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精读精练:玩家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精读精炼:玩家

 文

 本

 研

 读 (注:

 >>> 处为文章精析)

 玩家 >>> 玩家即游戏者,本文中谁是真正的玩家?读完再判定。

 作者:聂鑫森

 吴昌开着崭新的宝马车,行驶在铺满晨光的乡村公路上。此行去青山桥杨家村,那里新建了一个钓鱼基地。昨晚睡前,他习惯地翻翻报纸,副刊上有一篇散文写到它,那些美丽的文字把吴昌的心挠得痒痒的。

 >>>。

 情节开端,交代主人公此行的原因和目的。

 “ 宝马车 ” 暗示主人公的经济实力,心 “ 痒痒的 ” 写出他的爱好。

 在古城私企老板中,40 岁出头的吴昌还算不得头面人物,尽管他拥有一家两千人的服装制造厂。但在玩家圈子里他名声很响,因为他是个正经的玩家。吴昌玩得很雅,其一是玩瓷,也就是专项收藏古瓷器。唐盆宋碗、明壶清瓶,竞收了上百件,或从拍卖场拍得,或从古玩店淘来。他当然吃过亏,吃一堑长一智,慢慢摸出门路,眼力自然练出来了。谈起四大名窑、釉上彩、釉下彩、斗彩,他口若悬河,当行本色。(交代作为玩家的吴昌虽有一定水平,但也“吃过亏”。暗示故事结局。)他曾请城中古玩店好古斋的当家人袁清来家鉴赏,袁清的目光冷冷地扫视一遍,(真行家只“冷冷地扫视”,暗示着什么?)说:“不错啊……都是真货。”能得到袁清这句赞语,不容易!

 >>> 交代人物的身份背景,引出另一重要人物。

 玩瓷之外,吴昌还喜欢钓鱼。古城郊外大小钓鱼基地他都光顾过。什么鱼用什么竿,下什么饵,他如数家珍,而且手感极好,浮子稍一颤动,他的手就会闪电般扬起,刚吞钩的鱼也就成了俘虏。他钓鱼,心里还有个小九九:顺带在附近的农家转一转,说不定哪天会发现一件“老器”。这就叫“捡漏儿”。

 >>> 对吴昌来说,钓鱼与玩瓷器他都是内行,而且两者是有联系的。

 “ 捡漏儿 ” 的到底是真行家还是被 “ 套路 ” 的冤家 ?这是个问题。

 一个小时后,汽车停在杨家村的一口大水塘边。水塘的左侧只有一栋青砖大瓦屋,是水塘主人的家。一个 60 来岁的老人飞快地来到汽车前,对刚下车的吴昌说:“先生,欢迎你来钓鱼。请先到堂屋里歇口气,喝杯茶。”吴昌说:“好。好。”堂屋很宽敞,正面墙上挂着一个神龛,里面立着一尊白瓷观音像,造型极其优美;神龛下面摆着一张古旧的八仙桌,一边搁着一把上了年岁的太师椅。吴昌想:这户人家应该是有些来头的,一般农家不会有这样的家具。

 >>> 进屋喝茶的客气里实有讲究,不经意之间推进情节发展。从 “ 有些来头 ” 的摆设看,这里不 是 “ 一般农家 ” ,但又会是什么情况呢?再次暗示其中玄机。因为不是专为 “ 淘宝 ” 而来,吴昌放松了警惕。

 老人送来一壶茶和一个小茶杯。茶壶和茶杯都是瓷的,似乎还很“老器”。吴昌的心突突跳。他提起茶壶给小茶杯斟上茶,迅速地把壶扫视一番。壶是平常式样,上面有明人唐伯虎的一幅仕女图,笔墨很见功夫,题款是两句诗:“屈指三春是嫁期,几多欢喜更猜疑。”他记起这两句诗是清人黄遵宪的。明人唐伯虎的画怎么会题上清代人的诗?他笑了,这壶顶多是个民国时的仿品。(作为“正经玩家”,吴昌的学识和眼力使他更加自信。)吴昌端起茶杯,啜了一口茶,呀,这竟是一只斗彩杯!造型轻灵俊秀,胎质细腻纯洁,白釉莹润如脂,色彩柔和,上面画着栩栩如生的牡丹和蝴蝶。这样一只杯子,目前市场上的价格已逾 20 万,想不到,竟让他遇着了!(细写杯子的造型图案,读者也禁不住被它吸引。仿品看一眼便知,以吴昌的眼力,判断这只杯子的来头应该不会错。)吴昌说:“这把壶不错,有些年岁。”(明明看上了杯子却询问茶壶,声东击西,这个买家真是有算计。)老人笑了:“当然。是祖传的,传了多少代就弄不明白了。这只杯子,是挖菜窖时,从土里偶然发现的,看着入眼,权用它盛茶。”(轻描淡写地交代杯子来历,实为诱人上钩的重要一笔。)吴昌放下茶杯,随意说:“老人家,给我找根钓竿,我钓鱼去。”老人说:“好。”

 >>> 不经意间,吴昌此行的重点从钓鱼转为淘宝,情节切换自然。声东击西的对话,吸引读者关注情节发展。

 吴昌在塘边勉强坐了两小时,一条鱼也没钓着,他脑子里想着那只斗彩杯。(心旌摇曳,想“捡漏儿”,钓鱼已是心不在焉。)近午时他回到堂屋里,对老人说:“你给我用网打 20 斤鱼吧,空手而返,老婆会笑话。”老人忙安排人去打鱼。“先生,你喝茶。”“谢谢。老人家,我很喜欢这把壶,你愿意出让吗?”“祖传之物,舍不得。”“我愿意出高价购买,你开个价!”老人似乎心动,犹豫了好一阵才说:“不能少于 12 万!”吴昌差点要喊起来:“土老帽儿,这壶是民国的仿品呀,顶多值两千元!”但他没喊出来,装出痛苦的神情,说:“太高了,太高了,8 万!”“你真心要,10 万,再不能少了。”吴昌咬咬牙,说:“10 万就 10 万,不过,你得搭上这个小杯子,让我早晚配着对儿喝茶。”(一番讨价还价,各自心里都有小九九。最后要求搭上的杯子才是“醉翁之意”。)老人说:“这个杯子反正是白捡的,你喜欢就拿走。”吴昌从内衣口袋里飞快地掏出一张支票,签好名,交给老人。

 >>> 从不露声色 到出奇制胜,似乎一切都在吴昌的慧眼发现、精心设计之中。情节掀起小高潮。

 吴昌开着车喜洋洋地回到城里。今天捡漏儿,应该是他玩瓷史上最辉煌的一笔。声东击西,暗度陈仓,妙不可言。他不想告诉城里任何人——包括袁清。(再次提到袁清,提示读者联想前文的情节。)过了半月,他去省城博物馆,托朋友找瓷器专家“掌眼”。他没想到,“成化斗彩杯”是当今的仿品,只值几十块钱!吴昌傻眼了,谁给他下的饵呢?他后来打听清楚,报纸上那篇介绍青山桥杨家村钓鱼基地的散文,是袁清化名写的。那一刻,他什么都明白了,他去钓鱼,其实自己也成了一条被钓的鱼。

 >>> 故事结局,一切真相大白,忍俊不禁之余,让人掩卷沉思。这么精明的吴昌为何成了 “ 被钓的鱼 ” 呢? 选自杨晓敏《名家名篇笔记体小小说欣赏》有删改

 知

 识

 建

 构

 // 暗示 // 所谓暗示,就是通过一定的途径间接地把意思表达出来。小说中巧妙运用暗示实现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以虚写实和深蕴隽永的艺术理想,往往会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效果。“富于暗示,而不是清晰的一览无余,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它无不如此。”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精妙总结概括了中国一切艺术的精神理想与价值追求,小说亦是如此。

  如本文写吴昌只是业余玩家,在收藏过程中也吃过亏,暗示他的鉴赏并不专业,吃亏是难免的。古玩店的当家人对他的藏品只是冷冷地扫视,再加上他私企老板的身份都暗示着他可能会成为被钓的“大鱼”。水塘主人家不一般的陈设也暗示着其中的玄机。正是这些暗示构成了文中的伏笔,使结局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

 试

 题

 解

 析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吴昌开着宝马行驶在乡村公路上,来到杨家村大水塘边的青砖瓦屋,走进厅堂看到古色古香的陈设,这些环境描写为吴昌与主人公老人的活动提供了真实背景。

 B.吴昌在古城私企老板中是出名的玩家,专门收藏古瓷器且很有眼力,他爱钓鱼的动机之一就是到乡下农家“捡漏儿”,这些介绍为下文描写吴昌受骗上当做铺垫。

 C.小说情节设置悬念首现、引人入胜,叙描深得中国古典小说的趣味,尤其末尾处发现成化斗彩杯是仿品的描写虽出人意料但合乎情理,有凸显小说主题的作用。

 D.小说语言通俗自然,虽没有华丽辞藻点缀,但写人叙事却很形象生动,如吴昌和老人做交易一段就综合运用语言、肖像、心理等描写手法,收惟妙惟肖之效。

 参考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A 项错在“主人公老人”,小说主人公应是吴昌,老人只是次要人物;C 项错在“悬念首现、引人入胜”,小说开头是起因描写,没有设置悬念;D 项错在“肖像”,做交易一段没有肖像描写。

 2 小说结尾吴昌最终被 “ 好古斋 ” 当家人袁清算计,文中有哪些伏笔暗示? 参考答案:

 ①吴昌并非真正的收藏家,只是业余玩家; ②袁清来吴昌家鉴赏瓷器时眼光冷冷扫视; ③大水塘边只有一栋青砖大瓦屋且堂内陈设古色古香; ④老人将破绽明显的茶壶与不易鉴别的茶杯一同献上; ⑤老人做交易时很爽快地奉送小茶杯。

 解析:

 设置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是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的线索,也是上文对下文的暗示。设置伏笔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使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寻找文中的伏笔暗示需根据小说结局找出前文中与之相关的情节交代,特别要发现那些看似不经意其实有意为之的内容。本文应重点思考吴昌在被算计的过程中可能与袁清有关的情节并分条作答。

 3 探究小说的主题,并至少从两个角度阐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做人不要自以为是(或:刚愎自用、盲目自信、自作聪明等)。

 ①从情节设计角度看,先写吴昌精明地鉴别茶壶是赝品、茶杯是成化斗彩杯,后写他受骗上当,这样的情节逆转明显是讽刺自以为是的人; ②从人物形象角度看,小说重点描写了吴昌的富有心机,特别是和老人做交易时更是精明与心机毕现,结果仍然落入老人的圈套之中,可见小说是通过吴昌形象的描写讽刺自以为是的人; ③从表现手法角度看,小说中老人外愚内精的个性与吴昌小智大愚的个性形成鲜明对比,可见主题是讽刺自以为是的人。

 解析: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在描写人物性格、命运时显示出的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是作者写作目的之所在。但小说的主题并不是越明确越好,意蕴丰富的主题能为读者留下足够的审美空间。

 探究小说主题的方法主要有:

 ①从小说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入手,思考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分析人物性格、命运遭遇折射出来的社会内涵; ②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小说的社会环境来把握小说主题。

 ③注意小说标题对主旨的暗示作用; ④把握小说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态度倾向; ⑤理解小说蕴含的哲理启示。

 本文中,吴昌在看中并买下茶杯的过程中表现得十分精明,但最后却发现上当受骗。人物自身的努力方向与结局之间的反差,提示读者思考其揭示的主题所在。抓住这些重点,并结合以上方法作答即可。

 反

 馈

 检

 测 1. 在买到茶杯前后,吴昌的心理有哪些变化?试结合上下文揣摩分析。

 2. 小说结尾点出是袁清的设计让吴昌上当受骗的。有人认为本文结局安排不够含蓄,影响小说的丰厚意蕴。你赞同这一看法吗?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相

 关

 链

 接 略谈文学作品中暗示手法的运用 杨建平 所谓“暗示”是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某种途径间接地表达。文学作品中,这种手法的巧妙运用,写实写意,不直不露,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手法运用方式多种多样,寓意深远,使读者在一种比较含蓄的、间接的艺术氛围中,自然地领略到作品的意图。

 时间暗示。文学作品倘要写人记事,大抵少不了时间的交代。其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暗示的方式最为巧妙。有的是借助于特定的景物特征,有的是借助于自然规律及人们的生活经验。李白的词《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中的一句,“玉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很有深意,暗示时间已是夜晚,“玉阶”暗示月亮已经升起来了,连宿鸟都回来了,暗示了思妇盼游子归家的焦急心情。又如唐诗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的显然是傍晚。宋代杨万里的《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暗示了时间是暮春。这些都是借助于特定的景物特征,来交代“时间”的,这样比直接陈述显得笔墨简练、含蓄,富有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环境暗示。作品中人物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空间进行的,一定的空间构成了一定的环境。环境的描写又总是与人们的思想、个性特征有着密切联系的。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作品在写雪的时候,两次用了一个“紧”字:“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两个“紧”字,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两把汗。如《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用环境凄清暗示主人公的心灵之灰暗。即将离别,前路漫漫,何日才能相聚。这些离愁别绪,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细节暗示。人物的细节描写可以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体验和感受,展现一定环境下人物的复杂心境,着墨少,感染力强。读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刘备素怀大志,要夺取天下,然而当时羽翼未丰,寄人篱下,因此,他的谋划是不能为人所知的,更何况曹操也有篡位自立的意图。枕边岂容他人高卧!刘备深知如果曹操窥破他的内心,必然加害于他。因此,当曹操说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不觉吓得手中的筷子也掉到了地上。然而,刘备却推说是听到了迅雷所以吃惊,把事情掩盖过去。“闻雷失箸”这一动作写出了刘备的内理活动,暗示了他韬略深藏的性格。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林冲查看发现倒塌的草厅中的炭火“被雪浸灭”的细节,就是要暗示读者,后来的大军草料场发生大火,不是林冲不小心惹的祸,而是有人想对林冲下毒手。

 人名暗示。有些作品的人物命名寓意深远,认真细致地通过字面的含义、读音的谐音来分析人物的命名,了解了暗示意,有助于我们明确作品的内容与主题。如鲁迅的小说《药》一文中“华老栓”的暗示了有些人脑子里还被封建主义的愚昧落后的思想所堵塞,尚未觉悟。“夏瑜”是美玉,夏瑜不仅仅暗喻秋瑾,而且是暗示中华民族的精英,即先进的革命者。长篇巨著《红楼梦》众多的人物命名也采用了暗示这一艺术手法。如

 宝玉、黛玉、宝钗和妙玉这四个名字,从字的组合上暗示出他们互为影子的复杂关系,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也有一些通过人名的谐音暗示了人物的命运。如甄士隐的女儿英莲,自幼被拐,命运多舛,确实是“应怜”。小乡宦之子冯渊,是被活活打死的,岂不平白“逢冤”等。

 修辞暗示。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不但能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且能深化主题。如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文中,孟子在说明梁惠王的“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区别时,以“王好战,请以战喻”,告诉人们“战争”不是“仁政”的内容,同时,还暗示“民不加多”是因为王好打仗,百姓谁愿意当炮灰呢。文中“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暗示的是,梁惠王的“移民移粟”只是搞小恩小惠,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形式上数量上的不同而已,要使百姓加多,就必须施行仁政,行王道,要以人为本。

 意象暗示。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意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暗示着主人公对家乡、对亲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屈原《涉江》中,“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这哪里是船徘徊不前,分明是暗示了作者自己不想离开郢都,暗示了自己不想离开楚国。

 典故暗示。典故就是经典故事,它有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运用他可以把作者的思想情感巧妙地传递出来。读《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说秦君说,“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就是要暗示秦君,晋国不守信用是有前科的,晋文公也会如此。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结尾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个典故就是意在暗示读者,他辛弃疾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自己不仅身体健康,而且还想为国建功立业。同时,也在暗示,是小人的谗言让自己报国无门,英雄之志,不能施展。

 地名暗示。有时借用地名来暗示人物性格。如王维《观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新丰市和细柳营分别位干长安西南和东北。新丰市古产美酒,是侠义之士聚会之地;细柳营是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兵的地方,周亚夫治军有方,汉文帝称之为“真将

 军”。这两个地名暗含了作者对射猎将军奋迈气概的赞美。有的诗人巧用地名的字面义抒发喜怒哀乐之情。这些地名就成了即景抒情的媒介或素材。如文天祥《过零丁洋》:“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惶恐滩”是文天祥的军队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经历了九死一生的险境。而今他身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倍感孤苦伶仃。“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把家国之恨和诗人的艰难困厄渲染到了极致。

 了解了文学作品中的暗示法,有助于我们阅读与欣赏,并从中学点写作上的技巧。

推荐访问:精读 精练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