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政治论文范文

 时事政治论文模板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时事政治论文模板》的内容,具体内容:政治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政治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1.论文格式模板——题目:题目应当简明、具体、确切地反映出本文的特定内容,一般不宜超过 20 字,如果题目语意未尽,用副题补充说明。

 2.论文格式模板——作者:署名的作者只限于那些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研究工作、做出主要贡献,并了解论文报告的全部内容,能对全部内容负责解答的人。其他参加工作的人员,可列入附注或致谢部分。

 3.论文格式模板——摘要: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有数据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摘要一般 200-300 字.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4.论文格式模板——正文:论文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等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如图 1,图 2-1;表 2,表 3-2;附注:1);文献[4];式(5),式(3-5)等.具体要求如下;

 4.1 论文格式模板——图: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

 号、单位(无量纲可以省略),坐标上采用的缩略词或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4.2 论文格式模板——表:表应有表题,表内附注序号标注于右上角,如"XXX1)"(读者注意:前面""引号中的实际排版表示方式应该是"1)"在"XXX"的右上角),不用"﹡"号作附注序码,表内数据,空白代表未测,"一"代表无此项或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确为零。

 4.3 论文格式模板——数学、物理和化学式:一律用"."表示小数点符号,大于 999 的整数和多于三位的小数,一律用半个阿拉伯数字符的小间隔分开,不用千位擞",",小于 1 的数应将 0 列于小数点之前。例如 94,652应写成 94 652;.319,325 应写成 0.314 325。

 应特别注意区分拉丁文、希腊文、俄文、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标明字符的正体、斜体、黑体及大小写、上下角,以免混同。

 4.4 论文格式模板——计量单位:论文中使用的各种量、单位和符号,必须遵循国家标准 GB3100-82, GB3101-82,GB3102/1-13-82 等的规定.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一律采用国际通用符号。没有相应符号的非物理量单位可使用中文(如"件"、"台"、"人"等),它们可以与其他单位的符号构成组合单位(如"件每秒"的符号为"件/S")。

 参考文献格式

 4.5 参考文献的格式:论文参考文献的写法应按下列次序——著者/题名/出版事项,由于论文的参考文献品种繁多,择其主要示例如下:

 谭炳煌,1982.怎徉撰写科学论文.辽宁人民出版社,59

 Guinier A,施士元译,1959. X 射线晶体学.科学出版社,148

 Pettetssen S, 1941. Introduction to Meterclogy. New York, McGraw-Hill, 200-210

 即著录书的著者的姓和名的首字母(中国人的名不缩写),出版年,句点,书名,句点,出版地点,出版者,特定页码。

 李薰,1964.十年来中国冶金科学技术的发展.金属学报,7:442

 Bachmann W , 1973. Verallgemeinerung and Anwendung der Rayleighschen Theorie der Schallstreuung.Acustica, 28 (4):223-228

 即著录论文的著者的姓和名的首字母(中国人写全姓名),出版年,句点,论文题目,句点,期刊名缩写,卷(期):页(每卷编连续页码的期刊不写期)。

 多著者的参考文献标注,在著录文献的著者时,如著者为三人以内,全部著录,如为四人以上,只著录至第三著者,加"et al.,著者最后的两人之间,不加"拥有超过 6000 种杂志;有声出版业计有 7173 家,其中九成设在台北、台中、高雄等人口密集、资讯便利、商机兴盛的市区;170 家广播电台取得执照,其中公营电台 7 家,余为民营性质;获营业许可的有线电视系统 62 家、4 家有线电视播送系统、8 家直播卫星公司及 86 家卫星电视节目供应业者,5 家无线电视台(台视、"中视"、华视、民视和公视),一共制播 15 个电视频道节目,另外还有数百家有线电视台,比较有影响的是东森、TVBS、中天等。台湾只有 2300 万人,却有世界上最高的媒体覆盖率,"看报治国"是岛内舆论对台湾政治人物的讽刺,也由此可见岛内媒体在台湾政治进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比较而言,人口 2.8 亿多的美国也仅有两家 24 小时播出的新闻台,台湾却有 8 家之多。于是,想办法争夺受众眼球、取悦受众便成为各媒体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唯一的生存之道。因而,在台湾的电视新闻中,很多政治新闻趋同于娱乐新闻。有人曾用"媒体乱象"来描述台湾政治新闻的现状。

 自 2000 年岛内大选以来,台湾的政局也已从当年的国民党一党独大演变为国民党与民进党的对立。由于政治气候变化迅速,使得大众对于政治异乎寻常地关注,政治成了媒体恶炒的对象。媒体开始把政治与娱乐等同视之,政治成为娱乐的一部分。台湾媒体与政治的关系在选举活动中表现得最为充分:一方面,媒体成为候选人和政党"做秀"的工具:另一方面,选举活动给媒体提供了非常多的素材。台湾推销候选人的活动五花八门,有政治广告、政见会、歌舞秀、募款餐会、售卖选举商品、辩论会、悲情造势等,有些媒体甚至不惜歪曲和伪造事实来塑造候选人的政治形象,贬低竞争对手。

 (四) 街头运动的蓬勃发展为台湾政治"秀"提供了更多舞台

 台湾是亚洲街头运动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自 1972 年蒋经国出任台"行政院长",极力推行所谓的"革新保台"后,在相对宽松的政治氛围中,岛内街头运动被重新激活并逐步活跃。期间,虽迭经中坜风波(1977 年)、美丽岛事件(1979 年)等多次重大打击,但民众抗争至民进党成立、台当局被迫宣布"解严开禁"时已达到高潮。据不完全统计,仅 1987 年,全台即发生各类街头抗争 1900 多宗。而随着"动员戡乱"的终止与各种法令的重修,岛内街头运动更得以借合法的形式持续推进,并最终促成了 2000 年台湾朝野政党首次轮替。

 街头运动的蓬勃发展为台湾政治"秀"提供了更多舞台,最具典型意义的

 是 2006 年爆发的"百万倒扁"运动。这场发生在岛内经济持续低弥,失业率高居不下的全民政治"秀",不仅声势浩大,规模空前,而且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政治秀场也足以让其成为岛内草根发泄怨气的最佳途径。无论是"915 围城行动","1010 天下围攻"的红衫军的大型政治秀,还是来自网络"失业男"陈查理、菜场"女肉贩"的个人"呛扁秀",街头运动的蓬勃发展为台湾"草根层"政治"秀"提供了更多舞台。但在这场平民政治秀的盛宴中,我们并没有看到来自民主政治意识推动下的政治参与,更多地不过是一场全民发泄总动员。朋友间宿年的怨气、员工对老板的不满、兄弟姐妹间的家庭纠纷,一时间都找到了发泄的途径,就是"呛扁"。甚至在运动的尾声阶段。岛内黑社会竟以"和平呛扁无果"为由在静坐的队伍旁边公开招募成员,"力劝武力呛扁"。岛内形形色色的人群都在"呛扁"的街头政治秀上演着自己的"发泄剧",政治参与已经变质为社会矛盾的发泄,台湾政治秀将民主泛化为毫无实质的民主外壳。

 二、解读台湾意识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台湾民众在反抗外国的侵略斗争中,冲破原住民和不同祖藉移民间的血统、文化、语言等层层障碍,形成一种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台湾意识"。台湾意识有三大特点和两面性。三大特点是:爱国性、反抗性和自主性,这是它的正面。而抱怨性、排他性、分离性、狭隘性是它的负面。在"解禁"前,负面的特性没有产生明显的社会影响。但白李登辉上台后,在政治本土化的现实环境中,"台独"分裂势力放大了这些负面特征。民进党执政以来,民进党和其它的"台独"势力对"台湾意识"的运用有着理念和工具的双重考虑,一方面通过凸显"台湾的主体性"来为

 "台独"创造条件,将其作为"台独"的代名词;另一方面,将"台湾意识"歪曲为"爱不爱台湾",与中国大陆相对立,进行民粹主义宣传,作为选举和政治斗争的工具。

 三、政治转型下的政治秀歪曲了"台湾意识"

 台湾政治进入转型期以来,台湾人民的国家意识面临前所

 未有的挑战。日渐宽松的 政治 环境,客观上为分离主义意识的抬头和扩张创造了条件,进而直接影响了台湾人民的"国家认同",导致"台湾主体性意识"的进一步 发展。因此,李登辉上台后,全力推行国民党"本土化"、"台湾化"、"民主化"的政策,宣扬"台湾意识"、"台湾精神"、"台湾魂"等论调,鼓吹"新台湾人主义",强化台湾人民的自主意识,把台湾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诉求逐渐引向要求"政治独立"的歧途。并强行以"台独意识"来规范"台湾意识"和"国家认同",使原本属于地域认同观念的"台湾意识"有逐渐滑为"台独意识"的倾向。2000 年 3 月,在李登辉的纵容、扶持下,主张"台湾独立"的民进党夺取了台湾领导权,利用岛内人民的"本土情结",大搞"去中国化"运动,把"台湾意识"异化成"反中共、反大陆、反中国意识",进而推进为"台独"理念,不断鼓噪"台湾正名",妄图彻底割断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在 2000 年以来岛内一浪高过一浪的选举造势活动中,民进党当局刻意模糊了"台湾意识"与"台湾独立"的界限,特别是在陈水扁政绩缺乏、丑闻缠身等不利因素下,通过营造声势浩大的选举活动,将民众对岛内政治 经济的关注转移到统独之争,大玩"意识"牌以获取得票率。台湾政治转型以来,财团、黑道、利益团体堂而皇之地进入政治体系,以法规制度建构一

 套"黑金政治",假民主之名,行掠夺之实。

 社会大众的权益被牺牲。"金权政治"、"政商关系"、"选举桩脚"等等问题,无不凸显台湾民主政治的虚幻。此外,在李登辉、陈水扁等"台独"分裂势力的操弄下,"族群民众的政治热情在政治秀化的过程中被严重异化了,将在长时期的历史脉络中自然形成的认同台湾人根底的情感,即"台湾意识",歪曲成了要求两岸分离的"台独意识"。

 2008 年国民党执政以来,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执政后,提出搁置争议,获取经济利益,促进台湾民生问题的解决等,是符合台湾主流民意的。尽管马英九有意淡化两岸之间意识形态,突出两岸利益共识,但此时的台湾政治已经完全被政党利益所控制,如何确保执政党地位,争取更多选民支持日渐成为国民党新生代追逐的重心。而"台湾意识"究竟是统还是独,这已不是国民党执政的核心话题,"台湾意识"仅是政党秀场多幕剧中的一幕而已。就目前来看,岛内政治尽管不再以"台独"作为政治走向,但台湾的政治转型尚未真正完成,加之影响台湾政治秀化的诸多因素仍然存在,看来,台湾的政治民主化进程还尚需时日。

推荐访问:时事政治 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