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1分子和原子教案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本课题内容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物质构成的奥秘”中的二级主题“微粒构成物质”的知识范畴。

本课题是微观世界概念教学的起始课。学生之前学习了空气的组成,氧气的性质等内容都是对于宏观物质及其性质的学习,本节课要从生活和实验中的宏观现象入手,启发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感知微观世界,认识分子的特征,形成分子的概念。架起由宏观现象认识微观世界的桥梁,为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已有能力 知识基础:在物理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关于分子的知识,知道分子的体积非常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但其确实客观存在的。

生活经验:已经知道物质的三态变化,从科普文章上知道分子,原子等词汇。

已有能力:能够熟练掌握的是物理课上常提到的一些变化,如蒸发,扩散,物质的三态以及热胀冷缩。

2.学生学习评价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技术准备 学生不了解分子的概念,这就导致了他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存在误区。在学生眼里,微观世界仿佛只是缩小了的宏观世界,难以理解分子、原子的一些特殊性质。

因此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分子的特征,理解分子区别于宏观世界的特殊性。安排两个宏观探究实验,让学生学会通过类比想象的方法设计实验,感知微观世界,教师只提供所需的必要信息。之后要注重分子概念的形成,使学生正确区分宏观与微观。学生动手实验获得感性的实验现象,突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得出分子的概念;
最后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解答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更准确、更深刻的认识分子的概念和特征。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分子概念的形成 2.认识分子的特征 3.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
1.体会通过宏观实验现象感知,类比想象微观世界的思想方法,形成从宏观到微观的桥梁。

2.通过动手实验,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学习化学的乐趣。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学重点:分子概念的形成 教学难点: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教学设备及用具 教学设备:
投影仪、计算机 仪器及用品:烧杯、大试管、棉花、镊子、滴管 药品:浓氨水、酚酞、酒精、品红 六、主要教学方式 实验启发式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七、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更快,为什么?减少的这一部分水为什么肉眼但不到了呢? 思考,发现问题,并解答 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认 识 分 子 的 特 征 【演示】实验一:品红在水中扩散 【讲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证明了物质确实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板书: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一、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的粒子构成)
【展示图片】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

【阅读】阅读:用肉眼和普通显微镜都不能观察到分子,必须用比较先进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可见分子是一种非常小的粒子。如果拿水分子跟乒乓球相比,就好象拿乒乓球跟地球相比一样。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x10-26 Kg,一滴水中大约1.67X1021 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一百个,日夜不停,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

得出: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板书: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很小,质量很轻 【探究活动】实验二 1、 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A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2、从A中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3、另取一个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提问】 A中溶液变红,B中没有现象,为什么? 提出假设:
1、空气中的物质使其变红。

2、酚酞中混有杂质。

3、B中的水使酚酞变红。

4、B中的氨气分子进入A中。

【板书】2、分子在不断运动 【提问】回顾开始的问题“敞口容器内的水受热消失更快”,思考分子的运动与热量间的关系 【探究活动】实验三:酒精与水的混合 成等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等于混合前二者的体积和吗? 【提问】 以上说明微粒有哪些特征? 【板书】 3.有间隙 【观察】固液气三相间分子间距大小 【结论】实际上物质三态的变化就是分子间隔大小的变化,可见物质状态不同,分子间间隔不同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引导其发现品红微粒的不连续性 观察图片,确立原子与分子事实存在的观点 通过具体数字的表达,了解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间的关系 学生观察实验二现象,并在小组内就提出的四个假设进行讨论 ,形成自己小组的结论 思考,得出结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小组合作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到最终量筒内液体体积小于100ml 气体分子间间隔>液体分子间间隔>固体分子间间隔。

由现象观察学会分析问题 用事实有分子原子存在引导过度到分子原子体积的讨论 培养学生对数据整理、分析和利用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对比,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实验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给学生创造探究条件,培养学生类比想象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步骤,培养学生的探究的能力  认识分子与原子的关系 【提问】 1、水在蒸发时,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是否有变成其他分子? 2、过氧化氢在产生氧气的时候,过氧化氢分子是否变成其他分子? 3、氧化汞分解的过程是怎样的? 4、以氧气分子、氢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氨气分子分析分子与原子的关系 【小结】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从分子的角度去认识多样的物质世界,可以利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去认识并想象微观世界。

思考、分析 从分子的观点出发,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一、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的粒子构成 二、分子的性质 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总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3.有间隙 三、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先分成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为新分子 3、分子可以由同种或不同种原子构成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