技术的产业化速度,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只有能够提供响应市场个性化需求的设计方案,并能够实现方案快速规模化量产的企业才能够在行业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2)技术周期更新快

 移动通信技术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中,由此带来了移动终端设备产品也在短时间内从 2G、3G 更新至 4G 及更新的水平,同时移动终端与互联网的快速融合带来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术变化和需求,以及软件应用、新材料、新工艺等不断创新,产品的技术更新周期不断缩短,对于行业内企业的研发实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移动终端设备生产商需在短时间内提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设计方案,并具备快速量

 产的能力,从而帮助品牌商稳固其占有的市场。这就要求行业内的企业能够精准定位市场的需求,快速应变,及时研发出符合市场要求的产品。

 (3)手机品牌市场格局变动

 手机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全球前十大手机品牌也基本稳定。一般来说,一个手机品牌得到市场认可,需要长期的技术沉淀和消费者的积累。

 2016 年以来,手机品牌市场产生较大的变动,三星、苹果、华为一直稳居前三,4、5 名由 2015 年的联想、小米换成了 OPPO、vivo。

 手机 ODM 厂商受与其合作的手机品牌厂商影响较大,若主要客户在市场格局的变动中受到的冲击较大,则其业务短期也将受到较大影响。

 移动终端设备行业的上游主要是电子元器件、结构器件、机电元配件、操作系统、包材等行业;下游主要是移动终端设备品牌商。

 3、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其影响

 移动终端设备设计制造行业的上游行业主要包括以芯片、存储器、射频器件、传感器、电阻电容等配件为代表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商;以外壳、按键、镜片等配件为代表的结构器件生产商;以屏幕、摄像头、

 电池、喇叭、马达等配件为代表的机电元配件生产商以及操作系统厂商。上述行业大多为充分竞争行业,供应较为充足。

 上游供应商不仅仅在原材料供应方面影响着移动终端设备制造业,在引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方面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操作系统、芯片等关键材料为代表的供应商在行业技术革新领域担负着先驱者的角色,其在各自领域上的创新将直接带动行业取得跨越式发展。随着工业 4.0 的进程,上游行业提供的产品在质量和技术上将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届时移动终端设备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也将随之大幅度提高。

 4、与下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其影响

 移动设备设计制造行业直接服务于下游各移动终端设备品牌商。本行业与下游行业息息相关,相互促进:移动终端设备设计制造服务商的技术进步将带动并加速下游品牌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了下游行业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同时下游行业的功能诉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移动设备设计制造行业的产业升级,并且下游行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也为行业的增长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第四章

 产品规划与建设内容

  一、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一)项目场地规模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 10739.99 ㎡(折合约 16.11 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 11276.99 ㎡。

 (二)产能规模

 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 xxx 投资管理公司建设能力分析,建设规模确定达产年产非智能移动终端 70000 台,预计年营业收入 16700.00万元。

 二、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

 本期项目产品主要从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具体品种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各年生产纲领是根据人员及装备生产能力水平,并参考市场需求预测情况确定,同时,把产量和销量视为一致,本报告将按照初步产品方案进行测算。

 第五章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选址原则

 1、符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应符合当地工业项目占地使用规划的要求,并与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和自然生态保护相一致。

 2、项目选址应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它特别需要保护的敏感性目标。

 3、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

 4、项目选址选择应提供足够的场地以满足工艺及辅助生产设施的建设需要。

 5、项目选址应具备良好的生产基础条件,水源、电力、运输等生产要素供应充裕,能源供应有可靠的保障。

 6、项目选址应靠近交通主干道,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原料和产成品的运输。通讯便捷,有利于及时反馈市场信息。

 7、地势平缓,便于排除雨水和生产、生活废水。

 8、应与居民区及环境污染敏感点有足够的防护距离。

 二、建设区基本情况

 项目建设选址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区域核心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体系开放便捷,周边 10 分钟车程范围内,有高速公路 4 条、高速公路出入口 6 个,多条国道在区内通过,立体化交通网络通达。

 项目建设地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园区绿化率达 50%以上,空气和水质优于国家标准;项目建设地配套功能设施完备,基础功能设施达到“十通一平”,建有大型商务写字楼、会议中心、星级酒店等,能够提供会议、住宿、餐饮、医疗、休闲等服务。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省情、市情,“十三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叠加期,也是实现弯道超越的黄金机遇期。一是国家实施重大战略带来的新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必然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我市面临的最大、最直接的战略机遇。这一战略的实施,使京津冀城市群成为带动全国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河北打通开放新通道、打造国际产能新样板、实现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机遇。长江经济带建设,也必将使我市沿海靠港、交通便利等方面的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对承接产业转移、产品出口等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是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当前,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

 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必然衍生一些新举措、新政策,其中蕴含很多发展机遇和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行动计划的实施,孕育着新型产业、新兴业态与全新发展模式,为我市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新产业、新业态的产生和加速成长创造了有利契机。随着一些新技术产生,各种产业发展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必将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对我市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技改升级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现有资源优势所蕴含的新机遇。便利的区位优势赋予了我市对项目、资金、人才的强大吸引力。经过不懈努力,我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优势日益凸显,电子机箱、管道装备、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能源车辆、汽车零部件等一些前景好、潜力大的战略新兴产业已见雏形,发展质量、发展速度明显提升,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通过持续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我们成功引进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并陆续开工建设、达产达效,为今后发展积蓄了充足后劲。

 在看到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综合实力还不够强,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够优化,财政支撑能力不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项目投

 产达效的任务依然艰巨;二是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实践、创新成果、创新举措还不够多,全社会创新、创造和创业的活力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三是资源约束与环境问题集中显现,节能减排压力仍然较大,破解要素制约与发展矛盾的任务艰巨。

 2019 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全力建设“高质量产业之区、高品质宜居之城”,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2020 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复杂多变,但中国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对标对表抓落实,沉心静气谋发展,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再上台阶。

 三、创新驱动发展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持续加大产业培育力度。要加快工业产业调整改造步伐,始终把产业培育作为中心任务不放松,加快打造支撑发展的产业体系。要聚焦以节能环保、信息服务、文化休闲旅游为

 重点的“三大新兴产业”,不断夯实产业发展载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壮大经济实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发展动力转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统筹提升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加快培育形成经济发展的“混合动力”。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主动融入开放发展新格局,优化对外开放环境,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

 四、 “ 十三五 ” 发展目标

 建设高质高效、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强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体经济不断壮大,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创新驱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区域协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产业强市成效显著,项目建设鳞次栉比,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兴起,现代农

 业和服务业迅猛发展、蒸蒸日上,市域综合经济实力和影响力迈上新台阶。

 建设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秀美生态城市。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大幅提升,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格局基本形成,城镇化率达到 60%以上。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具备条件的农村基本建成美丽乡村。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深入发展,主要污染物减排如期实现省下达目标任务,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五、产业发展方向

 (一)增强经济动力和活力

 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消费的基础作用和出口的促进作用,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增强经济增长的均衡性、协同性和可持续性。

 (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把握产业发展新方向,落实《中国制造 2025》,以集群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为路径,加快发展以节能环保产业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以信息服务业为重点的新兴生产性服务业,以文化休闲旅游业为重点的新兴生活性服务业。

 (三)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区内具有优势的装备制造、材料工业、食品工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围绕生产技术、商业模式、供求趋势的变化,满足新需求,采用新技术、新模式,实现优化升级。

 (四)提升创新驱动能力

 加快推进创新发展,以企业为创新主体,逐步完善政策、人才和市场环境,形成创新支撑经济发展的格局。

 三、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项目选址应符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项目占地使用规划的要求,同时具备便捷的陆路交通和方便的施工场址,并且与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保护相一致。

 第六章

 建筑物技术方案

  一、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一)设计原则

 本设计按照国家及行业指定的有关建筑、消防、规划、环保等各项规定,在满足工艺和生产管理的条件下,尽可能的改善工人的操作环境。在不额外增加投资的前提下,对建筑单体从型体到色彩质地力求简洁、鲜明、大方,突出现代化工业建筑的个性。在整个建筑设计中,力求采用新材料、新技术,以使建筑物富有艺术感,突出时代特点。

 (二)设计规范、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6、《给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二、建设方案

 (一)建筑结构及基础设计

 本期工程项目主体工程结构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框架结构基础采用桩基基础,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基础工程设计: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荷载较小的建(构)筑物采用天然地基,荷载较大的建(构)筑物采用人工挖孔现灌浇柱桩。

 (二)车间厂房、办公及其它用房设计

 1、车间厂房设计:采用钢屋架结构,屋面采用彩钢板,墙体采用彩钢夹芯板,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

 2、办公用房设计: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多孔砖非承重墙体,屋面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为钢筋混凝土基础。

 3、其它用房设计:采用砖混结构,承重型墙体,基础采用墙下条形基础。

 (三)墙体及墙面设计

 1、墙体设计:外墙体均用标准多孔粘土砖实砌,内墙均用岩棉彩钢板。

 2、墙面设计:生产车间的外墙墙面采用水泥砂浆抹面,刷外墙涂料,内墙面为乳胶漆墙面。办公楼等根据使用要求适当提高装饰标准。腐蚀性楼地面、地坪以及有防火要求的楼地面采用特殊地面做法。依据建设部、国家建材局关于建筑采用使用的规定,框架填充墙采用加

 气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砖混结构承重墙地上及地下部分采用烧结实心页岩砖。

 (四)屋面防水及门窗设计

 1、屋面设计:屋面采用大跨度轻钢屋面,高分子卷材防水面层,上人屋面加装保护层。

 2、屋面防水设计: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均采用刚性防水。

 3、门窗设计:一般建筑物门窗,采用铝合金门窗,对于变压器室、配电室等特殊场所应采用特种门窗,具体做法可参见国家标准图集。有防爆或者防火要求的生产车间,门窗设置应满足防爆泄压的要求,玻璃应采用安全玻璃,凡防火墙上门窗均为防火门窗,参见国标图集。

 (五)楼房地面及顶棚设计

 1、楼房地面设计:一般生产用房为水泥砂浆面层,局部为水磨石面层。

 2、顶棚及吊顶设计:一般房间白色涂料面层。

 (六)内墙及外墙设计

 1、内墙面设计:一般房间为彩钢板,控制室采用水性涂料面层,卫生间采用卫生磁板面层。

 2、外墙面设计:均涂装高级弹性外墙防水涂料。

 (七)楼梯及栏杆设计

 1、楼梯设计: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

 2、栏杆设计:车间内部采用钢管栏杆,其它采用不锈钢栏杆。

 (八)防火、防爆设计

 严格遵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中相关规定,满足设备区内相关生产车间及辅助用房的防火间距、安全疏散、及防爆设计的相关要求。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九)防腐设计

 防腐设计以预防为主,根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介质的腐蚀性、环境条件、生产、操作、管理水平和维修条件等,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综合考虑防腐蚀措施。对生产影响较大的部位,危机人身安全、维修困难的部位,以及重要的承重构件等加强防护。

 (十)建筑物混凝土屋面防雷保护

 车间、生活间等建筑的混凝土屋面采用 Φ10 ㎜镀锌圆钢做避雷带,利用钢柱或柱内两根主筋作引下线,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大于十八米(第Ⅱ类防雷建筑物)或 25.00 米(第Ⅲ类防雷建筑物)。

 (十一)防雷保护措施

 利用基础内钢筋作接地体,并利用地下圈梁将建筑物的四周的柱子基础接通,构成环形接地网,实测接地电阻 R≤1.00Ω(共用接地系统)。

 ...

推荐访问:终端 计划书 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