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设及研究论文

  高校党的建设的研究论文

 高校要把思想理论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习近平在第十七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高校是高知识群体和高水平知识创新活动密集的战略高地,是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积极推动理论创新的重要基地,也是有效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图谋的前沿阵地。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形势复杂、任务艰巨。从国际环境看,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渗透活动,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斗争和较量将是长期尖锐的,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而高校正处在这种斗争和较量的前沿。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社会正处在发展机遇期、矛盾凸显期,利益关系更趋复杂,一些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会影响到高校党员和师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认识和行为特点,容易给师生带来思想困惑,迫切需要加强对各种思潮、观点和文化的正确引导。从高校自身环境看,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改革、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使高校党员和师生接触的信息更加广泛,选择的自由更加多样,思想的个性更加明显。这些都增加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难度。历史经验反复证明,高校思想舆论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会去占领。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高校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革创新、不能止步不前。各级党委和高校党组织要增强政治意识、政权意识、责任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把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分析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及时掌握高校思想理论动向和校园舆情动态,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第一,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高校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高校的指导地位,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师生,要一以贯之、常抓不懈。第二,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本质上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与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斗争。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积极探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和途径,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系统进高校教材、生动进高校课堂、扎实进大学生头脑工作,在广大师生中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道德风尚。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和学校出版社的建设,严格社团、课堂、讲座和网络的管理,坚持研究无禁区、讲课有纪律,坚决反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绝不给错误思想提供传播渠道,确保阵地巩固、导向正确。第三,发挥高校在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中的独特优势。要充分调动和发挥高校广大理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高校建设成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要组织高校理论工作者开展联合攻关,及时总结我们党带领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努力拿出一批有价值、有分量的理论成果。第四,正确把握思想理论建设中的一些重大关系。意识形态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高校党员和师生思想活跃,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比较强,在社会思想观念和人们价值取向日益多样的情况下,这个特点显得尤为突出,更加需要我们用心研究工作对象特点,创新工作方法,讲求工作艺术,不断增强思想理论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这里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要正确处理学术自由和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关系,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类思潮的有效方式,努力做到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坚决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影响。二要正确处理一元指导思想和文化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努力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亲和力、凝聚力,努力构建贴近师生生活、贴近师生实际、贴近高校改革发展实践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和谐校园文化。三要正确处理先进性和广泛性的关系,注重区分高校师生中党内知识分子和党外知识分子不同群体,采用不同的宣传教育方式和途径,循序渐进地将科学理论转化为广大师生的思想共识。四要正确处理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关系,既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在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的过程中凝聚和教育师生。

 ——摘自2008年12月19日习近平在第十七次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建设

 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在第十九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会前会见会议代表时强调,把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好,为“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迫切要求高校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迫切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各级党委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高校党建工作抓好。高校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居于重要地位。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政治上坚定、业务上优秀、作风上过硬、广大师生认可的同志选配到学校领导班子中,特别要选好配强党委书记和校长,切实增强高校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提高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习近平强调,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是高校党的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当前要认真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适应高校改革发展建立健全高校党的各级组织,进一步明确党组织职责任务,丰富党组织活动内容,健全党组织工作制度,实现高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他指出,当前正在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高校党组织要紧紧围绕高校的中心任务,努力创科学发展之先、争校园和谐之优,在高校党组织和党员中进一步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创先进的浓厚氛围,使创先争优活动真正成为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12月15日

 李延保(中山大学)在《高校党委在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中的地位与作用》一文中认为,不同国家大学的管理体制是不相同的。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必须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制度,这是坚持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根本保证。高校的领导班子必须靠民主集中制原则来理顺关系,实现党对学校的领导。对于学校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由学校党委(常委)会集体讨论决定。二是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制度。学校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由集体讨论决定后,由分管领导负责组织实施。学校各项日常工作,由分工负责的领导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地处理。三是建立和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在重大问题决策上,要增强透明度,充分发挥专家的决策咨询作用,做到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没有进行专家论证不决策,没有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不决策。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两个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第一,关于“党管干部”问题。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关键是要有一批高素质的,具有现代眼光并熟悉教育规律的领导者、管理者。党对高校的领导也是通过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来实现的。因此,“党管干部”是我国高校干部选拔制度中的重要原则,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第二,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问题。加强高校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改进党组织在群众心目中形象,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是有效地实行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基础与前提。党委必须高度重视各级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摘自《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

 高明、顾晓静(南京工业大学)在《切实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一文中指出,谁掌握了青年谁就掌握了未来。在当前国际形势大背景下,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人才争夺非常激烈,其很重要的争夺对象就是青年一代。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更为复杂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的冲击,如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此不能做出有力的回应,就很可能处于被动的境地,从而引起社会矛盾和冲突,引起人们对党的意识形态合法性的怀疑,甚至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高校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面对国内外变化了的新形势新挑战,高校党组织应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保证党对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动权,把对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贯穿于整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校是国际风云、社会变革、政治思想、学术思潮等信息密集的地方,既是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重要园地,也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的重点对象,还是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前哨阵地。面对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情况,高校党委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进一步强化阵地意识,牢牢掌握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掌握主动权,核心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想。高校要根据各宣传阵地的特点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用马克思主义和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占领各种宣传舆论阵地。对各种错误的思想观点和言论,对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挑战和攻击,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理直气壮地抵制,要严格加强对高校课堂教学、学术论坛、学术讲座、社团活动、各种宣传媒体和出版物的管理,决不能为错误的思想观点提供传播条件和传播渠道,更不能为错误的思想观点提供宣传讲台。网络文化阵地同任何思想阵地一样,如果不用先进文化去占领,低级颓废的精神垃圾就会乘虚而入。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加强互联网宣传队伍建设,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用先进文化去占领校园网络文化阵地。

 ——摘自《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

 张小娟(安阳工学院)在《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一文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章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这一领导体制的保证下,我国高等教育经过世纪之交的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已经宣告这种领导体制是一种成功的领导体制。但是这种领导体制在运行的过程中,也不断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不断探索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这种领导体制的措施和途径,促使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日臻完善和成熟,更好地承担起我国高等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中的历史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高等学校的内部领导体制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几经变迁,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不断成熟的过程。实践证明,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效地保证了党对高校的领导,保证了高校的学术活动,保证了高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历史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必然选择。在我国的高校中,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原则,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在高校实行党委领导,这是中国特色,是由中国历史、中国国情决定的;校长负责制,是由高校特点、高校的性质决定的。这两种体制的结合,实质上是中国特色的要求和普遍规律的结合。这种结合在中国高校的长期发展实践中已经取得了成功。实践证明,只有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才能保证学校的良好秩序和学术活动的正常开展;也才能保证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摘自《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6期

 丁根林(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建国以来高校党建的历程、经验与启示》一文中认为,60年来,高校一直存在着要不要党的领导的争议。从50年代的“党委治校”还是“教授治校”的大争论,“文革”期间群众组织代替党的领导,到80年代中后期高校党委职能的弱化,不仅给高校工作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甚至危及了全国政局的稳定,冲击着党的执政地位。中国高等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它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能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这一目标的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高校建设和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60年的高等教育发展史证明,凡是政治与业务的关系处理得较好的时期,教育发展就顺利,培养的人才素质就高。反之,由于强调“空头政治”而导致高等教育质量滑坡,由于淡化党的领导,重业务、轻政治,重智育、轻德育,导致青年学生迷失政治方向,出现信仰危机和精神道德滑坡等不良现象,教训是深刻的。60年来,高校领导体制从“校长负责制”到“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经历了多次反复。实践证明,这一领导体制既60年来,一批批忠诚于马克思主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正充实到了各级领导岗位和各级职能部门,实现着政权的平稳接替。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突显出中国高等学校社会政治地位中心化趋势的增强,也使得重视高校党建工作正在形成为党在新时期的执政规律。

 2009年第12期

 .页眉.

 .页脚

推荐访问:高校党的建设 党建 高校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