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自己工作实际阐述教师专业素质结1

 结合自己工作实际阐述教师专业素质结构

  大岭中心校朱伟伟

 (一)教育教学能力1、教育活动设计能力

  2、教育活动实施能力

 ? 3、教育过程的组织与调控能力

 (二)教育评价与反思能力? 1、评价他人

  2、自我评价与反思能力

 具体分解:

 (一)教育教学能力:

 1、?教育活动设计能力

 (1)?教育活动目标设计:

 A、?在目标设计中,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必须全面设计教育目标,体现教育功能的前瞻性,以一定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有目的地培养和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在现有发展水平上的转化;

 B、?目标的设计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

 C、?目标的设计应重视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充分体现教学的四项基本价值:知识是基础,能力为中心,品格是保证,方法为手段;

 D、?目标的设计要具体——体现操作性,恰当——体现适度性,差异——体现层次性。(2)?教育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A、?教育内容的选择与安排要充满时代气息,即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①?在保留传统学科知识基础的精髓的前提下,通过删、减等手段进行知识的更新,还善于运用新的科学思想构建新的逻辑体系;

 ②?除了关注学科知识体系的更新外,还充分关注受教育者在成长过程中,诸如个性、情感、人格、动机、道德品质等方面培养内容的更新;

 ③?关注信息教育的普及与深化;

 ④?充分利用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在教育活动中适当引入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知识或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

 ⑤?采用选修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科普知识教育与人文精神塑造;

 ⑥?注重加强对教材的分析与挖掘,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不断融入学科发展前沿及跨学科领域的相关知识,让课堂充满时代的气息。B、?教育内容的选择与安排要紧密联系社会实践,即教育内容的实用化。

 ①?在教育过程中要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知识;

 ②?引导受教育者在生活实践中掌握教育内容。通过亲身体验去感悟、检验知识的由来、本质及应用前景。

 ③?教育内容必须要与当代社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培养受教育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境界。

 ④?教育者平时要有意识地加强应用意识的培养,多关注生活,善于结合教育内容,从生活表象中抽取出具体的问题;

 ⑤?教育者既要善于钻研教材,又要注意摆脱应试观念的束缚,不做教材的奴隶。

 (3)?教育过程设计:

 A、?树立课程意识,发挥课程的整体功能;

 B、?教学组织形式由接受式向探究式转变;

 C、?教育者要由被动地执行和施授课程,转变为主动开发和创新课程;

 D、?树立过程意识,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问题意识”,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问题情境,引导受教育者参与探究、思考;

 E、?教育过程的设计不仅应以问题为开端和主线,而且应以问题为终结;

 F、?树立导学意识,教育者要有“以学定教”的思想,重视对受教育者的了解与指导;

 G、?树立开放意识、创新意识,突破课本为中心、突破教师为中心、突破课堂为中心;

 H、?树立整合意识,通过对内容的整合让受教育者从整体上去掌握、丰富、激活某一学科的知识;

 I、?教育过程的设计重视知识间的相互关联和结构化知识的整体呈现;

 J、?重视学科基本原理、认识方法和思维模式的教学;

 K、?重视引导受教育者探究、发现、创造。

 2、?教育活动实施能力:

 (1)?教育教学方法手段的应用:

 ①?情境教学法:开发教学内容,多样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发情趣:首先,整体设计应有戏剧性,开头引人入胜,中间波澜起伏,结尾余音绕梁,设置悬念和冲突;情境促感悟(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

 渲染情境、故事引发情境、表演体会情境、疑难诱发情境、语言描述情境);?

 ②?情绪教学法: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容忍的态度、善于倾听、

 激发鼓励、想说就说的教学策略);

  ③ 倡导合作教学法:保证受教育者充分参与的机会、足够参与的时间、多种参与的形式(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优化组合),分组、选配好组长、指导合作的方法、提出合作的要求、培养合作的精神;

 ⑤ 注重创新式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能力(利用原型启发、组合法、

 夸张法、拟人化、假想法、幻想);

 ? ⑥坚持启发式教学,教育方法的选择要与教育目的和任务相适应、与教学内容相适应、与学生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相适应、与教师特点相适应、与教学环境及教学条件相适应。

 ⑦充分利用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如教育的活动场所与设施(校舍、教室、操场、实验影、电视、计算机多媒体等)及教育辅助手段。

 (2)对突发事件的处理:

 ①运用先行控制策略,事先预防问题行为(确立学生的行为标准,促成学生的成功体验,降低挫折水平,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环境、良好的教学策划、和谐的师生关系);

 ②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终止问题行为(行为控制策略包括强化良好行为和终止已有问题行为两个方面,在鼓励和强化良好行为、以良好行为控制行为问题方面,通常可采用社会强化、活动强化和榜样强化等方式;终止问题行为方面,可采用信号暗示、使用幽默、创设情境、有意忽视、提问学生、转移注意、正面批评、劝离课堂等。)

 ③运用行为矫正策略,有效转变问题行为

 a、?掌握课堂行为矫正的内容(正确认识问题行为、着手改正问题行为、塑造和发展学生新的良好的行为模式);

 b、?遵守问题行为矫正的原则(奖励多于惩罚的原则、坚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协调有关人员保持矫正的一致性、与心理辅导相结合的原则);

 c、?应用问题行为矫正的有效步骤(觉察问题行为——深入诊断问题行为——确立矫正措施和方法——改正问题行为——评定改正效果——塑造、发展良好的行为)。

 (3)生成性教育情景的把握:

 ①平等对话,让学生在成功自信中生成,提倡“平行沟通式”的对话教学。

 ②开放设计,让学生在充足空间中生成。

 ③调整预设,让学生在生成过程中提升。

 ④把握师生沟通的原则,宜把握真诚、理性、平和,采取积极与宽容的态度,表现乐观、热心,善用支持、鼓舞、赞赏的言词,发挥幽默、风趣、创意、批判、反省思考的精神,将能使师生间进行良好的互动。

 (4)对教育内容的适当调整:

 在课堂上密切注视学生的反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时准备有效应付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和反应等方面随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并能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3、?教育过程的组织与调控能力:

 (1)?坚持时间效率观,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的损耗;

 (2)?把握最佳时域,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3)?保持适度信息,提高知识的有效性;

 (4)?提高学生的专注率,增强学生的学术学习时间;

 (5)?讲求教育艺术,启发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6)?注重感情投资,及时挽救不良的教育气氛;

 (7)?多陈述性语言,少评价性语言,与学生平等对话;

 (8)?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提出的反对意见和“异想天开”的想法。

 (9)?在班级常规管理中,加强工作程序常规、工作职责常规、学习生活常规、传统活动常规、体育卫生常规的管理能力。

 (二)教育评价与反思能力:

 1、评价他人:

 (1)?对学生的评价:包括学业评价和非智力因素的评价

 A、?在评价功能上,由重甄别和选拔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转变;

 B、?在评价时间上,由重终结性评价转向重形成性评价;

 C、?在评价内容上,由单一评价转向多元评价;

 D、?在评价形式上,由单调评价方式转变为多样评价方式;

 E、?评价要具体,体现操作性;

 F、?评价要分层,体现差异性;

 G、?评价要灵活,体现多样性;(a、延迟评价——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b、无错原则——宽容评价;c、学会转化——换个说法)

 H、?评价多鼓励,体现激励性;

 I、?在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中,应将定期的正规评价如小测验、表现性评价和即时的评价如学生作业、课堂表现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对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关注和整合;

 J、?评价方法要多样化,除了笔纸测验,还可以进行访谈评价、问卷评价、运用核查表进行观察、小论文、成长记录袋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等;

 (2)?对同事的评价:

 A、?进行发展性教师评价,建立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和谐的气氛中开展评价;

 B、?在评价方向上立足现在、兼顾过去、面向未来,不仅注重教师的现实表现,更加重视教师的未来发展,重在促使教师自身的“成长”。

 C、?在评价过程中,特别重视教师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强调评价者要对教师的过去、现在作全面了解,根据教师过去的基础和现实表现,规划其未来的发展目标;

 D、?坚持评价的三全原则:即全员评价、全程评价和全面评价;

 E、?评价中能平等对话、坦诚布公,讲求合作;能客观分析、互惠分享。

 2、自我评价与反思能力:

 (1)?在发展性教师评价中不断评价、反思自我;

 (2)?反思能力的含义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理性分析、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3)?加强反思的自我监控能力,具体包括:专业自我的意象;职业意识;自我设计。

 (4)?加强教学监控能力,(就是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和过程进行计划、安排、评价、反馈、调节的能力)。

 (5)?加强主动计划的能力、检查的能力、评价的能力、反馈的能力、控制的能力、调节的能力和理性分析的能力。

推荐访问:结合工作实际阐述十九 阐述 素质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