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0学年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2019- -0 2020 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考试试题

 一、非选择题(每小题 2 2 分,共 0 30 题 题 0 60 分)

 1.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 儒家“仁爱”思想 B. 墨家“兼爱”思想 C. 儒家“礼治”思想 D. 墨家“非攻”思想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思想。材料的意思是: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看待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看待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的身体,就像看待自己的身体。这样内外就没有了分别,这反映了“兼爱”的思想,因此 B 项符合题意。

 2.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 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 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 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 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答案』 A 『解析』 孟子“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思想体现的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所以本题 『答案』 为 A 项。材料体现不出个人独特的性格,故 B 项错误;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们反对礼教的束缚,主张反抗专制制度,故 C 项和 D 项错误。

 3.“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应出自(

 )

 A. 荀子 B. 老子 C. 墨子 D. 韩非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材料主张以礼制教化民众,以法治治理国家,体现荀子礼法并用的主张,故 A 项正确;B 项,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排除;C 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D项,韩非子主张法术势及加强专制集权,排除。

 4.先秦某位思想家谈到人性时指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该思想家还提倡 A. 事异则备变

 B. 无为而治 C. 仁政 D. 制天命而用之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荀子的性恶论,需要建立相应的礼制规范人们的行为,而制天命而用之也是荀子所提倡的,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事异则备变是韩非子的观点,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无为而治是老子的观点,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仁政是孟子的观点,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

 5.成语“萧规曹随”反映的汉初的主要的政治统治思想是 A. 儒家的“仁政”思想 B. 法家的法治思想 C. 墨家的“兼爱”思想 D. 道家 黄老之学 『答案』 D 『解析』 萧规曹随,成语,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黄老之学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黄老之学是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但到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故排除 ABC,选 D。

 6.上天有四季,君王有四政,四政好像四季,类别相通。轻赏是春季,重赏是夏季,惩罚是秋季,刑戮是冬季,赏赐刑罚不可以不具备,好像春夏秋冬不可以不具备。以上反映的是 A. “独尊儒术” B. “三纲五常” C. “天人感应” D. “天人合一”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是把“上天”和君王的政治相联系,用四季和君王政治相匹配。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D 正确;“独尊儒术”是指罢黜百家思想,独尊儒学,A 错误;“三纲五常”是指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的制度,B 错误;天人感应,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

 不符合题意,故 C 错误。

 7.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体现了

 A. 外儒内法 B. 外法内儒 C. 以礼入法 D. 道法结合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 “罢黜百家,独酋儒术”一方面反映了以儒家思想治国,另一方面反映了文化上专制特征,故体现外儒内法的特点,A 项正确,B 项排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未体现以礼入法的特点,排除;D 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未反映道家思想,排除。

 8.董仲舒曾对汉武帝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又说:“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上述观点 A. 迎合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B. 体现社会变革时期的需要 C. 融合佛、道思想的新儒学 D. 完全背离传统的民本思想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反映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迎合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故 A 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没有体现社会变革时期的需要,故 B 项错误。佛教是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董仲舒的新儒学没有吸收佛教观点,故 C 项错误。董仲舒的新儒学保留了儒家的民本思想,故 D 项错误。

 9.《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 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 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 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 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答案』 D 『解 析』 《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而公孙弘因为《春秋》封官晋爵,成为天下学习的榜样,联系所学知识,结合汉武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不难得出儒学地位的提高, D 项正确。A、B 两项与材料中公孙弘因《春秋》而封官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提倡儒学是政府行为,故排除 C 项。故选 B 项 10.在思想文化方面,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其相同点是 A. 强化儒家伦理道德

 B. 禁绝其他思想学派 C. 激起社会强烈反抗 D. 解决意识形态问题 『答案』 D 『解析』 秦代焚书坑儒,而汉代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都是强化儒家理论道德,但由此可知,秦汉的思想文化方面的相同点解决的是意识形态的问题,故 D 项正确;秦代不是强化伦理规范,故 A 项错误。不管是秦代的“禁”,还是汉代的“尊”,都没有禁绝其他思想学派,故 B 项错误;秦代的焚书坑儒引起了反抗,但是汉代经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确立起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故 C 项错误。

 11.宋代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主张“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并给予统的哲学论证。这说明宋代理学 A. 改造儒学的天命思想 B. 弘扬关怀现实的传统 C. 重视儒学思想思辨化 D. 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 『答案』 C 『解析』 “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说明儒学在北宋时期走向了思辨化过程,C 正确;A 是汉代儒学特点;B 中关注现实不符合题意;D是理性思想表现。

 12. 北宋时,枢密副使任布娶了一位寡妇李氏。李氏相夫教子,传为佳话。明初,进士王希曾请求为曾改嫁的母亲守孝三年,明太祖以“失节”为由,只准一年。这反映了 A. 北宋枢密院权力逐步扩大 B. 明代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 C. 北宋时心学成为官方哲学 D. 明代商品经济落后于宋代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明初,进士王希曾请求为曾改嫁的母亲守孝三年,明太祖以“失节”为由,只准一年。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到明代时期,理学已成为

 官方哲学,三纲五常也就往往束缚了人们思想。而早在北宋时还尚未如此。故选 B 项。

 13.“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泱洽:贯通)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 A. 知行合一 B. 发明本心 C. 格物致知 D. 致良知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主张道理在上,通过接触实践去掌握,理学的格物致知,在哲学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 C 项正确;ABD 项属于心学的内容,排除。

 14.如下图形象地反映了

 A. 传统科技的兴衰 B. 君主专制的演化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儒家思想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兴起发展,秦朝时受到打击,汉武帝时期确立为正统思想,三国两晋南北朝受到佛道的冲击有所下降,宋明时期成为官方哲学,随着西学东渐展开,受西学冲击,其地位下降,该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发展,故 D 项正确。传统科技在秦汉时期应该继续呈现上升趋势,故 A 项错误。君主专制在明清时期达到最高峰,故 B 项错误。商品经济在明清时期达到最高峰,故 C 项错误。

 15. 明代德清禅师曰:“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小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这表明德清禅师 A. 认为儒、道、佛三教相互矛盾 B. 主张以佛教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C. 提倡儒、道、佛三教合一 D. 强调做学问要学习诸子百家典籍 『答案』 C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提倡儒、道、佛三教合一,三者进行融合,故 C 项正确。

 16.王阳明说:“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君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哉!”王阳明旨在说明 A. 强调伦理道德 B. 重视知行合一 C. 宣扬格物致知 D.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中 “理岂外于吾心哉!”来看,王阳明旨在说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故 『答案』 为 D 项。A、B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程朱理学宣扬格物致知,排除 C 项。

 17.“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 李贽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可见作者主张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故 A 项符合题意;B 项,黄宗羲主张君臣平等,批判君主专制,与题干无关,排除;C 项,顾炎武提倡众治,与题干无关,排除;D 项,王夫之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反对历代帝王将天下作为私产,不符合题意,排除。

 18. 顾炎武给黄宗羲写信自述为学感受,说“炎武自中年以前,……而于圣贤六经之指,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渐有所窥。……以管见为日知录一书,……但鄙著恒自改窜,未刻;其已刻八卷乃数年前笔也,先附呈大教。”由此可见他的治学风格是 A. 经世致用 B. 开拓创新 C. 旁征博引 D. 严肃负责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于圣贤六经之指,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渐有所窥”中可以看出,顾炎武严肃负责的治学风格。所以 『答案』选 D。

 19.古希腊人留下这样的名言:“你可以拿走我们的面包,拿走我们的空气,但你不能拿走我们的奥林匹亚精神。天之下,地之上,便是我们厮守终生的信念,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只

 有使它更快、更高、更强……”这表明他们 A. 坚守个人主义 B. 崇尚精神追求 C. 重视民主信念 D. 倡导人类平等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但你不能拿走我们的奥林匹亚精神”、“更快、更高、更强”说明古希腊人崇尚的是精神追求,B 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坚守个人主义,而是强调古希腊人崇尚精神追求,排除 A。材料强调古希腊人崇尚精神追求,没有体现重视民主信念,排除 C。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倡导人类平等,而是强调古希腊人崇尚精神追求,排除 D。

 20.雅典公民要具备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能力,并懂得驳倒对手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参与城邦生活,因此学习修辞学和辩论术成为雅典的一股潮流。智者学派的兴起直接迎合这股潮流,因而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可见,智者学派的兴起主要是因为当时 A. 雅典工商业经济发展 B. 雅典民主政治的发达 C. 雅典人崇尚理性精神 D. 雅典浓郁的文化氛围 『答案』 B 『解析』 材料“更好地参与城邦生活,因此学习修辞学和辩论术成为雅典的一股潮流”反映了智者学派的兴起适应了公民参与城邦民主政治的需要,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发达,故 B正确;材料未涉及雅典工商业经济发展与智者学派的兴起之间的关系,故 A 错误;雅典人崇尚理性也是参与城邦民主政治的需要,故 C 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雅典浓郁的文化氛围,故D 错误。故选 B。

 21.柏拉图的思想对西方世界有深远的影响。以下对于他的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 A. 为雅典的民主制度进行了辩护 B. 《国家篇》启示了近代民主思想 C. 认为概念世界优先于现实世界 D. 开创了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传统 『答案』 C 『解析』 柏拉图的认为概念世界优先于现实世界,故 C 正确;A 是苏格拉底;柏拉图是《理

 想国》,故 B 错误;D 是智者运动。

 22.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 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两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 蕴含人文主义精神 B. 倡导个性自由 C. 批判原有社会秩序 D. 维护君主权威 『答案』 A 『解析』 孔子主张“德治”,注重人文主义思想,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属于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故 A 项正确;孔子不主张个性自由,故 B 项错误;孔子主张维护周礼,故 C 项错误;维护君主权威不适合苏格拉底,故 D 项错误。

 23. 薄伽丘在小说《十日谈》中说:“谁要是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可得好好儿拿出点本领出来呢。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呢。”这表明作者认为 A. 人类天性迟早要突破各种束缚 B. 遏制人类天性必须具备非凡的本领 C. 反对以任何形式遏制人类天性 D. 只有头破血流才能遏制住人的天性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薄伽丘和材料内容“谁要是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可得好好儿拿出点本领出来呢...

推荐访问:辽源市 吉林省 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