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心理学》十年期末考试题库(分题型排序版、更新至2020年7月试题)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库 (分题型排序版、更新至2020年7月试题) 说明:试卷号:1293。

一、单项选择题库 艾宾浩斯在遗忘研究中创造的两个重要的工具是(AC)。[2013年1月试题]A.无意义音节C.节省法 艾宾浩斯在遗忘研究中创造的两个重要的工具是(AC)。[2015年7月试题]A.无意义音节C.节省法 艾宾浩斯在遗忘研究中创造的两个重要的工具是(AC)。[2019年7月试题]A.无意义音节C.节省法 艾宾浩斯在遗忘研究中创造的两个重要工具是(AC)。[2020年1月试题]A.无意义音节C.节省法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包括(ABCD)。[2012年7月试题]A.新颖性B.流畅性C.灵活性D.精致性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包括(ABCD)。[2015年1月试题]A.新颖性B.流畅性C.灵活性D.精致性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包括(ABCD)。[2018年1月试题]A.新颖性B.流畅性C.灵活性D.精致性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包括(ABCD)。[2020年7月试题]A.新颖性B.流畅性C.灵活性D.精致性 电影是按照下列哪种原理制作而成的?(A) [2015年7月试题]A.动景运动 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是(C)。[2012年1月试题]C.倒U形曲线关系 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是(C)。[2014年1月试题]C.倒U形曲线关系 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是(C)。[2017年6月试题]C.倒U形曲线关系 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是(C)。[2019年1月试题]C.倒U形曲线关系 独立、果断、勇敢、坚韧等属于性格的(B)特征。[2013年7月试题]B.意志 独立、果断、勇敢、坚韧等属于性格的(B)特征。[2017年1月试题]B.意志 独立、果断、勇敢、坚韧等属于性格的(B)特征。[2018年7月试题]B.意志 儿童获得语言的关键期是(C)。[2012年7月试题]C.1.5~5岁 儿童获得语言的关键期是(C)。[2015年1月试题]C.1.5~5岁 儿童获得语言的关键期是(C)。[2016年1月试题]C.1.5~5岁 儿童获得语言的关键期是(C)。[2018年1月试题]C.1.5~5岁 冯特创立的心理学派是(A)。[2011年1月试题]A.构造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BCD)。[2013年7月试题]B.魏特墨C.考夫卡D.苛勒 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BCD)。[2014年7月试题]B.魏特墨C.考夫卡D.苛勒 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BCD)。[2018年7月试题]B.魏特墨C.考夫卡D.苛勒 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是(ABCD)。[2012年1月试题]A.邻近原则B.连续性原则C.闭合原则D.同域性原则 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是(ABCD)。[2014年7月试题]A.邻近原则B.连续性原则C.闭合原则D.同域性原则 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是(ABCD)。[2017年6月试题]A.邻近原则B.连续性原则C.闭合原则D.同域性原则 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是(ABCD)。[2019年1月试题]A.邻近原则B.连续性原则C.闭合原则D.同域性原则 个体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称为(A)。[2011年7月试题]A.认知风格 个体智力呈直线式发展的年龄阶段是(A)。[2012年1月试题]A.12岁之前 个体智力呈直线式发展的年龄阶段是(A)。[2014年1月试题]A.12岁之前 个体智力呈直线式发展的年龄阶段是(A)。[2017年6月试题]A.12岁之前 个体发展的年龄阶段是(A)。[2019年1月试题]A.12岁之前 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C)。[2019年7月试题]C.安静型 根据动机的性质,可以将动机可分为(AC)。[2016年7月试题]A.生理性动机C.社会性动机 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称为(C)。[2013年7月试题]C.注意的转移 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称为(C)。[2017年1月试题]C.注意的转移 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称为(C)。[2018年7月试题]C.注意的转移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B)。[2012年7月试题]A.冯特B.铁钦纳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B)。[2015年1月试题]A.冯特B.铁钦纳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B)。[2018年1月试题]A.冯特B.铁钦纳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B)。[2020年7月试题]A.冯特B.铁钦纳 关于如何骑自行车的记忆属于(C)。[2013年1月试题]C.程序性记忆 关于如何骑自行车的记忆属于(C)。[2016年7月试题]C.程序性记忆 关于如何骑自行车的记忆属于(C)。[2019年7月试题]C.程序性记忆 关于如何骑自行车的记忆属于(C)。[2020年1月试题]C.程序性记忆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2012年1月试题]A.华生与斯金纳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2019年1月试题]A.华生与斯金纳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B)。[2016年1月试题]B.华生与斯金纳 活泼好动、行动敏捷”是人的(A)特征的表现。[2011年1月试题]A.气质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C)。[2013年1月试题]C.詹姆斯与杜威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C)。[2016年7月试题]C.詹姆斯与杜威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C)。[2019年7月试题]C.詹姆斯与杜威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C)。[2020年1月试题]C.詹姆斯与杜威 将成就目标概念引入成就动机领域的是(AD)。[2012年1月试题]A.尼科尔斯D.德韦克 将成就目标概念引入成就动机领域的是(AD)。[2014年1月试题]A.尼科尔斯D.德韦克 将成就目标概念引入成就动机领域的是(AD)。[2017年6月试题]A.尼科尔斯D.德韦克 将成就目标概念引入成就动机领域的是(AD)。[2019年1月试题]A.尼科尔斯D.德韦克 具有不爱与人交往、孤僻、多愁善感、富于联想等特征的人属于(D)。[2015年7月试题]D.抑郁质 看《三国演义》时,在头脑中浮现出诸葛亮的形象,这是(A)。[2014年7月试题]A.再造想象 看《三国演义》时,在头脑中浮现出诸葛亮的形象,这是(A)。[2019年7月试题]A.再造想象 看《三国演义》时,在头脑中浮现出诸葛亮的形象,这是(A)。[2020年1月试题]A.再造想象 看见一朵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B)。[2012年7月试题]B.知觉 看见一朵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B)。[2020年7月试题]B.知觉 老虎钳可以当作锤子用,缝制衣服的棉线可以裁纸,这克服了(B)的限制。[2011年7月试题]B.功能固着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依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B)。[2011年7月试题]B.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美人鱼”的形象是(B)的产物。[2017年6月试题]B.创造想象 美人鱼”的形象是下列哪种想象的产物?(B)[2012年1月试题]B.创造想象 美人鱼”的形象是下列哪种想象的产物?(B)[2014年1月试题]B.创造想象 美人鱼”的形象是下列哪种想象的产物?(B)[2019年1月试题]B.创造想象 某种感觉的韦伯分数越小,说明该感觉越(B)。[2011年1月试题]B.敏锐 情绪,只是一种身体状态的感觉”是(D)的观点。[2013年7月试题]D.詹姆斯 情绪,只是一种身体状态的感觉”是(D)的观点。[2014年7月试题]D.詹姆斯 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一评估一情绪。这个观点是(B)提出的。[2013年1月试题]B.阿诺德 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一评估一情绪。这个观点是(B)提出的。[2015年1月试题]B.阿诺德 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一评估一情绪。这个观点是(B)提出的。[2016年7月试题]B.阿诺德 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一评估一情绪。这个观点是(B)提出的。[2019年7月试题]B.阿诺德 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一评估一情绪。这个观点是(B)提出的。[2020年1月试题]B.阿诺德 情绪的成分是(ABD)。[2013年1月试题]A.主观体验B.外部表现D.生理唤醒 情绪的成分是(ABD)。[2015年7月试题]A.主观体验B.外部表现D.生理唤醒 情绪的成分是(ABD)。[2016年7月试题]A.主观体验B.外部表现D.生理唤醒 情绪的成分是(ABD)。[2019年7月试题]A.主观体验B.外部表现D.生理唤醒 情绪的成分是(ABD)。[2020年1月试题]A.主观体验B.外部表现D.生理唤醒 情绪的组成成分是(ABD)。[2017年1月试题]A.主观体验B.外部表现D.生理唤醒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CD)。[2013年1月试题]C.马斯洛D.罗杰斯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CD)。[2014年7月试题]C.马斯洛D.罗杰斯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CD)。[2016年7月试题]C.马斯洛D.罗杰斯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CD)。[2020年1月试题]C.马斯洛D.罗杰斯 人们知觉到月亮在动,而浮云是静止的,是因为(B)。[2017年1月试题]B.诱发运动 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觉其臭”,说的是(A)。[2011年7月试题]A.感觉适应 认为个体语言的获得主要是由个体的先天因素决定的。[2016年7月试题]B.乔姆斯基 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这个观点是(C)提出的。[2012年7月试题]C.坎农一巴德 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这个观点是(C)提出的。[2015年7月试题]C.坎农一巴德 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这个观点是(C)提出的。[2016年1月试题]C.坎农一巴德 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这个观点是(C)提出的。[2018年1月试题]C.坎农一巴德 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这个观点是(C)提出的。[2020年7月试题]C.坎农一巴德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大脑某些部位的损伤或病变会导致语言能力的丧失,这支持了(D)。[2013年1月试题]D.语言获得的先天因素说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大脑某些部位的损伤或病变会导致语言能力的丧失,这支持了(D)。[2015年7月试题]D.语言获得的先天因素说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大脑某些部位的损伤或病变会导致语言能力的丧失,这支持了(D)。[2020年7月试题]D.语言获得的先天因素说 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的智力量表是(B)。[2011年1月试题]B.比奈一西蒙智力量表 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它是注意的时间特征。[2013年1月试题]A.注意的稳定性 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它是注意的时间特征。[2016年7月试题]A.注意的稳定性 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它是注意的时间特征。[2017年6月试题]A.注意的稳定性 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它是注意的时间特征。[2019年7月试题]A.注意的稳定性 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它是注意的时间特征。[2020年1月试题]A.注意的稳定性 属于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2013年7月试题]A.线条透视B.相对大小D.遮挡 属于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2014年7月试题]A.线条透视B.相对大小D.遮挡 属于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2017年1月试题]A.线条透视B.相对大小D.遮挡 属于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2018年7月试题]A.线条透视B.相对大小D.遮挡 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是(A)。[2018年7月试题]A.班杜拉 听到悦耳的歌声,这时人们的心理活动主要是(C)。[2011年1月试题]C.知觉 通常问题空间包含以下哪些成分?(ABD) [2016年1月试题]A.初始状态B.目标状态D.操作 韦伯定律的核心观点是(D)。[2015年1月试题]D.引起最小可觉差的刺激变化量和原刺激强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到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A)。[2012年1月试题]A.感觉 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到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A)。[2014年1月试题]A.感觉 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到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A)。[2016年1月试题]A.感觉 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到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A)。[2017年6月试题]A.感觉 我们回想儿时经历过的事情属于(D)。[2014年1月试题]D.情境记忆 我们回想儿时经历过的事情属于(D)。[2015年7月试题]D.情境记忆 我们知觉到月亮在动,而浮云是静止的,是因为(B)。[2013年7月试题]B.诱发运动 我们知觉到月亮在动,而浮云是静止的,是因为(B)。[2018年7月试题]B.诱发运动 系统地提出了动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B)。[2013年1月试题]B.韦纳 系统地提出了动机归因理论是(B)。[2015年7月试题]B.韦纳 系统地提出了动机归因理论是(B)。[2019年7月试题]B.韦纳 系统地提出了动机归因理论是(B)。[2020年1月试题]B.韦纳 狭义的人格结构主要包括(ABCD)。[2016年1月试题]A气质B.性格C.认知风格D.自我调控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D)。[2014年1月试题]A.“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描述的是人的不同心境状态D.研究表明,人可以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对健康影响不大 下列关于表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BCD)。[2012年1月试题]B.表象能够促进问题解决和决策C.表象往往不如知觉完整和稳定D.表象能够承接各种施加于它们的心理操作,如心理旋转等 下列关于表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BCD)。[2014年1月试题]B.表象能够促进问题解决和决策C.表象往往不如知觉完整和稳定D.表象能够承接各种施加于它们的心理操作,如心理旋转等 下列关于表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BCD)。[2017年6月试题]B.表象能够促进问题解决和决策C.表象往往不如知觉完整和稳定D.表象能够承接各种施加于它们的心理操作,如心理旋转等 下列关于表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BCD)。[2019年1月试题]B.表象能够促进问题解决和决策C.表象往往不如知觉完整和稳定D.表象能够承接各种施加予它们的心理操作,如心理旋转等 下列关于短时记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BD)。[2012年1月试题]A.短时记忆的保存容量为7士2个项目B.短时记忆的信息单位是组块D.人们的知识经验会对组块产生影响 下列关于短时记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BD)。[2016年7月试题]A.短时记忆的保存容量为7士2个项目B.短时记忆的信息单位是组块D.人们的知识经验会对组块产生影响 下列关于短时记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BD)。[2017年6月试题]A.短时记忆的保存容量为7±2个项目B.短时记忆的信息单位是组块D.人们的知识经验会对组块产生影响 下列关于短时记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BD)。[2019年1月试题]A.短时记忆的保存容量为7土2个项目B.短时记忆的信息单位是组块D.人们的知识经验会对组块产生影响 下列关于长时记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BD)。[2018年1月试题]A.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B.长时记忆是指保存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D.加工水平会影响长时记忆信息的存储 下列行为中,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BD)。[2012年1月试题]B.合作D.捐赠 下列行为中,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BD)。[2017年6月试题]B.合作D.捐赠 下列行为中,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BD)。[2019年1月试题]B.合作D.捐赠 下列活动中,容易出现沉浸体验的是(AD)。[2013年7月试题]A.运动D.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 下列活动中,容易出现沉浸体验的是(AD)。[2017年1月试题]A.运动D.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 下列活动中,容易出现沉浸体验的是(AD)。[2018年7月试题]A.运动D.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 下列哪些问题应该纳入发展性辅导的范围?(ABD) [2014年7月试题]A.学习问题B.生活技能缺乏D.生涯规划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到词汇的理解(ABCD)。[2012年7月试题]A.词频B.词长C.语义D.语境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到词汇的理解(ABCD)。[2015年7月试题]A.词频B.词长C.语义D.语境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到词汇的理解(ABCD)。[2018年1月试题]A.词频B.词长C.语义D.语境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到词汇的理解?(ABCD)[2020年7月试题]A.词频B.词长C.语义D.语境 下列因素中,能够影响人际吸引是(ABD)。[2014年1月试题]A.相似性B.互补性D.熟悉性 下面关于生理性动机说法错误的是(C)。[2011年7月试题]C.古代被阉割的太监,体内基本没有性激素,所以就不再有性动机 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后续学习内容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叫(A)。[2011年1月试题]A.前摄抑制 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与注意品质的好坏关系不大。[2019年1月试题]C.注意的起伏 心理旋转实验中被试在大脑中进行图像旋转,体现了表象的(D)特点。[2011年1月试题]D.可操作性 心理旋转实验中被试在大脑中进行图像旋转,体现了表象的(D)特点。[2011年7月试题]D.可操作性 心理学的主要功能是(ACD)。[2013年1月试题]A.描述和测量C.解释和说明D.预测和控制 心理学的主要功能是(ACD)。[2015年7月试题]A.描述和测量C.解释和说明D.预测和控制 心理学的主要功能是(ACD)。[2016年7月试题]A.描述和测量C.解释和说明D.预测和控制 心理学的主要功能是(ACD)。[2019年7月试题]A.描述和测量C.解释和说明D.预测和控制 以下不属于睡眠失常的是(B)。[2011年7月试题]B.白日梦 以下不属于诱导依从策略的是(D)。[2011年1月试题]D.示范法 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BC)。[2012年7月试题]B.罗夏墨迹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 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BC)。[2015年1月试题]B.罗夏墨迹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 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BC)。[2018年1月试题]B.罗夏墨迹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 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BC)。[2020年7月试题]B.罗夏墨迹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 以婴儿理解客体恒常性为重要特征的认知发展阶段是(C)。[2011年7月试题]C.感觉运算阶段 印刻”的概念是由奥地利的(A)提出的。[2011年1月试题]A.劳伦兹 影响到词汇理解的因素有(ABCD)。[2016年1月试题]A.词频B.词长C.语义D.语境 影响到词汇理解的因素有(ABCD)。[2017年1月试题]A.词频B.词长C.语义D.语境 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B)的影响所致。[2011年7月试题]B.心境 由乔姆斯基提出来的“与语言相关”的概念或理论是(ABD)。[2014年7月试题]A.转换生成语法B.语言获得装置D.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有些原本学习很好的学生在升入高中之后,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心情烦躁、无所事事,甚至出现想退学的想法,这种现象通常属于(A)。[2013年7月试题]A.适应性障碍 有些原本学习很好的学生在升入高中之后,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心情烦躁、无所事事,甚至出现想退学的想法,这种现象通常属于(A)。[2014年7月试题]A.适应性障碍 有些原本学习很好的学生在升入高中之后,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心情烦躁、无所事事,甚至出现想退学的想法,这种现象通常属于(A)。[2017年1月试题]A.适应性障碍 有些原本学习很好的学生在升入高中之后,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心情烦躁、无所事事,甚至出现想退学的想法,这种现象通常属于(A)。[2018年7月试题]A.适应性障碍 语言的基本语音单元是(B)。[2013年7月试题]B.音位 语言的基本语音单元是(B)。[2014年7月试题]B.音位 语言的基本语音单元是(B)。[2018年7月试题]B.音位 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这个观点是(A)提出的。[2014年1月试题]A.拉扎勒斯 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性的方法称之为(C)。[2012年7月试题]C.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性的方法称之为(C)。[2015年1月试题]C.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性的方法称之为(C)。[2016年1月试题]C.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性的方法称之为(C)。[2018年1月试题]C.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性的方法称之为(C)。[2020年7月试题]C.观察法 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属于(C)。[2012年7月试题]C.心境障碍 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属于(C)。[2015年1月试题]C.心境障碍 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属于(C)。[2016年1月试题]C.心境障碍 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属于(C)。[2018年1月试题]C.心境障碍 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属于(C)。[2020年7月试题]C.心境障碍 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是(A)心理学派的代表性观点。[2017年1月试题]A.格式塔 正直、诚恳、认真、乐于助人等属于性格的(A)特征。[2012年7月试题]A.态度 正直、诚恳、认真、乐于助人等属于性格的(A)特征。[2015年1月试题]A.态度 正直、诚恳、认真、乐于助人等属于性格的(A)特征。[2016年1月试题]A.态度 正直、诚恳、认真、乐于助人等属于性格的(A)特征。[2018年1月试题]A.态度 正直、诚恳、认真、乐于助人等属于性格的(A)特征。[2020年7月试题]A.态度 支持语言获得的后天学习论的研究者是(ACD)。[2013年7月试题]A.巴甫洛夫C.班杜拉D.斯金纳 支持语言获得的后天学习论的研究者是(ACD)。[2017年1月试题]A.巴甫洛夫C.班杜拉D.斯金纳 支持语言获得的后天学习论的研究者是(ACD)。[2018年7月试题]A.巴甫洛夫C.班杜拉D.斯金纳 知觉的特性不包括(D)。[2011年7月试题]D.间接性 主张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的情绪理论是(A)。[2011年1月试题]A.詹姆斯一兰格理论 注意品质的好坏体现在(ABD)。[2020年1月试题]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 转换生成语法的提出者是(C)。[2015年1月试题]C.乔姆斯基 二、名词解释题库 表象:[2019年7月试题]是指事物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大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形象的认知过程。

表象:是指事物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大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形象的认知过程。

从众:[2014年1月试题]是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变化。也就是说个人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观点,转变为采纳大多数人的看法。

电报式语言:[2013年1月试题]18个月左右的婴儿会进入电报式语言阶段,这种语言基本上是由实词构成的简单句,通常是名词和动词,没有介词、冠词等功能词。

电报式语言:[2016年7月试题]18个月左右的婴儿会进入电报式语言阶段,这种语言基本上是由实词构成的简单句,通常是名词和动词,没有介词、冠词等功能词。

电报式语言:[2020年1月试题]18个月左右的婴儿会进入电报式语言阶段,这种语言基本上是由实词构成的简单句,通常是名词和动词,没有介词、冠词等功能词。

定势:[2012年7月试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如果先前曾采取某种方法解决某类问题并多次获得成功,以后再次遇到同类问题时还会重复采用同样的方法,这就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定势。

定势:[2016年1月试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如果先前曾采取某种方法解决某类问题并多次获得成功,以后再次遇到同类问题时还会重复采用同样的方法,这就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定势。

定势:[2018年1月试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如果先前曾采取某种方法解决某类问题并多次获得成功,以后再次遇到同类问题时还会重复采用同样的方法,这就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定势。

动机:[2013年1月试题]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也就是说,动机是由一定的目标引导和激发的原动力,可以推动个体的行为。

动机:[2016年7月试题]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也就是说,动机是由一定的目标引导和激发的、产生原动力推动个体的行为。

动机:[2019年7月试题]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也就是说,动机是由一定的目标引导和激发的、产生原动力推动个体的行为。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也就是说,动机是由一定的目标引导和激发的、产生原动力推动个体的行为。

复合情绪:[2011年1月试题]是在基本情绪的基础上,通过自我的认知评价所产生的。主要的复合情绪有爱、焦虑、敌意和自我意识情绪。

感觉:[2012年7月试题]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这就是感觉。

感觉:[2020年7月试题]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这就是感觉。

感觉的绝对阈限:[2013年7月试题]心理物理学中将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感觉的绝对阈限。

感觉的绝对阈限:[2017年1月试题]心理物理学中将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感觉的绝对阈限。

感觉的绝对阈限:[2018年7月试题]心理物理学中将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感觉的绝对阈限。

感觉的绝对阈限:[2019年1月试题]心理物理学中将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感觉的绝对阈限。

个体心理:[2013年7月试题]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个体心理一般分为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等三部分。

个体心理:[2014年7月试题]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个体心理一般分为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等三部分。

个体心理:[2018年7月试题]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个体心理一般分为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等三部分。

功能固着:[2015年1月试题]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只看到事物的某种典型功能,而看不到该事物其他方面作用的现象。

功能固着:[2020年7月试题]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只看到事物的某种典型功能,而看不到该事物其他方面作用的现象。

积极情绪:[2014年7月试题]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

记忆:[2013年1月试题]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2016年7月试题]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2019年7月试题]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2020年1月试题]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精细加工:[2012年1月试题]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运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合理化的加工方式。

精细加工:[2017年6月试题]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合理化的加工方式。

聚合思维:[2011年1月试题]是指把问题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一个方向,在一定范围,有条理地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活动。

刻板印象:[2011年1月试题]就是对某一社会群体的一个概括,认为这个群体中的人都具有某些相同的特征,无视成员之间实际存在的差异。

能力:[2012年1月试题]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能力:[2014年1月试题]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能力:[2017年1月试题]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能力:[2017年6月试题]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能力:[2019年1月试题]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亲社会行为:[2015年7月试题]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

情境智力:[2011年7月试题]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这些能力统称作情境智力。

情绪:[2012年7月试题]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

情绪:[2016年1月试题]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

情绪:[2018年1月试题]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

情绪:[2020年7月试题]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

情绪调节:[2015年1月试题]是个体对情绪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情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

人格:[2013年7月试题]是指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2014年7月试题]是指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2016年7月试题]是指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2018年7月试题]是指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认知:[2017年1月试题]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它包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惟和言语等。

认知:[2017年6月试题]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它包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惟和言语等。

认知风格:[2013年1月试题]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信息加工方式。

认知风格:[2015年7月试题]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信息加工方式。

认知风格:[2019年7月试题]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信息加工方式。

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信息加工方式。

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信息加工方式。

社会刻板印象:[2012年1月试题]是指人们对某一类人产生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导致人际交往中出现“先人为主”、“以偏概全”的错误,阻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认识和交往。

社会刻板印象:[2017年6月试题]是指人们对某一类人产生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导致人际交往中出现“先人为主”、“以偏概全”的错误,阻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认识和交往。

社会刻板印象:[2019年1月试题]是指人们对某一类人产生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导致人际交往中出现”先人为主”、“以偏概全”的错误,阻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认识和交往。

韦伯定律:[2011年1月试题]由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发现,概括成一个公式:K-△I/I,即差别感觉阈限与原刺激量之间近似为恒定的正比关系。

系列位置效应:[2015年7月试题]当要求人们去记忆一串项目时,人们对序列之初和序列结尾的项目记忆效果最好,对序列中间部分的回忆效果最差,这一现象被称为系列位置效应。

心境:[2013年7月试题]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持续性的、比较平稳的情绪状态。

心境:[2017年1月试题]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持续性的、比较平稳的情绪状态。

心理健康:[2012年7月试题]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心理健康:从心理状态来理解,心理健康一种认知和情绪的良好状态;
从心理特质来理解,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障碍或人格障碍;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一种享受生活和承受生活压力的能力。

(如果采用WHO的定义也正确,即:世界卫生组织(WHO) (2005)将心理健康定义为“一种良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应对正常的生活压力,有能力从事富有成效的工作,并且能够为自己所处的社区做贡献”) 心理健康:[2015年1月试题]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心理健康:从心理状态来理解,心理健康一种认知和情绪的良好状态;
从心理特质来理解,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障碍或人格障碍;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一种享受生活和承受生活压力的能力。(如果采用WHO的定义也正确,即:世界卫生组织(WHO) (2005)将心理健康定义为“一种良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应对正常的生活压力,有能力从事富有成效的工作,并且能够为自己所处的社区做贡献”) 心理健康:[2018年1月试题]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心理健康:从心理状态来理解,心理健康一种认知和情绪的良好状态;
从心理特质来理解,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障碍或人格障碍;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一种享受生活和承受生活压力的能力。

(如果采用WHO的定义也正确,即:世界卫生组织(WHO) (2005)将心理健康定义为“一种良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应对正常的生活压力,有能力从事富有成效的工作,并且能够为自己所处的社区做贡献”) 心理健康:[2020年7月试题]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心理健康:从心理状态来理解,心理健康是一种认知和情绪的良好状态;
从心理特质来理解,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障碍或人格障碍;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一种享受生活和承受生活压力的能力。(如果采用WHO的定义也正确,即:世界卫生组织(WHO) (2005)将心理健康定义为“一种良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应对正常的生活压力,有能力从事富有成效的工作,并且能够为自己所处的社区做贡献”) 需要:[2015年7月试题]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这种不平衡状态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不平衡。

需要:[2018年7月试题]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这种不平衡状态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不平衡。

需要:[2020年1月试题]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这种不平衡状态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不平衡。

依恋:[2011年7月试题]婴儿与父母或其主要看护人之间建立起紧密的情感联系,这种强烈的、持久的社会一情感关系称为依恋。

知觉:[2014年7月试题]人们通过感官获得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就是知觉。

知觉恒常性:[2016年1月试题]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稳定的特点。

主我与客我:[2011年7月试题]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自我由主我和客我两部分组成。主我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和体验者,客我被主我觉察和体验的对象。

注意:[2012年1月试题]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两个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2014年1月试题]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两个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2019年1月试题]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两个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广度:[2011年7月试题]也称注意的范围,它是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注意的稳定性:[2015年1月试题]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这是注意的时间特征,也称为注意的持久性。

组块:[2014年1月试题]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编码过程。

组块:[2016年1月试题]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编码过程。

组块:[2018年1月试题]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编码过程。

三、简答题题库 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有哪些?[2014年1月试题] 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有哪些?[2018年1月试题] 答:(1)邻近原则:空间上比较接近的刺激物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2)相似性原则:在大小、形状和颜色等属性上相似的刺激物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3)连续性原则:具有良好连续性的几条线段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4)闭合原则:指人们倾向于将图形知觉为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形状。

(5)同域性原则:处于同一地带或区域的刺激物更容易被知觉为是一个整体。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简述复习时可遵循的策略。[2012年7月试题]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简述复习时可遵循的策略。[2015年1月试题]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简述复习时可遵循的策略。[2020年7月试题] 答: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现象进行了科学的研究,根据实验结果绘成了著名的遗忘曲线。从曲线可以看出,遗忘在识记后的最初阶段速度最快,以后逐步变慢,即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类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时应遵循的策略是:
(1)及时复习;

(2)复习形式应该多样化;

(3)合理的分配复习时间。

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2011年7月试题] 答: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成5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上述五种需要,以层次形式依次从低级到高级排列,可表示成金字塔形;
一般来说,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型动机,只有当某低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之后,其上一级需要才能转为强势需要。但这种需求层次的等级顺序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人也会在低级需要尚未满足前,去寻求高级需要。

简述亲社会行为发生的过程。[2013年7月试题] 简述亲社会行为发生的过程。[2014年7月试题] 简述亲社会行为发生的过程。[2017年1月试题] 简述亲社会行为发生的过程。[2018年7月试题] 答:(1)知觉到需要。

(2)个人的责任。

(3)权衡成本和收益。

(4)决定如何给予帮助。

简述情绪的成分。[2019年1月试题] 答:情绪是一个多成份的复合心理现象。它是由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的。主观体验是个体对不同情绪状态的自我感受。每种情绪有不同的主观体验,它们代表了人的不同感受。即人们感受到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情绪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之为表情,它是在情绪状态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生理唤醒是指情绪产生在一定的生理激活水平上,它涉及广泛的神经结构,神经系统的一定部位的激活,为情绪的发生和活动提供能量。

简述群体极化产生的原因。[2011年7月试题] 答:群体级化产生的原因有:
(1)责任分散是群体极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2)社会比较。人们希望他人能对自己做积极的评价,所以会采取更为极端的方式以与他人或社会的要求相一致,最终也造成了团体的决策趋于极端。

(3)说明性辩论。人们从他人那儿获得论点和信息,如果多数人支持这些论点,个体也会倾向于支持它;
并且更多支持而不是反对的论点会出现,从而使得这种观点变得极端。

(4)文化价值观。倾向于对冒险性或者保守有较高的评价,群体的决策可能会受这样的文化价值观影响。

简述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的成分及其作用。[2011年1月试题] 答: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它分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

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与理解,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会出现诸多问题。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所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绪上的表现。当一个人对自己有积极评价时,就会产生自尊;
当一个人对自己有消极评价时,就会自卑或内疚。自我控制是对自己行为的调节。它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激励。

简述心理健康的意义。[2016年1月试题] 答:心理健康是人类整体健康的一部分;

心理健康是影响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心理健康是个体实现良好社会适应的前提和保障;

心理健康是保障社会和谐与安宁的重要条件。

简述心理学的功能。[2012年1月试题] 简述心理学的功能。[2014年1月试题] 简述心理学的功能。[2019年1月试题] 答:心理学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描述和测量。每一种心理现象都具有质和量上的特点。心理学能对这些质和量的特点进行描述和测量,就能帮助人们理解和控制这些行为。

(2)解释和说明。心理学不仅描述和测量心理现象,而且还要找出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进行解释和说明。一般心理学从生理、心理、行为和社会文化等四个层面的整合来解释和说明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特点。

(3)预测和控制。预测和控制是心理学功能最显著的表现,这依赖于测量工具和相关的理论。心理学家往往通过测量一个人的现在和过去,来预测他将要做什么或怎么做。例如,如果知道一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动机的水平和学习策略,就可以预测他在学校学习的表现。同时,还可以帮助他改进学习方法或提高学习水平等。

简述意识的含义并列举意识的几种不同状态。[2011年1月试题] 答:从心理内容上讲,意识就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其中既包括可以用言语表达出来的,也包括难以用言语表述清楚,但是却是能够让人亲身体会到的。

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理解意识的概念:
第一,意识是一种觉知。

第二,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机能。

第三,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意识的不同状态有:睡眠、梦、催眠和白日梦。

简述意识的作用。[2015年7月试题] 答:意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意识对人所觉察的和注意的范围进行限制,从而减少刺激输入的流量;

(2)意识使人们依据知觉的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和事件;

(3)意识使人们能利用过去的记忆对现时输入信息作出最佳的判断和行为;

(4)意识的能动性使人们可以有限度地超越外部的信息内容,在其范围之外建构它们的意识内容。

意识也有局限性。如在大多数条件下,外部世界仍限制着意识经验的内容范围,意识很难在同一时间内容纳过多的东西等等。

简述语言获得的先天因素论。[2019年7月试题] 答:心理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了语言获得的先天因素论,他认为,个体语言的获得,主要是由个体的先天因素决定的。人类生来具有一种能够对语言符号进行加工的装置,叫做“语言获得装置”。该装置存储于人类的认知结构中,其对语言的获得不需要刻意的教导,就能自动吸收。有了这样一个装置,当个体发育到某种程度的时候,只需要少量的语言刺激,个体就能充分利用、自行变通,说出各种最基本的语句。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大脑某些部位的损伤或病变会导致语言能力的丧失,这支持了语言获得的先天因素说。

简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2017年1月试题] 答: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包括生物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因素、早期童年经验、学校教育经验、社会文化因素等。

简述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2013年1月试题] 简述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2015年1月试题] 简述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2016年7月试题] 简述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2019年7月试题] 简述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2020年1月试题] 答:(1)宣传说服者特征;
宣传说服者的可信度和吸引力等是影响人们态度转变的主要变量。

(2)信息特征;
信息本身的内容和组织对于态度的转变也有重要影响。

(3)渠道特征;
宣传说服有许多渠道,其中包括个体间说服和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的宣传说服。

(4)信息接收者特征;
它包括信息接收者的智力水平、原有态度和认知需要等都对态度改变有影响。

简述注意的特点及其外部表现。[2017年6月试题] 简述注意的特点及其外部表现。[2018年1月试题] 答:注意的两个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是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可以通过人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

(1)适应性运动;

(2)生理变化;

(3)无关动作停止。

注意作为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它和外部行为表现之间,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

简要说明情绪的功能。[2011年7月试题] 答:情绪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适应功能。情绪是进行社会适应的一种重要手段,人们根据别人的情绪采取适当的行为,进行社会交往。

(2)动机功能。情绪与动机的关系十分密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情绪能够激发和引导行为。其次,情绪能够直接反映个体内在动机的强度与方向,所以,情绪也被视为动机的指标。

(3)调控功能。情绪对于人们的认知过程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愉快的情绪会使人更有效率地学习和解决问题,也能激发出更富有创造力的想法。消极情绪,如恐惧、悲哀、愤怒等会通过缩小认知范围,干扰或抑制认知功能。

(4)信号功能。在社会交往中,人们的心理可以通过表情表现。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具有信号传递作用,属于一种非言语性交际方式。人们可以凭借一定的表情来传递情绪信息和思想愿望。

举例说明错觉产生的原因。[2016年7月试题] 答:错觉的产生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

(1)客观上,错觉的产生大都是知觉对象所处的客观环境有了某种变化导致的。有的是对象结构发生了某种变化,如垂直水平错觉,有的是对象所处背景发生了变化,如月亮错觉。

(2)主观上,错觉的产生可能与个体过去的经验、动机、预期和认知方式等因素有关。比如,人们在知觉三维空间物体的大小时,总是把距离估计在内。当人们把知觉三维世界的这一特点用于知觉平面物体时,就会引起错觉现象,潘佐错觉就是这样产生的。

举例说明心理学的功能。[2011年7月试题] 答:根据例子分别阐述心理学的功能:
(1)认识内外世界;

(2)调控行为;

(3)预测未来;

(4)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

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012年7月试题] 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016年1月试题] 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018年1月试题] 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020年1月试题] 答: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1)能力的类型差异;
指构成能力的各种因素存在质的差异。

(2)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指不同人的同种能力在量的方面存在差异。它表明人的同种能力发展水平有高有低。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三个方面;
有的人在儿童时期就在某些方面显现出非凡的能力。有的人能力发展较晚,年龄很大时才达到较高的水平。

能力是如何分类的?[2013年7月试题] 能力是如何分类的?[2014年7月试题] 能力是如何分类的?[2018年7月试题] 答:(1)根据能力所表现的活动领域不同,可以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根据能力是否能够帮助人们创造出新事物,可以划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3)根据能力的功能不同,可划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人格有哪些特性?狭义的人格结构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2012年1月试题] 人格有哪些特性?狭义的人格结构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2017年6月试题] 人格有哪些特性?狭义的人格结构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2019年1月试题] 答:人格具有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独特性与共同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独立性与整体性的统一等特性。

狭义的人格结构由气质、性格、认知风格和自我调控等心理现象构成。

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2012年1月试题] 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2014年1月试题] 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2017年6月试题] 答: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人们思维的工具。语言与思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语言依赖思维。语言不是空洞的声音,而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心理现象,语言的意义主要来自于思维。另一方面,思维需要通过语言来表征。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学会用词语和句子来表征客观事物的过程。掌握了语言这一有力工具,客观事物及其相互联系就可以用一种更为经济的符号来表示。

什么是动机?它具有哪些特点?[2020年7月试题] 答: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也就是说,动机是由一定的目标引导和激发的、产生原动力推动个体的行为。

动机的特点;
(1)动力性。(2)指向性。(3)隐蔽性。(4)活动性。(5)维持性。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有哪些特征?[2014年7月试题] 答: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创造性思维有四个重要特征,分别是:新颖性、流畅性、灵活性和精致性。

什么是手段一目的分析?包括哪些步骤?[2015年7月试题] 答:手段一目的分析就是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

基本步骤包括:
(1)确定事件当前状态和目标状态间的差距,并找到能够缩小差距的步骤;

(2)如果不能直接达到最终目标,就尝试找到子目标;

(3)寻找达到子目标的方法,实现子目标;

(4)尝试新的子目标,如此循环往复,直至问题解决。

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常见的恒常性有哪些?[2015年1月试题] 答:知觉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稳定的特点。常见的知觉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和颜色恒常性。

使用智力测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011年1月试题] 答:(1)智力是动态过程,不能贴标签;

(2)智力有多种成分,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只给出单一智商值结果的测验可能不太恰当;

(3)注意智力测验的文化适用性;

(4)多因素影响智力测验结果,如健康、环境氛围等。

想象有哪些功能?[2013年1月试题] 想象有哪些功能?[2016年7月试题] 想象有哪些功能?[2020年1月试题] 答:(1)预测和计划的功能。人们从事某些活动时,可以通过想象预测活动的结果,从而指导活动进行的方向。

(2)补充知识经验的功能。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无法直接感知的,但是可以通过想象来补充这种知识经验的不足。

(3)代替的功能。当人们的某些需要无法得到实际的满足时,可以通过想象的方式得到满足或实现。

(4)生理调节的功能。想象可以调节机体的生理活动,改变人体外周部分的机能活动过程。

信息加工的观点是如何阐述记忆过程的?[2013年7月试题] 信息加工的观点是如何阐述记忆过程的?[2017年1月试题] 信息加工的观点是如何阐述记忆过程的?[2018年7月试题] 答: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记忆就像是一台电脑。编码是人们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存储是将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和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提取是指从记忆中查找已有的信息的过程。

遗忘的影响因素有哪些?[2011年1月试题] 答:遗忘的进程不但受时间因素的影响,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
(1)材料的性质与数量。一般来说,人们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得较慢,并且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遗忘得慢。在学习程度相同的情况下,识记的材料越多,忘得越快,材料越少,遗忘越慢。

(2)学习的程度。实验证明,低度学习容易遗忘,适度的过度学习可以巩固记忆效果,但是大量的过度学习,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一般来说,学习程度达120%效果最佳。

(3)记忆材料的位置。有研究表明,最后呈现的项目最先回忆起来且遗忘的少,其次是开始呈现的项目,回忆效果最差的是中间部分的项目。所以,在记忆一份学习材料时,对学习材料的中间内容要重点加强,前后学习材料是相对容易记忆的部分。

(4)记忆者的态度。记忆者对识记材料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有一定的影响。大家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该记住没记住,不该记住反倒记住的现象。一般来说,对于自己不重要、不感兴趣,或是不需要的信息,人们容易遗忘。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哪些?[2013年1月试题]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哪些?[2015年7月试题]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哪些?[2019年7月试题] 答:影响时间知觉因素包括:
(1)感觉通道的特性;
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上,听觉最好,触觉次之,视觉最差。

(2)一定时间内发生事件的数量和性质;
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越多,性质越复杂或越生动,人们就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越短。

(3)人们的兴趣和动机;
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对厌恶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

注意的特点及其外部表现。[2012年7月试题] 注意的特点及其外部表现。[2016年1月试题] 注意的特点及其外部表现。[2020年7月试题] 答:注意的两个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是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可以通过人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

(1)适应性运动。

(2)生理变化。

(3)无关动作停止。

注意作为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它和外部行为表现之间,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

四、论述题题库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心理健康的描述性标准的理解。[2012年1月试题]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心理健康的描述性标准的理解。[2014年1月试题]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心理健康的描述性标准的理解。[2016年7月试题]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心理健康的描述性标准的理解。[2017年6月试题]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心理健康的描述性标准的理解。[2019年1月试题] 答:(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

(4)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和改造现实。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6)人格和谐完整。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增进幸福感的有效策略。[2013年1月试题]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增进幸福感的有效策略。[2015年7月试题]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增进幸福感的有效策略。[2020年1月试题] 答:主观幸福感是一种以高水平的生活满意度、高水平的积极情绪和低水平的消极情绪为特征的积极心理状态。

增进幸福感的有效策略:
(1)建立带给自己归属感的亲密关系;

(2)多接触带来积极情绪的自然环境;

(3)从事能够展示自己胜任力的工作;

(4)适度休闲;

(5)正确对待得与失。

结合生活实际,对以上5种策略进行合理恰当地论述分析,给7分。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论述友谊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16年1月试题]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论述友谊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18年1月试题]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论述友谊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12年7月试题]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论述友谊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20年7月试题] 答:友谊是一种自愿的、个人的关系,通常能够提供亲密和帮助,在友谊关系中,双方互相喜爱并寻求彼此相伴。

友谊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儿童提高社会技能,还能够为儿童提供社会支持。具体来讲,友谊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四点:
(1)友谊可为儿童提供情感支持;

(2)友谊可以为儿童提供更多的玩耍、交往和娱乐机会;

(3)友谊可以为儿童双方提供参照榜样,为儿童提供获得基本的社会技能的机会;

(4)友谊可以为儿童提供社会支持和可靠的同盟。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如何运用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塑造行为。[2011年7月试题] 答:俄国生理学家巴甫咯夫最早用精确的实验(狗分泌唾液)对条件反射做了研究。将原本不诱发反应的中性刺激(铃声)与一个能诱发反应的刺激(吃到食物)进行一次或多次的匹配,致使中性刺激最终能诱发同类反应(唾液分泌)的过程。在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中,无条件刺激是无须学习,第一次呈现就能诱发反应的刺激,如食物。原来的无关刺激在一定条件下引起相应的反应时,就成为条件刺激,如铃声。

在生活中有很多经典条件反射的例子。例如:广告商利用经典条件反射使人们对他们的产品充满“激情”,它们就是将自己的产品(条件刺激)在广告中与某些引起人们喜好的事物——美女或婴儿(无条件刺激)之间相联结。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通过“斯金纳箱”来研究动物(如白鼠与鸽子)的学习,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箱内装上一操纵杆,操纵杆与另一提供食丸的装置连接,只要杠杆一被压动,食丸便滚进食盘。在实验中,动物无意中碰到了杠杆,得到了食物,食物就是正强化物,强化了压杆的动作,反复几次,动物学会了按压杠杆与得到食物之间的联结,按压杠杆变成了取得食物的手段,这就形成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简言之,操作性条件反射通过强化增加所希望的行为出现频率。

学习就是操纵杆(S)与压杆反应(R)之间形成固定的联系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强化。强化可以使反应行为出现的概率增加。操作性条件反射被用于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当中,倡导教学要一步一步起,每一步都给与适当的强化,促进学习。同时,人的行为是可以随意塑造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在临床心理学和行为矫正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实践。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2013年7月试题] 答:内在动机是指在没有外在奖赏和压力的情况下,个体的目的指‘向活动本身,可以激发行为,使人们得到情绪上的满足,从而产生成功感。内部动机包含着自我决定、胜任力和兴趣等成分。

内在动机的激发:(1)建立一个自主支持性的课堂。为了促进学生的自我决定,就要建立一个自主支持性的课堂,使用下面的教育行为,会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决定。教师要理解、欣赏和尊重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的努力,鼓励学生充满兴趣和热情地进行学习。教师要将学习气氛建构成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教师要为学生创造选择、优先权和独立工作的时间。在课堂中规则、约束和限制是必要的。教师要与学生交流这些限制的合理性,为了创造自主支持性气氛,教师应把较差的成绩和行为问题当作问题来进行解决,而不是当作批评的目标。

(2)培养学生的胜任力。学生只有面临最佳挑战时的成功,才能产生真正的成功和成就体验。学生只有面临中等难度的任务时,他们可能体验到成功与愉快,也可能体验到失败与沮丧。中等难度的任务是学生经过努力可达到的任务。同时,教师要创造一种对错误和失败的容忍,这种课堂的突出特点是人际信任和教师支持。

(3)提高课堂中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中的学习兴趣,首先是使刺激产生变化,刺激变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索性。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各种提高课堂中的学习兴趣的策略,不仅要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和警觉度,而且要促进学习以及智力的提高。

举例说明动机与行为、工作效率的关系。[2014年7月试题] 答: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同一种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即各种不同的动机通过同一种行为表现出来;
不同的活动也可能有同一种或相似的动机。例如,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可能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学生希望成为优等生,在班上拔尖,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
有的学生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不愿辜负父母、亲友的期望;
有的学生是在英雄、模范人物的影响下,希望学好本领,将来为建设祖国服务;
有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动机,上学只是为了混日子等。这些不同的动机都表现在同一种学习行为中。学习动机不同,学习效果也会不一样。另外,同一种动机,也可以产生不同的行为。例如几个人都想休息,但有的去剧院,有的去散步,有的去划船等。(注:只要阐述合理举其他例子也可以给分) 在活动动机与效果的关系上,情况也非常复杂。一般来说,良好的动机应产生良好的行为效果;
反之,不良的动机则会产生不良的行为效果,这就是动机与效果的统一。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动机与效果不统一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如一个孩子想帮父母干点家务活,但不小心打碎了窗户上的玻璃或撞倒了桌上的花瓶。从动机讲无可非议,但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却产生了不好的活动效果。(注:只要阐述合理举其他例子也可以给分) 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上。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也就是说,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一旦动机强度超过了这个水平,对行为反而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如学习的动机太强、急于求成,会产生焦虑和紧张,干扰了记忆和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使学习效率降低。考试中的“怯场”现象主要是由动机过强造成的。(注:只要阐述合理举其他例子也可以给分) 心理学家耶克斯和道德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
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这就是著名的耶克斯一道德森定律。

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2013年7月试题] 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2017年1月试题] 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2018年7月试题] 答: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克服各种障碍,由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大部分的问题解决都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选择策略和检验策略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1)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问题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的问题比较明显,只需要人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很多问题是比较隐蔽的,不易被人们发现。能否正确地提出问题会直接影响人们能否正确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

(2)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后,就要对问题进行分析。问题一般都包括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分析问题就是找到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间的差距,从而确定问题解决的方向。分析问题的核心是把握住问题的实质,这将有助于提出更高效的解决方法。

(3)选择策略:通过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实质,还要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能否提出合理的策略,一方面依赖于个体在该领域的知识经验,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容易提出合理的策略;
另一方面,依赖于个体思维的灵活性,思维越灵活,能够提出的策略就越多。

(4)检验策略:选择的策略是否可行,还必须通过执行策略加以检验,如果执行的结果达到了原来的要求和目标,说明解决方案是正确的,问题得到解决;
如果执行的结果没有达到要求和目标,就说明原来的策略是错误的或有缺陷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时,就需要解决者提出新的策略,再进行验证,直至达到目标状态。

以上只是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在实际的问题解决过程中,人们可能并不会有意识地一步步地思考问题解决的过程,而是将整个的解题过程知觉为一个整体。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2017年1月试题] 答:由外部力量和外部环境(即诱因)激发而来的动机,称为外部动机。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环境中进行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设置的学习气氛是影响他们学习积极性的重要的外在因素。在课堂激发学生的动机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组织各类竞赛活动。在学习竞赛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

(2)组织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在团体中,不同个体之间有着共同的目标,只有当团体中所有的人都能达到目标时,个体才能达到目标获得成功。若团体中有一个人不能达到目标,其它人也达不到目标。合作情境的另一明显特点是共同努力。学生之间存在着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他们共同努力,共享成功的奖励。

(3)正确运用奖励。要注意奖励的选择,奖励物的选择往往因人而异。可以给那些“总是落后的孩子们”更多的信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未来的挑战。

(4)慎重使用惩罚。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和违规表现,实施惩罚是必要的手段。不过在惩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惩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努力去避免惩罚,而不是为了让学生体验惩罚。

(5)恰当使用表扬与批评。对学生的评价,一般来说,表扬应多于批评。如果用之不当,过分或过多的表扬会造成学生的骄傲、忽视自己缺点的倾向,并可能导致学生将主要的学习目标置于脑后而片面地追求表扬,从而产生消极的结果。适当的批评,尤其对成绩好的学生的批评也能取得一定的好效果。当然,过分或过多的批评会造成学生对教师和学生的厌恶、怀疑、憎恨等不良的后果。

论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与联系。[2013年1月试题] 论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与联系。[2015年7月试题] 论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与联系。[2016年7月试题] 论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与联系。[2019年7月试题] 答:能力与知识、技能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相互促进又彼此制约。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表现在:
①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含义不同,它们分属于不同的范畴。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知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总结和概括;
技能是人们通过练习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主要表现为动作执行的经验。

②能力与知识、技能在来源上有区别,个体的知识、技能完全是后天的,能力则除了要受后天的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外,还要受个体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

③知识和技能是随着一个人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而日益增长和积累的,能力在人的一生中则是逐渐形成、发展和相对衰退或者停滞的过程。

④从迁移的特点来看,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范围相对较窄,它们只能在类似的活动、行为或情境中发生迁移;
而能力则有广泛的迁移范围,可以在很多场合(即使它们并不很相似)发生作用。

论述气质与性格的区别与联系。[2019年1月试题] 答:(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首先,从起源上看,气质更多地受个体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影响,主要是先天的;
而性格是后天形成的,在个体生命开始时是无性格可言的,它是个体在活动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人的社会性。

其次,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性较小;
而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是明显的,即使是已经形成的性格,改变也要容易些。

第三,气质仅影响个体行为的动力特征,如速度、强度、灵活性等,与行为的内容无关,因此,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
性格则涉及行为的内容,表现个体与环境的关系,如有的人乐于助人,有的人自私自利等,因而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

(2)性格与气质的联系 性格与气质的联系是密切而又复杂的。相同气质类型的人可能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
性格特征相似的人可能气质类型不同。具体地说,二者的联系有以下三种情况:
首先,气质使性格具有某种独特的色彩或表现形式。例如,同是勤劳的性格特征,多血质的人表现出的是精神饱满,精力充沛;
粘液质的人则会表现的踏实肯千,认真仔细;
同是友善的性格特征,胆汁质的人表现为热情豪爽,抑郁质的人表现出温柔细心。

其次,气质会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例如,同样形成自制力这种性格特征,抑郁质的人就比较容易,而胆汁质的人往往需要经过极大的克制和艰苦努力,形成之后也不够稳定。

第三,性格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使之符合社会实践的要求。例如,从事精细操作的外科医生应该具有沉着冷静的性格特征,这种要求在职业训练中有可能掩盖或改造胆汁质者容易冲动和急躁的气质特征。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2012年7月试题]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2015年1月试题]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2018年1月试题] 答:(1)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
学生亲身经历的成功和失败对他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们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会降低人们的自我效能感。

(2)树立学习榜样;
观察学习对于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一个学生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同学解决了一道难题,会认为自己经过努力也可完成同样的任务,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

(3)要设立短期、具体而富有挑战性的目标;
研究表明目标应是短期的、具体的,下一次或下一周的要比六星期后或半学期的目标更能增强自我效能感及内在动机。

(4)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应当粗暴训斥,也不要包办代替,而要耐心启发,循循诱导。

(5)培养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强化;
进行自我强化首先需要建立自己的行为标准,然后根据设立的标准来评价、检查自己的行为及效果。当达到自己的标准或目标时,个体就会体验到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或增强自我效能感。

什么是表情?表情有哪些类别和功能?[2018年7月试题] 答:与情绪有关的外部表现,叫表情。情绪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言语形式和非言语形式两种,非言语形式主要通过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等几种途经传递信息。

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人的眼睛是最善于传情的,不同的眼神可以表达人的各种不同的情绪。例如,高兴和兴奋时“眉开眼笑”,气愤时“怒目而视”,恐惧时“目瞪口呆”,悲伤时“两眼无光”,惊奇时“双目凝视”等等。

面部肌肉松弛表明心情愉快、轻松、舒畅,肌肉紧张表明痛苦、严峻、严肃。一般来说,面部各个器官是一个有机整体,协调一致地表达出同一种情感。口部肌肉的变化也是表现情绪的重要线索。伤心时嘴角下撇,欢快时嘴角提升,委屈时撅起嘴巴,惊讶时张口结舌,忿恨时咬牙切齿,忍耐痛苦时咬住下唇。

姿态表情可分成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两种。身体表情是表达情绪的方式之一。人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身体姿态会发生变化,如高兴时“捧腹大笑”,恐惧时“紧缩双肩”,紧张时“坐立不安”等等。一些关于情绪的感觉可以通过身体姿势表现出来,身体姿势的表现最为常见的是放松、紧张、喜欢和厌恶。“放松”时,如果人坐着,身体一般会向后靠,胳膊和腿随意地伸开。“喜欢”时,人体会倾向自已喜欢的对象。身体姿势也能显示出人的情绪状态,当一个人成功时,身体姿势更显挺拔。消沉时总是驼着背,这似乎是较为固定的模式。

同一个姿势在不同文化中会有不同的意义,例如你把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形成一个圆圈,这个姿势在北美洲的意思是“一切顺利”或“很好”,在法国和比利时的意思是“你一钱不值”而在意大利是“你像头蠢才”。

手势常常是表达情绪的另一种重要形式。手势通常和言语一起使用,表达赞成还是反对、接纳还是拒绝、喜欢还是厌恶等态度和思想。手势也可以单独用来表达情感、思想,或做出指示,在无法用言语沟通的条件下,单凭手势就可表达开始或停止、前进或后退、同意或反对等思想感情。“振臂高呼”“双手一摊”“手舞足蹈”等手势,分别表达了个人的激愤、无可奈何、高兴等情绪。

除面部表情、姿态表情以外,语音、语调表情也是表达情绪的重要形式,它是通过声调、节奏变化来表达情绪。朗朗笑声表达了愉快的情绪,而呻吟表达了痛苦的情绪。言语是人们沟通思想的工具,同时,语音的高低、强弱、抑扬顿挫等,也是表达说话者情绪的手段。例如,人们惊恐时的尖叫,悲哀时声调低沉,节奏缓慢,气愤时声高,节奏变快,爱慕时语调柔软而且有节奏。所以播音员转播乒乓球的比赛实况时,他的声音尖锐、急促、声嘶力竭,表达了一种紧张而兴奋的情绪;
而播出某位领导人逝世的公告时,语调缓慢而深沉,表达了一种悲痛而惋惜的情绪。

什么是情绪调节?联系实际谈谈情绪调节的策略。[2012年1月试题] 什么是情绪调节?联系实际谈谈情绪调节的策略。[2017年6月试题] 答:情绪调节是个体对情绪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情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

情绪调节的策略:
(1)回避和接近策略也叫情境选择策略。

(2)控制和修正策略。

(3)注意转换策略。

(4)认知重评策略。

(5)表达抑制策略。

(6)合理表达策略。

在实际生活中,一个成熟的个体还会选择更多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如改变生活方式、活动方式、体育锻炼方式、倾诉方式等等。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这些情绪调节的方法与策略是非常有效的,不仅有益于增进个体的情绪健康,也有益于增进团体的幸福。

什么是知觉?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有哪些?[2020年1月试题] 答:人们通过感官获得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就是知觉。

(1)邻近原则:空间上比较接近的刺激物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2)相似性原则:在大小、形状和颜色等属性上相似的刺激物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3)连续性原则:具有良好连续性的几条线段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4)闭合原则:指人们倾向于将图形知觉为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形状。

(5)同域性原则:处于同一地带或区域的刺激物更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试述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中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含义及特点。[2014年7月试题] 答:(1)感觉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信息输入感觉器官后,感觉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感觉痕迹的形式在人脑中被保留下来的过程。感觉记忆只停留在感官层面,不加以注意则转瞬即逝。视觉的感觉记忆被称作图像记忆,保存时间大概在500毫秒以内。听觉的感觉记忆被称作声像记忆,大概能保持3-4秒。

(2)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一般是指保存时间少于1分钟的记忆。保持在短时记忆的刺激信息数量约为7±2个组块。复述是使短时记忆信息保存下来的有效方法,它可以防止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发生遗忘。

(3)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的保留下来。容量大和保存时间长是长时记忆的两个最主要的特点。从容量上讲,长时记忆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它可以储存我们关于整个世界的一切知识。从保存时间上讲,其保存时间可达几年甚至终生。

试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2016年1月试题] 答:内部动机是指在没有外在奖赏和压力的情况下,个体的目的指向活动本身可以激发行为,使人们得到情绪上的满足,从而产生成功感。例如,兴趣能激发一个儿童产生阅读一本书的欲望,胜任力可以使一个儿童接受挑战。因此,内部动机包含着自我决定、胜任力和兴趣等成分。

内部动机的激发,首先为了促进学生的自我决定,就要建立一个自主支持性的课堂,使用下面的教育行为,会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决定。教师要理解、欣赏和尊重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的努力,鼓励学生充满兴趣和热情地进行学习。教师要将学习气氛建构成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教师要为学生创造选择、优先权和独立工作的时间。在课堂中规则、约束和限制是必要的。教师要与学生交流这些限制的合理性,为了创造自主支持性气氛,教师应把较差的成绩和行为问题当作问题来进行解决,而不是当作批评的目标。

其次,培养学生的胜任力。学生只有面临最佳挑战时的成功,才能产生真正的成功和成就体验。学生面临中等难度的任务时,他们可能体验到成功与愉快,也可能体验到失败与沮丧。中等难度的任务是学生经过努力可达到的任务。同时,教师要创造一种对错误和失败的容忍,这种课堂的突出特点是人际信任和教师支持。

第三,提高课堂中的学习兴趣。首先是使刺激产生变化,刺激变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索性。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各种提高课堂中的学习兴趣的策略,不仅要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和警觉度,而且要促进学习以及智力的提高。

试述影响能力发展与差异的因素。[2015年1月试题] 试述影响能力发展与差异的因素。[2020年7月试题] 答: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这些因素既包括先天的遗传素质,又包括后天的环境、教育、个体的实践活动和人格特征等。

(1)遗传素质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个体如果缺乏某一方面的素质,就难以发展某一方面的能力。如天生的盲人难以发展绘画能力;
先天失聪的人也无法培养高水平的音乐能力;
而唐氏综合症患者则很难智力超群等等。

(2)环境和教育是影响能力发展与差异的重要因素。

胎儿出生之前生活在母体的环境中,这种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出生后智力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是个人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忽视了环境的作用,将会造成儿童青少年的智力发展明显落后。许多学者都强调早期教育在个体能力发展中的重要性。人类的生命早期是个体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提供良好的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年轻一代施加影响的。首先,学校普遍地教育青少年具备起码的知识技能,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发展了能力。其次,学校通过义务教育,帮助大部分无力承担子女教育的家庭实施对下一代的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缩小能力的个体差异。第三,学校有各方面的专业教师和多种设备器材,能够满足不同能力学生的需求,从而在新的水平上造就更加多姿多彩的个体差异,实现相对于学生个体能力而言的公平教育。

(3)实践活动的影响。长年累月、坚持不懈地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会使相应的能力得到高度发展。比如,卖油翁熟能生巧的倒油能力,宇航员高超的平衡能力,职业经理人出色的管理能力等。

(4)人格特征的影响。强烈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等人格特征是促进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影响能力发展与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虽然无法精确估算各种影响因素在决定能力高低与发展历程中各自所占比重,但有一点是不可否定的,即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人格特征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缺一不可。

试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2014年1月试题] 答: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包括生物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因素、早期童年经验、学校教育经验、社会文化因素等。

试述主要的工作动机理论,并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运用工作动机理论激励员工的工作动机。[2011年1月试题] 答:关于工作动机的理论有X理论、Y理论和双因素理论。

X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把人看作是“经济人”,工作动机受外在刺激驱使,人们工作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人本性厌恶工作,需要通过强制办法乃至惩罚、威胁来达到组织目标,唯一激励方法只能通过经济报酬。

Y理论认为人是负责、有创造力的,人们工作不只为了外在的物质刺激,而是出于一种要将工作做好的内驱力,因此工作激励应该考虑如何创造空间发挥工作者的创造力,满足其工作的内在需求。

X理论和Y理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两种理论都有不足之处,X理论低估了人的本性,Y理论过于理想化。

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因素有两种: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是给职工造成不满意感的因素,包括政策管理、工资发放、劳动保护、工作监督等方面,它们的改善能够解除职工的不满意感,但不能带来满意感并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只起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也被称为“维持因素”。

激励因素指那些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主要有工作表现机会、工作本身的乐趣、成就感等,它们的改善才能使满意感增加。

因此在现实工作中仅仅有保健因素并不一定能带来满意感。例如有些员工工资很高,工作仍然不起劲。要激发员工对工作的兴趣还得考虑到激励因素,……(结合实际做进一步阐述另加4分)。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