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3课时作业12:第4课 两极格局结束练习

 训练 4 4

 两极格局的结束

 [基础达标] 1. 1983 年,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如图),其主要目的在于(

 )

 A.保证欧洲盟国的安全 B.扩大美国的影响 C.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D.从经济上拖垮苏联 2.20 世纪 80 年代,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应美国一出版商的请求,撰写了一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作——《改革与新思维》。在对外政策上,其“新思维”主张(

 ) ①人类生存高于一切 ②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利益 ③不同社会制度难于共存 ④核战争不会有胜利者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下列四幅图反映出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基本特点是(

 )

 美苏坦克在柏林墙

 检查站“怒目相视”

 1972 年美苏签署

 《反弹道导弹条约》

 1983 年美国推出

  “星球大战”计划

 1987 年美苏达成部

 分销毁核导弹协定 A.既相互妥协又激烈争夺

  B.政治上妥协,军事上对抗 C.两国关系逐渐走向缓和

  D.美国一直处于主动地位 4.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最前头的人是(

 )

  图一

  图二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斯大林 5.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当时的德国人意味着(

 )

 拆毁柏林墙 A.欧洲将从此出现和平局面 B.德意志民族即将再度统一 C.东西德经济差距将迅速缩小 D.影响德国分裂的苏联即将解体 6.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 A.两极格局的形成

  B.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 C.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能力提升] 7.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苏关系的变化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冷战风云》 材料二 有一种观点认为,“苏联的极权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展以及斯大林的偏执是冷战产生的根源,美国是为了对付苏联的威胁才不得不做出必要的反应而采取遏制政策的。” 材料三 1947 年,苏联在参加马歇尔计划的讨论时,指责该计划使“欧洲各国必将落入被监督国家的地位”,因而拒绝接受。1991 年,苏联领导人却公开呼吁美国等西方国家对苏联实施“新的马歇尔计划”,甚至连国内的经济改革和发展计划也邀请美国等国家帮助制订。

 (1)美苏两国“在欧洲是真正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在亚洲“充满了火药味”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3)材料三表明,苏联对美国的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关系的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精析 1.D [美国企图通过“星球大战计划”,把苏联拖入高科技军备竞赛,达到从经济上拖垮苏联的目的。] 2.C [戈尔巴乔夫在对外政策上强调“人类生存高于一切”,核战争“不会有胜利者”,基于此,他对美国采取了“缓和”战略,故①④符合题意。] 3.A [四幅图片都反映了军事活动,依次体现了“对抗”—“缓和”—“对抗”—“缓和”,因此,正确答案为 A 项。] 4.C [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推行“新思维”,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5.B [柏林墙是美、苏冷战背景下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其拆毁意味着德国即将实现国家统一,故 B 项符合题意。] 6.C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格局趋势加强,世界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 7.(1)美国先后发动和参与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2)不同意。理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合作的基础;美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美苏两国的猜疑和不信任;美国积极推行霸权主义,积极反共、反苏。

 (3)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对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斯大林模式”严重束缚了苏联生产力发展,苏联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恶化。

 (4)形成了以美苏争霸为主要特征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推荐访问:作业 两极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