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国学故事1:国学与幼儿教育

婴幼儿网免费发布幼儿教育:国学故事1,更多幼儿教育相关信息请访问婴幼儿网。

【导语】故事作为一种幼儿喜欢的文字形式,故事对于孩子来说有特殊的吸引力。一些好的故事,他们可以百听不厌。其优美的语言典型的人物形象塑造,生动的故事讲述,让幼儿深深的吸引,使他们增长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并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的假丑恶,从而培养爱憎分明的情感,并把学到的好思想见褚于行动。大范文网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大范文网!



  【篇一】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入风波里。

  [注释]

  1.渔者:捕鱼的人。

  2.但:只。爱:喜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3.君:你。一叶舟:像飘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4.出没:忽隐忽现。

  【简析】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篇二】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注释】

  1、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

  2、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简析】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

  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篇三】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简析】

  1、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2、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3、莓:一种小草。

  4、苔:苔藓植物。

  5、借问:向人打听。6、应:理睬。

  【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作。

  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由此亦可想见小儿不拘形迹专注于钓鱼的情景。“草映身”,不仅是在为小儿画像,在结构上,也为下句的“路人借问”埋下伏笔。因为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至于他在“招手”之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之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这首诗勾画小儿垂钓的神情动态活灵活现,富有生趣,堪称佳作。

推荐访问:幼儿教育:国学故事1 幼儿国学经典故事 幼儿国学教育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