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美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医学美容技术职业分析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容产业开始迅猛发展,不同方式、不同层面的医学美容教育也相继产生,初期以短期培训班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体,而后发展成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近几年教育部还批准了部分院校开展医学美容技术本科教育。我院开办医学美容应用型人才教育十余年来,我们始终以学生就业“出口”为指导,致力于培养模式的研究,从2000年开办美容中等职业教育至今,我们教育层次逐步提高,现已实现本科层次教育。学生在美容相关行业就业率可实现93%以上,持续在美容行业工作3年以上的学生可达到4成左右,2009年第一批本科层次学生毕业,除7%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10%在同行业大中专院校从事医学美容人才教育外,均在医学美容尤其是中医养生美容保健领域从事人力资源培训等工作。这二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不难看出美容教育尤其是医学美容教育正日趋大众化、规范化、科学化。在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方针的指引下,今后医学院校开设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将是一个趋势。培养应用型医学美容人才将是实现医学美容技术高等教育与就业市场人才对接的关键。
  
  1医学美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如何确定适合的培养目标,可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
  1.1从人才培养的类型定位上看:潘懋元教授在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订的《国际教育分类法》基础上进一步把我国高等学校分为三种类型,依据此分类法,一般的高等学校,尤其是地方高等学校均属于应用型专业性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各行业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其专业是按照技术、行业、产业需要来设置。作为医学院校结合市场特点,从发展新型专业角度讲,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具有应用性强的特点。这种专业特点决定了它的人才培养目标一定是应用型专门人才。
  1.2从人才培养的层次定位上看:大学可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和高职高专型。不同层次的大学承担的人才培养使命不同,应用型专门人才是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使命。就我们学校来讲,现阶段及今后较长时间都处于教学型或教学研究型层面,因此,我们学校开设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专门人才。
  
  2医学美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通过近几年高等教育大众化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本科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势必将成为绝大多数院校现实的、必然的选择,然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身具有丰富多样的内涵, 不同院校对其理解是不同的, 建构具有什么内涵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关系学院能否长足、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我们学院自2000年开办中医学(美容方向)专业以来,始终致力于这方面研究,尤其在2006年开始开展医学美容技术本科教育后,又进一步做了补充和完善,围绕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共性与个性特点, 制订并实施了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方案。具体来说, 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医学美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
  2.1明确医学美容应用型人才培养总目标及高职高专、本科应用型人才层次目标定位:应用型人才是个很大的范畴,其内涵有其层次上的区别,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知识和能力、所包含的创新程度、所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也是不同的。高等教育也随之确立了不同的学历教育层次,现今应用型人才可以细分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差别除接受的教育程度不相同外,还反映在其就业方向上:专科层次的应用型属于职业技能应用型,大多对应的是岗位或职业;本科层次的应用型属于专业应用型,对应的是职业群或某个行业;而研究生层次的应用型则属于应用型人才的提升,即在高层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面对的是既有良好的专业教育背景,又有一定的实际行业工作经验的人才。我们学院在既定了医学美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下,根据我们学院在今后较长时间内还会保留专科教育的自身特色,综合学生就业“出口”分别制定出高职高专和本科两个层次的培养目标。为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潮流,开办医学美容专业的学校日益增多,尤其在教育部批准了本科教育后,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大势所趋,加之学院专科教育比较成熟,所以此研究将把重心放在后者。
  2.2依托于专科应用型人才及试行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借鉴兄弟院校的理念,综合、分析、总结、完善,确立“一二三四”式医学美容应用型人才模式:即“一重二辅”式教学体系,产学研“三位一体”办学理念,培养具备优良职业素质、扎实基础知识、熟练专业能力(含技术应用能力)、熟悉相关知识“四项规格”的医学美容应用型专门人才。
  2.2.1“一重二辅”式教学体系,即重实践,理论、素质相辅:①实践课程体系:教育部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修订时明确提出应将教育的重心从“学历教育本位”转移到“能力教育本位”上来,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学院将实践课程体系放在首要位置中,增加实践课数量,丰富实践课内容与形式,提升实践课教学质量。将实践课程体系按照基本技能-初步综合技能-高级综合技能-创新技能的梯度进行划分:对于基本技能和初步综合技能采取课内实训、实验设计、开放实践等多种形式进行;对于高级、核心或主流技术领域的实践教学内容开设为必修课;采取本院主讲教师兼院企合作单位技术讲师共同实施的形式进行;对于新兴技术领域的实践教学内容开设为选修课,由邀请同行业领先单位的技术讲师集中训练;对于能力外延扩展或深度较高的实践教学内容开设为课外实践选修,依托课外、专业实习的环节完成。不定期的举办校园技能竞赛,其内容可根据技术的最新变化进行调整与扩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及未来职业导向选择不同的实践主题。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工作管理,以确保实践教学环节不流于形式,加强实践课程教师管理,保证实践教学体系质量;②理论课程体系: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是形成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基础。因此课程理论体系在整体的教学体系中发挥不可缺少的辅助作用。其构架的设立必须围绕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职业能力的形成涵盖了对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我院在这一教学目标指引下坚持以学科知识为支撑,以专业知识为基础, 以岗位知识为依托,以通用知识为保障, 以能力知识为核心,以创新知识为拓展,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知识结构。具体而言,按照集中统一,定向分流,自主选择,强化实践的原则制定教学计划、安排课程。入学初统一开设公共基础、专业基础、素质基础的平台化理论课程体系,不断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巩固专业基础,为下一步拓展知识做准备;继之构建专业主干、专业方向选修、职业拓展选修的模块化理论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拓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空间;最后就是缩短理论课程时限,加大实习实践力度,增强学生在行业中的继续学习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③素质课程体系:高质量的人才应该是知识、能力、素质的高度和谐与完美统一,在强化能力课程体系、优化理论课程体系的同时,亦不可忽视素质课程体系的搭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除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外,还必须具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其他素质,诸如政治素质、品德素质、科技素质、身心素质等。在此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德为本,鼓励个性化发展的理念。在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同时,重视校园文化和社会环境的作用,搭建多元化的培养平台,尤其是在学生政治素质和品德素质的培养方面,积极发挥校园和社会的促进作用,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根据大学生活的不同层次、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素质教育活动(诸如人际交往教育、人格教育、挫折教育、自信教育、择业教育等),真正使我们培养的人才具有“向善向上”的职业道德,“勇攀奋进”的专业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品质和身心健康的生活态度。
  2.2.2产学研“三位一体”办学理念: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国际上典型的开放式教育模式。其内涵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加强高等教育的社会适应性, 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人文和科学素质,从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大批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从我国目前的实践形式上看,主要是学校充分利用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优质资源,弥补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重要手段。针对医学美容专业变化发展非常迅速的特点,近几年来密切关注江、浙、沿海地区等相应企业需求人才的要求,并与多家企业建立产学研联盟,搭建实践平台,锻炼提高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贯彻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一方面请企业技术人员来校培训任教,另一方面,派专业教师到企业中参观学习,并安排学生到这些企业中进行岗位实习。同时,在校内创办美容研究所,指导、帮助学有余力的学生发挥特长进行科学研究,提升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医学美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的确立
  随着医学美容行业技术含量不断提高,行业管理不断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生产实践及相关管理部门需要更多地懂得生产应用与实践的医学美容应用型人才,因此,对该培养模式应确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医学美容应用型人才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的人才,理论层面上更注重应用性知识的掌握,能力层面上注重适应能力、实际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其素质的核心是具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品德、身心素质。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这不可理解为质量层次上的退而求其次,应是一种高等教育质量观念上的转变。对医学美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应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我们积极引入社会评价机制,确立由学校、实习单位、用人单位、技能鉴定机构、行业团体共同参与的全方位质量考核与评价方式。我们在具体实施中彻底改变传统的单一注重理论体系评价学生质量的做法,实行理论、能力、素质的综合考核,建立以应用能力为主的质量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陈新民.完善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9,(1):66-69.
  [2]杨兴林.应用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6):164-167.
  [3]傅杰英.中医美容现状分析与人才教育的思考[J].中国美容医学,2003,12(1):96-98.
  [4]杜承铭.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选择、构建及实现[J].教育与职业,2006,(32):20-22.
  [5]陈海英.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才智,2008,(9):243.
  
  [收稿日期]2011-05-05 [修回日期]2011-07-06
  编辑/贺艳梅

推荐访问:人才培养模式 医学美容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