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第三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第三中学 2020- -1 2021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第 Ⅰ 卷( 选择题,共 50 分 分)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化学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下列过程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可燃冰作燃料

 B. 黄豆酿酱油 C. 爆竹燃放

 D. 活性炭除味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可燃冰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A 不符合题意; B.黄豆酿酱油为发酵过程,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 B 不符合题意; C.爆竹燃放时火药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C 不符合题意; D.活性炭除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 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 D。

 2. 下列关于著名科学家的国籍、名字与主要贡献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①英国—道尔顿—提出氧化学说 ②英国—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 ③英国—拉瓦锡—提出原子论 ④俄国—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⑤意大利—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 详解 』 ①法国—拉瓦锡—提出氧化学说、故说法错误; ②英国—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说法正确; ③英国—道尔顿—提出原子论,故说法错误; ④俄国—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说法正确; ⑤意大利—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说法正确; 答案选 C。

 3.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 15 H 22 O 5 )而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项发现属于农业方面的应用

 B. 青蒿素由三种元素组成 C. 青蒿素由 C 原子和 H 2 O 分子构成

 D. 青蒿素中 C、H、O 的质量比为 15∶22∶5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抗疟新药青蒿素(C 15 H 22 O 5 )的发现属于医学方面的应用,故 A 不符合题意; B.根据抗疟新药青蒿素(C 15 H 22 O 5 )的化学式,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 B 符合题意; C.青蒿素是由青蒿素分子构成的,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也不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 C不符合题意; D.青蒿素中 C、H、O 的质量比为 12×15:1×22:16×5=90:11:40,故 D 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 B。

 4. 在研究钠的性质时:将一粒金属钠和一块铜片分别盛在表面皿中,来研究它们在空气中的稳定性。本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①假说法

  ②实验法

  ③分类法

  ④比较法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 『答案』 C 『解析』

 『详解』 ①假说法是以客观事实材料和科学理论为依据,对未知事实或规律所提出的一种

 推测性说明,题目未提出推测性说明,故①错误; ②通过将两金属暴露于空气中,以实验研究它们在空气中的稳定性,故②正确; ③没有分门别类地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故③错误; ④金属钠和铜片分别盛在表面皿中,采取对比方法来研究它们在空气中的稳定性,故④正确。所以采取的方法为实验法、比较法。故选 C。

 5. 实验室中保存少量的金属钠,下列对容器和隔离剂的选择中,正确的是(

 ) A. 细口瓶,煤油 B. 广口瓶,煤油 C. 细口瓶,水 D. 广口瓶,水 『答案』 B 『解析』

 『详解』 金属钠为块状固体,为了取用方便,应该保存在广口瓶中,钠的密度比煤油的密度大,将钠保存在煤油中,使钠与空气隔绝,防止钠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或氧气反应,答案选B。

 6. 已知 A 是一种金属单质,B 显淡黄色,A、B、C、D 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C 是碳酸钠 B. D 应密封保存 C. A 与 O 2 反应只能生成 B D. 反应①、②中生成的气体相同 『答案』 C 『解析』

 『分析』 B 为 A 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为氧化物,颜色为淡黄色,应为 Na 2 O 2 ,则 A 为 Na,C 为 Na 2 CO 3 ,D 为 NaOH,反应①是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②是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由此分析。

 『详解』 A.根据分析,C 是碳酸钠,故 A 不符合题意; B.D 为 NaOH,易潮解,故应密封保存,故 B 不符合题意; C.A 为 Na,钠与氧气在常温下可以生成氧化钠,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故 C 符合题意; D.反应①是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②是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①、②中生成的气体相同,都是氧气,故 D 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 C。

 7. 某化学教师为 “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图装置的实验。实验操作: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B. 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 NaOH 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 C. 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D. 发生的反应为 2Na+Cl 2 2NaCl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钠与氯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钠,故 A 正确; B、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防止氯气污染环境,故 B 正确; C、钠的焰色为黄色,灼烧发出黄色的火焰,故 C 错误; D、钠与氯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 2

 2NaCl,故 D正确; 故选 C。

 8. 已知 64g 氧气(O 2 )和臭氧(O 3 )的混合气体中含有氧原子数为(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 2N A

 B. 3N A

 C. 4N A

 D. 无法确定 『答案』 C 『解析』

 『详解』 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故 64g 混合物中含有的物质的量为 n=mM=64g16g/mol=4mol,含有氧原子数为 4N A ,答案选 C。

 9. 某市售盐酸的质量分数为 36.5%,密度为 1.18 g·cm- 3 ,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3

 mol·L- 1

 B. 8.4

 mol·L- 1

  C. 11.8

 mol·L- 1

 D. 0.5

 mol·L- 1

 『答案』 C 『解析』

 『详解』 根据浓度和质量分数的关系式,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1000Mρω=1000 1.18 36.5%36.5mol/L =11.8mol/L, 答案选 C。

 10. 若 1g CO 2 中含有 x 个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 A. 144mol- 1

 B. 44x mol- 1

 C. 3x44mol- 1

 D. 44x3mol- 1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根据 n=mM计算二氧化碳物质的量,含有原子物质的量为二氧化碳的 3 倍,再根据 N=nN A 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由此分析。

 『详解』 1g CO 2 的物质的量=1g44g/mol=144mol,又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3 个原子构成的,含有 x 个原子,则:144mol×3×N A =x,故 N A =44x3mol -1 ,答案选 D。

 11. 100mL 0.3mol·L -1

 Na 2 SO 4 溶液和 50mL 0.2mol·L -1

 Al 2 (SO 4 ) 3 溶液混合后,溶液中 SO 4 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假设混合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A. 0.20mol·L -1

 B. 0.25mol·L -1

  C. 0.40mol·L -1

 D. 0.50mol·L -1

 『答案』 C 『解析』

 『 详解 』 Na 2 SO 4 的物质的量为 0.1L×0.3mol•L -1 = 0.03mol,则 n(SO 4 2- )=0.03mol ,Al 2 (SO 4 ) 3的物质的量为:0.05L×0.2mol•L -1

 = 0.01mol,则 n(SO 4 2- ) = 3×0.01mol=0.03mol,所以混合后溶液中 n(SO 4 2- )= 0.03mol+0.03mol=0.06mol,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可以粗略认为是两溶液混合

 后体积之和,故硫酸根的物质的量浓度=0.06mol0.15L=0.40mol•L -1 ,所以 C 符合题意;故选 C。

 『点睛』 根据 n=cV 计算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各自含有 SO 4 2- 离子物质的量,两溶质含有的 SO 4 2- 的物质的量之和为混合溶液中 SO 4 2- 离子的物质的量,根据公式 c=nV只来计算 SO 4 2- 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12. 下列各物质所含原子数目,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

 ①0.5molNH 3

  ②标准状况下 22.4LHe

 ③9g 水

 ④0.2molH 3 PO 4

 A. ①④③② B. ④③②①

 C. ②③④①

 D. ①④②③ 『答案』 A 『解析』

 『详解』 ①1 个 NH 3 分子含有 4 个原子,0.5molNH 3 的原子数为 0.5×4N A =2N A ; ②根据 N=nN A ,标准状况下 22.4L 氦气的物质的量为 n=mVV=22.4L22.4L/molmol=1mol,氦气分子是单原子分子,原子数为 1mol×N A =N A ; ③水的质量为 9g,水的物质的量 n=mM=9g18g/mol=0.5mol,一个水分子含有三个原子,含有的原子数为:0.5mol×3×N A =1.5N A ; ④一个 H 3 PO 4 中含有 8 个原子数,0.2molH 3 PO 4 中含有的原子数为 0.2×8N A =1.6N A ; 含有原子数由大到小顺序排列顺序为①④③②; 答案选 A。

 13. 为探究钠的部分性质,设计实验操作如下:

 ①向如图所示的试管中加入苯(已知苯的密度为 0.86 g·cm -3 ,苯不溶于水);②拔出大头 针,使 Na(密度为 0.97 g·cm -3 )落入苯中(钠与苯不反应);③从长颈漏斗中加入 MgCl 2 溶液(密度约为 1 g·cm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把 MgCl 2 溶液加入苯中,MgCl 2 溶液在上层

 B. 钠一直停留在苯层不发生反应 C. Na 在 MgCl 2 溶液与苯的界面处反应,并上下跳动直至消失,下层有白色沉淀产生 D. Na 在 MgCl 2 溶液底部四处游动,MgCl 2 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由于苯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将把 MgCl 2 溶液加入盛有苯的试管中时,液体分层,MgCl 2 溶液在下层,苯在上层,A 错误; B.钠与 MgCl 2 溶液中的水反应产生 NaOH 和 H 2 ,气泡附着在钠块上,使固体浮力增大,Na 块上升进入苯中,当 H 2 脱离钠块后,钠落入 MgCl 2 溶液中,又发生上述反应,因此钠块并不是一直停留在苯层不发生反应,B 错误; C.由于密度 ρ(苯)<ρ(Na)<ρ(H 2 O),所以金属 Na 在 MgCl 2 溶液与苯的界面处与溶液中的水反应产生 H 2 反应,氢气泡使 Na 受到的浮力增大,钠块上升,后又下落界面处的 MgCl 2溶液中进一步与水反应,钠块上下跳动直至消失,反应产生的 NaOH 与 MgCl 2 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 Mg(OH) 2 白色沉淀,因此会看到下层有白色沉淀产生,C 正确; D.由于密度 ρ(苯)<ρ(Na)<ρ(H 2 O),所以 Na 块在 MgCl 2 溶液与苯界面处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产生的 NaOH 与 MgCl 2 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 Mg(OH) 2 白色沉淀,D 错误; 故答案为 C。

 14. 下列各溶液中,Na + 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 4L 0.5mol•L -1 的 NaCl 溶液 B. 1L 0.3mol•L -1 的 Na 2 SO 4 溶液 C. 0.8L 0.4mol•L -1 的 NaOH 的溶液 D. 2L 0.15mol•L -1 的 Na 3 PO 4 的溶液 『答案』 B 『解析』

 『详解』 离子的浓度与溶液的体积无关,与物质的化学式有关; A.0.5mol•L -1 的 NaCl 溶液中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0.5mol•L -1 ; B.0.3mol/LNa 2 SO 4 溶液中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0.3mol•L -1 ×2=0.6mol/L; C.0.4mol/LNaOH 溶液中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0.4mol/L; D.0.15mol/LNa 3 PO 4 溶液中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0.15 mol•L -1 ×3=0.45mol/L; 钠离子浓度最大的是 B,答案选 B。

 15. M(NO 3 ) 2 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2M(NO 3 ) 2 2MO+4NO 2 ↑+O 2 ↑,加热 29.6g M(NO 3 ) 2 使其完全分解,在标准状况下收集 11.2L 的气体,那么 M 的摩尔质量是(

  )

 A. 64g/mol B. 24g/mol C. 65g/mol D. 40g/mol 『答案』 B 『解析』

 『详解』 标况下生成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1.2L22.4L/ mol=0.5mol,由 2M(NO 3 ) 2

 2MO+4NO 2 ↑+O 2 ↑,可知 M(NO 3 ) 2 的物质的量为 0.5mol×25=0.2mol,则 M(NO 3 ) 2 的摩尔质量=29.6g0.2mol=148g/mol,故 M 的摩尔质量为 148g/mol-2×62g/mol=24g/mol,故答案为 B。

 二、不定项选择题( 本题包括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每小题有一个选项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分) 16.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Na 2 O 2 是淡黄色固体,Na 2 O 是白色固体,二者都能与水反应生成 NaOH B. 钠投入盐酸中,钠先与水反应 C. 将钠投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中,水溶液变为红色 D. 2 g H 2 充分燃烧后产物被 Na 2 O 2 完全吸收,Na 2 O 2 固体增重 2 g 『答案』 BC 『解析』

 『详解』 A.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氧化钠是白色固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 A 正确; B.钠与水反应的实质是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反应,盐酸中氢离子浓度大于水中氢离子,则钠投入盐酸中,钠先与盐酸反应,故 B 错误; C.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则将钠投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中,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使溶液变为蓝色,故 C 错误; D.氢气在氧气在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 2 +O 2 点燃 2H 2 O,反应生成的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 2 O+2Na 2 O 2 =4NaOH+O 2 ↑,将两个反应方程式相加可得 H 2 +Na 2 O 2 =2NaOH,由方程式可知 Na 2 O 2 固体增重 2g,故 D 正确; 故选 BC。

 17. 已知 NaClO 溶液与2CO 能发生如下反应:2 2 3NaClO H O CO =NaHCO HClO  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HClO 比2 3H CO 的酸性弱 B. 加入少量盐酸可增强 NaClO 溶液的漂白性 C. 通入少量2Cl 可增强 NaClO 溶液的漂白性 D. 84 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   2 Ca ClO ,可用于消毒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由强酸制弱酸的反应原理可知,碳酸的酸性比次氯酸的强,故 A 正确; B.加入少量盐酸,盐酸与次氯酸钠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浓度增大,溶液的漂白性增强,故 B 正确; C.通入少量氯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浓度增大,溶液的漂白性增强,故 C 正确; D.84 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不是次氯酸钙,根 D 错误; 故选 D。

 18. 用 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

推荐访问:博兴县 滨州市 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