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制度消极影响

 地方制度的消极影响

 篇一:关于科举制度的不足之处和消极影响

  关于科举制度的不足之处和消极影响

  按照钱穆先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研究:“一项好的制度若能长久永远好下去,便将使政治窒息。”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下,科举制度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

 科举制度相关图片(14张) 第一、由于统治者改变考试内容使科举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明太祖将源于元朝的八股文正式定为科举考试文体。这种文体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段落组成,后四个段落中均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合共八股,所以叫做八股文。八股文的主题须代圣人立言,即以孔子的思想去指导写文章。清朝将圣人扩大到孔门弟子及朱熹等理学家在内的圣贤,并要求以朱熹行文的语气为样式。乾隆以后,试帖诗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项目。试帖诗与八股文一样,有固定的程式,也是八联十六句,不过八股变为六股。首联如破题,次联如承题,三联如起讲,四五联如中股,六七联如后股,八联如束股。而且必须发扬孔孟和朱熹思想,不可任意抒发自己的感想。定八股的原来用意我想可能是,用固定的格式写,便于考官评分,以示“公平”。否则,各人有各人的写作风格,必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分高下的情形。但是后来却成了统治者控制思想的工具,由于考八股文,压抑了那些本来不擅长科举科目的人的思想,也使一些知识分子,无法在学术上、思想上进行创新。从而导致了思想上的落后,使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停滞不前。甚至产生像孔乙己那样的科举牺牲者。第二、科举制度也产生了家庭悲剧。由于科举制度及第者享有丰富的优待的荣誉,而且科举也是普通人出头的重要途径,因此经常会有贫士高中之后抛妻弃子的悲剧发生,相信陈世美(首先,这只是戏曲中的人物,据考证纯为子虚乌有,况古之帝王岂容如此欺君之人哉;其次,这也是个人的私德问题。)的丑名是无人不知晓了。这虽然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当事人的思想价值观,和责任感,但是科举毕竟给了它这样一块生存的土壤。最后,科举制度导致官场腐败。科举制度随着历史车轮的推进,出现了科举制度的政治化,天地君亲师的教育又造成了师门关系的盛行。这样造成了严重的师门裙带关系现象。这些师门关系在官场中互相拉帮结派,并且官官相护。清朝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绅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借着乾隆皇帝对他的宠爱而一手遮天,收受贿赂,富可敌国。而且就多次利用科举考试的题目为饵收取考生贿赂的钱财。这就不利于国家建设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社会良好制度。造成了官场的黑暗和社会的混乱

  总之就科举制度的消极作用来说并不主要是制度本身的错误,制度本身来说应该承认科举是一项好的选官,选才制度。科举制度是为了先才,也是能够选出传统社会的真才并委以重任的。至于明清科举的八股文之风,加上中国传统重术不重技术,重视人文科学轻自然科学的传统,才是导致明清以后科学技落后的真正原因。许多论者把科场上的作弊如挟带、替考、贿赂考官、通关节等说成是科举制的弊端,认为晚清科场作弊盛行说明科举制黑暗。实际上,从宋代以后基本定型的科场条规来看,作弊是人的问题,而不是制度本身的问题。就是现在的高考也会有作弊现象。妇女被排除在选拔范围之外,也不能归罪于科举,没有科举制,古代妇女也一样无权参政,这是古代社会性质所决定的。

 篇二:考试题

  东区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

  1、一位西方学者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而忽视名所反映的实质是()

  A个人观念淡漠 B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C宗法观念深厚 D儒家伦理道德强大

  2、下列是对中国古代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其中表述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

  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

  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3、“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 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 制度因素有( )

  ①宗法制 ②分封制 ③郡县制 ④行省制

  A①②B③④C②③ D②④

  4、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材料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 )

  ①“唐制,取土之科,多因隋旧”②“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③“龙生龙,凤生凤” 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④②① D②④①③

  5、通过对从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演变过程的学习,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 )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周代的棺椁制度规定:“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

  的主要特点是( )

  A政治上实行宗法制 B西周社会的宗教色彩浓厚

  C等级森严分封制下的丧葬制度D贵族生活腐化、政治黑暗

  7、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

  大宗地位的是( )

  A周王B鲁国国君C卿大夫D士

  8、在谈及秦朝郡县制时柳宗元说,“今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摄制四海,

  运于掌握之内”柳宗元的观点是( )

  A郡县制推动了秦朝的统一 B郡县制强化了君主专制

  C郡县制加强

 了中央集权 D郡县制有利于民族融合

  9、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

  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

  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地改革

  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10、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

  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历史上与宋慈的 “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

  的有( )

  ①刺史 ②都察院 ③御史台 ④参知政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权倾

  朝野。这表明( )

  A.皇权逐渐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12、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措施中,常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

  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以下机构体现这种方式的是( )

  A.中书门下 内阁 军机处

  B.中朝 内阁 军机处

  C.中朝 中书门下 内阁

  D.尚书台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13、某学者这样评价一种政治体制:“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

  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

  A.西汉郡国并行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元朝行省制度D.明朝内阁制度

  14、“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

  米 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

  A.天人合一 B.皇权至上 C.大一统 D.法治

  15、.某朝官员王鄂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鄂的请求,并下诏“鄂可兼宰相”。时任

  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判断给事中隶属于( )

  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枢密院C 明朝的内阁D 清朝的军机处

  16、“(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

  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 B.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C.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 D.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

  17、在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中,政府官员明显有皇帝家仆的性质;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把皇帝家

  仆正规化、权力化;明清时期取消丞相制,皇帝直接指挥六部,把家族式统治扩大到整个国家机器。

  这一变化过程体现的古代中国政治的发展趋势是( )

  A.公天下意识不断加强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家天下”意识不断强化

  D.皇帝治理国家的能力不断下降

  18、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

  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上述变化发生于( )

  A梭伦改革以前 B梭伦改革时期 C克利斯提尼时期 D伯利克里时期

  19、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 )

  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④

 20、今天我国的最高权利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列雅典哪个机构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

  相似()

  A公民大会 B十将军委员会 C陪审法庭 D五百人议事会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两大题4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二十六年遂并天下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

  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王)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混战),周天子弗(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皆为郡县,甚足易制(容易控制)。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李斯主张建立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一指出他的理由是什么?(6分)

  材料二:《元史·地理志》“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

  逮元”。

  ——《元史·地理志》

  (2)结合材料二指出元朝实行行省制的主要原因?(2分)这一制度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6

  分)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

  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

  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

  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

  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

  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摘自《凤凰网》

  (3)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6分)

  材料四: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清人赵翼说)“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

  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4)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有哪些新举措?

  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6分)

  22.从隋朝创立科举制开始,科举成为历朝主要的选官制度,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北朝中后期,选官已经重视才干,而不全凭门第。隋文帝发扬此风。那时的吏部主管官卢

  恺,坚持以门第高低来选用人才,受到“除名为百姓”的处分。

  (1)材料一反映出北朝中后期选官制度产生了什么变化?(2分)隋唐两代是怎样适应这种变化

  的?(4分)

  材料二: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

 就更不计其数了)。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

  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我国的科举制度从宋

  元以后东渐西传,越南、日本、韩国、朝鲜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法国、

  美国、英国等国家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作用和重要影响。西方现代的 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孙中

  山先生曾在《五权宪法》充分肯定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

  度”。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有何积极影响?(10分)

  第三部分附加题10分。

  23.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

  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国会掌握立法权,但总统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总统行使行政权,但国会有弹劾总统

  的权力,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总统和国会可以通过最高法官的提名和任

  命来限制最高法院的权力,最高法院可以宣布国会的立法、总统的行政命令“违宪”而无效。《美国1787年宪法》

  问题: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与近代美国确立的政治式在形式上有何共同特点?(2分)本质上

  相同吗?(2分)请说明判断的理由。(6分)

 篇三:如东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综合训练历史试题(一)

  江苏省如东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一历史必修一 期中复习综合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B.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

  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D.“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

  2、周幽王欲立妾褒姒之子为王。大臣申侯上疏谏曰:“王今宠信褒妃,废嫡立庶,既乖夫妇之义,又伤父子之情。……望吾王收回乱命,庶可免亡国之殃也。”意在说明嫡庶关系的确立

  A.扩大了周朝国君统治的区域 B.消除了国家灭亡的根本因素

  C.促进了地方行政制度的完善 D.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3、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郡县制不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B.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C.二者均有弊无利 D.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

  4、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

  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

  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

  5、“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指

  A.西汉郡国并行制 B.唐朝三省六部制C.元朝的行省制 D.明朝的内阁制

  6、下列两幅地图反映了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两种制度的共同点是

  A.地方官员大多由世袭产生 B.开创新的地方最高行政单位

  C.边远地区由中央机构直接管辖D.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7、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清朝军机处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8、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单元学习结束后,有四位同学分别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一幅是

  1

 9、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

  A、都不同程度地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 B、无论财产多少,每一个公民都可以担任各种官职

  C、改革内容都有创新之举 D、都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10、《民法大全》规定: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材料所体现罗马法的原则是

  A.依法治国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自由平等 D.保护私有财产

  11、19世纪30年代前期“英国的激进分子提出了更为民主的选举权口号,激励他们为提高英国普通被统治者的政治影响而奋斗。”为此掀起了什么运动

  A、资产阶级革命 B、工业革命 C、光荣革命D、议会改革

  12、下列对英国19世纪中期以后的内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②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③内阁实际上对国王负责 ④内阁选举实际上是政党间的权力角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政治就是与魔鬼结盟,但立宪政治中与魔鬼结盟则是化敌为友,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相处又相互制约,把作恶减少到最低的程度。以上材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与核心是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C、市民的整体素质 D、革命的彻底性

  14、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

  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

  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共和制 B、联邦制 C、邦联制 D、总统制

  15、19世纪70年代,法德两国通过不同形式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下列关于两国政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国家元首均由选举产生B.两国权力中心不同 C.议会行使立法权力

  D.都体现一定民主精神

  16、下表的内容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的陈述,右侧 2

 A.①③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7、185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为万国工业博览会进行剪彩,充分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曾经也正是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而在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求的是

  A.勒索大量赔款 B.商定关税 C.开放通商口岸 D.割占香港

  岛

  18、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1843年上海的场景,其中有悖历史事实的一组镜头是

  A、一队队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英国国旗在飘扬B、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

  C、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愤 D、在海边码头,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商谈海关税额

  19、美国《纽约时报》在清朝咸丰年间曾以《清军投降,北京城楼升起英法旗》为题大幅报道近代中国发生的一件大事。这件大事应为

  A、太平天国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马克思曾经指出,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这说明

  A、太平天国运动受西方革命影响而爆发 B、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直接引起农民起义

  C、英军入侵直接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D、鸦片战争激化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

  21、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A、定都天京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发动金田起义 D、提出《资政新篇》

  22、义士丘逢甲上奏朝廷:“万民誓不从日,割亦死,拒亦死,宁先死于乱民手,不愿死于倭人之手”与这段话反映的史实有关的是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C、香港民众反对割让

  香港岛D、虎门销烟

  23、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1875—1898)在《虎丘道上》写道:“愿使江涛荡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意指敌寇的魔爪使美丽的苏州在被迫开埠后出现了故鬼吼哭的荒丘。这种惨状发生在下列哪一次战争之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24、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指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5、“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这段文献资料

  A.强调各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思想B.主张实施美国式的总统制共和制

  C.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民主共和政体D.付诸实施并极大推进民主化历程

  26、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

  地的大事,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农民运动 B、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C、决定进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 D、明确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党的革命任务

  27、右图所示的历史歌曲唱出了一个时代的革命奋斗目标。这场革命之所以蓬勃兴起,主要是因为

  A、南昌起义的成功发动B、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 (图略,国民革命歌)

  3

 C、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D、国共组建革命统一战线

  28、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辛亥革命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29、“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氏、方志敏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的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是正确的”。这是小明同学看过毛泽东诗集选后的摘录,请你判断上述摘录的内容所属的历史时期是

  A.国民革命运动 B.国共十年对峙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30、1937年7月7日,日本驻华北l3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

  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 D. 九一八事变之后

  二、判断题(正确的为A,错误的为B,每题2分,共10分)

  31、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统治的两大支柱,紧密结合,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

  治体现,被分封者都有血缘上的兄弟关系和政治上的隶属关系。

  32、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不断激化,为稳定社

  会秩序,公民法逐步为万民法取代。

  33、太平天国颁布的《资政新篇》是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

  34、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

  利。

  35、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奥巴马由选民直接选举,当选为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

  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4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3分)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3分)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4分)

  答案:(1)秦、元。

 制度:三省六部制

  (2)“上”指秦始皇。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积极影响: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3)变化:废宰相制度,设内阁,设军机处。

  消极影响:阻碍中国社会进步,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

  37. (10分)民主与专制如一对并蒂莲,在古代东西方都开出了文明之花,但近代以来民主成为时代潮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中国古代三省六部制 图二 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在率先建设现代化的那些社会中,由于现代性的挑战主要来自内部,因而转变过程徐徐展开,延续了几个世纪”。以英国为例,传统领导嬗变为现代化领导发生在1649-1832年,经济和政治转变是在1832-1945年,直到20世纪国家的政治体制才完全适应了经济和社会的变革,社会整合则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的事情。

  ——邢悦《国际关系:理论、历史与现实》

  材料三 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分别体现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分析图二所示制度形成的政治原因。(3分)

  (2)17世纪晚期,英国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从1649-1832年中英国在确立与完善这一政体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重要历史事件?(4分)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模范”在政治方面的表现,并分析这些制度得以实行的法律依据。(3分)

 5

推荐访问:宗教消极影响 消极 制度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