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控制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西宁控制器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泓域咨询机构

 报告说明

 近几年,伴随全球轨道交通行业技术创新更迭,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根据德国 SCIVerkehr 铁路工业信息咨询公司(以下简称“德国 SCIVerkehr 咨询公司”)统计,2010 年全球市场容量为 1,310 亿欧元,2014 年达 1,620 亿欧元,预计到 2018 年市场容量将突破 1,900 亿欧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3.4%。12 中国工业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应率先开创发展新模式》2015 年 7 月 16 日第B03 版工业和信息化部;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29857.05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24566.1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82.28%;建设期利息 198.4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0.66%;流动资金 5092.42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7.06%。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 71600.00 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 57850.27 万元,净利润 8298.18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20.03%,财务净现值 1312.88 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 4.59 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

 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

 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西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既面临着发展环境、发展动力和发展基础等方面的机遇和优势,也面临着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和挑战。西宁能否实现持续较快发展、能否有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取决于工业与信息化发展模式的转变,加快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从而全面实现经济提速换挡、生态建设加速、改革全面突破。

 该报告是从事一种经济活动(投资)之前,双方要从经济、技术、生产、供销直到社会各种环境、法律等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项目是否可行,估计成功率大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程度,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上报文件。

 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

 目录

 第一章

 项目绪论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

 第三章

 行业市场分析

 第四章

 产品方案分析

 第五章

 选址分析

 第六章

 建筑工程方案

 第七章

 原辅材料成品管理

 第八章

 工艺技术说 明

 第九章

 环境保护分析

 第十章

 劳动安全分析

 第十一章

 节能可行性分析

 第十二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

 第十三章

 进度计划

 第十四章

 投资计划

 第十五章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第十六章

 招标、投标

 第十七章

 风险防范

 第十八章

 项目总结分析

 第十九章

 附表

 第一章

 项目绪论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一)项目名称

 西宁控制器项目

 (二)项目建设性质

 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

 (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

 xx 有限公司

 (二)项目联系人

 韩 xx

 (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

 三、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

 变频器的工作目的是通过改变压缩机转子转速的大小,从而可以使得压缩机根据室内冷热量的不同,连续地、动态地、适时地按需要输出。一般 ON/OFF 控制的空调器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空调器自身的结构特点,影响了空调器温度控制精度和舒适性的提高,更主要的是导致了电能的浪费,压缩机的重复启动不仅严重影响压缩机的使用寿命,而且也进一步浪费了电能。此外,空调器的实际运行工况千变万化,大多数时间空调器工作在非最佳的状态下。

 轨道交通是由轨道及在轨道上运行的车辆形成的一种运输系统。各国大力发展铁路轨道交通、城际市域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展运营线路里程都将带动其配套产业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作为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重要配套产业,也必将实现产业快速升级和扩张。目前,根据德国 SCIVerkehr 咨询公司最新统计,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规模由 2006 年的 838 亿美元已增长至 2012 年的 1,165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 5.7%,2018 年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1,400 亿美元以上。

 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西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既面临着发展环境、发展动力和发展基础等方面的机遇和优势,也面临着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和挑战。西宁能否实现持续较快发

 展、能否有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取决于工业与信息化发展模式的转变,加快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从而全面实现经济提速换挡、生态建设加速、改革全面突破。

 四、报告编制说明

 (一)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部门与地区规划,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任务、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技术经济政策以及国家和地方法规等;

 2、经过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在项目建议书批准后签订的意向性协议等;

 3、当地的拟建厂址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基础资料;

 4、有关国家、地区和行业的工程技术、经济方面的法令、法规、标准定额资料等;

 5、由国家颁布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经济评价的有关规定;

 6、相关市场调研报告等。

 (二)报告编制原则

 1、所选择的工艺技术应先进、适用、可靠,保证项目投产后,能安全、稳定、长周期、连续运行。

 2、所选择的设备和材料必须可靠,并注意解决好超限设备的制造和运输问题。

 3、充分依托现有社会公共设施,以降低投资,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4、贯彻主体工程与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消防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

 5、消防、卫生及安全设施的设置必须贯彻国家关于环境保护、劳动安全的法规和要求,符合行业相关标准。

 6、所选择的产品方案和技术方案应是优化的方案,以最大程度减少投资,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科学论证项目的技术可靠性、项目的经济性,实事求是地作出研究结论。

 (二)

 报告主要内容

 按照项目建设公司的发展规划,依据有关规定,就本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市场供需状况与销售方案、建设方案、环境影响、项目组织与管理、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分析、社会效益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研究结论。

 四、项目建设选址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 xxx,占地面积约 67.67 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五、项目生产规模

 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控制器 20000 台的生产能力。

 六、建筑物建设规模

 本期项目建筑面积 52782.55 ㎡,其中:生产工程 31722.31 ㎡,仓储工程 6069.99 ㎡,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 3325.30 ㎡,公共工程 11664.94 ㎡。

 七、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29857.05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24566.1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82.28%;建设期利息 198.4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0.66%;流动资金 5092.42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7.06%。

 (二)建设投资构成

 本期项目建设投资 24566.18 万元,包括工程建设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建设费用 21545.23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2450.98 万元,预备费 569.97 万元。

 八、资金筹措方案

 本期项目总投资 29857.05 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 8100.00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

 九、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一)经济效益目标值(正常经营年份)

 1、营业收入(SP):71600.00 万元。

 2、综合总成本费用(TC):57850.27 万元。

 3、净利润(NP):8298.18 万元。

 (二)经济效益评价目标

 1、全部投资回收期(Pt):4.59 年。

 2、财务内部收益率:20.03%。

 3、财务净现值:1312.88 万元。

 十、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12 个月。

 十一、项目综合评价

  通过分析,该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从发展来看公司将面向市场调整产品结构,改变工艺条件以高附加值的产品代替目前产品的产业结构。

  主要经 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

 45113.29

 约 67.67 亩

 1.1

 总建筑面积

 ㎡

 52782.55

 容积率 1.17

 1.2

 基底面积

 ㎡

 27519.11

 建筑系数 61.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346.79

  1.4

 基底面积

 ㎡

 27519.11

  2

 总投资

 万元

 29857.05

  2.1

 建设投资

 万元

 24566.18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21545.23

  2.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2450.98

  2.1.3

 预备费

 万元

 569.97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198.45

  2.3

 流动资金

  5092.42

  3

 资金筹措

 万元

 29857.05

  3.1

 自筹资金

 万元

 21757.05

  3.2

 银行贷款

 万元

 8100.00

  4

 营业收入

 万元

 716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57850.27

 ""

 6

 利润总额

 万元

 11064.24

 ""

 7

 净利润

 万元

 8298.18

 ""

 8

 所得税

 万元

 2766.06

 ""

 9

 增值税

 万元

 2465.15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2685.49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7916.70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19325.77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10753.72

 产值

 14

 回收期

 年

 4.59

 含建设期 12 个月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20.03%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1312.88

 所得税后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

  一、行业背景分析

 1、变频技术研究

 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提倡节能环保以及资源的高效利用,而轨道交通空调的耗能在整个轨道交通系统中耗能大小仅次于动力系统的耗能,因此轨道交通空调的节能改进是整个轨道交通节能环保乃至整个社会节能环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变频器是空调系统节能的关键部件。

 变频器的工作目的是通过改变压缩机转子转速的大小,从而可以使得压缩机根据室内冷热量的不同,连续地、动态地、适时地按需要输出。一般 ON/OFF 控制的空调器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空调器自身的结构特点,影响了空调器温度控制精度和舒适性的提高,更主要的是导致了电能的浪费,压缩机的重复启动不仅严重影响压缩机的使用寿命,而且也进一步浪费了电能。此外,空调器的实际运行工况千变万化,大多数时间空调器工作在非最佳的状态下。

 变频控制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方案。变频控制技术具有特别优越的作用,是发展舒适、节能、低噪音、高智能化空调器的技术

 关键。因此变频技术的研究与改进是决定轨道交通空调系统节能能力的关键因素。

 2、耐寒耐高温技术研究

 我国气候类型复杂,长途列车跨越的地理条件多变,需要考虑高温、高寒、风沙等特殊条件下空调系统的安全与节能措施。

 首先,应提高车辆整体保温性能,以对人体及环境无害、隔热性能良好、便于安装作为标准选择适用的保温材料,并开发新的保温材料。在防寒保温方面,我国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车体选用防寒材料和对车体冷桥进行处理以减小冷桥对车体整体传热的影响。在隔热方面,主要是在车身上涂装隔热涂料和使用隔热性能好的玻璃车窗(如真空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同时,改进车体结构,优化局部设计,减小列车冷桥对车体整体传热的影响,避免出现结露现象。

 3、空调系统压力波保护技术研究

 列车高速运行过程中,过涵洞或会车时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压力波,传入车内的压力波对乘坐旅客的耳朵造成不适,为了保证乘坐舒适度,必须对高速列车空调系统采取良好的压力保护措施。空调系统需要根据空气压力的变化,并结合人员的健康要求,达到合理有效的控制标准。

 在空调系统中,可以通过线路信号、压力表探测系统等方式,启动空调系统的压力波保护装置,提高列车乘坐舒适度。

 4、综合节能技术研究

 轨道交通车辆空调系统运行能耗较高,在空调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方面,应注重节能措施的综合运用,降低系统运行能耗。在系统设计方面,可以采用热泵等节能技术,使用热交换器回收空气中的热量,比单独电加热节省电能。制冷时采取冷凝水物化喷淋换热器、供热时基于内燃机车柴油机冷却水或牵引电机冷却风的采暖系统等,使系统具有先天的节能特性。在系统控制方面,采用压缩机及风机变频调节技术降低系统运行能耗。同时还应考虑不同运营时期客流量及热负荷的变化,进行相应空调调节。如可随着载客量变化自动改变客室设定温度标准、调节新风量等手段,尽可能提高系统的自动控制智能化,达到最大的节能效果。

 5、空调系统运行控制技术研究

 目前车厢内空调系统主要侧重于制热制冷能力设计,以空气温度为控制目标,容易造成车厢内出现冬天过热、夏天过冷的现象,影响乘客乘坐舒适度。从乘客的热感觉出发,以人体热舒适评价体系为基础,研究各运行工况下客室内最佳的中性调节温度及其范围,以及对人体热舒

 适有重要影响的最佳室内外温差及其范围。在此基础上,将模糊控制策略应用于空调系统运行调节,可大大提高乘客的热舒适度,并可起到节能效果。

 6、空调系统净化与环保技术研究

 臭氧层不断被破坏和气候变暖是两大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传统冷媒泄漏到空气中会导致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因此空调系统冷媒替代技术的研发及使用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我国列车空调用制冷机组多采用全封闭活塞式压缩机,冷凝方式为风冷,在替代制冷剂的选择上需要考虑这些特殊因素。

 目前人们对舒适健康的客室环境越来越关注,封闭的车厢会加剧室内空气污染,导致旅客身体不适,因此空调客车车厢内应使用先进的空气净化技术,如电除尘、负离子、紫外线杀菌、活性碳、HEPA 过滤网技术、臭氧发生器等,改善客室空气质量,为旅客提供卫生、舒适的环境。

 7、新材料技术研究

 旨在研究新型轻量化材料在车载空调使用的可行性,以减轻空调外壳的重量;将从新材料的选型、仿真、加工工艺、试验等方面着手,研制出满足车载空调的新型材料。具体将从强度、抗震性、耐老化等

 方面进行考虑,既要能满足车载空调对于震动环境的要求,又要符合车载空调强度和耐老化方面的要求。

 8、人工智能技术研究

 轨道交通车辆客室的舒适程度是乘客最直接的感受,但空调制冷系统作为一个滞后性系统,决定了控制调节的滞后性。现在绝大部分轨道交通车辆空调的送风量不可调节,客室温度可控性差,舒适度低。最新研究开发的人工智能技术基于过程模型进行“实时预测”和“提前预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度学习”,可以根据天气变化情况、车站客流量变化趋势等,做到提前预测,提前控制,进而实现对客室舒适性的智能控制。

 二、产业发展分析

 (一)轨道交通定义及分类

 (1)轨道交通的定义

 轨道交通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最典型的轨道交通就是由传统火车和标准铁路组成的铁路系统,随着火车和铁路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轨道交通越来越多元化,逐渐出现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磁悬浮轨道系统、单轨系统(跨座式轨道系统和悬挂式轨道系统)及自动旅客捷运系统等。

 (2)轨道交通的分类

 根据服务范围差异,轨道交通一般分成铁路轨道交通、城际市域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三大类。其中:铁路轨道交通分为普速铁路、快速铁路和高速铁路,其建设和发展直接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是国家基础设施重点投资领域;城际市域轨道交通介于铁路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之间,主要用于解决城市与城市之间互连互通问题,对于优化城市格局,缓解城镇密集地区的交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在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一般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具有节能、省电、运量大、全天候、无污染(或少污染)、安全等特点,是城市公共交通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轨道交通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1)全球轨道交通行业概况

 伴随全球经济发展和工业复苏,轨道交通行业景气周期正处于新一轮上升阶段。在能源危机与环保压力日益加大的今天,绿色轨道交通将成为世界首选的交通方式,轨道交通行业将在全球开启新周期快速发展篇章。

 ①全球铁路行业概况

 全球铁路行业市场空间广阔,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体之间互连互通程度的加深,铁路作为经济环保的交通运输模式会得到持续发展。根据德国 SCIVerkehr 咨询公司预计,铁路行业 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48 万亿元。

 进入 21 世纪后,世界高速铁路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中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增长最快。中国高速铁路虽然起步较晚,但根据国外权威数据统计,截至 2016 年底,全世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总计约 3.5 万公里,其中中国大陆高速铁路运营里程 2.2 万公里,占全世界的 62.8%,位居第一,远超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总和。西班牙、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分列第二至第六位,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分别为 2,871 公里、2,734 公里、2,142 公里、1,451公里、963 公里。

 ②全球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概况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效率高、能耗低、集约化、乘坐方便、安全舒适等诸多优点,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实现城市空间布局调整及城市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城市轨道交通自诞生至今已有 150多年历史,但国际上大规模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确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

 目前,全球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最多的地区分别为欧洲、亚洲和美洲。运营线路最长的国家分别为中国、美国、日本和德国,上述国家运营里程数合计占全球运营里程近 45%。发达国家的主要大城市如纽约、华盛顿、芝加哥、伦敦、巴黎、柏林、东京等已基本完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后起的新兴国家和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方兴未艾,亚洲地区包括中国、印度、伊朗、越南。

 (2)全球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趋势

 ①高铁扩建及升级已成为诸多国家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的必然选择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再是单一经济体的发展,而是追求资源整合、合作共赢,谋求区域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共同协调发展。高速铁路网的全面规划和布局无疑将带动高铁经济及沿线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高铁扩建及升级工程正在悄然进行。到 2020 年,日本高铁里程将从目前的 4,000 公里增加到 7,000 公里,欧盟高铁里程将从 7,000 公里增加到 1.6 万公里。美国也提出,要在 25 年内建立一个覆盖 80%美国人的高铁网络。我国作为全球高铁运营里程最多的国家,预计到 2020 年,我国铁路网规模目标达到 15 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 3 万公里;到 2025 年,我国铁路网规模目标达到 17.5 万公里,

 其中高速铁路 3.8 万公里。高铁扩建及升级已然成为各国大力推动本国经济向区域性、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②大力扩展城市轨道交通成为各国梳缓交通压力、改善职住平衡重要途径

 众所周知,各国超大城市、大城市等由于原有规划城区面积有限,随着经济发展吸引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后,存在不同程度现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不能满足人们交通出行需求的困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城市人口数量的激增以及城市公路交通的拥堵使得城市轨道交通日益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面对日益突出的交通拥堵、出行耗时等民生问题,世界各国诸多超大城市、大城市等纷纷正在通过或规划借助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来缓解现有交通压力、改善职住平衡,如东京都市圈(70km,约 1.35 万 km2)构建了多种模式、层次清晰、分工更明确的轨道交通网络;巴黎大地区注重沿轨道交通走廊设立新城来实现轴向的职住平衡,以此改善潮汐交通拥堵问题;纽约注重提高地铁运力,使 90%的居民能在 45 分钟内完成通勤。

 ③轨道交通路网的快速延伸必将带动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的快速发展

 轨道交通是由轨道及在轨道上运行的车辆形成的一种运输系统。各国大力发展铁路轨道交通、城际市域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展运营线路里程都将带动其配套产业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作为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重要配套产业,也必将实现产业快速升级和扩张。目前,根据德国 SCIVerkehr 咨询公司最新统计,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规模由 2006 年的 838 亿美元已增长至 2012 年的 1,165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 5.7%,2018 年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1,400 亿美元以上 8。

 (3)我国轨道交通行业概况

 ①我国铁路行业概况

 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 年全国铁路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约 8,010 亿元,其中国家铁路完成 7,606 亿元;投产新线 3,038 公里,“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运营;新开工项目 35 个,新增投资规模 3,560 亿元。截至 2017 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 12.7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 2.5 万公里以上。这标志着我国铁路投资连续 4年达到 8,000 亿元以上,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年度铁路建设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2017 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8,010 亿元,与去年相当。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贯彻实施,以及贸易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铁路装备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出口总额持续不断增长。目前,我国铁路装备产品已经出口到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南非、阿根廷、东盟等国家和地区。根据我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企业境外的铁路建设项目约为 350 个,累计签订合同额达 260亿美元。2015 年,中国中车收到土耳其伊兹密尔市的中标通知,这是中国铁路装备业打开欧洲市场的进一步动作。2016 年,中国中车获得南非机车市场维保订单、塞尔维亚机车订单和捷克动车组订单等。

 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概况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是从北京地铁开始的,同济大学《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社社长孙章认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用 15 年走过了发达国家 100 年的发展历程。纵观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可发现如下特点:

 A.建设速度快。2016 年全国城市轨道线网总规模已达 4,152.8 公里,创历史新高,“十三五”期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建的城市将超过 80 个以上,在建线路达到 6,000 公里左右。预计到 2020 年,我国将有超过 50 个城市建设轨道交通,未来十年,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平均年需求将超过 5,000 辆。

 B.制式多样。虽然采用地铁制式的城市较多,公里数占 75%以上,但轻轨、单轨、有轨电车、磁悬浮等其他制式也不同程度地根据需要存在,如长春拥有轻轨和有轨电车,重庆地铁二号线采用的是单轨铁路,广州地铁四号线采用的是直线电机系统。

 C.由单线向网络发展。多个主要大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已建成多条线路,并已形成基本框架。这标志着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已形成网络化趋势。同时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批建也已由原来一条线路单独批建,转变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规划的审批。

 D.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及机电设备等中的国产比例不断上升,产业初步具有了一定规模。

 E.城市轨道交通从中心市区逐渐扩展到城市边缘和卫星城。为了实现城市空间转移和卫星城的建设要求,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大城市正在规划或建设市郊线路或城际快速轨道交通。

 如今,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进入急速、全面发展新时期。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 年国内累计 34 个城市建成投运城轨线路 5,033 公里,新增 32 条运营线路 880 公里。新增线路再创历史新高,比 2016 年新增线路增加 345 公里,增幅达 64.49%。

 2016 年我国大陆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 4,153 公里,其中地铁 3,169 公里,占比 76.3%;其他六种制式(包括轻轨、单轨、市域快轨、现代有轨电车、磁悬浮交通、APM 等)共计 984 公里,占比 23.7%。2016 年新增的 534.8 公里运营线路中,主要以地铁为主,新增地铁线路 510.7 公里,占比 95.5%。其他制式新增为单轨线路和有轨电车线路,共占 4.5%。

 地铁为我国目前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主流制式运输工具且在新增运营线路和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市场中已基本占据绝对主导优势。与此同时,借势全球轨道交通行业新一轮发展契机,面对国际广阔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在国家各项利好政策推动下,在稳固国内现有市场前提下,践行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积极抢占国际市场。据 2016 年 3 月 10 日芝加哥交通管理局发布消息称,中国中车中标芝加哥地铁车辆采购项目,该项目金额为 13.09 亿美元,中标数量约 850 辆,该项目是目前为止中国向发达国家出口的最大一笔地铁车辆订单,也意味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已向全球大步迈进。

 (4)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趋势

 ①强化轨道交通行业领先发展优势,加快“走出去”步伐,提升国际竞争力

 国家“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轻量化、系列化、标准化、平台化发展,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研制先进可靠的系列产品,完善相关技术标准体系,构建现代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创新体系,打造覆盖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全产业链布局。形成中国标准新型高速动车组、节能型永磁电机驱动高速列车、30 吨轴重重载电力机车和车辆、大型养路机械等产品系列,推进时速 500 公里轮轨试验列车、时速 600 公里磁悬浮系统等新型列车研发和产业化,构建完整产业链。加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认证综合能力建设。加快“走出去”步伐,提升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面向大城市复杂市域交通需求,推动时速 120-160 公里、与城市轨道交通无缝衔接的市域(郊)铁路装备,适应不同技术路线的跨座式单轨,自动导轨快捷运输系统等研发与应用,构建时速 200 公里及以下中低速磁悬浮系统的设计、制造、试验、检测技术平台,建立完善产品认证制度,建立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标准和规范,领跑国际技术标准。伴随全球轨道交通行业新一轮发展现状,我国将继续强化在国际轨道交通领域领先发展优势,加快“走出去”步伐,提升国际竞争力。

 ②高端装备、新材料及智能制造产业将实现突破发展,引领中国制造新跨越

 围绕“中国制造 2025”战略实施,顺应我国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发展趋势,加快突破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与核心部件,推进重大装备与系统的工程应用和产业化,促进产业链协调发展,塑造中国制造新形象,带动制造业水平全面提升,预计到 2020 年,我国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产值规模将超过 12 万亿元。此外,国家着力提高智能制造核心装备与部件的性能和质量,重点打造智能制造体系,强化基础支撑,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开展集计算、通信与控制于一体的信息物理系统(CPS)顶层设计,探索构建贯穿生产制造全过程和产品全生命周期,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特征的智能制造系统,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提供重点行业整体解决方案,推进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建设测试验证平台,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未来,我国高端装备、新材料及智能制造产业的突破式发展,将引领中国制造在国际舞台实现新跨越。

 ③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市场容量大,前景广阔,可实现跳跃式快速增长

 目前,我国城市边缘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流通量急剧增加,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传统的公共交通工具已经无法满足城市人群日常需求,因此运量大、速度快、污染小的绿色交通已成为各大城市解决交通日益紧张问题的必由之路。2017 年我国铁路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8,010 亿元;投产新线 3,038 公里;新开工项目 35 个,新增投资规模 3,560 亿元。截至 2017 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 12.7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 2.5 万公里以上;2017 年国内累计 34 个城市建成投运线路 5,033 公里,新增 32 条运营线路 880 公里。

 “十三五”期间,西宁市将进入以转型促发展的新阶段,工业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将面临着发展环境复杂多变的严峻挑战,加之生产要素瓶颈等制约,任务艰巨而紧迫。

 (一)发展机遇

 1、国家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西宁工业进一步开放发展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西宁市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节点城市及兰—西经济区的核心城市,战略地位十分凸显。这为西宁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合作,做大做强优势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开放发展的机遇。

 2、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有利于西宁工业转型发展和优化升级

 国家相继提出“双创”、“互联网+”和《中国制造 2025》战略,强调创新驱动,大力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加快实现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这为西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导。“十三五”期间,西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必须将“双创”、“互联网+”和“智能升级”紧密结合起来,这必为西宁工业转型升级注入创新动力。

 3、青海省全力推进工业和信息化建设,为西宁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青海省高度重视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青海省工业转型升级重大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意见》、《青海省金融支持轻工业发展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意见,明确提出以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为抓手,依托各工业园区和集中区,全力打造十五个重大产业基地,大力培育和引进市场主体,有效调整生产力布局,拉长产业链条,构建循环工业体系,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时青海省政府也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在发展规划、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专项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支持。这些政策意见的出台,为西宁工业和信息化“十三五”发展指出明确的方向和强力的支持。

 4、区位交通优势凸显,为西宁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青海省提出推进东部城市群建设,西宁处于“一核一带一圈”格局中的核心位置,西宁作为全省推进“新五化”同步发展的重要区域,具有推进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战略优势。此外,随着公路、铁路、航空等现代重大交通项目的相继开工建成,西宁成为区域交通枢纽。“十三五”时期,西宁城市集聚效应将更加凸显,在产业发展、区域开发、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动力将进一步增强。

 (二)面临挑战

 1、工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任务艰巨

 当前,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复杂严峻,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产能过剩等问题突出,工业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将从高速增长期向中高速增长期转变。从西宁工业产业实际来看,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高载能行业增加值占比偏高,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过低,大企业大集团增速放缓,重点行业增加值下滑明显,这也是新常态带来的工业发展压力和挑战,加大供给侧改革,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任务艰巨。

 2、创新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创新驱动是“十三五”发展的主旋律。但工业重点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普遍存在体制机制不活、企业负担较重的问题,而民营企业则存在整体实力不强、人才素质不高的问题。正是这些现实问题导致工业企业创新资金投入偏低,企业家创新动力不足和吸纳创新人才的条件不足。“十三五”期间,工业经济要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将面临如何突破创新发展制约瓶颈的严峻挑战。

 3、生态环境回旋空间小

 西宁工业发展经过多年高速增长,发展模式短期内很难有改变,有色金属冶炼及延伸加工、特色化工等行业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 98%,这将对土地、水资源及环境等方面形成更大压力,环境承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十三五”的发展方向,更高的环境要求,更严苛的条件约束,将对工业持续较快发展带来更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

 第三章

 行业市场分析

  一、行业基本情况

 1、《铁路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

 完善铁路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标准;深化标准化基础性研究工作,开展新技术、关键装备、国际先进标准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加强前瞻性技术研究和储备。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提出,在城镇化地区大力发展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鼓励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城际列车,形成多层次轨道交通骨干网络,高效衔接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等大容量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

 3、《―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指出,强化轨道交通装备领先地位。推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轻量化、系列化、标准化、平台化发展,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研制先进可靠的系列产品,完善相关技术标准体系,构建现代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创新体系,打造覆盖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全产业链布局。

 4、《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

 到 2020 年,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建成投产,铁路网规模达到 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 3 万公里,覆盖 80%以上的大城市,为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到 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 17.5 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 3.8 万公里左右,网络覆盖进一步扩大,路网结构更加优化,骨干作用更加显著,更好发挥铁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展望到 2030 年,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

 5、《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坚持新建与扩能同步,通达与通畅并重,通道与枢纽并举,国内与对外并进,补短板、疏瓶颈、强骨干、优衔接、提质量,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完善层次明晰、衔接高效、功能完备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6、《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纲要》

 指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愿景是,全面建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出行需要,与我国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相匹配的现代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使群众出行满意,行业发展可持续。到 2020 年,初步建成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求的现代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7、《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加强轨道交通建设,鼓励自行车等绿色出行。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提高电动车产业化水平。

 8、《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

 加快铁路―走出去‖步伐,拓展轨道交通装备国际市场,发挥我国在铁路设计、施工、装备供应、运营维护及融资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积极开发和实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扩大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国际合作,在有条件的重点国家建立装配、维修基地和研发中心;加快轨道交通装备企业整合,提升骨干企业国际经营能力和综合实力。

 9、《中国制造 2025》

 明确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1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

 强调节能标准是国家节能制度的基础,是提升经济质量效益、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要手段。提出坚持标杆引领,研究和制定关

 键节能技术、产品和服务标准,发挥标准对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引领作用。加快修订各行业节能标准,形成覆盖生产设备节能、节能监测与管理、能源管理与审计等方面的标准体系。

 11、《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

 指出要按照前瞻性和系统性要求,线网规划应统筹人口分布、交通需求等情况,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功能定位等;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走向、主要换乘节点、资源共享和用地控制要求,实现与城市人口分布、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相协调;做好城市轨道交通与主要铁路客站和机场等综合交通枢纽的衔接。

 12、《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到 2020 年,普通铁路网覆盖 20 万以上人口城市,快速铁路网基本覆盖 50 万以上人口城市。

 13、《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

 指出要完善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编制机制。制定出台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编制与实施办法。建立跨区域的交通运输规划编制协调机制。落实国家规划、政策、规定,完善各种运输方式规划编制工作机制,加强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发展的统筹规划。

 14、《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

 取消国家发改委―企业投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信号系统和牵引传动控制系统制造项目核准‖;国家发改委―企业投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项目按照国家批准的规划核准‖下放省级投资主管部门。

 15、《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

 围绕重点领域,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发挥政府带动作用,引领社会资金投入节能环保工程建设;推广节能环保产品,扩大市场消费需求;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竞争力;强化约束激励,营造有利的市场和政策环境。

 二、市场分析

 (1)全球轨道交通装备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①伴随全球轨道交通行业技术创新更迭,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

 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紧缺、污染严重等问题突出,造成客货运力不足、道路交通拥堵、排放及噪声污染、公交便捷及安全等问题愈发被人们关注。因此,世界各国都将发展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新型轨道交通作为未来公共交通发展的主导方向,发展模式也由传统模式向互联互通、可持续、多模式运输发展转化。

 全球正出现以信息网络、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全球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孕育新一轮全方位的变革。

 近几年,伴随全球轨道交通行业技术创新更迭,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根据德国 SCIVerkehr 铁路工业信息咨询公司(以下简称“德国 SCIVerkehr 咨询公司”)统计,2010 年全球市场容量为 1,310 亿欧元,2014 年达 1,620 亿欧元,预计到 2018 年市场容量将突破 1,900 亿欧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3.4%。12 中国工业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应率先开创发展新模式》2015 年 7 月 16 日第B03 版工业和信息化部;

 ②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寡头垄断已形成,中国中车位居首位

 在举世瞩目的“德国柏林轨道交通展(Innotrans2016)”上,德国 SCIVerkehr 咨询公司发布了 2015 年度世界轨道交通装备企业的排名,这一排名以轨道交通装备企业的新造机车车辆的销售额为标准,中国中车以超过 220 亿欧元的销售收入居于首位,毫无悬念地位居全球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冠军,且 2015 年的销售收入大于第二名加拿大庞巴迪、第三名法国阿尔斯通和第四名德国西门子的销售收入总和 13,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以中国中车为首的寡头垄断已形成。据中国中车 2016 年年度报告可知,中国中车 2016 年度实现营业收入约 2,297

 亿元,其中铁路装备和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合计约 1,340 亿元,占比58.35%;2016 年度新增订单 2,626 亿元(其中国际业务签约额约为 81亿美元,同比增长 40%),期末在手订单 1881 亿元。中国中车有望继续稳固全球轨道交通装备领域世界第一的行业地位。

 (2)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①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已成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核心竞争优势之一,是推动我国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动力

 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经历 60 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主研发、配套完整、设备先进、规模经营的集研发、设计、制造、试验和服务于一体的轨道交通 13 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世界轨道交通装备企业排行榜发布》2016 年 11 月第 6 期装备制造体系,包括电力机车、内燃机车、动车组、铁道客车、铁道货车、城轨车辆、机车车辆关键部件、信号设备、牵引供电设备、轨道工程机械设备等 10 个专业制造系统,特别是近十年来在“高速”、“重载”、“便捷”、“环保”技术路线推进下,高速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是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的典型代表,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自主创新程度最高、国际创新竞争力最强、产业带动效应最明显的行业之一 14,已成为我国高端装

 备制造领域在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中的核心竞争优势,是推动我国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动力。

 ②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双重作用推动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快速发展,市场空间巨大

 轨道交通装备是我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重要代表。2015 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 2025》明确提出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中国制造 2025 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简称《技术路线图》)对轨道交通装备提出了目标要求,到 2020 年轨道交通装备研发能力和主导产品达到全球先进水平,行业销售产值超过 6,500 亿元,境外业务比重超过 30%,服务业比重超过 15%,重点产品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到 2025 年,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形成完善的、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体系,在主要领域推行智能制造模式,主要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境外业务占比达到 40%,服务业占比超过 20%,主导国际标准修订,建成全球领先的现代化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体系,占据全球产业链的高端。

 在国家利好政策引导和市场强劲需求拉动下,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正进入高速成长期,到 2020 年,轨道交通装备行业销售产值超过 6,500 亿元的市场需求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根据智研数据中心预测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 3,500 亿元,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市场需求保守估计将在万亿元左右。

 ③高铁动车组和城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作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领域重要支柱性产业,将伴随“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全面带动整个产业链协同发展,提升全球影响力

 众所周知,高铁已成为我国外交名片之一,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中轨道交通装备的重要领航人。随着我国政府强有力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区域辐射中南亚、南亚、中亚、和西亚等国家,并延伸至东欧、北非,这些区域都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有迫切需求。按估算,“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 44 亿,约占全球总人口的 63%,其经济总量约 21 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 29%。

 “一带一路”作为我国国家战略,对我国产能转移、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升级和确立中国在世界的话语权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高铁动车组和城市轨道交通装备作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领域重要支柱性产

 业,以其特有的绿色环保、大运量交通方式等特点,将成为“一带一路”的先锋,带动上游钢铁、有色金属、轨道基建施工、配套设备建设...

推荐访问:西宁 控制器 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