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思维方法

 

 ———————————————————————————————— 作者:

 ———————————————————————————————— 日期:

 

 浅谈辩证思维方法(第九组)

 如今的社会生活中,我们总会提到一个概念叫做辩证,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辩证地看待问题,那么什么是辩证思维呢?

 辩证思维是一种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

 辨证思维指的是一种世界观。世间万物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而辨证思维正是以世间万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为基础,而进行的对世界进一步的认识和感知,并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得到某种结论的一种思维。我们都知道世间万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而不同状态又是相对的,同一事物能反映不同的问题,同一个问题有可能体现在不同的事物上。因此辨证思维模式要求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含有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论,而辩证思维正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观点、规律完全适用于辩证思维。同时,辩证思维也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联系、发展的观点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

 要做到真正认识到辩证思维的本质,就需要我们认清其中的客观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同样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这种规律具体体现为三类,即对立统一思维法、质量互变思维法和否定之否定思维法。

 辩证思维法最主要的特征是,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发展变化的观点和对立统一的观点。

 主要方法: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一致的,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和方法论。辩证法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就成为辩证思维方法,它是人们把握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工具。邓小平要求我们“照辩证法办事”,就是要求我们把辩证法转化为认识论和方法论,转化为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中介,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辩证思维方法是一个整体,它是由一系列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方法所组成的,其中主要有:

 归纳演绎

 归纳和演绎是最初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归纳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方法,即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的原理。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即从一般原理推论出个别结论。归纳和演绎的客观基础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个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的关系。归纳和演绎是方向相反的两种思维方法,但两者又是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归纳是演绎的基础,作为演绎出发点的一般原理往往是归纳得来的;演绎是归纳的前提,它为归纳提供理论指导和论证。在实际的思维过程中,归纳和演绎是相互推移、交替使用的。归纳和演绎都具有局限性,单纯的归纳或演绎还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需要运用更为深刻的其他思维方法。

 分析综合

 这是更深刻地把握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分析是在思维过程中把认识的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方面、特性等,对它们分别加以研究,认识事物的各个方面,从中找出事物的本质;综合则是把分解出来的不同部分、方面按其客观的次序、结构组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认识事物的整体。分析和综合的客观基础是事物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和综合是两种相反的思维方法,但它们又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分析是综合的基础,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综合是分析的完成,离开了综合就没有科学的分析。分析和综合的统一是矛盾分析法在思维领域中的具体运用。

 抽象具体

 抽象和具体是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抽象是对客观事物某一方面本质的概括或规定;思维具体或理性具体是在抽象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它不同于感性具体,感性具体只是感官直接感觉到的具体,而理性具体则是在感性具体基础上经过思维的分析和综合,达到对事物多方面属性或本质的把握。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就是由抽象的逻辑起点经过一系列中介,达到思维具体的过程。

 逻辑历史

 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思维过程同客观事物的历史过程和认识的历史过程应当符合,也就是逻辑和历史的统一。逻辑指的是理性思维或抽象思维,它以理论的形态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历史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客观现实的历史发展过程,二是指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真正科学的认识是现实历史发展的反映,要求思维的逻辑与历史的进程相一致。历史是逻辑韵基础和内容,逻辑是历史在理论上的再现,是“修正过”的历史。逻辑和历史的一致是辩证思维的一个根本原则。

 而针对于思维对象的考察方法又可列出三种:

 1)联系法:就是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考察思维对象的一种观点方法,是从空间上来考察思维对象的横向联系的一种观点。

 2)发展法:就是运用辩证思维的发展观来考察思维对象的一种观点方法,是从时间上来考察思维对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纵向发展过程的一种观点方式。

 3)全面法:就是运用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思维对象的一种观点方法,即从时空整体上全面地考察思维对象的横向联系和纵向发展过程。换言之,就是对思维对象作多方面、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的考察的一种观点方法。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案例的分析来更好的阐述这些方法,解释辩证思维。

 事例一:

 1951年的一天,38岁的建筑商威尔逊带着母亲、妻子和5个孩子,驾驶着汽车,兴致勃勃地来到华盛顿,打算在那里过一个愉快的假日。

  当他们打开汽车旅馆的房间,眼前的一切犹如一盆凉水当头浇下,把一家8口的游兴全部冲跑了:旅馆的房间里,陈设破旧简陋,用品又脏又黑,甚至发出一阵阵刺鼻的霉臭。孩子们坐了一天的车,又热又烦躁,想找个地方泡泡水、洗洗澡也不可能。旅馆里连一个供孩子们消磨精力和时光的场所也没有。房租则贵得惊人,每晚10美元,每个孩子每天还得交2美元的小费,这样,一个房间的租金就得12美元。这样一塌糊涂的住所,搞得威尔逊一家刚刚离家就又想回家。

  未等假期届满,威尔逊一家便憋了一肚子气,打道回府。在回家的路上,商人的本能使他的思绪像飞转的车轮那样,转个不停。他想:我为什么不开个汽车旅馆呢?

  威尔逊注意到,在当时的美国,这类汽车旅馆的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都是十分糟糕的,原因是这类旅馆大都是战争时代的产物。在战时,旅馆根本不愁没有旅客,单是过往军人几乎就使所有的旅馆爆满。因此,这些旅馆的老板,谁还去考虑整理设施,谁还有心思讲究经营方法?

  威尔逊想的是要开一个最好的汽车旅馆,这一追求使他突破了原来那些汽车旅馆老板的思维障碍,想像力简直长了翅膀。他想:我开设的汽车旅馆,不但要给旅客提供理想的住宿条件,而且还要成为旅客获得许多享受的乐趣的场所。还有,在我开设的旅馆里对孩子绝对不收另外的费用,还要为孩子们提供游玩的地方……汽车在继续向前奔驰,威尔逊怎么也平静不下来了。他想,现在乘坐火车外出的人越来越少了,许多生意人和旅客,总是乘汽车四处游逛,在汽车日益成为主要代步工具的今天,何不开个汽车旅馆连锁公司,专门经营汽车旅馆,为那些喜欢沿着公路观赏风景、消磨时光的旅客提供食宿方便?开设这种旅馆肯定大受观迎,这不是一条生财之道吗?

 运用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汽车旅馆不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因为它诞生的时代背景,决定了它的服务质量是低下的,但是客观环境的变化要求现在的汽车旅馆需要有更好的服务,威尔逊通过自己一家人的旅游经历得到了汽车旅馆不适合居住的逻辑,又结合当下对于汽车旅馆需求的上升的客观背景,成功做大做强了汽车旅馆这一块蛋糕

 事例二:

 澳大利亚墨尔本市的公共汽车公司司机因不满公司的待遇,与资方谈判不成要举行罢工,但又担心影响民众的正常出行引起民愤,一旦造成这种局面,资方的腰板反而会更硬起来,不但利益争取不到,还极有可能弄个里外不是人。工会的领导者们运用了辩证逻辑思维的方法,做到了既罢工又不罢工,从而取得了胜利。原来工会发明了一种与通常相反的“积极罢工”方式,他们照常出车,而且对乘客热情服务,笑脸相迎,笑脸相送,而且坚决不收乘客的车费,高兴得乘客奔走相告。司机们既在罢工,又在工作岗位上。哭都来不及的却是资方,运营成本一分不少,车钱一分也收不上来,不得不退让求和。当然,民众不会永远那么开心,等工会赢了以后,车费自然便会涨上去。这是用辩证逻辑思维创新方法的绝妙案例。

 运用的方法:分析和综合

 司机们把这次罢工事件中涉及的对象分解为资方,民众与自己这三个部分,进而分析这三个部分各自的特点及需求,首先,司机方面占据整个事件的主动地位,他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而资方只能在司机们采取行动后做出反应,这无疑给了司机们更多发挥的空间,而司机们的目的就是改善目前的待遇,其次,来看一下资方,资方作为资本的提供者,其最大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利益,如果不改善司机们的待遇有损于他们的利益,他们就会主动的提高司机的待遇,最后是民众,民众并不清楚司机与资方之间的矛盾,他们只在乎受到的服务的质量,可以说,司机的待遇如何或者资方牺牲多少他们是不关心的,基于这样的特点,司机方面充分认识到资方的软肋与民众的需求,先通过分析进而综合出了这样一个方案迫使资方妥协

 事例三:

 第谷是丹麦著名的天文学家,他长期观测行星绕日运动,三十年如一日,共观察750颗星,并记录了它们的相对位置的变化,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但由于他不善于理论思维,终究未能示出行星运动的规律。正如恩格斯所说:“当真理碰到鼻尖上的时候还是没有得到真理。”

  他的学生和助手开普勒,精于理论思维和数学推导,因而能够借助老师所积累的宝贵资料,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第谷曾提出一种介乎托勒密的地心体系和哥白尼的日心体系之间的宇宙体系。他认为所有行星都绕太阳运动,而太阳率领众行星绕地球运动。他的体系是属于地心说的。认为地球在宇宙中心,静止不动,行星绕太阳转,而太阳则率领行星绕地球转。他虽然了解哥白尼体系的优点,但他认为,地动的思想却是违背圣经的不能接受。特别是由于他从未观测到恒星的周年视差,又不能接受恒星有不可思议的距离,这就更坚定了他把地球放在世界中心的主张。这个体系在欧洲没有流行,但在十七世纪初传入中国后曾一度被接受。

 第谷是一位杰出的观测家,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毕其一生心血,筚路蓝缕,却没有真正见到他的观察数据放出光芒的那一天。临终前,他把其所有的数据结果交给了一个从异国赶来求学的学生,这就是即将名垂青史的德国人开普勒。而历史也将证明,第谷没有看错人。开普勒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有了老师的一手资料,再加上他的出众的智慧,观测、计算、分析,以及非凡的数学能力,成就了他的辉煌。开普勒发现天体并非做圆周运动,而是做椭圆形运动!这样就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

  他提出了后世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开普勒三定律,从而加入伽利略的行列,不仅支持“日心说”,还进一步完善了“日心说”。时代发展到了这时候,“日心说”已是进步的潮流,革命的思潮席卷大地,终归有一天,它将把“地心说”丢进历史的垃圾桶,“日心说”将发出耀眼的金色光芒,将成为人类思想的主流,将成为人类思想领域的一笔宝贵财富。

  分析方法:第谷虽然对天文有着独到的理解,但他的理解是基于一种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在上述案例中,第谷和法拉第都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在上述案例中,开普勒和麦克斯韦的理论都属于理性认识的阶段。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演变

 事例四:

 伍德沃德是个地质学家,找矿是他的工作。

  1949年,他在赞比亚西部高原上进行地质调查,发现大地上长着一种奇怪的小草。这种小草开着紫红的花朵,花很美丽,叶子也长得很茁壮。但是在一些地方,同样是这种小草,长得却很细弱,开的花也缺乏紫的色彩,更像是红花。经向植物学家打听,他知道这种小草名叫和氏罗勒。

  伍德沃德是个有心人,他知道,植物长得如何,与地下的土壤的成分有密切关系。他决心好好分析一下,开紫色花朵的这种小草的土壤中有些什么成分,与开红花的土壤的成分有什么不一样。他把开不同花朵的和氏罗勒的样品连同土壤一起带回实验室里加以分析,发现这些土壤中都有不定量的铜元素。只是铜元素越丰富,和氏罗勒长得越茂盛,铜元素越少,这种小草长得就越差。伍德沃德想,这是一种喜欢铜的植物。

  伍德沃德感到心头一亮。他决心去寻找和氏罗勒,又一次踏上赞比亚的国土。苍天不负有心人,有一次他发现了连绵不断的和氏罗勒,长得十分茂盛。伍德沃德判断,这大块土地下面,很可能有丰富的铜矿。经过地质勘测,果然是一个世界罕见的大铜矿,储存量为9亿吨。

  铜矿储存在地下,人的肉眼并不能直接发现它,但是,伍德沃德通过这种特殊的植物发现了地下的大铜矿。他的智慧在于,他巧妙地利用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地下的铜矿对于地表的植物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喜欢铜元素的和氏罗勒在铜元素丰富的地方生长得茂盛,在铜元素少的地方则生长不良。这样,和氏罗勒就成了地下铜元素是否丰富的标志。伍德沃德没有直接寻找地下的铜矿,而是寻找这种地表的植物。找和氏罗勒比较容易,找到了这种植物,就找到了地下可能埋藏着的铜矿。

 运用的方法:归纳与演绎

 首先,伍德沃德身为一个地质学家却注意到了小花颜色的不同,这说明他是一个极其细心且善于想象的人。通过对和氏罗勒生长土壤的分析,他得到一个结论,就是凡是铜元素丰富的地方,和氏罗勒长得越茂盛,这便是归纳,接下来运用和氏罗勒的这个特性,去寻找和氏罗勒生长茂盛的地方就极有可能有铜矿,这便是演绎,可见归纳与演绎互为前提,相辅相成

 事例五:

 相传,有一天,苏格拉底遇到一个年轻人正在向众人宣讲“美德”。苏格拉底就向年轻人去请教:“请问,什么是美德?”

 年轻人不屑地看着苏格拉底说:“不偷盗就是美德啊!”

 苏格拉底继续问:“不偷盗就是美德吗?”

 年轻人肯定地回答:“那当然了,偷盗肯定是一种恶德。”

 苏格拉底不紧不慢地说:“有一次,我在军队当兵,接受指挥官的命令深夜潜入敌人的营地,把他们的兵力部署图偷了出来。请问,我这种行为是美德还是恶德?”

 年轻人犹豫了一下,辩解道:“偷盗敌人的东西当然是美德,我说的不偷盗是指不偷盗朋友的东西。偷盗朋友的东西就是恶德!”

 苏格拉底追问道:“又有一次,我一个好朋友遭到了天灾人祸的双重打击,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他买了一把尖刀藏在枕头底下,准备在夜里用它结束自己的生命。我知道后,便在傍晚时分溜进他的卧室,把他的尖刀偷了出来,使他免于一死。请问,我这种行为是美德还是恶德啊?”

 年轻人仔细想了想,觉得这也不是恶德。这时候,年轻人很惭愧,他恭恭敬敬地向苏格拉底请教什么是美德。

 运用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若要讨论偷盗是不是美德,按照一个正常的思维肯定认为偷盗是不正义的是不道德的行为,但辩证思维的魅力就在于,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对错,还是要立足于当时的背景与考虑问题的角度。作为敌对的双方,为本方去偷盗敌人的兵力部署图,在子方立场来看不仅可以算是美德,更称得上是英雄,但是从敌方的角度来看,这绝对是无耻的恶德,而如果一个偷盗行为拯救了友人的生命,我们当然也认为这是善意的偷盗,是正义的行为,是美德,这便需要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来看待问题,才能不片面的认定问题的归属。

 通过上述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事物的发展方向以及影响并不是绝对的,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而且二者往往相互穿插,因此,当我们看待事物的发展或判断其利弊时,应当从辩证思维的角度出发,全面的发展的看待问题。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的时代,丰富的信息为我们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而如何准确地筛选信息,如何找出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需要我们理解并运用辩证思维,从多方面看待问题,从联系的角度看待问题,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

 参考文献:

 百度文库

 《航天器控制原理》精品课程网( /jp2005/15/htzl/dg.htm)

 豆丁网

 《欧洲历史名人》

 迈点论坛(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92069)

 网易博客( /hy_wangbo/blog/static/4586445200881111859606/)

 《思考力引爆无限潜能》

 ( /wiki/%E8%BE%A9%E8%AF%81%E9%80%BB%E8%BE%91%E6%80%9D%E7%BB%B4%E6%96%B9%E6%B3%95)经理人分享网

 《回忆苏格拉底》(色诺芬)

 360doc( /content/15/0329/15459053940.shtml)

 乐读网《一种草和一种矿的姻缘》

 第九组

 组员:祝永睿2013212351

  靳明川2013212345

  赵 玮2013212354

推荐访问:辩证材料 思维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