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中药美容皮肤 中药在皮肤美容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药美容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中药配制的粉类,膏类,溶液等美容制剂达到祛斑除皱,养颜驻容,延缓肌肤老化的美容。与现代化妆品相比较,利用中草药提取物作为添加剂的美容护肤化妆品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和优势:①中药历史悠久,品类齐全,剂型多样;②中药与中医药融为一体,具有明显的功能性;③中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具有中医理论特征,如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药性理论、复方配伍,与现代化妆品有不同的思路[1]。总之,中药应用于皮肤美容具有药效稳定、持久、对皮肤作用温和、刺激性小、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等特点。从近年的研究来看中药在美白祛斑、防晒、延缓皮肤衰老、痤疮及瘢痕的治疗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本文就中药在皮肤美容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美白祛斑
  
  黑素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在黑素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受到紫外线、遗传、内分泌、炎症介质、饮食不当等因素的影响,黑素代谢异常,皮肤黑素过快增长和分布不均,就会造成局部皮肤过黑及色素沉着,表现为黄褐斑、雀斑和炎症后色素沉着等[2]。现代医学研究提示中药可以通过改善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细胞的增殖合成、提高机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清除多余超氧自由基来达到美白祛斑的效果[3]。
  1.1改善异常的血液流变学:祖国医学认为黑素的形成是由于气血阻滞、肝气郁结、肾阴不足、劳伤脾土等原因,采用具有补血、活血和理气作用的中药,通过养血、活血、舒肝解郁来减少黑素的形成。选用中药美白、祛斑时,大多以活血化瘀药物为先导。活血化瘀法可疏通瘀阻,使气机得以流畅,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皮肤代谢,使色素逐渐消散。周继刚等[4]将祛斑胶囊作用于黄体酮致黄褐斑大鼠模型,测定其血液流变学变化和大鼠皮肤、肝脏中丙二醛、酪氨酸含量,得出祛斑胶囊能显著抑制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大鼠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酪氨酸含量,对黄褐斑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1.2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细胞的增殖合成:皮肤黑素形成过程包括黑素细胞的迁移、黑素细胞的分裂成熟、黑素小体的形成、黑素颗粒的转运及黑素的排泄等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酪氨酸酶是黑素形成的关键酶,在酪氨酸酶的催化作用下黑素细胞内的酪氨酸逐步氧化为多巴、多巴醌、多巴色素、5,6-二羟基吲哚、吲哚-5,6-醌,进而形成色素颗粒。研究证实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细胞的增殖合成,可以减少黑素的生成从而达到美白祛斑的效果。徐鹏等[5]以儿茶酚为底物,体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22个科的27味中药醇提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在各种中药的50%乙醇(v/v)提取液中,生药质量浓度达到2mg/ml时,红花、 杨梅叶、黄芬和绿茶相对L-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酪氨酸酶抑制率分别达到128.62%,83.64%,79.65%和66.48%,它们在美白化妆品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李利等[6]将川芎有效成分川芎嗪与黑素细胞直接作用,观察川芎嗪对黑素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川芎嗪在较低的相对安全浓度下(50~400tag/m1)即可有效抑制黑素细胞增殖,降低酪氨酸酶活性,从而减少黑素合成。鲁严等[7]通过测定芦荟素作用后的Melan-α鼠黑素细胞株的细胞增殖率、酪氮酸酶(TRY)含量及黑素量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RP-1)和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TRP-2)的表达发现芦荟素能显著抑制Melan-α鼠黑素细胞株的TRY活性、黑素量和TRP-1/TRP-2mRNA的表达水平。
  1.3提高机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清除多余超氧自由基:黑素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该过程除与酪氨酸酶的活性及黑素细胞的增殖有关外,还与自由基等因素密切相关[8]。研究显示,酪氨酸酶的催化作用和多巴醌及其以后的自动氧化反应均需自由基的参与,自由基数目减少可减少黑素的生成[9]。李英姿等[10]使用主要成分为白菊花、三七花、新鲜芦荟叶、淀粉的二花鲜汁膜作用于紫外线照射致黄褐斑模型小鼠,并检测小鼠皮肤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黑素细胞的分布及数量,结果显示二花鲜汁膜使皮肤中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降低,黑素细胞的数量及分布也明显减少。胡军等[11]选用具有养颜祛斑增白作用的人参皂甙、白茯苓等中药研制成“祛斑霜”,外涂于小鼠皮肤并检测皮肤组织液中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小鼠用药处皮肤组织液SOD活性明显增高,表明提高机体SOD活性,清除多余超氧自由基,减少黑素形成,是“祛斑霜”治疗黄褐斑的作用机制之一。
  
  2延缓皮肤衰老
  
  现代医学认为,皮肤自然衰老,在生化上表现为皮肤真皮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异常及胶原蛋白合成减少,反映胶原纤维的特征性成分羟脯氨酸也相应减少。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自由基,自由基又不断地攻击细胞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形成过氧化脂质,后者与膜脂和膜蛋白聚合,交联形成脂褐质沉积于组织中,造成细胞功能障碍,促进细胞衰老。祖国医学认为,肾精不足,皮肤无华;脾虚,面色萎黄;气滞血瘀,肌肤甲错,皮肤衰老。
  2.1 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作用:成纤维细胞是真皮组织的主要效应细胞,能产生胶原、纤维粘连蛋白等多种细胞外基质,成纤维细胞及其所产生的细胞外基质、基质所保持的水分是维持皮肤弹性的物质基础。大量研究证明,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改变在皱纹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及胶原蛋白合成的降低是其最为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改变之一。通过改善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可以延缓皮肤衰老和皱纹的形成。张玮等[12]通过体外观察珍珠粉、血竭、乳香、鹿茸、砒石的主要成分(水溶性珍珠粉、血竭素高氯酸盐、乳香水提物、鹿茸多肽、三氧化二砷)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发现,以上中药成分均可以促进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章庆国等[13]也通过研究证实羟基积雪草甙能有效地刺激体外培养HSFb增殖及Ⅰ、Ⅲ型胶原的合成。王曦等[14]研究发现黄芪甲苷在较低浓度时可促进皱纹、无皱纹和老年皮肤或纤维细胞型胶原蛋白合成,降低成纤维细胞凋亡率,从而延缓皮肤衰老。有研究证实红景天素和鹿血清的混合制剂能使成纤细胞合成较多的胶原纤维,同时增强胶原酶的活性,使皮肤中胶原含量增加,老化性架桥数目相对减少,从而起到抗皮肤衰老的作用。
  2.2 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大量的研究表明多种中药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增强机体抗氧化的作用。黄芩的4种主要黄酮成分在机体的不同系统中均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贺建荣等[15]认为黄芪多糖、黄芪总黄酮、甘草次酸及阿魏酸对羟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且与浓度呈明显的量效关系。武晓群等[16]报道黄芪通过增加机体内SOD的合成或维持其活性结构而提高其活力,加速清除体内自由基和LPO从而达到抗衰老的目的。五味子乙素对内源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远大于维生素E。杨智荣等[17]通过实验证明滋水清肝饮(熟地、山萸肉、枸杞子、当归、丹皮、茯苓、柴胡、薄荷)对皮肤SOD及脂褐质有明显调节作用。马世玉等[18]研究发现竹叶提取液能在体外的抗坏血酸体系中表现出直接清除・OH的作用,且清除率呈明显的量效相关性,给大鼠灌胃可显著提高大鼠各组织器官及血清中抗氧化酶活性,增强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减少脂褐素的堆积。
  
  3防晒作用
  
  紫外线对皮肤的生物损害主要包括:皮肤日晒红斑、皮肤日晒黑化、皮肤光老化[19]。通过对皮肤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可以达到很好的防晒作用。绿茶提取物茶多酚的有效成分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光保护作用已较为肯定,特别是在体外的细胞及分子水平,包括对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朗格汉斯细胞等均有较强的保护中波紫外线(UVB)辐射损伤的作用。骆丹等[20]将EGCG和黄芩甙干预 UVB辐射成纤维细胞后发现EGCG和黄芩甙均可降低UVB辐射所致的光产物烷嘧啶二聚体(CPDs)水平从而发挥其光保护作用。徐丽贤等[21]将EGCG局部外用于小鼠背部皮肤后给予不同强度UVB辐射,通过检测IFN-γ和IL-10 mRNA的表达发现,EGCG处理后可影响UVB辐射诱导上述细胞因子表达。王发选等[22]将枸杞多糖作用于UVB辐射后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观察到枸杞多糖能剂量依赖性地增加细胞的增殖活性,增加细胞内SOD活性、MDA含量,减少LDH的漏出,提示枸杞多糖具有一定拮抗UVB损伤的作用。金颂良等[23]研究川芎嗪对不同剂量UVB诱导正常人黑素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川芎嗪不但能抑制低剂量UVB照射诱导的黑素细胞增殖和黑素合成,而且还能减轻高剂量UVB照射对黑素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对黑素细胞起一定的光保护作用,从而达到阻止皮肤日晒黑化作用。
  
  4瘢痕的治疗
  
  成纤维细胞的异常生物学行为是瘢痕形成的决定性因素,研究证实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其所致的胶原沉积可以控制瘢痕的病理性纤维化过程[24]。中医药对瘢痕的防治有着悠久的历史,对其形成机制也有独特的认识,认为它主要由气血雍滞、经络痹阻、痰湿搏结或三者相辅而成所致,治疗上多用活血化瘀、攻毒散结、通络止痛、酸涩收敛之品内服、外用或两者合用,临床应用疗效肯定。黄茂芳等[25]探讨积雪草甙、苦参碱、川芎嗪等中药有效成分对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有效浓度下,三种中药有效成分均能抑制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其作用强度为积雪草甙>苦参碱>川芎嗪。刘剑毅等[26]通过观察姜黄素对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作用发现和对照组相比姜黄素能够显著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的合成,并认为姜黄可能成为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有效药物。王芊等[27]将丹参作用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并检测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情况及其羟脯氨酸含量,结果显示丹参对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使其羟脯氨酸含量降低。有学者研究还显示中药五倍子、蜈蚣能明显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的合成。
  
  5痤疮的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痤疮多因肺经血热或脾胃湿热内蕴,热毒炽盛或冲任不调或肝强脾弱或肾阴不足、肝火有余或多因素共同作用致湿热脂浊痰瘀、热毒内蕴加风热之邪外袭而发于体表的一种外候。现代医学认为,痤疮的发生与雄激素水平的升高、血清中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下降、局部皮脂腺排泄不畅、痤疮丙酸杆菌等微生物感染、毛囊皮质导管的角化异常等有关。中药治疗痤疮历史悠久,治疗多从肺、肠胃、脾、肝肾等脏腑下手,采用清泄肺热、活血凉血、泻火解毒通便、健脾化痰祛湿、滋补肾阴等治法[28],但其具体机制不清。临床及动物研究显示,黄连、黄芩、苦参等可能具有抑制皮脂分泌的作用。鞠强等[29]选择黄连、黄芩、苦参中的主要单体成分[黄连中的盐酸小檗碱(黄连素)、黄芩中的黄芩苷、苦参中的苦参碱]作用于SZ95皮脂腺细胞24h后发现它可通过抑制SZ95人皮脂腺细胞内雄性激素受体(AR)mRNA表达从而达到拮抗雄性激素对皮脂腺细胞活性的作用。
  
  6小结
  
  中药在皮肤美容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近几年来中药在皮肤美容方面的应用研究发展十分迅速,但这些研究大多从中药成分分析和用药效果方面入手,而在基本理论方面并无重大突破,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鉴于中药作用于皮肤美容机理的复杂性,笔者认为中药在皮肤美容方面的研究应该不仅仅局限于临床观察及普通的实验研究,而更应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观点从更深层次的药物作用机理进行探讨。可以肯定的是中药在现代研究的推动下将在皮肤美容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霏莉,徐大鹏,范 晔.试论中药化妆品的特色与优势[J].中国医药学报,2000,15(3):20-24.
  [2]杨亚军,林 莉,丁家宜,等.天然活性物美白功效的细胞生物学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02,32(3):19-21.
  [3]邵秋莲,钟晓明.中药美白祛斑药效实验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9):1315-1316.
  [4]周继刚,汪鉴植,陈仁美,等.祛斑胶囊治疗黄褐斑的实验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06,28(5):15-17.
  [5]徐 鹏,钱 竹,章克昌,等.27味中药醇提物对酪氨酸酶体外活性的影响[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18:986-987.
  [6]李 利,周 敏,周光平.川芎嗪对正常人黑素细胞黑素合成的抑制作用[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17(3):157-158.
  [7]鲁 严,朱文元,谭 城,等.芦荟素对Melan-a鼠黑素细胞株黑素生成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9):502-504.
  [8]傅国强,马鹏程,吴勤学.2l味中药乙醇提取物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样活性的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22(2):134-136.
  [9]Sanchez-Ferrer A,Rodriguez-Lopez JN,Garcia-Canovas F,et al.Tyrosinase:acomprehensive review of it smechanism [J].BBA,1995,1247:1-11.
  [10]李英姿,陈景华,李海荣.二花鲜汁膜治疗黄褐斑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11):835-836.
  [11]胡 军,孔 力,鲁春光,等.“祛斑霜”治疗黄褐斑作用机制的临床及实验研究[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0,22(2):ll2-ll3.
  [12]张 玮,李 萍,黄启福,等.几类常用外用中药成分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1):36-37.
  [13]章庆国,王 磊,吕 洛,等.羟基积雪草甙对体外培养人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J].江苏医药杂志,2003,29(2):91-93.
  [14]王 曦,石 钰,李 利.黄芪甲苷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6,12(2):93.
  [15]贺建荣.黄芪多糖、黄芪总黄酮、甘草次酸以及阿魏酸清除氧自由基作用的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01,10(3):191.
  [16]武晓群,周坤福.黄芪延缓衰老的实验研究[J].河南中医,2005,25(5):24-25.
  [17]杨智荣,张丽宏,黄昕红.加减滋水清肝饮对皮肤SOD及脂褐质的调节作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5,14(4):485-487.
  [18]马世玉,李 莉,吴基良,等.竹叶提取液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1):93-94.
  [19]刘 玮,张怀亮.皮肤科学与化妆品功效评价[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3-56.
  [20]骆 丹,明亚玲,徐 晶,等.UVB致成纤维细胞损伤及两种中药的保护作用研究[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20(7):385-387.
  [21]徐丽贤,骆 丹,吉 玺,等.UVB诱导皮肤免疫抑制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光保护作用[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9):500-502.
  [22]王发选,宋琦如,杨正贵.枸杞多糖对中波紫外线致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6,28(6):501-502.
  [23]金颂良,苏荣健,朱健伟,等.川芎嗪对中波紫外线诱导黑素细胞黑素生成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9):1001-1002.
  [24]张敬德,邢新,孙美庆,等.己丁糖对不同来源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4,20:53-55.
  [25]黄茂芳,陈明春,曾凡钦,等.三种中药有效成分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影响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07,7(1):24-25.
  [26]刘剑毅,李世荣,姚 恒,等.姜黄素体外抗人增生性瘢痕纤维化的实验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0):1110-1112.
  [27]王 芊,曹德君.丹参对培养的人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和胶原形成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2,11(10):46-47.
  [28]苏冠华,阮 茵,陈军辉,等.中医药治疗痤疮近况[J].中药材,2004,27(10):792.
  [29]鞠 强,尹兴平,石继海,等.黄芩苷等中药单体对人皮脂腺细胞内雄性激素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2):167-168.
  
  [收稿日期]2008-02-21[修回日期]2008-04-28
  编辑/李阳利

推荐访问:研究进展 中药 皮肤 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