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 编 版 历 史 九 年 级 上 学 期 期

 末

 测

 试

 卷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0 20 小题, ,0 20 分)

 (每小题 1 1 分, ,共 共 0 20 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 , 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 某同学上《非诚勿扰》成功牵手女嘉宾,孟非告诉他们可以享受“爱琴海之旅”,他们的旅程会看到 A.

 B.

 C.

 D.

 2. 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A. 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 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C. 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 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

 3. 历史课上,老师安排同学们收集日本大化改新、伊斯兰教的传播、法兰克王国、西欧中世纪的城市等相关资料,作为活动课讨论的主要内容。该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 A. 人类文明的开端 B. 改革促进社会进步 C.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D. 亚欧封建社会 4. 15—18 世纪是欧美主要国家出现社会巨变的时代。这里的“社会巨变”主要是指 A. 封建主义取代神学主义 B. 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 C.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 D.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5. 记录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公元 1500 年前后的第六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的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它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根据材料判断这个‘重要的分水岭’的含义是(

 )

 A. 世界各个地区从相互隔绝、孤立发展到连接成一个整体 B. 锤炼了欧洲人敢于胃险、勇于拼搏的精神 C. 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从此开始 D. 人类历史开始迈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6. 马克思认为:“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段话主要强调的是殖民掠夺 A. 给亚非拉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B. 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 有利于落后地区旧制度的瓦解 D. 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7. 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法典》代表着人类民主文明的历程,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 《权利法案》一三权分立原则的充分体现 B. 《独立宜言》—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 C. 《人权宣言》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D. 《拿破仑法典》—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 8.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根本原因在于:

 A. 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B. 是经典著作,人类 精神财富 C. 全部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 D.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9. 印度的章西女王和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玻利瓦尔,两人的相同之处是(

  )

 A. 都是殖民扩张和掠夺的代表 B. 都为自己的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 C. 都为民族独立而英勇牺牲 D. 都是反抗殖民统治的英雄

 10. 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他这样说的理由的是 A. 彼得一世强化了农奴制 B. 彼得一世使俄国成为欧洲强国 C. 彼得一世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 彼得一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 11. 1861 美国公布《反联邦脱离法》,林肯曾就此比喻道:“为保全生命,往往不得不把手脚截掉,但决不会为了保全手脚而断送生命。”他所说的“保全生命”是指( )

 A. 解放奴隶 B. 维护统一 C. 扩张领土 D. 建立霸权 12. 归纳和概括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之一。下列关于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的相同点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A. 引起战争的经济原因都与英国有关 B.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C. 都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 都由美国总统领导,改变了美国的社会制度 13. “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下列明治维新措施中不属于“西方文明”的是 A. 引进欧美先进技术 B. 鼓励发展近代经济 C. 实行“文明开化” D. 废藩置县 14. 某校初三(1)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课本剧《交通的革命》,他们设计的情节不合理的是 A. 斯蒂芬森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 B. 卡尔・本茨向人们展示他制造的汽车 C. 福特向群众介绍世界上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 D. 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15. 如下图是 19 世纪讽刺达尔文的漫画,下列关于他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观点 B. 达尔文的观点打破了“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 C. 漫画说明达尔文的观点已经被当时的社会普遍接受 D. 《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的代表作 16. “见风使舵”比喻跟着形势转变方向。结合一战爆发前后的历史,下列哪一国家的举动最符合这一含义

 A. 英国 B. 德国 C. 意大利 D. 法国 17.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各地掀起革命浪潮,中国、匈牙利等国家 被压迫者发动了一系列运动和革命。从这一角度看,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是 A. 促使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 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 C. 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D. 推动了苏俄经济发展 18. 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关于新秩序说法正确的是 A. 确立了太平洋地区的国际新秩序 B. 确立了欧洲、西亚、非洲的新秩序 C. 确立了欧洲大陆均势体系 D. 标志着传统欧洲优势地位的丧失 19. 1921 年的俄国农贸市场出现了一种现象:农民把多余的牛奶、鸡蛋、面包摆在街道的两边高声叫卖,这在过去的几年是不可想象的。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应为 A. 彼得一世改革 B. 亚历山大二世废除了农奴制 C. 新经济政策 实施 D. 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举措 20. 指出下列不属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内容的是 A. 不接受英国当局给予的头衔 B. 抵制英货;提倡手纺车运动,穿用土布 C. 不接受英国人的教育 D. 捣毁、焚烧警察局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该部分 5 5 小题。第 1 21 题 题 6 6 分, ,第 第 2 22 题 题 5 5 分, ,第 第 3 23 题 题 7 7 分, ,第 第 4 24 题 题 7 7 分, ,第 第 5 25 题 题 5 5 分, ,共 共 30分。)

 21. 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7 世纪的一个英国人,18 世纪的一个美国人和法国人,在进入天堂后回忆自己生前的经历。

 A:你们知道吗?我的国家那时候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整个国家的人被分成三个等级,前两个等级享有特权,我被分到第三等级,后来还是我们第三等级的人经过斗争取得了自由。

 B:你们国家比我们国家好多了,我们国家根本就是一个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国王说他代表上帝来统治我们的,最后我们把他送上了断头台。

 C:我比你们幸运一些,我们国家没有国王,但你们中间一个国家的国王却在我们国家发号施令,还企图镇压我们的反抗,结果在我们总司令的领导下通过斗争,赶走了发号施令者,取得了国家的独立,建立起了立

 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国家。

 (1)A 是哪国人?他们国家的人民在争取自由的革命中颁布了什么文献以维护自己等级的权益? (2)B 所在国家人民发动革命的标志是什么?该国在革命后建立起什么政治制度? (3)C 所说的总司令是谁? (4)A、B、C 三人所在国家进行的斗争有何共同点?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英国国民经济结构变化表 年份 所占比例(农业)

 所占比例(工业)

 1770 年 40% 16% 1821 年 24% 31% 材料三

 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在提供动力以推进工厂的开办和蒸汽机的运转,并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又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18 世纪末期,伦敦上空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枯死,甚至造成许多居民患病或死亡。

 (1)请依据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信息,分析两幅图片之间的联系性。

 (2)材料二表明英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阅读材料三,从正反两方面谈谈工业化带来 影响。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正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美国独立以后,领土迅速扩张,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成为一个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大国。同时,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都发展起来,两种制度水火不容。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大约在 150 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已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选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这种制度”指什么?请根据所学知识从两个角度评价这次改革。

 (2)材料二中“两种制度水火不容”,其矛盾的焦点是什么?由此引发了美国南北战争,在此次战争中,为调动黑人的积极性,扭转战局,联邦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抓住历史机遇指什么?请列举此次机遇中的经济方面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的三个历史事件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24. 历史上新兴大国崛起后,都会同已有的霸权国展开霸权之争,最终通过一场全球性战争,实现霸权的更迭。九(3)班同学以“大国的角逐”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与。

 材料一

 下表是 19 世纪后半期至 20 世纪初各主要大国工业位次排序表。

 时间位次 1 2 3 4 1860 年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80 年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1900 年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材料二

  1897 年 12 月 6 日,时任德意志帝国首相的伯恩哈德• 冯• 比罗(1849-1929,侯爵,政治家)在国会演讲中说:“我们不想让任何人站在阴影里,但我们也渴望阳光下的地盘。” 材料三

 一位参加某国际会议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材料四

  有人认为(一战)本来是一场欧洲杯,但英国的参战,就使其成为一场世界杯,谁都没有想到,夺冠(获得最多好处)的是一个美洲国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各国位次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面对经济实力的变化,德国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要求? (2)材料二中,为了争夺“阳光下的地盘”,德国与哪些国家结盟?对此,当时的法国做出了怎样的反应? (3)根据材料三, 指出材料中的“新秩序”指的是什么?材料四中美洲国家“夺冠”与哪一次国际会议有关? (4)有人说与材料三、材料四相关的国际会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继续。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5. 请依据下面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 80-120 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

 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0 20 小题, ,0 20 分)

 (每小题 1 1 分, ,共 共 0 20 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 , 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 某同学上《非诚勿扰》成功牵手女嘉宾,孟非告诉他们可以享受“爱琴海之旅”,他们的旅程会看到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爱琴海之旅”。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古希腊地理位置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等。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古希腊建筑艺术多体现在神庙。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希腊首都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A项符合题意;巴黎圣母院是法国的,法国位于地中海沿岸。排除 B 项;金字塔是北非埃及的,位于尼罗河流域。排除 C 项;麦加大清真寺位于亚洲阿拉伯半岛。排除 D项;故选择 A。

 2. 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A. 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 壮美

 B. 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C. 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 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古埃及发明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A 正确;两河流域孕育了古巴比伦王国是文明,但种姓制度是古印度建立的。B 排除;恒河流域孕育了古代印度的文明,而使用楔形文字是西亚两河流域,C排除;汉谟拉比石柱是古巴比伦王国制定的属于东方文明,罗马文明属于西方文明,源于海洋。D 排除;故选A。

 3. 历史课上,老师安排同学们收集日本大化改新、伊斯兰教的传播、法兰克王国、西欧中世纪的城市等相关资料,作为活动课讨论的主要内容。该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 A. 人类文明的开端 B. 改革促进社会进步 C.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D. 亚欧封建社会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指挥可知,日本大化改新后由奴隶社会开始走上了封建社会;伊斯兰教的传播推动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为之后建立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基础;法兰克王国是西欧的封建制王国;西欧中世纪的城市即西欧封建时期城市的发展所以这些内容反映的是亚欧封建社会的发展。D 项符合题意,故选 D。

 4. 15—18 世纪是欧美主要国家出现社会巨变 时代。这里的“社会巨变”主要是指 A. 封建主义取代神学主义 B. 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 C.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 D.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18 世纪的欧美主要国家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或改革,开始取代封建主义,逐步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因此这里的“社会巨变”主要是指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选项 B 符合题意,选项 A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

 5. 记录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公元 1500 年前后的第六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的相互对

 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它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根据材料判断这个‘重要的分水岭’的含义是(

 )

 A. 世界各个地区从相互隔绝、孤立发展到连接成一个整体 B. 锤炼了欧洲人敢于胃险、勇于拼搏的精神 C. 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从此开始 D. 人类历史开始迈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公元 1500 年前后的第六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的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500 年,欧洲人为了寻求黄金,掠夺财富,开辟了新航路,发现了美洲,完成了环球航行,世界各个地区从相互隔绝、孤立发展到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是‘重要的分水岭’的含义,A 项符合题意;BCD 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重要的分水岭’的含义,排除;故选 A。

 6. 马克思认为:“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段话主要强调的是殖民掠夺 A. 给亚非拉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B. 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 有利于落后地区旧制度的瓦解 D. 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可知,殖民掠夺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故 D 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给亚非拉带来严重灾难,故排除 A 项;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得了联系,故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落后地区旧制度,故排除 C 项。故选 D。

 7. 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法典》代表着人类民主文明的历程,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 《权利法案》一三权分立原则的充分体现 B. 《独立宜言》—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 C. 《人权宣言》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D. 《拿破仑法典》—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804 年拿破仑称帝后,颁布了《拿破仑法典》。《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为欧洲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D符合题意;《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与“三权分立原则的充分

 体现”无关,A 不符合题意;《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美国的诞生,与“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无关,B 不符合题意;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是《独立宣言》,不是《人权宣言》,C 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 ABC 都不符合题意,故选 D。

 8.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根本原因在于:

 A. 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B. 是经典著作,人类的精神财富 C. 全部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 D.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848 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提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美好理想,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 A 符合题意;BCD 表述不合题意。故此题选 A。

 9. 印度的章西女王和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玻利瓦尔,两人的相同之处是(

  )

 A. 都是殖民扩张和掠夺的代表 B. 都为自己的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 C. 都为民族独立而英勇牺牲 D. 都是反抗殖民统治的英雄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的章西女王是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英雄,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玻利瓦尔是反映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民族英雄。故 D 符合题意,A 不符合题意;印度的章西女王英勇牺牲,起义失败,故 B不符合题意;玻利瓦尔没有牺牲,故 C 不符合题意。故选 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比较章西女王和玻利瓦尔,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得出答案。

 10. 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他这样说的理由的是 A. 彼得一世强化了农奴制 B. 彼得一世使俄国成为欧洲强国 C. 彼得一世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 彼得一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彼得一世在位时,进行了改革,经过改革使俄国成为欧洲强国,故 B 正确;A 项说法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A 项;1861 年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故排除 C 项;向西方学习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俄国强大,故排除 D 项。故选 B。

 11. 1861 的美国公布《反联邦脱离法》,林肯曾就此比喻道:“为保全生命,往往不得不把手脚截掉,但决不会为了保全手脚而断送生命。”他所说的“保全生命”是指( )

 A. 解放奴隶 B. 维护统一 C. 扩张领土 D. 建立霸权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林肯领导的美国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林肯政府最终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林肯领导的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1861 年是美国南北战争的开始时间,林肯所说的“保全生命”是指维护国家统一,故选 B。

 12. 归纳和概括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之一。下列关于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的相同点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A. 引起战争的经济原因都与英国有关 B.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C. 都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 都由美国总统领导,改变了美国的社会制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独立战争由军事统帅华盛顿领导,十三块殖民地变成了独立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南北战争由美国总统林肯领导,继续走资本主义道路;故 D 符合题意。ABC 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 D。

 13. “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下列明治维新措施中不属于“西方文明”的是 A. 引进欧美先进技术 B. 鼓励发展近代经济 C. 实行“文明开化” D. 废藩置县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废藩置县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不属于西方文明,故 D 符合题意;引进欧美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经济、实行“文明开化”都属于西方文明,故排除 ABC 项。故选 D。

 14. 某校初三(1)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课本剧《交通的革命》,他们设计的情节不合理的是 A. 斯蒂芬森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 B. 卡尔・本茨向人们展示他制造的汽车 C. 福特向群众介绍世界上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 D. 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史蒂芬孙设计制造 “旅行者号”蒸汽机车在新铺设的铁路上试车成功。1879 年 10 月 21 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通过长期的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史蒂芬孙不可能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故 A 符合题意。BCD 三项所述均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A。

 15. 如下图是 19 世纪讽刺达尔文的漫画,下列关于他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观点 B. 达尔文的观点打破了“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 C. 漫画说明达尔文的观点已经被当时的社会普遍接受 D. 《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的代表作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9 世纪讽刺达尔文的漫画”可以知道。图中将达尔文画成一个人猿结合的怪物这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一种批判,说明达尔文的观点不被当时的社会接受,故“画说明达尔文的观点已经被当时的社会普遍接受”说法不正确,C 符合题意;1859 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物的进化,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打破了“生物是神创造的,是一成不变的”的传统看法,第一次将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故 ABD 说法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 C。

 16. “见风使舵”比喻跟着形势转变方向。结合一战爆发前后的历史,下列哪一国家的举动最符合这一含义 A. 英国 B. 德国 C. 意大利 D. 法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一战前,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组成了三国同盟。一战爆发后,为了自身的利益,意大利见风使舵,加入了协约国集团对同盟国集团作战,因此 C 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 AB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C。

 17.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各地掀起革命浪潮,中国、匈牙利等国家的被压迫者发动了一系列运动和革命。从这一角度看,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是 A. 促使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 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 C. 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D. 推动了苏俄经济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世界各地掀起革命浪潮,中国、匈牙利等国家的被压迫者发动了一系列运动和革命”可知,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是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了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C 符合题意。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A 不符合题意。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与题干内容“世界各地掀起革命浪潮,中国、匈牙利等国家的被压迫者发动了一系列运动和革命”不符,B 不符合题意。十月革命的胜利没有推动苏俄经济发展,D不符合题意。所以 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 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十月革命的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18. 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关于新秩序说法正确的是 A. 确立了太平洋地区的国际新秩序 B. 确立了欧洲、西亚、非洲的新秩序 C. 确立了欧洲大陆均势体系 D. 标志着传统欧洲优势地位的丧失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巴黎和会上签署了《凡尔赛和约》,确立了欧洲、西亚、非洲的新秩序,故 B正确;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太平洋地区的国际新秩序,故排除 A 项;C 项说法错误,没有确立欧洲大陆势力均衡的体系,故排除 C 项;二战后,传统欧洲的优势地位丧失,故排除 D 项。故选 C。

 19. 1921 年的俄国农贸市场出现了一种现象:农民把多余的牛奶、鸡蛋、面包摆在街道的两边高声叫卖,这在过去的几年是不可想象的。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应为 A. 彼得一世改革 B. 亚历山大二世废除了农奴制 C.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 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举措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21 年,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取代粮食征收制,允许农产品自由买卖,从而承认了市场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私人资本在工业、农业、商业、服务业中自由发展,利用资本主义的资本和生产方式以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 1925 年,苏联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所以对题干材料现象的合理解释应为 C,C 项符合题意;A 项发生在 18 世纪初期,B 项发生在 1861 年,D 项与题干信息无关。由此分析 AB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C。

 20. 指出下列不属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内容 是 A. 不接受英国当局给予的头衔 B. 抵制英货;提倡手纺车运动,穿用土布 C. 不接受英国人的教育 D. 捣毁、焚烧警察局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捣毁、焚烧警察局不属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内容,故 D 符合题意;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内容有不接受英国当局给予的头衔;抵制英货;提倡手纺车运动,穿用土布;不接受英国人的教育。故 ABC 不符合题意,排除 ABC 项。故选 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该部分 5 5 小题。第 1 21 题 题 6 6 分, ,第 第 2 22 题 题 5 5 分, ,第 第 3 23 题 题 7 7 分, ,第 第 4 24 题 题 7 7 分, ,第 第 5 25 题 题 5 5 分, ,共 共 30分。)

 21. 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7 世纪的一个英国人,18 世纪的一个美国人和法国人,在进入天堂后回忆自己生前的经历。

 A:你们知道吗?我的国家那时候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整个国家的人被分成三个等级,前两个等级享有特权,我被分到第三等级,后来还是我们第三等级的人经过斗争取得了自由。

 B:你们国家比我们国家好多了,我们国家根本就是一个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国王说他代表上帝来统治我们的,最后我们把他送上了断头台。

 C:我比你们幸运一些,我们国家没有国王,但你们中间一个国家的国王却在我们国家发号施令,还企图镇压我们的反抗,结果在我们总司令的领导下通过斗争,赶走了发号施令者,取得了国家的独立,建立起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国家。

 (1)A 是哪国人?他们国家的人民在争取自由的革命中颁布了什么文献以维护自己等级的权益? (2)B 所在国家人民发动革命的标志是什么?该国在革命后建立起什么政治制度? (3)C 所说的总司令是谁? (4)A、B、C 三人所在国家进行的斗争有何共同点?

 【答案】(1)法国;《人权宣言》。

 (2)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开会;君主立宪制。

 (3)华盛顿。

 (4)共同点:①原因相同:三国爆发革命的原因都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阻碍,资产阶级为掌握政权,发展资本主义而发动革命。②领导阶级相同:三国的革命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③革命动力相同:人民群众在革命中都起了推动作用。④结果相同:三国的资产阶级都取得了胜利,掌握了政权,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 A中的关键词“三个等级”可以判断出,该材料描述的是法国的情景。18 世纪的法国实行等级制,全国人口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第三等级资产阶级、农民、工人和市民。前两个等级拥有特权,第三等级则处于受压迫、受剥削的地位。所以 A 是法国人。1789 年 7 月 14 日,巴黎人民举行起义,攻占了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后又颁布《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的思想。

 (2)依据材料 B 中的关键词“国王说他代表上帝来统治我们的”可以判断出,该材料描述的是英国的情景。17 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已经有较大发展,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和按照资本主义方式从事生产活动的新贵族,而斯图亚特王朝推行封建专制统治,鼓吹“君权神授”,经常干涉工商业的生产经营,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640 年新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 1689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利,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3)依据材料 C 中的“结果在我们总司令的领导下通过斗争,赶走了发号施令者,取得了国家的独立”可以判断是华盛顿。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所以 C 所说的总司令是华盛顿。

 (4)依据材料概括可知,A、B、C 三人所在国家进行的斗争的共同点是:①原因相同:三国爆发革命的原因都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阻碍,资产阶级为掌握政权,发展资本主义而发动革命。②领导阶级相同:三国的革命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③革命动力相同:人民群众在革命中都起了推动作用。④结果相同:三国的资产阶级都取得了胜利,掌握了政权,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英国国民经济结构变化表 年份 所占比例(农业)

 所占比例(工业)

 1770 年 40% 16% 1821 年 24% 31% 材料三

 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在提供动力以推进工厂的开办和蒸汽机的运转,并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又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18 世纪末期,伦敦上空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枯死,甚至造成许多居民患病或死亡。

 (1)请依据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信息,分析两幅图片之间的联系性。

 (2)材料二表明英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阅读材料三,从正反两方面谈谈工业化带来的影响。

 【答案】(1)1689 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这为英国的崛起提供了制度保障。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为英国崛起提供了物质保障。(言之有理即可)

 (2)表明英国国民经济支柱,由农业为主转到由工业为主导农业为辅的阶段。

 (3)工业化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方便人们生活;工业化也带来了工业污染,环境问题在 19 世纪中叶以后逐渐成了严重的问题。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权利法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 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这为英国的崛起提供了制度保障。蒸汽机代表的是工业革命。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为英国崛起提供了物质保障。

 (2)根据材料所给数据可知,英国国民经济支柱,由农业为主转到由工业为主导农业为辅的阶段。

 (3)根据材料“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在提供动力以推进工厂的开办和蒸汽机的运转“可知,工业化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方便人们生活。根据材料”又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18世纪末期,伦敦上空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枯死,甚至造成许多居民患病或死亡“可知,工业化也带来了工业

 污染,环境问题在 19 世纪中叶以后逐渐成了严重的问题。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正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美国独立以后,领土迅速扩张,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成为一个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大国。同时,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都发展起来,两种制度水火不容。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大约在 150 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已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选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这种制度”指什么?请根据所学知识从两个角度评价这次改革。

 (2)材料二中“两种制度水火不容”,其矛盾的焦点是什么?由此引发了美国南北战争,在此次战争中,为调动黑人的积极性,扭转战局,联邦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抓住历史机遇指什么?请列举此次机遇中的经济方面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 三个历史事件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答案】(1)制度:农奴制;作用: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

 (2)焦点:奴隶制的废存问题;《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日本抓住历史机遇进行了明治维新;经济方面,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口号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4)面对国家危机应采取革命和改革。

 【解析】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 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了农奴制的阻碍。为了巩固统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独立后的美国,北方发展资本主义,主张废除黑人奴隶制度。南方发展种植园经济,主张保留黑人奴隶制度。这使两种制度“水火不容”。为了调动黑人的积极性,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一宣言的颁布扭转了战争形势。

 (3)根据材料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抓住历史机遇进行了明治维新;经济方面,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

 口号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4)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俄国面临农奴制危机,进行了改革‘美国面临国家分裂的危机,进行了战争;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危机,进行了明治维新。它们共同体现了面对国家危机应采取革命和改革的发展趋势。

 24. 历史上新兴大国崛起后,都会同已有的霸权国展开霸权之争,最终通过一场全球性战争,实现霸权的更迭。九(3)班同学以“大国的角逐”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与。

 材料一

 下表是 19 世纪后半期至 20 世纪初各主要大国工业位次排序表。

 时间位次 1 2 3 4 1860 年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80 年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1900 年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材料二

  1897 年 12 月 6 日,时任德意志帝国首相的伯恩哈德• 冯• 比罗(1849-1929,侯爵,政治家)在国会演讲中说:“我们不想让任何人站在阴影里,但我们也渴望阳光下的地盘。” 材料三

 一位参加某国际会议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材料四

  有人认为(一战)本来是一场欧洲杯,但英国的参战,就使其成为一场世界杯,谁都没有想到,夺冠(获得最多好处)的是一个美洲国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各国位次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面对经济实力的变化,德国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要求? (2)材料二中,为了争夺“阳光下的地盘”,德国与哪些国家结盟?对此,当时的法国做出了怎样的反应? (3)根据材料三, 指出材料中的“新秩序”指的是什么?材料四中美洲国家“夺冠”与哪一次国际会议有关? (4)有人说与材料三、材料四相关的国际会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继续。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案】(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重新瓜分殖民地。

 (2)与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结成了三国同盟集团;与英国、俄国结成了三国协约集团。

 (3)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

 (4)列强召开两次国际会议的主要目的都是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霸权。(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一“下表是 19 世纪后半期至 20 世纪初各主要大国工业位次排序表。”从 1860 年到

 1900 年美国、德国的工业发展超过了英国和法国。由时间、领域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完成于 20 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后期的资本主义主义国家美国、德国逐渐超过了英国和法国;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瓜分殖民地。

 (2)依据材料二“我们不想让任何人站在阴影里,但我们也渴望阳光下的地盘。”结合课本所学,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渴望阳光下的地盘”表明德国要抢占英国的殖民地,需要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争夺霸权的结果,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德国与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结成了三国同盟集团;法国、英国、俄国结成了三国协约集团。

 (3)依据材料三 “一位参加某国际会议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可知反映的巴黎和会。结合课本所学,1919 年 1 月战胜的协约国召开巴黎和会。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和其他战败国签订了的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在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新秩序;依据材料四“夺冠(获得最多好处)的是一个美洲国家。”可知这次会议得到好处最多的是美国。据所学,1922 年美国倡议召开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会议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为美国在中国侵略扩张创造了条件。

 (4)依据材料三“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材料四“但英国的参战,就使其成为一场世界杯,谁都没有想到,夺冠(获得最多好处)的是一个美洲国家。”据所学,可知反映的是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瓜分世界,抢占殖民地而进行的战争;一战后巴黎和会确立了战胜国对欧洲、非洲、西亚的瓜分;华盛顿会议是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的瓜分。因为列强召开两次国际会议的主要目的都是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霸权,所以说一战的继续。

 25. 请依据下面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 80-120 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

 【答案】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内燃机,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坦克的发明和使用,奠定了基础,一战中坦克的使用,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通过召开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新秩序。

 【解析】

 【详解】依据图片内燃机可知反映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坦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应用新的武器;巴黎和会是一战后召开的会议。由此可知图片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合课本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内燃机,解决了机器的动力,在交通运输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坦克的发明和使用,奠定了基础;一战中新式武器的坦克的使用,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增加了战争的残酷性;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召开了瓜分战败国的巴黎和会;后又召开了华盛顿会议,通过两次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新秩序。

 部 编 版 历 史 九 年 级 上 学 期 期

 末

 测

 试

 卷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推荐访问:上学期 期末 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