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地理必修3讲义:第4单元,第2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1 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东北地区为例

 1.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理解东北地区资源优势、农业生产结构以及农业生产布局特点。(重点) 2.理解黑土地、林业、湿地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保护措施。(重点) 3.掌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树立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重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 1 自然环境 阅读教材 P 89 ~P 90 ,完成下列问题:

 1.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形 (1)基本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2)地貌:呈半环状,外侧是河流,中间是山脉和山地丘陵,内侧是平原。

 3.气候 (1)类型:东北地区的气候为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2)热量: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热量分布南北差异较大。

 (3)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4.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并分布有冻土和沼泽。

 正误判断:

 2 (1)东北地区的范围就是指东北三省。(

 ) (2)东北地区不仅有水稻分布,而且质量优、口感好。(

 ) (3)东北地区没有湿润地区。(

 ) 【提示】

 (1)× 东北地区不仅包括东北三省,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 东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日照时间长,土壤肥沃,所以适合水稻的分布。东北地区气候的大陆性显著,夏季不仅光照充足,而且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的合成和积累,所以稻米的质量优,口感好。

 (3)× 干湿地区的划分指标是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关系。东北地区的东部和东北部属于湿润地区。

 教材整理 2 土地资源及其开发 阅读教材 P 90 ~P 92 ,完成下列问题:

 1.土壤肥沃 (1)黑土: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

 (2)黑钙土:分布在松嫩平原中西部。

 2.土地资源丰富 (1)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土地资源丰富。

 (2)全国人均耕地量最高的地区,耕地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

 (3)是我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之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

 3.土地开发 (1)开发:进行水利建设,建立国营农场 (2) 保护沼泽湿地

 (3)现状: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正误判断:

 (1)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为了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应扩大种植面积。(

 ) (2)三江平原的沼泽面积缩小会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 (3)东北地区的水利工程量较小。(

 )

 3 【提示】

 (1)× 为了保护陆地生态系统,东北地区应禁止开垦荒地,已开垦的荒地逐步地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提高粮食产量可采用提高单产的方式。

 (2)√ 沼泽面积缩小,会引起气候变干,土壤盐分向表层积聚,盐碱化土壤面积扩大,河川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动植物资源减少等生态环境的不良变化。

 (3)× 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易出现干旱和洪涝灾害,所以东北地区的水利工程量较大。

 教材整理 3 农业生产和布局 阅读教材 P 92 ~P 95 ,完成下列问题:

 1.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1)农业结构:比较完整,其中耕作业占主导地位,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及最大的甜菜生产基地。

 (3)重要林业基地:东北林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三大林区。其中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份。

 2.农业布局 (1)特点:东北地区农业布局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2)分布:

 ①自东向西:依次为以森林为主的林农交错带,以农为主的农林、农耕、农牧带和牧业地带。

 ②自南向北:依次为海洋渔业地带、农耕地带和农林牧交错地带。

 正误判断:

 (1)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地域性特点,体现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2)低温是东北地区所有农作物生长的制约因素。(

 ) 【提示】

 (1)× 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的基本格局,体现了两种地域分异规律:自东向西,农业分布主要是水分差异造成的,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而自南向北,农业分布主要是由于热量等条件的差异造成的,体现了从

 4 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 低温对东北地区的大多数农作物来讲是制约因素,但对甜菜的生产是有利的。

 教材整理 4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阅读教材 P 95 ~P 97 ,完成下列问题:

 1.黑土开发 (1)问题:生产潜力尚未充分发挥,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2)对策: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注意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

 2.林业的发展 (1)问题:森林资源不断减少,覆盖率日益下降。

 (2)对策:①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②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3.湿地的保护 (1)问题: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植物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

 (2)对策:①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正误判断:

 (1)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

 ) (2)东北地区可以大规模开垦三江平原的湿地,以增加粮食产量。(

 ) (3)东北森林资源要加以保护,不能开发。(

 ) 【提示】

 (1)√ 湿地是蓄水池,水源地、珍禽栖息地;能蓄洪防洪,促淤造陆、调节气候;具有降解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所以被称为“地球之肾”。

 (2)× 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湿地,其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水田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对其大规模开发会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增加粮食产量应通过发展科技来实现。

 (3)× 对东北的森林资源应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并大力植树

 5 造林以保护生态。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 1:

  解惑:

  疑问 2:

  解惑:

  疑问 3:

  解惑: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 [合作探讨]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

 探讨1: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自然分布格局是怎样的? 【提示】

 “山环”是指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南端为辽东丘陵。“水绕”是指它的周围有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等河流。“沃野千里”是指面积约为 35 万平方千米的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且多黑土和黑钙土,土壤十分肥沃。这种地面结构为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农林基地提供了有利的自然基础。

 探讨2:东北地区土地资源有何优势? 【提示】

 (1)耕地面积广大;(2)耕地集中连片分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

 6 业;(3)黑土、黑钙土广布,土壤肥沃。

 探讨3: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什么? 【提示】

 纬度(热量不足),由于纬度较高,热量不足,一年只能满足一熟作物的生长。

 [核心点击]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 东北平原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供应基地,其发展农业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生产条件 具体表现 影响 自然条件 土地资源 耕地广阔且集中连片分布 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土壤肥沃,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土层深厚 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宜农荒地多 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气候条件 气候适宜,大部分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生长需求;热量南北差异大,降水东西差异大,有利于发展农业多种经营 森林资源 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 为发展森林工业奠定了基础,并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草场资源 现有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原面积的 9.3%,多为森林草甸草原 为发展畜牧业奠定了基础 渔业资源 海岸线长,滩涂面积广大;有许多淡水湖泊和水库 水产资源丰富,淡水渔业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基础 工业部门齐全,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雄厚的农业机械工业,为建设东北现代化农业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交通运 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便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7 输 开发历史 较晚,人口密度较小 有利于提高农业经营规模 [体验评价] 1.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有丰富的资源。据此完成(1)~(2)题。

 (1)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表现为(

 ) 【导学号:78470132】

 ①土地资源优势 ②森林资源优势 ③矿产资源优势 ④地理区位优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在数量上的优势是(

 ) ①耕地总面积、人均面积、每一农业劳动力担负耕地面积都较多 ②宜农荒地全国最多,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较大 ③主要为黑土、黑钙土,土壤肥沃 ④耕地平坦、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第(1)题,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资源优势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优势和森林资源优势。第(2)题,宜农荒地也是土地资源的组成部分,而东北地区又是我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③④所述内容不属于数量上的优势。

 【答案】

 (1)A (2)A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合作探讨] “插根筷子都能发芽。”黑土地是中国东北的象征之一。然而,松辽水利委员会的调查显示:北大仓的黑土地,表层黑土已经由开垦初期的 80 cm 到 1 m 的厚度,减少到目前 20~30 cm。土壤有机质也从开垦前的 8%~10%下降到如今的 3%左右。按目前水土流失速度,黑土层将在 40~50 年内全部被剥蚀。黑龙江省因水土流失产生的大型蚀沟就达 14.4 万多条,吞噬农田 144 万亩,每年造成粮食减产 1 900×10 4

 t 左右。

 探讨1:针对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等现象,应采取哪些

 8 解决措施? 【提示】

 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

 加强黑土培肥,增施有机肥,如秸秆还田;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

 探讨2:东北地区湿地遭到破坏有哪些具体的表现? 【提示】

 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湿地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核心点击] 1.黑土利用中的问题及措施 黑土在开发前被茂密的草甸覆盖,开发后由于失去表层植被的保护,土层会出现冲刷现象,导致土层变薄、肥力下降等问题,进而会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应的治理措施主要是针对土层变薄,采取治沟、治坡、恢复植被,阻止进一步冲刷;针对肥力下降采取培肥等措施。具体的问题及措施如下图所示:

 2.林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3.湿地利用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9

 [体验评价] 2.图示地区是我国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地区,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 A 山脉多针叶林,B 和 C 山脉多混交林,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东丰西歉、北多南少 B.纬度高低不同,热量北少南多 C.人工营林,树种不同 D.开发历史长短和生产方式不同 (2)促进该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

 ) A.积极营造人工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B.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加强森林资源综合开发 C.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缩短其生长周期 D.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解析】

 第(1)题,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树种差异主要是由热量不同而导致的。第(2)题,对林业来说,因为当初的不合理开发,现在东北地区天然林数量急剧减少,在小兴安岭地区,原始森林只呈零星状分布,从而产生严重的生态后果。因此在今后的开发利用中,要重视人工林的营造,减轻对原始林的压力,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0 【答案】

 (1)B (2)A 3.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就形成了各具特点的农业布局。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东北耕作区粮食作物分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耕作区粮食作物中,小麦分布最普遍 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C.玉米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增多 D.水稻多分布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2)关于林区和特产区以及畜牧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红松等 B.小兴安岭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 C.长白山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D.西部畜牧区的三河马和三河牛是闻名全国的优良品种 【解析】

 第(1)题,粮食作物中,玉米分布最普遍,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第(2)题,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一大林区;长白山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答案】

 (1)D (2)D

 东北地区商品粮、糖、油、棉基地县分布

 11 探讨1: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哪里?主要粮食作物有哪些? 【提示】

 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和玉米。

 探讨2:本区是我国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如果借鉴美国“玉米带”(商品谷物农业)的经验,该地区今后的发展策略是什么? 【提示】

 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科技含量,改良作物品种等。

 探讨3:本区农产品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地广人稀,人均产量高。

 [读图指导] (1)明确主要农作物商品基地的图例。

 (2)确定商品农作物的集散程度:东北地区的商品农作物大多是集中分布。

 (3)判定商品农作物的分布区:商品粮基地分布广,大部分在平原地区;糖料作物主要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商品棉则分布在纬度较低的地区。

 [体验评价] 4.“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构想。据此完成(1)~(2)题。

 (1)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 B.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 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 D.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 (2)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导学号:78470133】

 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 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 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 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解析】

 第(1)题,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是湿地破坏及黑土流失。第(2)题,注意题干是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选项只有 D 项

 12 说的是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

 (1)C (2)D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 1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 读下图,回答 1~2 题。

 1.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甲>乙>丙;降水:甲<乙<丙 B.周围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 C.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 D.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2.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 B.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 C.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 D.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解析】

 第 1 题,由图中等值线的分布可以得出:气温甲<乙<丙,年降

 13 水量甲<乙<丙。由经纬度可以知道当地为东北平原,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为大气降水,所以径流量主要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第 2 题,东北平原地区气温低,生长期短;平原面积大,商品率高;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土壤肥力的下降。

 【答案】

 1.C 2.B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东北地区是我国一个比较成熟的大经济区。据此回答 3~4 题。

 3.东北主要的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分布是(

 ) A.辽南各地有春小麦、棉花 B.中部有春小麦、玉米、甜菜 C.中部有春小麦、玉米、棉花 D.北部有春小麦、大豆、棉花 4.下列有关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份 B.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水热配合协调,南北没有热量差异 C.有我国最大的平原、最肥沃的黑土地和最大的天然林区 D.区内河流水量丰富,季节变化不大,含沙量很小 【解析】

 第 3 题,冬小麦、棉花在辽南各地可正常生长,中部可以生长春小麦、玉米、高粱、水稻、甜菜,北部则以春小麦、大豆为主。第 4 题,东北地区除了黑、吉、辽三省外,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但由于南北纬度的差异,热量条件出现南北差异;本区有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最肥沃的黑土和最大的天然林区;此区域河流水量丰富,但季节变化大。

 【答案】

 3.B 4.C 对点训练 2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读我国农业十二五期间“七区二十三带”战略格局图,完成 5~6 题。

 14

 5.东北平原主产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①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②光热充足,复种指数高 ③耕地后备资源充足 ④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6.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图中各主产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是(

 ) 【导学号:78470134】

 ①黄淮海平原主产区应大力发展水稻种植 ②华南主产区要控制非农业用地规模 ③河套灌区主产区要大力引黄灌溉,扩大灌区面积 ④甘肃新疆主产区要加大农业投入,发展节水农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第 5 题,东北地区地广人稀,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复种指数低,一年一熟。第 6 题,黄淮海平原主产区因纬度较高,热量较少,不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河套灌区主产区因引黄灌溉水源有限,不适宜扩大灌区面积。

 【答案】

 5.C 6.D 7.读东北地区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1)图中甲地区历史上植被保护较好,近几十年来土地荒漠化呈斑点及片状分布。请分析产生的原因。

 (2)与南方丘陵山区相比,乙地区在农业资源上的最大优势和不足各是什么? (3)丙地区过去被称为“北大荒”,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垦荒,成为“北大仓”。现在丙地区已经严禁垦荒,已开垦的要迅速还林、还草、还湿地。请分析湿地在保护环境中的作用。丙地区还林、还草、还湿地后其产业如何发展? 【解析】

 第(1)题,甲地区为内蒙古的科尔沁草原,土地荒漠化日趋加重,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第(2)题,乙地区位于广阔的东北平原,沃野千里,但是纬度较高,积温低,热量不足。第(3)题,立足于“北大荒”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考查学以致用和关注生活的能力。

 【答案】

 (1)主要是过度放牧、过度农垦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

 (2)优势: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

 不足:积温低,冬季气温低,热量不足,生长期短。

 (3)湿地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它可以调节河流的径流量,减少洪涝灾害;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同时湿地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三江平原还林、还草、还湿地后要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单产;充分发挥当地林、草和湿地的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利用独特的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走农业资源综合发展的路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还有这些不足:

 (1)

  (2)

 16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

 (1)

  (2)

推荐访问:东北地区 为例 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