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 [为什么治疗心律失常西药难选]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药店里的抗心律失常药品越来越多,如心律平、慢心律、倍他乐克和胺碘酮等,医生和患者们似乎在用药方面拥有越来越多的选择。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治疗心律失常用药由于作用局限,副作用大,在临床应用起来还是不能令人满意。
  
  作用单一影响疗效
  
  我们知道,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包括心脏起搏传导系统异常,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心肌细胞代谢紊乱,以及心肌供血不足等四个方面,要想有效治疗心律失常,就必须同时调节这四种发病机理,这就是整合调节。但所有抗心律失常药品都只能影响一到两种发病机理,如有的药物只能通过调整离子通道来调节心肌细胞代谢,有的药物又仅能调节心脏自主神经,都不能实现整合调节,治疗作用的局限性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
  
  容易产生毒副作用
  
  所有抗心律失常药品都有或轻或重的毒副作用,它们的有效治疗剂量与引起毒副作用的剂量非常接近,也就是说,治疗心律失常能发挥作用的药物剂量与出现副作用的用药剂量非常接近,用量不足时控制不住心律失常,用足量了就会出现副作用,很难控制。因此,无论医生制定用药量时多么小心谨慎,也难免会引发各种毒副反应。如常用于房颤治疗的胺碘酮对肺、甲状腺、肝等器官均可造成损害,治疗早搏的心律平可以引起口干、舌唇麻木、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以及视力模糊。
  
  引发新的心律失常
  
  所有抗心律失常药品都有导致新的心律失常的副作用,这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抗心律失常药品还有可能使原有的心律失常加重。如治疗心动过速的倍他乐克可以引起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胺碘酮还可以引发心脏停博等致命性心律失常。对此,卫生部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汪芳指出,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过程中,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发生率约为6%~36%,必须得到患者和医生的重视。
  抗心律失常药品虽然种类繁多,但作用单一,易发生毒副反应,易造成新的心律失常,限制了医生治疗心律失常的选药。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研制出具备整合调节优势的抗心律失常中成药,才能为心律失常患者提供全面、有效、安全的最佳选择,这已经成为医学界的共识。
  
  责编:赵继才 zhaojicai@126.com

推荐访问:心律失常 西药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