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辅助课程建设标准

 网络辅助课程建设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建设标准及等级 评价等级 A C 课程信息 1-1★课程介绍 包括课程性质、学时学分;课程描述;课程目标等内容,课程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对课程简单介绍

  1-2 教师信息 对本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做详细介绍,包括基本简历、教学经历、科研方向及成果、联系方式等 有任课教师简单介绍

 1-3★教学大纲 列出各章的教学目的要求、主要教学内容等,大纲内容完整,能体现网络教学特点 有教学大纲

 1-4 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安排合理,符合课改思路,与教学大纲相匹配。

 有教学进度表

 1-5★考核方式 说明课程的考核方式与形式、总评成绩构成,所有网络活动情况应纳入学习成绩构成。

 课程考核安排及评价方法

 课程教学资源 2-1★教学课件 用于课堂讲授的完整多媒体课件,解决学生网络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 提供的电子教学课件

 2-2★教学视频 每节教学视频(不是现场教学录像)讲授知识点应集中、突出,符合网络学习的需要,时间控制在 20 分钟左右,每门课程教学视频不得少于课时 1/3。

 每门课程教学视频不得少于 10 节

 2-3 实践环节指导 对于有实训要求的课程,应该提供以课程标准规定为基础的实训电子版指导书、实训进程安排 实践环节的操作指导方案

 2-4★章节习题 包括基础训练题、计算题、讨论题、思考题、实操题等多种形式。

 提供与课程各章节相应的习题

 2-5★学习资源 与课程有关的、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和知识拓展的学习材料,包括电子文献(论文与专著)、电子教材、学习视频、相关网站、新闻、背景知识、前沿和热点问题讨论的链接等。要求国内、外相关资源链接不得少于 5 个,表现形式多样。

 提供和本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源

 网络教学活动 3-1 课程信息发布与反馈 能充分运用网络课程平台,发布与课程学习的相关信息,课程网站内容更新及时。

 公布课程相关教学信息

 3-2★作业发布与管理 每学期发布作业次数不得低于作业量的 1/3,并要求学生完成后网上提交;教师须对学生作业进行网上评阅及反馈 任课教师每学期发布作业次数不得低于 4次

 3-3★辅答疑 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并及时给以答复,每章节至少 1 次 有互动辅导答疑

 3-4★课程学习讨论 根据教学需要,精心设计出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能驱动学生深度学习与思考的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 每周不低于 2 次,每章设计 3 个以上讨论主题 每章节至少设计一个讨论主题

 3-5★在线测试 每章编制在线测试题,试题题型多样,能自动组卷进行测试 每章至少编制一套在线测试题

 3-6★翻转课堂教学 组织翻转课堂教学不少于 5 次,大力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组织翻转课堂教学不少于 3 次

 标准说明:

 1.二级指标后带“★”的为核心指标。

 2. 本指标的评估分为 4 个等级:优秀(A)、良好(B)、合格(C)、不合格(D),本指标体系只给出 A、C 两级标准,介于 A、C 之间为 B 级,达不到 C 级为 D 级。

 3. 优秀:二级指标中:A≥14 项,C ≤ 2 项,D=0 核心指标中:A>10 项, 其余为 B 良好:二级指标中:A≥12 项,C ≤ 4 项, D=0

 核心指标中:

 A>8 项,其余为 B 合格:二级指标中:A+B≥12 项,D≤2 核心指标中:

 C≤5 项,D≤1 项

推荐访问:辅助 课程建设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