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1

 邵东 创新学校 1 2021 届高三第 一 次月考语文试题

 时量: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共 9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生态是我们赖以生存、生活的基础,是人的生活之需、生存之要、生命之本。它包括大自然——大气圈、水圈、动植物生物圈等,也就是与生命活动和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自然背景。文学是人学,文学距离人自身最近,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是文学表达的重要内容。生态文学可以深入反映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推动社会反思,承担起文学反映现实、抚慰人心、启发思考的社会责任。

 在中国,生态文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古代的生态文学作品以诗歌和散文为主。从《诗经》《楚辞》对自然景物特别是植物细致而生动的描写,到山水田园诗,以及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记》,都可以说是古代的生态文学。古人所写的一系列景物记、游记等,从战国时的《山海经》到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从唐代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到明代的《徐霞客游记》,这些记述山川河流、游历感悟,描写花鸟虫鱼、动物植物和大千世界的作品,构成了中国古代生态文学的基本面貌。

 从中国古代生态文学的理论背景看,其繁荣兴盛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有着密切关联。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和为贵、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等哲学思想,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积淀,也是中国传统思想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构成了中国生态文学的哲学和美学基础。在今天,推动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继承这些宝贵的思想和文学遗产十分必要。

 中国生态文学具有独特性,其描写的题材和内容纷繁复杂、形式多样,尤其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优化美化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多,涌现出环境保护文学、水文学、植物文学、动物文学等,蔚为兴盛。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存在生态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滥采等现象,反映生态问题的报告文学也随之出现。徐刚的《伐木者,醒来!》《报告中国:我们将失去长江》、陈桂棣的《淮河的警告》、陈启文的《命脉——中国水利调查》等,都旨在揭示生态毁坏以及水资源、大气和河流污染的危害。此外,生态文学还包括描写树木花草的植物文学、以动物作为主角或描写对象的动物文学。在动物文学里,动物小说一枝独秀,从姜戎的《狼图腾》到杨志军的《藏獒》都曾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为江河湖海洋等“泛生命体”作传是生态文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徐刚的《长江传》《地球传》,哲夫的“江河三部曲”以及王若冰的《渭河传》,郭保林的《大江魂》等。生态文学还包括海洋文学,如邓刚的小说《迷人的海》。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出现了一批表现治沙治污、退耕还林、绿化祖国、建设绿色中国美丽中国的文学作品。包括肖亦农的《毛乌素绿色传奇》、徐刚的《大森林》、李青松的《告别伐木时代》《一种精神》、哲夫的《水土中国》等。何建明的《那山,那水》是对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一个生动描写,反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思想。冯小军、尧山壁的《绿色奇迹塞罕坝》,杨贵峰的《奔跑的绿洲》等是对闻名世界的中国治沙成就的真实记录与反映,体现了近些年中国在防治沙漠化、石漠化方面取得的成绩。

 生态属于全人类,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是可以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和中国样本,可以丰富和充实世界生态文学宝库。同时,生态文学对中国独特的生态保护解决方案、经验、模式的描绘和书写,也能为世界生态文学包括自然文学、动植物文学、环境文学等带去许多有益的启示。

 (摘编自李朝全《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

 1. 下列关于“生态文学”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3 分)

 A.生态文学创作和表现对象是生态,其表达的重要内容是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

 2

 B.我国生态文学历史悠久,其作品古代以诗歌散文为主,当代以报告文学和小说为主 C.生态文学题材纷繁复杂:既可反映生态环境优化美化,也可表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D.生态文学具有世界普遍性,最易受到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是因为生态属于全人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3 分)

 A.文章紧扣“生态”和“文学”来阐释生态文学的内涵,指出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B.文章不仅阐述了中国古代生态文学的基本面貌,还深入分析了其繁荣兴盛的原因。

 C.文章在论述中国古代和当今生态文学表达内容时运用例证法,以具体的作品进行佐证。

 D.文章结尾着重论述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对于全球生态保护和世界生态文学的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3 分)

 A.屈原的《湘夫人》中对于各种香花香草的描写、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郦道元的《三峡》,都可以说是古代的生态文学。

 B.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和为贵、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等思想是中国生态文学的哲学和美学基础,至今仍然需要继承。

 C.生态文学的内容和形式与时代密切相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反映生态问题的报告文学的出现就与当时生态现象有关。

 D.倡导建设绿色中国美丽中国,表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思想,已经成为近年来我国生态文学的主旋律。

 1.C【解析】A.偷换概念,“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是文学表达的重要内容,而非生态文学。B.于文无据,“当代以报告文学和小说为主”在原文中缺乏依据。D.曲解文意,原文为“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是可以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并非“最易受到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

 2.D【解析】文章结尾并没有“着重论述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对于全球生态保护”的意义。

 3.D【解析】“已经成为近年来我国生态文学的主旋律”在原文中缺乏依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2 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1970 年 4 月 24 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为了开展我国第一颗卫星的研制工作,中国科学院于 1965 年 9 月,开始组建卫星设计院。“东方红一号”经历了模样、初样、试样和正样研制阶段,科技人员们艰苦奋斗,群策群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1970 年 4 月 1 日,两颗“东方红一号”卫星、一枚“长征一号”运载火箭运抵我国西北的酒泉发射场。1970 年 4 月 24 日 10 点,运载火箭 1、2、3 级工作正常,卫星与火箭分离正常,卫星准确入轨。

 (节选自《历史上的今天》,2003 年 8 月《人民网》)

 材料二:

 预计到 2020 年,我国将建成由 5 颗地球静止轨道和 30 颗地球非静止轨道卫星组网而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实现全球区域覆盖,并且国内精度达到 2.5 米。这是 3 月 20 日,在北斗航天集团挂牌仪式暨“北斗沙龙”论坛上,有关部门对外发布的。与会专家认为,北斗卫星与数据挖掘、物联网等技术手段相融合,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作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截至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发射 16 颗卫星,覆盖亚太区域。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介绍,目前已经启动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可以增强信息修正误差,实现米、分米甚至厘米级的服务,可以给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是国内导航企业弯道超车的一个机会。同时阐明了北斗产业面临的一些挑战和困难。一方面是生产企业众多,

 3

 有 1000 多家企业在生产同类型产品,芯片层面的竞争也处于白热化,产品标准不统一。另一方面,各地北斗产业园蜂拥而建,北斗成为圈钱圈地的名头。因此,他提出,北斗产品开发企业要转变理念,要从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信息产业转变,要与其他产业相融合,形成新的技术和服务。

 (节选自李新玲《北斗导航 2020 年将实现全球覆盖》,2015 年 3 月《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

  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北斗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北斗系统空间段由若干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三种轨道卫星组成混合导航星座。北斗系统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时间同步/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地面站。北斗系统用户段包括北斗兼容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芯片、模块、天线等基础产品,以及终端产品、应用系统与应用服务等。

  (节选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介绍》,2017 年 3 月北斗网)

 材料四:

 2019 年 12 月 16 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箭双星”再次成功发射两颗“北斗星”,全面完成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至此,北斗三号全球系统 24 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全部成功发射。

 美国《福布斯》杂志称,北斗导航系统不会止步于中国,它将专注于东南亚、非洲和东欧的市场,并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相比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北斗系统将为自动驾驶汽车、农业和关键基础设施管理等领域提供更高级别的准确性。

 中国卫星导航产业以北斗系统为核心驱动力,由亚太地区逐步拓展到“一带一路”区域,最终将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应用服务。如今,中国北斗系统提供了基本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和国内双向短报文通信服务。2020 年全球组网完毕后,将为全球用户提供全球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区域短报文通信服务与全球短报文通信服务。此外,还将提供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和国际搜救等服务。

 近些年来,北斗导航产业主要通过 3 种方式开拓国际市场:一是国家间双边和多边合作,尤其是与其它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在系统层面的兼容互操作,基本上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GLONASS)和欧洲的伽利略系统(Galileo)达成兼容,这是北斗产业实现市场全球化的关键性基础。

 (节选自《北斗,你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2020 年 1 月新华社)

 【注】第 55 颗北斗卫星,是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于 4 月 4 日如期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标志着北 斗全球星座组网进入最后冲刺的高光时段。该卫星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开展测试、总装、加注等工作,计划于 5 月份发射。(2020 年 4 月北斗网发布)

 4 4 .下列对“东方红一号”相关内容的梳理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3 分)

 A.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历时近五年,终于在 1970 年 4 月成功发射。

 B.“东方红一号”的研发是从困难重重的模样、初样、试样和正样这“四样”阶段开始。

 C.“东方红一号”是在我国西北的酒泉卫星发射场、借助“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

 D.“东方红一号”从点火发射,经历了“长征一号”的三级正常工作,又经历了与“长征一号”的正常分离,才准确进入运行轨道。

 5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3 分)

 A.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

 B.2020 年 5 月我国将发射第 55 颗北斗卫星,届时将全面完成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

 C.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优势的不断呈现,“北斗”也成为一些地方为圈钱圈地蜂拥而建的产业园的名头。

 D.北斗系统由三种轨道卫星组成混合导航星座的空间段、若干地面站构成的地面段和以基础产品以及终端

 4

 产品、应用系统与应用服务等组成的用户段组成。

 6 6 .4 4 月 月 4 24 日是中国航天日,在纪念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 0 50 周年座谈会上,科技工作者肯定了“东方红一号”在我国航 空航天事业中的奠基作用。请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为例,说一说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需要着重做好哪些工作。(6 6 分)

 4.(3 分)B(研发时间是从“组建中国科学院卫星设计院”开始)

 5.(3 分)B(2019 年 12 月 16 日发射成功的第 23、24 颗完成了“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

 6.(6 分。角度抓准、语言再精炼些,也可以。关键词:技术,融合,开拓)

 示例 1:

 (1)加强融合:注重与数据挖掘、物联网等技手段相融合,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作用;改变观念,注重与其他产业相融合,形成新的技术和服务。(2 分)

 (2)扩大应用:拓宽产品应用的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 分)

 (3)开拓国际市场:中国的航天产业不会止步于中国,会由亚太地区逐步拓展到“一带一路”区域,最终将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应用服务。(2 分)

 示例 2:

 我国航天事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与技术手段相融合。(2 分)

 航天产品开发企业要转变理念,要与其他产业相融合,形成新的技术和服务。(2 分)

 我国航天事业在发展过程中还要注重拓展服务区域,开拓国际市场。(2 分)

 示例 3:(此示例为简约模式,还需要有文本支撑)

 (1)走独立自主发展之路(或强调“有高精技术”);(2 分)

 (2)学会融合发展;(2 分)

 (3)勇于开拓市场。(2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3 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窗 唐弢①

 细雨漾漾时我喜欢凭窗远望,一放睛,又不知不觉地靠近窗槛去,只有在刮风的日子里这屋子才关上窗,使内外成为不同的世界。风从远处呼啸而来,窗使劲地抵御这袭击,让室内的温暖裹住我,我静静地坐着,缅怀晴日的楼台和雨中的烟雾。——感谢窗,通过这小小的方框让我曾有无数的感受。

 试设想牢狱里的囚犯神往于壁上的窗洞,自由在窗的背后,而光明恰又从窗间传进来。世上的高墙头曾隔绝人们多少好梦,幸而还有这小小的窗,代表着希望与安慰。

 当你在人生的旅途上徘徊,终于陷入黑暗的深谷时,你不也希望有这么一个窗吗?生老病死,一切人世的琐事围绕着你,你不也希望有一个小小的窗,可以探首人生的城外吗? 忽浪② !

 谁家的窗玻璃碎了。

 我抬起头,暗沉沉的天,柳枝发狂地飞舞,一定的,风暴已跨过战败的窗棂而冲散人的温暖。我伸伸腰。像一个倔强的灵魂,我的窗挣扎着,咯吱咯吱地叫。

 从窗槛向外望,我看见邻家紧闭着的窗,挟在风势里的急雨打上去,织成一串串流珠,飞落在黄昏的黑暗中。窗内满是灯光,洁白的窗帘低垂着,窗帘上有人影,在临窗的一角停住了,许久许久地没有动。是听雨呢,抑是在默默地占卜着远人的归期?

 5

 我替这黑影造出故事,像诗人波特莱尔③ 一样,我念给自己听,而又为自已造出的故事落泪了。

 我凝想着,就在凝想里看见波特莱尔先生,这个乖僻的恶魔诗人,他睁大令人战栗的眼睛,扶住手杖,缓缓地从街的这头走到那头去,仿佛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夜深了,街上一片静寂,偶尔从人家窗子里漏出一点灯火,一些男的、女的、中年的或者老年的影子。诗人在每个窗前徘徊,替每个窗内人编造故事,独个儿念着:

 “这是一个寡妇……”他喃喃说,“二十年前她死去丈夫,正当新婚后的第六天。随后她嫁过两次:一次是木臣,一个终日酩酊的酒鬼。有一晚他从工场回来。喝得大醉了,一脚踏入水塘,第二天有人发现他倒在淤泥里。两个月后她嫁给一位兽医,他是从一匹疯狗身上得了传染病死去的,这事至少也将近二十年了。此后她没有再嫁人,不,我是说没有人再愿意娶她。” 波特莱尔先生走前一步。

 “从这个窗子里我们可以看到一对年老的夫妻,”他说,“他们等待一个出征的儿子回来,可是后者在三年前已经战死,永远不再回来,永远,永远。可怜的老人们期待着……岁月在他们身上不多了,他们将背着期待死去。” 波特莱尔先生叹息。街灯照上他的破旧的大衣,发出黯淡的光。他思索着。从记忆里追寻这战死的青年的影子,那是个英俊的青年,结实,漂亮,和《撒母耳记》里的大卫一样。

 “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个那边挂着蓝帘子的,”波特莱尔先生用手杖指着右首的窗,自言自语,“主人已不能辩别这窗帘的颜色,因为他是个瞎子,年轻时有份家私,大肆纵欲,最后染上一身病毒,虽然逃过死亡,却丧失了两眼的视觉。” 波特菜尔先生落入沉思:是走上一条黑暗的街道了吗?为什么望去老是那些痛苦的灵魂?窗,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窗!他抬起头,此刻走到了一个圆洞式的窗下。

 里面住的是一位诗人,我认识他,一个白头的无名诗人…… 说着,他有点激动了。

 “那边矮墙的小窗里住着个偷儿,我敢发誓,他是个善良的公民!”波特莱尔先生这会大声地叫了出来,“而那,那个窗格上飘着常春藤的叶子和影子的,是一位牧师。现在他只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因为他的女儿跟着个野男人跑掉了,他在那里祷告,他在那里诅咒。” 这么说,他又替第七个窗内去编造故事。

 “从开着的窗里看,”他说,“绝没有从闭着的窗里看出来的多。” 波特菜尔先生走着,念着,探望每一个窗子,替每一个窗内人造出故事。而他就在这些故事里陶醉着,或者如他自己所说,他已在别人的身上生活过,担受过了。

 终于他走完所有的窗子,到了这条街的尽头,他没入于黑暗中。

 忽浪!

 我的窗玻璃碎了风暴冲进室来…… 一九四七年三月二十三日 (选自《唐弢散文选集》,有删改)

 [注]①唐弢,中国现代重要作家。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积极进行敌后文化战线的抗日救亡活动。抗战胜利后,唐强与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参加反迫害、反内战、反饥饿运动。②忽浪,拟声词。③波特莱尔,法国诗人。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先驱,现代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其作品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7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3 分)

 A.无论是细雨天,还是晴天,“我”都喜欢凭窗远望,这时可以开窗眺望窗外的世界,“我”厌恶关窗,关窗后阻挡了“我”对窗外的世界的观察。

 B.“窗”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由“我”临窗外望的现场感受.进而写到想象中波特莱尔徘徊他人窗前为窗内人编造故事的情形。

 C.第三段连用两个反问句,用第二人称叙述,表达了在人生中、人世里,对于窗的渴望乃人之常情,这样写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D.本文语言富有特色,如第一段用“漾漾”一词描绘细雨,非常典雅,富有诗意;第九段中用“乖僻”一词描写波特莱尔,符合其特殊身份。

 6

 8 8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1)像一个倔强的灵魂,我的窗挣扎着,咯吱咯吱地叫。(3 分)

 (2)我的窗玻璃碎了,风暴冲进室来……(3 分)

 9 9 、 文章 用很大的篇幅写诗人波特莱尔编造的窗后人的故事,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分析。( 4 分)

 7、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表现手法,赏析作品的内涵的能力。“厌恶关窗”不当,参见原文“只有在刮风的日子里这屋子才关上窗,使内外成为不同的世界。风从远处呼啸而来,窗使劲地抵御这袭击,让室内的温暖裹住我,我静静地坐着,缅怀晴日的楼台和雨中的烟雾”。

 8、(1)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风暴侵袭下“挣扎着”的“我的窗”比作“一个倔强的灵魂”,又把窗拟人化,既突出了风暴之猛烈,又暗示了“我”坚忍的意志。

 (2)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风暴的威力;运用象征手法,“风暴”不单指自然气候风暴,更隐喻当时社会的政治风暴、革命风暴,表达了“我"对希望和光明的向往。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题干指向明确,要顾及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第(1)句表现手法主要是修辞手法,表达效果要结合作者的心理倾向进行分析。

 第(2)句表现手法集中在“风暴”的象征意义上,对“风暴”的解读不能只停留于文本表层意思,而应深人分析。

 [评分细则:每句 3 分,其中表现手法 1 分,表达效果 2 分;意思对即可] 9、①寄托主题思想。作者将自己虚拟为诗人波特菜尔,借助他编造窗后人的故事,来反映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社会黑暗、人生疮痍.表达对他者不幸人生与苦难命运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罪恶时代的不满与控诉之情。

 ②开拓审美空间,增强感染力。借助波特莱尔编造窗后人故事这一联想与想象,扩展并充实文章内容,由实而虛,由浅人深,使行文虚实相生,笔法张弛有致,避免单调呆板。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本题是基于文本的特点而提出的。从文章的整体结构而言,这篇文章很大部分写虚拟波特菜尔编织的故事,由观察外界风景的建筑物之窗而及观察社会世相之窗。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要回答这个问题,考生要根据自己平时掌握的有关文学的知识,以及对这篇作品理解的程度进行回答,其探究的意味是明显的。

 [评分细则: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从其他角度进行回答,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 2 32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4 小题,9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魏掞之,字子实,建州建阳人。自幼有大志。师胡宪,与朱熹游。以乡举试礼部..不第。尝客衢守章杰所。赵鼎以谪死其子汾将丧过衢杰雅憾鼎又希秦桧意遣翁蒙之领卒掩取鼎平时与故旧来往简牍蒙之先遣人告汾焚之逮至一无所得。杰怒,治蒙之,拘汾于兵家所,且以告桧。掞之以书责杰,长揖径归。筑室读书,榜以“艮斋”,自是人称曰艮斋先生。

 乾道中,诏举遗逸,刺史芮烨表其行谊,特诏召之,拔之力辞。时宰相陈俊卿,闽人也,雅知掞之,招之甚力。乃以布衣入见,极陈当时之务,大要劝上以修德业、正人心、养士气为恢复之本。上嘉纳之,赐同进士出身,守太学..录。

 7

 先是,学官养望自高,不与诸生接。掞之既就职,日进诸生教诲之,又增葺其舍,人人感励。掞之请废王安石父子从祀,追爵程颢、程颐,列于祀典,不报。复言“太学之教宜以德行经术为先,其次则通习世务。今乃专以空言取人”,又不报。遂丐去。掞之累疏以谏,移疾..杜门,遗书陈俊卿责其不能救止,语其切。遂以迎亲请归,行数日,罢为台州教授。掞之在朝不能半岁,既归,喟然叹日:“上恩深厚如此,而吾学不足以感悟圣意。”乃日居艮斋,条理旧闻,以求其所未至。

 其居家,谨丧祭,重礼法。从父有客于盘者,千里迎养,死葬如礼。每遇岁饥,为粥以食饥者。请官米以贷民,至冬取之以纳于仓。部使者素敬掞之,捐米千余斛假之。岁岁敛散如常,民赖以济。

 与人交,嘉其善而救其失。后进以礼来者,苟有寸长,必汲汲推挽成就之。至或訾其近名,则蹙然日:“使人而避此嫌!为善之路绝矣”病革,母视之,不巾不见。以书召朱熹至,委以后事而诀。卒,年五十八。

 后上思其直谅,将召用之,大臣言已死,乃赠直秘阁。

 (节选自《宋史·魏掞之传》,有删节)

 10 、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

 )(3 3 分)

 A. 赵鼎以谪死/其子汾将丧过衢/杰雅憾/鼎又希秦桧意/遣翁蒙之领卒掩取鼎/平时与故旧来往简牍/蒙之先遣人告汾焚之/逮至一无所得 B. 赵鼎以谪死/其子汾将丧过衢/杰雅憾鼎/又希秦桧意/遣翁蒙之领卒掩取鼎平时与故旧来往简牍/蒙之先遣人告汾焚之/逮至一无所得 C. 赵鼎以谪死/其子汾将丧过衢/杰雅憾鼎/又希秦桧意/遣翁蒙之领卒掩取鼎/平时与故旧来往简牍/蒙之先遣人告汾焚之/逮至一无所得 D. 赵鼎以谪死/其子汾将丧过衢/杰雅憾/鼎又希秦桧意/遣翁蒙之领卒掩取鼎平时与故旧米往简牍/蒙之先遣人告汾焚之/逮至一无所得 11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分)

 A. 礼部:掌管朝廷的重要礼节、主持科举考试、负责接待外宾等,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外交部。

 B. 太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太学到宋代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学制,隶属国子监。

 C. 从祀:指古代宗庙祭祀中,常设的、次于主要祭祀对象但与其密切关联的祭祀对象如孔庙中除主祭孔子外,还附祭历代言方认可的儒家圣贤。

 D. 移疾:上书称病,为居官者因为身体有病而被迫辞职。古人还常用致仕、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12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分)

 A. 魏掞之为人正直,不畏强权。他虽然客居在太守家中,但太守为报复赵鼎并迎合秦桧,不但治了翁蒙之的罪,并拘禁了赵鼎的儿子赵汾,魏掞之写信斥责章杰。

 B. 魏掞之幼有大志,品行高尚。他参加礼部考试没有考中,后因其德行被征召入朝魏见皇上,他的建言受到皇上赞许,被赐予同进士出身。

 C. 魏掞之潜心公务,重视教育。他任职太学明间,亲自教诲学生,主张太学应把培养学生德行和传授经学知识放在首位,所以请求朝廷把程颗、程颐列入从祀大典。

 D. 魏掞之举贤进能,不避嫌疑。他对于登门拜访的后学之士,即使略有才能,也竭力举荐成就他,但也因此招致有些人的诋毁。

 1 13 3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0 10 分)

 (1)掞之既就职,日进诸生教诲之,又增葺其舍,人人感励。

 (2)部使者素敬之,捐米千余斛假之,岁岁敛散如常,民赖以济。

 10、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赵鼎以谪死/其子汾将丧过衢/杰雅憾鼎/又希秦桧

 8

 意/遣翁蒙之领卒掩取鼎平时与故旧来往简牍/蒙之先遣人告汾焚之/逮至一无所得”的意思是:赵鼎因贬谪死去,他的儿子赵汾扶持灵柩经过衢地。章杰一向就怨恨赵鼎,又为了迎合秦桧的意愿,就派遣翁蒙之带领士兵出其不意地夺取赵鼎平时同老朋友的往来书信。翁蒙之提前派人告诉赵汾,让他焚烧了这些信件,等到翁蒙之到后一无所获。其中,“赵鼎”、“其子汾”、“杰”、“蒙之”都是人名,做句子主语,前边都应断开;“杰雅憾鼎”主谓宾俱全,其后断开,排除 AD;“又希秦桧意”为目的状语,其后断开;“遣翁蒙之领卒掩取鼎平时与故旧来往简牍”语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C,故选 B。

  11、D【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 项,“移疾:上书称病,为居官者因为身体有病而被迫辞职”表述错误,应为“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故选 D。

 1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 项,“所以请求朝廷把程颗、程颐列入从祀大典”强加因果,文中是平行并列谈的两件事。故选 C。

  (1)魏掞之任职以后,每天都亲自教授课程,对他们加以教诲,还增修学舍,学生都受到感动激励。

 (2)部使者向来敬重魏掞之,拿出一千多斛米借给他,他年年都收发谷米,百姓依靠这得到救助,渡过难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既”,已经;“日”,名词作状语,每天;“茸”,修建。第二句中,“素”,向来;“假”,借;“赖”,依靠。

 参考译文:

 魏掞之,字子实,建州建阳人。从小就志向远大。他拜胡宪为师,与朱熹交往。以举人身份参加礼部考试,没有考中。魏掞之曾经客居在衢州太守章杰那里。赵鼎因贬谪死去,他的儿子赵汾扶持灵柩经过衢地。章杰一向就怨恨赵鼎,又为了迎合秦桧的意愿,就派遣翁蒙之带领士兵出其不意地夺取赵鼎平时同老朋友的往来书信。翁蒙之提前派人告诉赵汾,让他焚烧了这些信件,等到翁蒙之到后一无所获。章杰大怒,就治翁蒙之的罪,把赵汾拘捕在兵营,并且把这件事汇报给秦桧。魏掞之就写信斥责章杰,作揖后径自回到家中。建造房舍用以读书,书房匾额为“艮斋”,从这以后,人们都称他为艮斋先生。

 乾道年间,朝廷下诏各地举荐遗落民间的贤能之士。建州刺史芮烨上表称赞他的德行,朝廷特地下诏征召他,魏掞之坚决拒绝。当时的宰相陈俊卿,是福建人,向来了解魏掞之,竭力邀请他。魏掞之就凭平民的身份进入朝廷谨见皇上,尽力上言国家的当务之急,要意是劝勉皇上把修养德行、修正民心、培养士人节操作为复兴国家的根本。皇上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赐给同进士出身,让他担任太学录。

 在他以前,学官都重视虚名,自高自大,不与学生接近。魏掞之任职以后,每天都亲自教授课程,对他们加以教诲,还增修学舍,学生都受到感动激励。魏掞之请求废止王安石父子的从祀资格,追加程颢、

 9

 程颐爵位,并把他们列入从祀之中,这一请求没有得到回复。他又进言说“太学的教育,应首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和经学知识,其次是让学生学习治理国家的知识。现在国家却专以空谈选人”,又没有得到答复。于是他就请求离开朝廷。魏掞之反复上疏进谏,并称病闭门不出,同时给陈俊卿写信,责备他不能纠正制止这种歪风邪气,语气非常急迫。于是他又以迎养父母为借口请归故里,走了几天后,被罢为台州教授。魏掞之在朝廷任职不到半年,回到乡里后,感慨叹息说:“皇上的恩德如此深厚,可是我的学识却不能够感动皇上。”于是就天天生活在艮斋,整理往昔的典籍,来寻求自己还未曾涉猎的知识。

 魏掞之在家中生活,重视丧祭和礼法。他有一个客居南方的叔父,不远千里迎接奉养,死后按亲生父母的礼节送葬。每当遇到荒年,他就熬粥给饥民吃。请求把官米借给百姓,到了冬季再收取储存进仓库。部使者向来敬重魏掞之,拿出一千多斛米借给他,他年年都收发谷米,百姓依靠这得到救助,渡过难关。

 魏掞之与他人交往时,善于表扬他人优点,补救他人不足。对于按礼节来拜访的后生,只要他有一点长处,一定加以提拔举荐,从而成全他。以至有人诋毁他追求好的名声,他就局促不安地说:“假使人们都回避这种嫌疑,做善事的途径就会因此而断绝。”病重后,母亲去探望他,他不戴好头巾就不会见母亲。写信让朱熹来,把后事托付给他后与他诀别。去世时,五十八岁。

 后来,皇上考虑到他正直诚信,要征召起用他,大臣说他已经去逝,就追赠他直秘阁一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2 小题,7 7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l4~15 题。

 冯翊①西楼 郎士元 城上西楼倚暮天,楼中归望正凄然。

 近郭乱山横古渡,野庄乔木带新烟。

 北风吹雁声能苦,远客辞家月再圆。

 陶令②好文常对酒,相招一和白云篇③。

 (注)①冯翊:唐代郡名。②陶令:陶渊明。③白云篇:陶渊明《和郭主簿》诗中有“遥遥望 白云”之句,后以“白云篇”称隐士之诗。

 1 14 4 、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3 分)

 A. “倚”“望”表现诗人盼归之状,“凄然”“苦”则揭示出他的心境。

 B. 西楼暮天、古渡野庄、北风雁声都是诱发诗人内心伤感与愁苦的景物。

 C. 诗人客居他乡,“再圆”之月更添离愁,深沉的情感与景物有机交融。

 D. 前三联景中叙事,侧重叙事,描绘出一幅萧瑟苍凉的画面,自然贴切。

 1 15 5 、。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4 4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6 分)

 (1)古人云:善用人者能成事,能成事者善用人, 他与《马说》“

  ,

  ”都强调了发现和选拔人才的重要性。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认为:“

  ,

  ”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

 (3)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

  ”。

  14、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D 项,“侧重叙事”说法错误,应为侧重写景。故选

 10

 D。

 15、①意为陶渊明喜欢写文章,喜欢和朋友对饮,如有人相招饮酒,就必有唱和之文。(2 分)②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虽感叹客居之愁苦,但欲寄情山水的乐观、旷达之情。(2 分)

 【解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选材的特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解析诗句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指出诗句的具体内容写了什么;第二步,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是什么;第三步,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诗人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前三联景中叙事写景,描绘出一幅萧瑟苍凉的画面,自然贴切。西楼暮天、古渡野庄、北风雁声都是诱发诗人内心伤感与愁苦的景物。“陶令好文常对酒,相招一和白云篇”意为陶渊明喜欢写文章,喜欢和朋友对饮,如有人相招饮酒,就必有唱和之文。根据注释可知,该联用典,表达了诗人虽感叹客居之愁苦,但欲寄情山水的乐观、旷达之情。

 分析诗歌中某一联的含意,即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心境,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一是重视诗中哪些诗句带有明显、强烈的感情色彩词语;二是诗中描述图景,与作者情感的关系。即抓住诗句中的众多意象,渲染了意境怎样的特点;三是关注注释暗示信息。解析诗句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第三步,指出诗人在诗句中运用该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

  三、语言文字运用7 (7 小题,共 4 24 分) )

 17 、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 3 分)

 A.韶.(sháo)华易逝,容颜易老,浮华终是云烟。拥有阳光心态,便不受万象羁.(jī)绊;心无羁绊,坐也从容,行也从容,你才是一个优雅的、魅力十足的人。

 B.19 世纪,西方社会传统的贵族日薄.(báo)西山,资产阶级爆发户崛起。森严的阶层壁垒被打破,一批有思想、有抱负的平民跨界成了知识界的翘.(qiáo)楚。

 C.林语堂眼中的市侩.(kuài):腰有十文必振衣作响,每与人言必谈贵戚,见问路之人必作傲睨.(ní)之态,与人交谈借刁言以逞才……扪心自问,你“中奖”了吗? D.我们都为生命的短促而唏嘘,但可曾思量.(liang),正是因为短促而脆弱的生命旅途中有太多的烦闷与愤恚.(huì),那所剩无几的愉悦方显得迷足珍贵。

 17、【答案】A 【解析】B 项,“日薄(báo)西山”改为“日薄(bó)西山”,“爆发户”改为“暴发户”;C 项,“傲睨(ní)”改为“傲睨(nì)”;D 项,“迷足珍贵”改为“弥足珍贵”。故选 A。

 18 、下列对语句横线上标点符号的使用与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3 3 分)

 (1)桂林的秀美神奇,我们完全可以概括为八个字

 山青、水秀、石美、洞奇。

 (2)我国的四大发明

 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表情符号并不限于表情,“大拇指”表示赞赏、“红心”表示喜爱、“握手”表示友谊、“拳头”表示努力

 形形色色、丰富多彩。

 (4)这张成绩单是这样的

 修身 35,算术 100,经学 96,几何 85 …… (5)雷电是雷雨云中的放电现象,它的产生条件有两个

 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有使湿空气上升的动力,空气要能产生剧烈的对流运动。

 (6)西溪湿地“华丽转身”的过程,对各地抛弃急功近利思想

 践行生态发展理念,具有启发意义。

 A、(1)(2)(4)用冒号,(3)(5)用破折号,(6)用逗号 B、(1)(2)(5)(6)用破折号,(3)(4)用冒号

 11

 C、(1)(3)(6)用破折号,(2)(4)(5)用冒号 D、(1)(4)(5)用冒号,(2)(3)用破折号,(6)用顿号

 18、解析:选 D (1)“山青、水秀、石美、洞奇”是对总说“八个字”的分项叙述,应用冒号。(2)横线后面的内容是对“四大发明”概念内涵的具体解释,应用破折号。(3)横线后面的“形形色色、丰富多彩”是对前文的总结概括,可用破折号,也可用冒号,还可以用省略号表示列举省略。(4)横线后表分项叙述,应用冒号。(5)横线后表分项叙述,应用冒号。(6)“抛弃急功近利思想”和“践行生态发展理念”之间是并列关系,均属于前文“过程”的内容,应用顿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 ~1 21 题。(本题共 3 3 小题,9 9 分)

 中国印章文化源远流长。印拿在古代主要用作身份凭证和行使职权的工具。《说文解字》言“印,执政所持信也”,掲示了印章功能的核心一信。“示信”,是印章文化功能最本质之点。秦以前,官、私印都称“玺”,起初作为商业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以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证明当权者权益的法物。印章和政治仪礼结下了不解之缘,汉初名臣张良___________,解印绶辞归,意味着权力的卸除。

 印章的发展史出现过两次高潮,一次在秦汉时期,另一次在明清时期。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明清是印章热的时代,期间名家竞起,流派争衡,印学理论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成印章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印章在发展中,出现了丰富的品类,如表字印、室名印、别号印、收藏印、鉴赏印、考订印等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印章可分为实用的、非艺术性的印章和艺术性的印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部分不是截然分开、互不包容的,而是变动不居、互为转换的。

 今天,印章的示信功能已明显削弱,但它的美学系统正在加强甚至扩展。(

  ),已显露其“出蓝”之势。印章艺术,正以一种中国的语言方式,向世界讲述着文明古国的历史和文化。

 1 19 9 、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 , 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 3 分)

 A. 功成身退

 层出不穷

  俯拾皆是

 因而 B. 韬光隐晦

 应接不暇

  不一而足

 然而 C. 功成身退

 层出不穷

  不一而足

 然而 D. 韬光隐晦

 应接不暇

  俯拾皆是

 因而 20 、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 , 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3 分)

 A. 秦印注重实用,无论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B. 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外形,还是印文、章法,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C. 秦印注重实用,无论是外形,还是印文、章法,都呈现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D. 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呈现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21 、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3 分)

 A. 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对秦汉范型来说,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 B. 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对秦汉范型来说 C. 对秦汉范型来说,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篆刻家、书面家的优秀印作 D. 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对秦汉范型来说

 19、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及关联词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关联词语的使用,需要考查分句的关系,同时还需要关联词语相互搭配。第一组:功成身退:大功告成后自行隐退,不再做官或复出。韬

 12

 光养晦:意为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后文有“权力的卸除”,与之相呼应,此处应选“功成身退”。第二组: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印学理论应该是接连出现的,应选“层出不穷”。第三组:俯拾皆是:意思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不一而足: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此处在列举印章丰富的品类之后,应选“不一而足”。第四组:因而:表示因果关系;然而:指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因前后分句是转折关系,此处应选“然而”。分析可知,C 项词语最恰当。故选C。

 20、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本题,从关联词搭配来看,“无论是……还是……都”为一个整体,排除 BD 两项。从语序看,是先“外形”,然后深入到“印文、章法”;从“蕴含”和“呈现”补语看,“蕴含”搭配“着”,“呈现”搭配“出”为宜。排除 A 项。分析可知,C 项修改的最恰当。故选 C。

 21、B【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所填句子有两个对象,一个是“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一个是“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应该是“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对秦汉范型来说”和文句后文的“已显露其‘出蓝’之势”相连接。分析可知,B 项补写的最恰当。故选 B。

 22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 3 分)

 走东岸时我觉得西岸的景物比东岸的美;走西岸时适得其反,东岸的景物又比西岸的美。

  。

  。

  。

  。

  ;

 。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东方人初到西方,或是西方人初到东方,都往往觉得面前景物件件值得玩味。本地人自以为不合时尚的服装和举动,在外方人看,却往往有一种美的意味。

 ①但生长在西湖或峨眉的人,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和峨眉实在也不过如此 ②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眉,即便审美力薄弱的村夫,也惊讶它们的奇景 ③本来是习见不以为奇的东西,让雾、雪、月盖上一层白纱,便见得很美丽 ④我平时喜欢看烟雾朦胧的远树,大雪笼盖的世界和更深夜静的月景 ⑤同是一棵树,看它的正身本极平凡,看它的倒影却带有几分另一世界的色彩 ⑥对岸的草木房屋固然比这边的美,但是它们又不如河里的倒影 A.⑥⑤④②③①

  B.⑤⑥④③②① C.⑥⑤④③②①

  D.⑤⑥③④①②

 22、C 【解析】根据前句内容说“对岸美”,可知⑥为首句,排除 BD 项,紧接着是⑤④,与④联系紧密的是③,③紧随④后,再根据关联词“但”, ①排②后,C 符合题意。

 23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过 5 15 个字。6 (6 分) )

 13

 很多高血压患者觉得自己日常的血压都控制不好,再运动会有危险。到底高血压人群是否该运动?怎么运动?事实上,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

  ①

 ,因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治疗高血压的措施之一。当然运动有类别和强弱之分,不同年龄和不同病情的患者,

 ②

  。那么,运动一定可以降血压吗?运动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心率跟血压升高的过程,但是运动后有利于血压降低。规律且适宜的运动,能帮助患者降低血压 3-5 毫米汞柱,但这个数字有个体差异。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是不可...

推荐访问:月考 解析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