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图青绿山水色彩运用

摘 要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是宋徽宗时期最杰出的全景青绿山水,青绿山水主要以石青、石绿两种色彩为主要颜料,因此得名“青绿山水”。本文研究主要从作者王希孟为出发点,对青绿山水的分类、青绿山水画的历史发展等做了简要概括,通过分析《千里江山图》,审视青绿山水色彩的艺术价值、色彩表现与用色特点。细观王希孟构图取景的新奇,深入研究其中的技法运用与色彩的个性。深入了解色彩的明暗度,艺术风格及技法特色与色彩在青绿山水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色彩的渲染使呈现出来的作品独树一帜,对当代艺术创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
青绿山水;
色彩运用 Abstract Wang Ximeng's “Qianlijiangshan“ is the most outstanding panoramic green landscape in the period of Emperor Huizong of Song Dynasty. The green landscape is mainly composed of two colors of stone green and stone green, so it is named “green landscape“. Based on the author Wang Ximeng, this paper briefly summariz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green mountains and waters and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green mountains and waters paint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Qianlijiangshan“, it examines the artistic value, color performance and color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 mountains and waters color. A detailed view of Wang Ximeng's novel composition, in-depth study of the use of techniques and color personality. Cannot do without cannot do without cannot do without the experience of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cannot do without the study of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rt and the excavation of the essence of modern art, but also needs the struggle and innovation of contemporary art educators. Strive to develop the expressive force of new green landscape in art and show the artistic value of color in new green landscape painting. Key words: Wang ximeng; “Qianlijiangshan“;green landscape ;color application 目 录 引 言 1 一、 王希孟的简介及青绿山水画的历史与发展 1 (一)、王希孟之简介 1 (二)青绿山水画的分类与发展 2 1、青绿山水画的分类 2 2、青绿山水画的发展 2 (三)青绿山水画发展到顶峰的原因 2 二、 从青绿山水画中去审视色彩的艺术价值 3 三、 走进《千里江山图》
4 四、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色彩表现与特色 5 (一)、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色彩表现 5 (二)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色彩特点 5 五、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技法运用 7 六、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取景构图 8 七、《千里江山图》中研析近现代青绿山水画的色彩个性 9 八、青绿山水画色彩对当代创作影响 10 (一)、林容生青绿山水画特色 11 (二)牛克诚“以色代墨” 12 结 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引 言 通过对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的研究分析,了解色彩来源、种类及其色彩的综合运用,结合现代青绿山水写生的实践操作,总结色彩在青绿山水画中所起的作用。其绘画的景观主要是用颜料的皴染来表现山峰的雄伟,树木的茂密。青绿山水画作品数量多,种类齐,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幅作品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千里江山图》,王希孟在绘画风格上整体立足于社会实践,从生活出发,追溯于历史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青绿山水出现了新的艺术革新,艺术教育者的我们也需要奋斗与创新,努力开拓新青绿山水在艺术中的表现力,展现出色彩在新青绿山水画中的艺术价值。

一、 王希孟简介及青绿山水画的历史与发展 (一)、王希孟之简介 王希孟(1096-不详),其生于宋哲宗执政时间,是北宋时期著名画家,据历史记载他在徽宗画院学习时年龄为18岁,在徽宗画院的学习创作皆由宋徽宗手把手传道,可见在徽宗的眼里王希孟就是他的宠儿,由于他本人具有学习的刻苦性与他勇于创新的实践精神,在画院学习期间受到不少绘画老师的精心指导。虽然王希孟的画在历史记载中很少,但为后世留下的是一幅震惊世人的巨作。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图》是这位才华横溢的画家唯一的传世珍品。天妒英才,清人推测他创作完《千里江山图》不久后便离开了人世。《千里江山图》的面料全部采用的是丝绸,王希孟在丝绸上绘画了山川的起伏、渔村野市及人们的活动场所。他采用了传统的绘画方法,笔法细腻,技艺精湛,画面中追求青绿色调的变化。其作品《千里江山图》的画风及风格为青绿山水画开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二)青绿山水画的分类与发展 1、青绿山水画的分类 青绿山水属于山水画中的其中一类,颜料以石青与石绿为主。大青绿、小青绿是青绿山水的再次细分。大青绿重轮廓少皴笔,着色重,装饰强;
小青绿是以水墨淡彩为基础,然后再盖上一层浅薄的青绿颜色。青绿山水画代表作品为北宋时期王希孟的作品《千里江山图》。该作品在绘画上整体从传统出发,立足于生活传统,画中的物种展示给人的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很好的表现出了画面的细致入微。

2、青绿山水画的发展 青绿山水画在魏晋时期就基本有了雏形,兴盛于隋唐时期并继续繁荣发展,南宋时期又再创辉煌 于宴婷:《浅谈中国画的发展史》[J],大众文艺,2012(20):27. 。国画历史发展久远,各时代画家都曾留下了许多优秀并富有价值的作品。各种流派及绘画技艺都像一缕清泉,终形成了一条川流不息的大河,青绿山水画就犹如河流中的一条支流。青绿山水画的出现历史在水墨山水画出现之前,随着水墨画的兴起与文人画的成熟,青绿山水画不被人们所看好。无论是什么时期,青绿山水都留下了辉煌的篇章,熠熠生辉。为了将青绿山水画发扬光大,很多画家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青绿山水画发展到今天也经历过无数的沧桑岁月,才得以发展至今并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三)青绿山水画发展到顶峰的原因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与学习,青绿山水画是在北宋时期发展到历史的顶峰。在了解青绿山水发展到顶峰的原因前,很有必要对古代画院做一个深刻的认知,尤其是宋朝时期的画院我们更应该去深入认识。因为宋代青绿山水画之所以得到很好的发展是因为其得到当时朝廷的大力支持与鼓励,尤其是宋徽宗。北宋皇家画院(翰林书画院)是一个专门从事艺术绘画创作的学习机构,它的设立为朝廷从全国招收了许多优秀的画家,也是青绿山水画得到迅速发展的有力支撑。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显示,宫廷画院的建立最早起源于五代。五代时,西蜀与南唐正式成立了皇家画院,在宋朝统一中原以后,翰林画院最终成立,并将全国各地的顶尖画师都召集到了汴梁画院中来学习。其中就包括了黄荃及其子、董源、周文矩等著名画家,由于这些实力派画家的加入,才使宋代时期的画院从萌芽时期就已经具有了非常强大的影响力。

宋代时期的绘画风格是以艳丽色彩为主要题材,所以才让后世拥有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巨幅。宋徽宗在位时期也是画院发展的顶峰时期,此时的宋徽宗便对整个画院进行了不小的变化创新。据历史记载,画院由之前单纯的创作机构被宋徽宗改变成了一所具有教育美学功能的画院,并严格按照当时画院的相关制度对进行招生与考试,并严格按照画院的教学方法、培养目标等对学生进行管理与培育。由于当时是宋徽宗一把手管理画院,因此,在画院里学习的画家最终都成为了优秀杰出的大师,著名的王希孟画家就是其一。由于王希孟先生幼小拥有不凡常人的绘画潜能,由此也被宋徽宗列为“天子门生”的代表,最终在他十八岁的时候创作出让世人震惊的《千里江山图》。

二、 从青绿山水画中去审视色彩的艺术价值 青绿山水画被认为是一种具有独特性与艺术性的山水画,从古至今在艺术史上都占有很高的地位。绿色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象征着一种生机与活力,给人们带来的是一股朝气蓬勃发展的希望。然而画青绿山水画时所调配的颜料也会比画水墨山水画的过程更加严谨复杂。通过色彩的调制与明暗的运用,青绿山水画展现给人的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空间,色彩浓艳的青绿山水让人在视觉上产生了高强的冲击力,无形中塑造了高贵华丽的形象。

随着时间的演变,青绿山水画的各项技法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尤其在笔、墨、纸的技法上都遵循了着色重彩的规律。作品富含作者的创新思维又延续发展传统的精髓,画面色彩结实厚重,光鲜亮丽。青绿山水画的发展历史久远,至今已是千年有余,其真正的艺术价值在于它将人与自然巧妙的融合成一个整体,作品具有独特魅力,富有个性追求与时代精神,画面具有图文转换的能力,展现予人的是画面无声胜有声的迹象。

三、 走进《千里江山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图3-1)在我国具有重要的艺术历史地位,被誉为我国十大名画之一,现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千里江山图》是一幅卷轴画,卷中没有王希孟的印款,此画卷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后来被蔡京题跋为王希孟著作。有前辈认为《千里江山图》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构图,也是人类所追求的理想 图3-1 千里江山图 环境,是 天人合一的共存关系。画面中主要是以山水画的形式来呈现,同时也决定了人们对环境的选择取向。亦有人认为《千里江山图》中青山绿水的呈现可以反应出宋代皇室对长寿的追求。王伯敏先生曾称赞《千里江山图》是给人幸福的山村水乡,并探讨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尝试提出了“七观法”,即一曰步步看,二曰面面观,三曰专一看,四曰推远看,五曰拉近看,六曰取移视,七曰合六远 王伯敏. 中国山水画“七观法”诌言[J]. 新美术, 1980(2):45. [1]。画面中山水分别是用石青与石绿来处理,整体给人一种颜色鲜明,构图高远,层次清晰的感觉,山水颜色与整幅画面浑然一体却又显得艳而不俗。

顾敏也详尽描述《千里江山图》的精致物象[2]。该画的用色充分突出了矿物质颜料的富丽与其装饰效果。

四、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色彩表现与特色 (一)、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色彩表现 魏晋时期,文人画家就已经对自然色彩的态度及形式都非常重视。在该时期,绘画充满了磅礴的生机色彩,文人画家对水墨画的重视为青绿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千里江山图》的色彩表现主要体现在其恢弘气势与艺术感染力上,在材料上主要以大量使用了石青、石绿、赭石三种颜料来进行上色。王爽对《千里江山图》的颜料构成和使用方法也做了详细的总结,主要有青色、绿色、赤色、黄色、金色、白色、黑色颜料[3]。另一方面从画面中可以领略到作者上色时的细腻,作者的功力与画面的精美已经被《千里江山图》体现得淋漓尽致。《千里江山图》虽经千年历史之沧桑,作品中部分颜色出现脱落现象(图4-1-1),但整体画法仍 图4-1-1《千里江山图》之颜色脱落现象 能清晰可辨。

(二)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色彩特点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图4-2-1)继承了隋唐时期展子虔、李思训与李昭道的“青绿法”。该方法以石青与石绿为主,色彩运用方面夸张且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图4-2 -1 千里江山图 因此被称为“青绿山水”。画岩石时,先用粗细的墨线勾勒出轮廓和大致形状,再用软而圆的长短线条来对其进行皴染。山峰皴法(图4-2-2)犹如荷叶,该线条既不粗糙也不僵硬,其后用淡墨加赭石或花青来皴染。皴染多是用于前后两块石头的背面,用笔以粗笔的形式在细线条上书写敏感的山石,并以一般染色的形式跟随石头的颜色。顶部的部分用苦绿色来染色,例如山石下部多为赭石色,山顶和石头的顶部为苦绿色,最后再覆上厚重的石青或石绿。石青或石绿越重,在苦绿色的交界处就显得越浅,显现出来的山顶便越高。这些颜色大多数是需要交替使用,当前面一座山是青色的,那后一座山或相邻的山就必须是石青色。再相邻或再靠后的山峰继续使用石青来上色,前后左右都突出了明显的层次感。石绿与石青交界处的颜色清晰厚重,随着时间的演变色彩出现了有成块脱落的现象,最后呈现出来展现给人们的都是原色,其色彩非常光鲜亮丽。李启色也提出了《千里江山图》中的青绿 图4-2-2 《千里江山图》山体皴法 色调具有极强的装饰性[4]。在这之前的青绿山水画中几乎是罕见的景观。近、中、远景清晰可见,赭石用在远山上,山顶用苦绿色轻涂覆盖。水纹用笔细,峰头纹无穷。画中的房子多数采用浅赭石、屋顶是浓墨重彩,画面的分量也有所加重。整幅画卷气氛协调,色彩搭配有序。该幅画的出现代表着山水画的发展成就,标志着青绿山水画的发展达到一个时代的顶峰。

五、王希孟《千里江山图》技法运用 随青绿山水画发展,其绘画技法也走上了成熟之路。从《千里江山图》(图5-1)中可以看出,王希孟笔中的山石,以中锋、侧锋为主,线条有虚实浓淡之分。山石的轮廓大多以弧形展现出来。王希孟的绘画过程严格按照传统的步骤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到最后,即勾、皴、檫、点、染。

图5-1 千里江山图 王希孟的勾线用笔灵活沉稳,勾线过程用墨的干湿浓淡变化自如。王希孟在画山石时,先用浓淡的墨线勾勒出山石的大致形状,再用长短线条对其进行皴出石纹。石面的界线处采用披麻皴,重点皴出裂山石坑和前后凹凸的部位。皴也有干湿枯笔的变化在其中,但皴法简而不杂,纹理并不是特别丰富,但这为后面的染色留下了施展的空间。画面中水波如鳞,细致严谨。在绘画中,赭石被用来调整背景色。山脚下的颜色由重到淡。厚厚的石青与石绿覆盖在山石上方。在坡脚下保留了一些赭石。山石的凹面部分轻微的染上了一层淡墨。山顶处的浅绿色背景也逐渐被淡化下来,最终与赭石相连接。为了使空间关系更加清晰明了,画者采用了积墨法,通过一层一层的色彩晕染来对厚重岩石的描绘。对树木的处理用了浓墨重彩的方式,浓墨描绘的是树木的主干,石青与石绿描绘的是树木的枝丫。王希孟对于整幅画的染法深有考究。

苔藓与灌木丛林的画法是先用墨水勾线,然后上成绿色,只有上了较深的颜色才能映衬出绢底的石绿,云的画法采用留白形式,可见王希蒙处理画面的心思极其细致,笔法细腻,色彩丰富。画面中的水采用了“网巾法” 王克文:《宋元青绿山水与米氏云山》,山东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3页 ,水面是淡绿色逐渐罩染而成,给人予视觉上的冲击,水面上倒影出了青绿色,展现给人的天空是充满活力的湛蓝色。水天交汇处采用赭石作精细的皴染,色彩协调搭配。与之前的绘画相比,在此基础上王希孟已有巨大进步,也因此在北宋的历史上留下了绝世珍品。

六、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取景构图 国画在构图方面有着很大的讲究,国画中的构图被称为“章法”,在谢赫六法中被称为“经营位置” 谢赫:《古画品录》,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第2版,第355页 。该方法为画者的构图学习提供了新的的认识和总结。在艺术创作实践中,学习继承老前辈留给我们的优秀作品非常重要。因为作品中隐藏着一定的原则和规律,只有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原则与规律,才能对我们自己的作品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画注重形式美,构图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也不受聚焦视角的束缚。留白的使用方法是其独一无二的亮点,在绘画过程中大多运用散点透视法,有效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千里江山图》共由5个部分组成,各部分衔接有序,互相补充。从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5个部分来观赏,我们可以看到王希孟在继承的基础上并发展了郭熙的“三远”法 郭熙:《林泉高致》,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第2版,第639页 。《千里江山图》为全景式构图,群山叠嶂,千山万壑,气势恢宏。主峰云起,高低起伏,层次多变,形态独特,整幅画面极其壮观。画家把自己的主观意志表现得淋漓尽致,将高远、深远、平远灵活巧妙地运用在画面中,突破时空的界限。余辉先生曾研究千里江山图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特指画里的山脉、瀑布、湿地、江湖以及植被等与自然界诸物的形象联系;
而人文景观是指当时的建筑,还有船舶、水车以及人物的各种活动,这些均已相应的地域存在着内在联系[5]。整个画面呈现出丰满厚重、轻盈飘逸穿插结合。画面是松散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奇峰险壑呈现在画面中最突出的地方,给人一种星罗棋布的感觉。山峰参差不齐,岛屿重叠,江河连接,峰峦叠嶂,河流倒映;
若在两山间远眺,岩石险峻,绿水青山,巍峨雄伟;
若站在最高处向前看;
所见的是连绵起伏的山脉,突出了破碎,飘渺曲折。整幅绘画的场景规模庞大,是作者对江南水乡做出的精细观察,最后从中提炼升华。针对整幅画面人们需要具有一种诗意般的想象力才能从绘画中去发挥想象,才能更好的掌握方向,最终才能驶向绘画艺术彼岸的远方。这正是徽宗画院的特色也是对《千里江山图》最好的描述。《千里江山图》中山峰的形状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部分山峦似一只猛烈的老虎,亦像刚睡醒的雄狮,它的外表给人以美丽的装饰却又富有鲜活的魅力,既坚固又稳定。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充满活力又让人安静的自然世界。

七、《千里江山图》中研析当代青绿山水画的色彩个性 在继承与发展青绿山水画的过程中,当代青绿山水继承了古人青绿山水画家的思想。同时,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受西方绘画美学和绘画技法及材料的影响,因此中国的画家首先学习了西方艺术的造型和色彩基础,在对待国画的色彩态度与之前的画家截然不同。在当今画家的眼里,传统山水画中的青绿山水画的衰落显然是与文人画崇尚水墨、压抑色彩的观念是不能分开的,并由此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 王文娟:《墨韵色章—中国色彩的美学探渊》,中央编辑出版社.2006年,165-167 。

艺术作品在体现时代精神的同时也要富含当今绘画特色,学习古人,突破自己,注重个人风格。有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看黄宾虹与李可染的画,人们都不需要再去看印名就可以分清楚哪一幅是黄宾虹的画,哪一幅又是李可染的画。因为他们的作品中已经赋予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充满了个性化的表现力,这种艺术语言与表现能力是大师们在长期的创作过程中慢慢积累沉淀下来的,逐渐演变最终才形成的一种文化。也只有充满个性化的作品才能带给画者一种强烈的艺术感受。一幅风格成熟的艺术作品是其他任何作品都无法替代、无法超越的,这就是它所谓的艺术价值。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青绿山水画的发展、繁荣与衰落的整个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去剖析唐宋时期的画风,助推我们去揭开那一层神秘的面纱,还中国传统山水画一个比较完整的事实,为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构建成一幢高大上的艺术大厦,使中华民族艺术屹立在世界之林。

中国有很多近代画家都受过西方文化的影响,其中著名的代表画家有张大千、黄宾虹、李可染等人。他们通过对西方文化的学习与交融,并结合自己的思想与超强的想象力给绘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他们中也有出国去学习绘画的人,甚至有人也因此喜欢上了印象派中的色彩,他们认为其作品与中国的写意画有不少的相似处。例如梵高、莫奈、塞尚等西方画家在色彩方面的运用就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尤其是在色彩审美上几乎一致。尽管这个时期的画家都自己遵循着各国的绘画传统与绘画特点,但他们的相同点却彰显在当时绘画的色彩审美上。

当代艺术家在创作山水画时,从观念改变的角度上继承了传统山水画家的创作理念,表达自己的真情。他们在绘画时,是在写实山水的基础上进行概括,但又不完全是写实的。他们以精神的形式延续着传统山水画的审美情趣,始终追寻着一种精神的传承。以此同时,当代世界艺术正处于频繁的交流中,再加上东西方艺术的相互碰撞和吸收,中国山水画家也因此或多或少汲取了部分关于西方绘画的基础,但他们在创作品时并不会去坚持单一的绘画体系,而是将中西方绘画特点及风格组合成一个完结的整体,这对当今的绘画艺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中国传统绘画材料的色彩来研析,以石色颜料为主依旧是当代青绿山水画的特色风格,在青绿山水画中仍然保持着传统的中国绘画语言。画面中水色清澈,石色厚重,色彩风格润而不干,明而不艳。随着时代的进步,颜料技术也在不断的变化更替,画家也有了很多的物质选择,不再是过去那般单调无聊。但并不是西方绘画颜料的发展就是我们山水画的主要绘画颜料,中国画家们仅仅是在青绿山水画中运用了西方绘画的颜料为其披上了一件亮丽而神秘的外套。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较大的是与中国色彩相近的日本重彩绘画颜料。它们主要由石青、石绿两种颜色组成。随着中国水墨画流派的兴起,中国画中的岩彩石色逐渐被弱化。在隋唐时期传入日本并形成新的流派。日本艺术家在20世纪初对其进行创新发展,最终得出了一种合成色,即金属色与仿石色,日本画家称之为新石色,在色彩材料是突破了传统的三种主要颜色,即石青、石绿和赭石。而今画家们常用的颜料色彩种类多有3000有余,如此丰富多彩的颜料为当代从事重彩创作的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绘画基础条件,为青绿山水画的创作打开了新思路,开创了青绿山水画前所未有的篇章。

八、青绿山水画色彩对当代创作影响 青绿山水画历经了隋唐的兴盛和南宋的辉煌,但随着文人画和水墨画的兴起成熟,青绿山水画逐渐得到了沉寂。然而,它具备了造型严谨、技法完备、色彩古色古香和优雅的氛围,不断地吸引着各年龄段画家的精髓,将它融入到绘画创作中,使之无声而不断长流。它历经千年的历史历程却持续保持着向前发展的姿态。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不断发展,人的审美观念也随之发生改变,绘画创作的多元化格局也有了雏形。在探索山水画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画家开始研究青绿山水,回归自然、置身以环境中去开始着手实践这种充满古老而拥有超强的适应性的山水画风格。当今从事于青绿山水的主要画家有林容生、牛克诚等画家,他们对青绿山水画的无限探索与研究,在当代青绿山水画的创作上取得了很大成果。

(一)、林容生青绿山水画特色 林容生的山水画有两种风格,即工笔和写意。林容生的作品画面景象多以闽东、闽北乡村的小场景为题材。画中的老房子由岩石堆砌,河岸上有农田,农田中的野草树木大多都分布在西部较低的地方,看上去朴素、稳重、却又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天空的色彩主要是通过破墨、积墨等方法渲染出来的,层次丰富而不单调。在用笔方面,笔墨轻松随意,线条朴素细腻;
在色彩方面,主要以朱砂、石青、石绿三种颜色为主要色调,他不断对绘画主题、画面构图、图案造型方面进行创新,以至于在色彩方面和纹理的制作上采用了黄色与白色的搭配又或是紫色与白色的搭配为主。如《五月天》(图8-1-1),色彩与笔墨之间有着微妙的平衡,图片中山峦的整体主要以石青色为主,其间有少许朱砂,石屋为黑白墙,冷暖色调呈强烈对比,在一定范围内 图8-1-1五月天180×95cm 得到了控制。且山川、房屋、树木等其他景观,让人从整个画面中感受到了乡村故乡的味道,尤其是给游子带来了浓密的思乡之愁。

如果说一幅作品是一位画家对人生梦想追求的真实写照,那么林容生先生的作品就是给观众传播生命热情的武器。他立足于社会现实,从传统中挖掘文化,从自然中领悟山水,通过自己的体验去寻找新的画境语言,最终创成了一幅具有浓郁现代气息和文人情怀的山水画。他追求幽雅,擅于用一两种简洁的色调来衬托环境气氛。他认为绘画应具备“明快一些,温而不火,不能太火气,色彩看上去既明快,但是又能够很沉稳还要画出一种书卷气。”颜色看起来鲜艳,但却不会显得那么笨重。林容生先生将古代青绿山水的绚丽之美转化为现代鲜透亮丽的风格。他通过丰富的题材、巧妙的技法和温雅的色调将画家自身的文化品质、个人对自然的深刻体验和对家乡的深厚感情融入到了作品中,从而达到一种高尚的典雅,把青绿山水画的典雅美丽展现给当代学习者。

(二)牛克诚“以色代墨” 牛克诚是当代青绿山水画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创作上,他传承古典又融合当代风格,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图8-2-1)。他主张“以色代墨”的绘画理念,想恢复振兴色彩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始终是他终身努力的奋斗目标。他改变了以往文人画思想的“以墨代色”的观念,以青绿山水画为出发点,注重对创作中色彩和山石两种绘画元素的把握与创新,致力于创造出具有美感的新一代青绿山水。

牛克诚提倡将现代色彩美学应用于传统重彩青绿山水画的实践中去。在新青绿山水中运用最新颜料,采用组合与透明绘画方法,创作出具有新色彩感的作品。牛克诚强调创出的作品要古典中伴有现代的气息、倡导作品要富有色彩优美,笔触豪放 图8-2-1春溪畅136×68cm 的青绿山水画。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青绿体现了民族艺术精神正走在复兴的道路上,给人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与民族文化在不断发展的自豪,展示了当代艺术工作者们对青绿山水的赞美与欣赏,唤取了青年一代对青绿山水画的无比热情。这种艺术理念是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的主流,也将是引领未来山水画发展的必然趋势。

结 论 通过对《千里江山图》的笔墨技法与色彩运用的学习探索,认识了青绿山水的发展历程,领略了艺术的色彩表现与艺术价值,对色彩在青绿山水画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本文主要是从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去研究色彩在其中的运用,通过古今青绿山水的比较,论述色彩在青绿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卷轴画《千里江山图》描绘了人们生活在依山傍水的幸福环境中。在绘画史上王希孟被称为天才青年,他是画史上是最年轻取得最大成就的画家。年仅十八岁的王希孟在创作《千里江山图》时应该算是还没有任何生活经验,但创作出来的青绿山水却能有如此高的境界。因此,我希望通过这一研究能够得出色彩在青绿山水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能够继续弘扬发展青绿山水的文化理论与实践创新,尤其是我们艺术教育的学生更应该积极把握时机,深入研习传统,随时做好继承传统并大胆创新的准备。

从事艺术工作者更应该把创新作为一种生活的常态。正是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有着精益求精的合作探究精神才有了当代青绿山水画蓬勃发展的艺术前景,因此,后世学者要努力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大师和近现代画家的艺术精神与创作得失,使青绿山水永葆辉煌。

参考文献 [1] 王伯敏. 中国山水画“七观法”诌言[J]. 新美术, 1980(2):45. [2] 顾敏. 两宋山水画“点景”研究[D].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2008. [3] 王爽. 从《千里江山图》探究青绿山水的色彩特点和颜料的构成[J]. 美与时代, 2017(11):26-27. [4] 李启色. 从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看青绿山水画的色彩装饰审美[J]. 书画世界, 2013(03):30-36. [5] 余辉. 细究王希孟及其《千里江山图》[J].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7(5):6-34. [6] 程新远. 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地域性问题研究[D].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2011(04):01. [7] 陈传席. 中国山水画史[M]. 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25-26. [8] 姜澄清. 中国人的色彩观[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社.2000.163-167 [9] 牛克诚. 色彩的中国绘画[M].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80-84 [12] 徐惠丽. 我在青绿山水画创作中的思考[D]. 广州:广州大学, 2013(04):25. [13]林容生. 无声的风:林容生艺术与生活档案[M].福建:美术出版社.2010.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