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辽宁省兴城市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兴城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妈祖信仰发生于宋代的莆田湄洲一带,随着海上贸易的盛行而在沿海各地迅速传播。

 随后妈祖得到了朝廷的青睐和加封。妈祖从此进入了国家正祀的序列,其信仰形式也得以官方化和经典化。近现代以来,该信仰因其本土性和特殊性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相关研究层出不穷。新时期的妈祖信仰又开始走上了一条现代化和全球化的道路,妈祖成了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一个标志性特号,妈祖信仰则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自明清以来妈祖就是一位国际化的神灵,但种种原因使妈祖信仰呈现出多画相的特征。

 当代的妈祖信仰开始通过网络、电视等新媒体进行传播。伴随着妈祖信仰的传播,全球各地通过分香(分灵)的形式兴建了妈祖的宫庙。缘于中华文化的“寻根”情怀,各地妈祖分香经常会前往湄洲妈祖庙进香,提升系谱的排位顺序;或彼此宫庙之间进行“绕境进香”,扩大妈祖信仰的向心力。这些朝圣活动,一方面以拟亲属关系来建构不同地域层次的妈祖信仰共同体,另一方面也增进了两界三地人文血脉的联系,随着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增进,很多海外、港澳台妈祖庙分香也会前往湄洲岛祖庙进香,这意味着妈祖信仰已经超越了地域,成为人类的“和平女神”,在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两岸三地的民族情感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时期的妈祖信仰在“文化资源化”的社会大背景下,产业化和旅游化的发展趋势在所难免,但它作为一种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中华信仰文化,也必须保持其民间信仰的基本特质,同时不断注入民族性的文化内涵,才能真正成为全球化语境下的一个非常具有文化凝聚力的象征符号。以妈祖的故乡和妈祖信仰的发祥地莆田市为例,在作为人类“非遗”代表作的“妈祖信俗”广受社会关注的同时,也应时刻意识到本身所肩负的让开发与保存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重任。所谓开发,指的就是对妈祖文化品牌化的推进,同时加快湄洲岛地区的旅游设施配套建设,健全当地的服务体系,为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游客创一流的观光环境,提供优质的服务。但更为重要的,还是要对当地作为民间信仰的妈祖文化进行深入的调查、挖掘和重构,恢复当地民众日常生活之中最基本、最真实、最本土的那部分妈祖信俗,并通过适当的宗教机构和媒介方式将这些东西传达给来访者,从而把湄洲岛真正建设成为一个名不虚传的

  妈祖信仰圣地,以期让前来朝圣和谒祖的游客、香客不仅能得到身体与精神上的休闲和放松,学习到相关的历史知识,而且更能够通过亲历现场及相关的仪式实践,获得一种灵魂上的归宿之感,以及一种身心一致、内外统一的本真的信仰体验。

  (摘编自王霄冰、林海聪《妈祖:从民间信仲到非物质文化遗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海上贸易的盛行使妈祖信仰在沿海各地得以迅速传播,因此妈祖成为国家正祀 B.发生于宋代的妈祖信仰,因其本土性和特殊性成为近现代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C.各地妈祖分香前往湄洲妈祖庙进香,促进了不同地域层次妈祖信仰共同体的建构。

 D.在“文化资源化”社会大背景下,新时期的妈祖信仰必然会走向产业化和旅游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首段以时间为顺序,从整体上论述了妈祖信仰的起源、发展及其巨大影响。

 B.文章论述有详有略,详细论述了妈祖信仰如何才能在全球化语境下具有文化凝聚力。

 C.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妈祖信仰要保持民间信仰的基本特质。

 D.文章论证条理清晰,例如,论述妈祖信仰朝圣活动的作用时分两方面,层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随着妈祖信俗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妈祖信仰全球化的道路会更广阔。

 B.妈祖信仰广泛传播,海峡两岸人文血脉的联系才能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必能更加自信。

 C.作为妈祖信仰发祥地的莆田市,在开发妈祖文化时应该优先推进妈祖文化的品牌化。

 D.把湄洲岛建设成为妈祖信仰圣地,游客就能获得灵魂上的归宿之感和本真的信仰体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走出国门 20 年后,已将自己定位为“全球公司”的华为,正面临着一次巨大的考验。

 成立于 1987 年的华为,从代理香港公司产品起家,逐渐开始自主开发产品,到 1995年,华为的销售规模已经达到 15 亿元,但由于中国国内电信设备市场的总体发展速度放缓,华为在传统的程控交换机领域的利润被吞蚀,面临着空前的竞争压力,而市场需求也开始出现多元化。

 “‘走出去’是为了活下去!”华为副董事长郭平曾在 2012 年的一次会议上这样解释华为“走出去”的内在动力。根据华为 2017 年年报,目前华为业务遍及全球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世界 1/3 以上的人口。2017 年,华为销售收入实现 6036.21 亿元,其中欧洲、中东、非洲地区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 1638.54 亿元,同比增长 4.7%;亚太地区实现销售收

  入 744.27 亿元,同比增长 10.3%。只有美洲区域受拉丁美洲运营商业务市场投资周期波动影响,销售收入有所下滑,为人民币 392.85 亿元。

 近 5 年华为销售收入(单位:亿元)

  近 5 年华为营业收入(单位:亿元)

 “华为是中国少有的愿意去了解全球的技术治理机制,熟悉全球专利制度和电信标准技术制度,与技术治理的利益相关方有很好的互动,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超越现有治理机制的一个公司。”清华大学朱恒源副所长如此评价。他说:中国建设全球化的过程,是进入商业市场的全球化过程,所有人都需要适应。但是,主导全球的话语体系是欧美发达国家建立的,要在这个体系里崛起、发展、为自己争取空间,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学会用别人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诉求。这个语言首先是英语,其次是规则。

  (摘编自《华为:荆棘丛生的国际化道路》)

 材料二:

 近日,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拘押,引发国际社会严重关注。在国际贸易摩擦不断的“新常态”之下,参与全球竞争的中国企业首先必须掌握好法律工具。中国企业融入全球化进程,就意味着融入国际规则,在所在国法律框架下开展业务。这就要求中国的企业有更强的法律意识,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当今世界,虽然逆流横行,但全球化仍是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对于华为来说,只要技术领先,产品质量好,性价比高,最终可以赢得市场。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尽管遇到各种干扰和阻力,但争取到更多的国际合作,企业和产品争取到更多的认可和支持,正是回应这些干扰最好的方式。

  (摘编自《竞争摩擦不可避免,但中国企业的全球抱负不应削弱》)

 材料三: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将加强与主要大国沟通对话与协调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拓展与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积极为妥善应对全球性挑战和解决地区热点问

  题提供更多中国建设性方案。中国愿与各国携手合作、同舟共济,为促进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坚定维护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继续推动中关经贸磋商。中国秉持互利合作、共赢发展,一贯主张通过平等协商解决贸易争端。我们对作出的承诺认真履行,对自身合法权益坚决维护。

  (摘编自李克强总理《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华为副董事长郭平解释华为“走出去”的内在动力时说:“走出去’是为了活下去!”可见,中国企业必须走出去融入全球化进程才能得以生存。

 B.2017 年华为销售收入突破 6000 亿元,在亚、欧、非、美洲均有所增长,其中在亚太地区增速最快,超过了 10%。

 C.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必然会遇到各种干扰和阻力,只要我们做好自己,提高技术和产品质量,就可以争取到更多的国际合作,更多的认可和支持,并赢得更好的未来。

 D.中国政府坚定维护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既要认真履行自己的承诺,又要坚决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从 2013 年到 2017 年,华为的销售收入和营业收入均呈连年大幅上涨的趋势。

 B.清华大学朱恒源对华为公司在全球技术治理机制上的努力给予了肯定,他同时也指出中国企业要更好地全球化,还应该用更好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

 C.当今世界风云变幻,中国政府要加强与外国的沟通对话和互利合作,也要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和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上提供更多的中国建设性方案,以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D.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一重点介绍华为的发展历程和今后该如何更好地发展,材料二重点讲述中国企业如何才能更好地融入全球化进程,材料三侧重从国家层面谈中国政府该如何应对当今的世界局势。

 6.当今世界,参与全球竞争的中国企业如何做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概括。(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再到凤凰山

  陈忠实 小小的凤凰城远近闻名,着意在山水韵味。凤凰城山水名扬天下,得益于作家沈从文。凡读过沈从文作品的人,不仅难以忘记湘西的山水韵味和民俗风情,而且种下有朝一日走一

  回湘西的欲念。凤凰城是湘西风景风情的代表性杰作,自然为首选之地。

 十年前到凤凰城,看了山,看了水,看了沈从文先生的书屋和基地,感触颇多,却不著一字。说来很简单,沈先生早在几十年前把湘西的山光水色和民生的风情灵气展示得淋漓尽致,至今都很难再读到那样耐得咀嚼的文字,我便不敢贸然动笔了。这回又去湘西,再上凤凰山,不仅有沈先生文章里的景致为参照,而且还有第一次来凤凰城的印象作对比,我发觉变化真是太快了,也太大了。

 我记得十年前进凤凰城时,要过一座桥,从桥上看下去,河水里浮游着几头水牛。水牛在河里懒洋洋地游着,露出硕大的头和头上的弯角,还有浅灰色的脊背。水色不清,浑而近浊,漂浮着有藤蔓的野草,据说是刚刚下过雨涨了水的缘故。这幕水牛戏水的景象就留在我这个北方人的记忆里。

 这回一看见凤凰城,一看见那条河,自然不再陌生,却看不见水牛的姿容了。水变清了,大约没有落雨也就没有涨水,更看不见浮草;原先沙子泥土铺就的河岸,用水泥砌得整整齐齐,类似城市公园人工湖的堤岸了。我似乎隐隐生出某种缺失的惆怅。我又不敢说这种整修有什么不合适,却想着那泛着青草的泥岸伸展着的自然状态的曲线,再也不复存在了。

 沈从文先生的旧居,我十年前看了一回,这次来仍然想再看一回。我从东正街拐进中营巷,就感到拥挤和熙攘,拥挤着的男男女女,都是因观瞻一位作家宅第的好奇心驱使。而这位作家生前却是落寞的,尽管住在繁华的北京,活着时几乎是蛰伏隐居,即使在胡同里迎面撞怀,乃至不经意间头与头碰撞得起了疙瘩,却谁也认不出个沈从文来。现在,先生早已弃居的老宅旧屋,却“下自成蹊”。据说一年四季都是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旅游旺季就这么拥挤着。

 旧居左卧室背后,有一方小小的火塘,上边吊着一只水壶,四周摆着几只小板凳。使我自然地发生最生动的联想,家人或朋友,围坐在火塘边,听燃烧的劈柴噼啪响着,水壶里的水咝咝咝响着,沏一碗热茶,或叙友情,或议家事,该是怎样一番惬意和快活。

 沈先生的墓地在半山上,山不高,却很幽静,曲径盘绕,杂树蔽荫。突兀看到一块碑石,刻着龙飞风舞的手书字体:“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初看吓了一跳,碑题内容似乎太硬,一下子竞反应不及。细看副题为“悼念从文表叔”。立碑题字者为大名鼎鼎的黄永玉。便把太硬和突兀的感觉隐压下来,慢慢嚼磨,反复体味个中内涵。

 沈先生的墓,是以一块巨大的石头为标志,据说重达五吨。上边刻着沈先生自己的话:“照我思索,能理解人;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应该是先生一生的哲思概括,也是一种复杂曲折的人生历程之后的生命体验,只可领悟,不敢评说。

  据说这石头是黄永玉先生亲自为其表叔选择采掘来的,我便钦佩这位画坛大师超凡脱俗的审美取向,真是一块再恰切不过的石头。想先生平生不声不响,似乎也不爱热闹,悄悄走出凤凰,死后又悄然归于凤凰,不料热闹发生在死后,拥挤了旧宅老屋,又川流不息吵吵嚷嚷在坟头墓前。如果真有先生不死的幽灵,怎么承受得住…… 我依着同行的朋友去河上乘一种专供游乐的小艇,河水清冽,暑气闷热暂得缓解。河边有人在洗衣淘米。女人洗着淘着,淘着洗着的还有男人。洗菜的男女似乎平平常常,洗衣的男女居然还用着棒槌。棒槌在石头上捶击衣服的响声听来悦耳,那是我自小在家门口的涝池边和灞河里听惯了的脆响乐声。

 上岸后沿河边的小路走,不时有人拉着小车擦身而过,车上绷一顶遮阳的花布,车内置一张躺椅。花了几块钱的人坐在躺椅上。挣了几块钱的人拉着车子在小巷和河边跑着,供花了几块钱的人观光赏景。这是最简单最直白的一种关系,容不得多愁善感者说三道四。我看着觉得有点扎眼的,是一位坐在躺椅上的人的姿势,手里夹一支正燃着的纸烟,两条腿以八字撇开,搭在车子的两边,旁观者入目颇觉不雅。

 沈先生如果活着,今日的凤凰在他的笔下会是怎样一番景致?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十年前来凤凰城“不著一字”,再次来时却写了这篇文章,这是因为作者认为自己要像沈从文那样,写出耐得咀嚼的文字。

 B.文中的描写灵动而细致,有形有声,在石头上捶击衣服的棒槌声是“悦耳的”,就连作者想象壶里 的水也是“咝咝咝”作响的。

 C.文中说“先生早已弃居的老宅旧屋,却‘下自成蹊”’一句中,“...

推荐访问:兴城市 辽宁省 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