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通史,历史】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提升

  单元综合提升

 专题一 先秦时期的社会特征 项目 社会特征 社会形态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并在春秋战国时期向封建社会转型 文明形态 从采集渔猎到农耕文明 政治特征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从“方国联盟”到“开下共主”再到中央集权的演变 耕作方式 从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 文化特征 具有自由开放、兼容并包的特征,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活跃局面

 专题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项目 转型前 转型后 政治制度 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地方分析 分封制崩溃,宗法制遭到破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雏形出现 选官制度 实行世卿世禄制度,形成贵族政治 实行任命制度,形成官僚政治 经济制度 工商食官,井田制,土地国有或公有 工商业私营化,授田制,土地私有或国有

  社会结构 宗族占主导,贵族地位高 小家庭形成,贵族衰落,士阶层崛起 思想文化 原始神学思想占主导,思想处于蒙昧状态 思想解放,百家争鸣,思想理性化 教育制度 学在官府,官办教育一统天下,贵族垄断教育 私学兴起,平民接受教育

 专题三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与古代希腊城邦的差异 1.希腊城邦始终作为独立的政治单位,分立于希腊古典世界;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则逐渐走向统一的帝国。

 2.希腊城邦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农、工、商并重;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则大多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3.希腊城邦普遍实行共和政体,王权衰微,有的城邦甚至建立了比较发达的民主政治;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王权日益强大,最后发展成为君主专制制度。

 4.体系、性质不同:古代希腊城邦之间是联盟性质而非统一政体,没有统一的上级政治体系;而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并立局面形成前就存在统一“天下”的观念,并且存在周礼的维系。

 专题四 中国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古希腊人文思想起源的异同 项目 中国“百家争鸣” 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 不同点 原因 经济发展,兼并战争频繁,各国需要人才 工商业发展,公民社会地位提高及由此产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目的 传统文化、发展学术,为统治者服务 发展人的个性,强调个体力量的发展 历程 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出现,法家思想受宠,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的儒学逐渐成为大宗 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研究人与人类社会;经过中世纪的黑暗后,人文主义复兴 相同点 背景 战争频繁、处于分裂状态 主题 研究社会问题、研究人类本身 成就 产生了诸如孔子、苏格拉底等伟大的思想家;都对各自的思想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2018·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四次质量考评,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者大胆地将系统整体研究方法运用到历史研究中,从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余年与每两三百年爆发一次大动乱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提出中国社会是一个超稳定系统的假说,并用这一套模式去解释中国社会、文化两千年来的宏观结构变迁及其基本特点。下图是根据作者的假说绘制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

 ——摘编自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视角对该社会结构图进行简要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审题:题目要求对“该社会结构图”进行说明,不要从文字材料中提取观点或信息,文字材料是辅助说明该图的。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国家结构,二是家庭结构。“任选一个视角”,实际上就是要求提炼信息,可以是图直观反映的,例如“中国古代社会的家国同构特征”;也可以结合文字材料,选取“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具有稳定性”作为说明的主题。

 答题:首先要明确说明的角度,用一句话来表达,文字不要过长,也就是题目所要求的“观点明确”。其次,要运用所学知识,“史论结合”进行说明。如果要说明该图构成的特征,就要解释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果要说明该图所示社会结构的稳定性,就要侧重解释所示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视角:中国古代社会具有“家国同构”的特征。

 说明:中国古代的国家结构由地主经济、儒家思想和官僚政治三部分组成。地主经济为官僚

  政治提供财税基础;儒家思想为官僚政治提供意识形态及文官来源。与之相应,中国古代的家族结构由族田、族谱和祠堂三部分组成。族田为祠堂权力的行使提供经济基础;族谱则以祖先崇拜的方式维持祠堂的宗法权威。国是家的放大形态,家是国的微缩形态,二者具有同构性。

 解析 根据材料,中国古代的国家结构由地主经济、儒家思想和官僚政治三部分组成。国是家的放大形态,家是国的微缩形态,二者具有一致性,因此选择中国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特征进行论述,论证地主经济、儒家思想和官僚政治对中国古代的国家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规律总结 全国卷高考历史 12 分题型每年都在变,但万变不离其宗,总结该题型近十年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信息分析类、修改补充类、观点阐释类,本题属于信息分析类。故此类题目要从材料中找出提炼信息的角度,在此基础上进行说明。该角度往往是历史现象、历史特征,历史结论,一般来说不是历史观点。所以进行说明时要侧重于解释该历史现象、历史特征、历史结论的背景(成因)及结果或者是构成这些历史现象、历史特征、历史结论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推荐访问:单元 通史 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