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XX区种植业工作要点暨春耕备耕工作措施

XX区种植业工作要点暨春耕备耕工作措施 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抓好我区种植业稳定发展各项工作,不误农时抓好春耕备耕,为全年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提高种植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进我区种植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种植业工作 (一)全力稳定粮食生产 1.保障粮食产量。把稳住粮食生产作为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进一步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落实粮食生产属地责任,完成1.05万亩、3900吨的粮食生产计划任务。强化对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水稻种植保险等惠农政策宣传和落实,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效用,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稻谷播种面积及产量,积极扩大玉米、薯类、大豆等旱粮种植面积。抓好马铃薯春粮作物春管春收,力争全年旱粮面积比2019年有所增加。

2.稳定水稻面积。支持开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建设,推广水稻“五新”,促进耕地规模流转种稻。积极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面向小农户开展水稻代耕、代种、代管、代收、代烘等生产托管服务,促进种稻节本增效,千方百计实现水稻面积稳定,力争全年完成水稻播种面积0.6万亩。

3.提高单产水平。组织开展稳水稻扩旱粮保丰收、质量兴农促春耕等行动,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指导落实各项增产增效技术。用好粮食生产项目资金,提升机械作业能力、绿色增产能力、主体经营能力。

4.推动提质增效。积极发展优质稻,重点示范推广一批米质优(部颁二等以上)、抗病力强的优质稻品种,建立优质稻核心示范片2个、面积200亩,辐射带动全区推广优质稻2000亩。同时,强化示范带动,积极发展优质玉米、甘薯。开展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活动,示范推广稻田养鱼(小龙虾)等综合种养模式和烟-稻、菜-稻等轮作模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综合效益。积极打造粮食区域品牌,推动优质优价。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快培育一批粮食生产家庭户、专业合作社等经营模式,推进产加销一体化,提升粮食生产全产业链效益。

5.提高耕地产能。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做好水稻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确保划定成果通过国家抽验。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把水稻生产功能区作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安排的重点领域,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向水稻生产功能区集聚。积极发展冬种紫云英等绿肥,示范推广马铃薯稻草包芯、水稻秸秆还田等技术,推进有机肥替代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培肥地力。有效落实《防止耕地抛荒九条措施》,强化抛荒山垅田复垦和改造,增加耕地产出能力。

(二)推进蔬菜稳产保供 6.压实生产责任。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确保完成全年2.7亩蔬菜生产,特别是1.2万亩叶菜生产任务,适当增加XX镇新、上街叶菜生产,利用现有设施大棚,引导各类生产主体在蔬菜采收后,发展1-2季春收叶菜,有效缓解蔬菜春淡问题,切实提高蔬菜周年有效供给水平。加强冬种春收在田蔬菜管理,努力实现增产提质。

7.抓好设施建设。对接农业设施用地允许使用耕地政策,继续扩大设施蔬菜生产。积极推广完善水肥一体化系统、机械化操作等设施装备,配合自然资源部门将保鲜冷藏、分拣包装等辅助设施用地纳入农用地管理。重点推进和完善XX上街智能温室大棚项目建设。

8.推广高效技术。加强栽培技术研究,合理茬口安排,推进集约化育苗、培育嫁接苗,推广增施有机肥、无土栽培等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提升设施栽培水平,提高种植效益。

9.促进产销衔接。引导对接蔬菜生产端与商超、配送、社区、食堂等终端销售,减少中间环节。增强蔬菜采后清洗、分级、包装、冷藏等商品化处理水平,减少中间损耗,提倡净菜小包装上市。加强蔬菜产销信息监测和发布,做好产销衔接,实现就近销售。

(三)培育优势特色产业 10.做优优势果业。按照生态区划,推进优质产业带建设,发挥早熟优势调优结构,推广优质早熟蜜桔、红肉脐橙、红美人、提子、黄桃等优势果类。重点扶持万丰家庭农场XX镇上街村际头和XX省绿得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XX街道后洋村下坑建设精品果园,推广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加强采后商品化处理,2020年新建1个优质水果标准化示范基地,带动全区优质果率提高5个百分点,商品化处理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加大“XX早熟蜜桔”品牌推介力度,协助争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范品牌运作,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影响力。

11.做深食用菌业。积极推广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引导菇农应用物联网全程监控技术、全自动电脑控制高压蒸汽灭菌柜、食用菌全自动装袋机等新装备,提升装备水平;
完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三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菌种繁育基地的菌种研发与供应能力;
做大做强香菇、平菇(秀珍菇)、毛木耳、茶树菇、大球盖菇等传统优势品种,力争全区食用菌产量(鲜菇重)比去年增长6.8%以上,产值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四)推广绿色生产方式 12.实施化肥减量。持续抓好地力提升“3323”工程,推广种植绿肥0.1万亩,实施稻田秸秆还田0.6万亩;
增加有机肥应用面积,加大有机肥替代化肥力度,积极推进“有机肥+”等模式,鼓励利用畜禽粪污生产有机肥,示范推广商品有机肥0.4万亩;
强化示范带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6万亩(次),改进因土、因作物施肥技术,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技术覆盖率达到90%,力争化肥使用量比上年减少2%以上。

13.推动统防统治。推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加大对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技术指导与培训服务,力争全区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达到3万亩次。积极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高效防治机具,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减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力争2020年农药使用量比2019年减少2%。

(五)注重科学防灾减灾 14.加强监测防控。加强病虫监测,加大推广“智能虫情测报系统”的应用,实现病虫早发现、早防治。打好检疫性病虫害阻击战,强化种子种苗检疫监管,做好草地贪夜蛾、红火蚁等重大病虫害的防控工作。强化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模式示范推广,确保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15.健全应急机制。加强与气象等部门协作,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完善重大灾害防灾减灾应急预案,科学制定防灾减灾技术方案,指导抓好农业减灾。及早落实应急种子储备等防灾减灾物资,强化灾情调度和指导服务,指导农民尽快恢复灾后生产,不断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降低生产风险。

二、春耕备耕工作 1.切实抓好春耕备耕。坚持分区分级管理原则,一手抓疫情管理,一手抓春耕备耕,保证正常的农事活动不受影响。在做好农民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强化生产组织,引导各类农业生产主体有序下田,分时下地,分散干活,避免人员集聚,实现疫情防控、春耕备耕两不误。

2.突出在田作物管理。做好水稻病虫的冬后残留基数调查,指导农户选择抗病品种,减轻全年病虫发生。全力抢抓果蔬的移栽定植,推广蔬菜穴盘苗、嫁接苗,提高成活率;
加快果树定植定剪,完成果树冬季修剪和花前复剪,施好萌芽肥花前肥,强化早春的病虫防治,压低病虫基数。加强在田蔬菜的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确保蔬菜正常生长和产品质量。

3.确保农资进店入村。掌握本地种子供需总量、品种结构、进货渠道、销售方式等情况,严厉打击销售假劣种子、串通涨价、哄抬价格、恶意囤积等价格违法行为,确保种子价格稳定,切实维护种子市场价格秩序。开展肥料存储量、价格调查,备足化肥、农药械等农用物资。监督食用菌菌种生产企业生产足量合格菌种。畅通农资进村入店渠道,坚决落实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明制度,确保交通部门及时开具通行证明,保证农业生产物资运输车辆优先快捷通行、有效配送,满足春耕生产需要。

4.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加强对水稻、蔬菜、果树、食用菌等生产主体的指导服务。开展春播期水稻病虫害防控、测土配方施肥宣传,进村入户指导春耕生产。开展技术培训及指导,成立技术服务组指导果蔬种植田间管理。加强质量管理,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加强农残检测,确保果蔬产品质量安全。

5.落实防灾减灾措施。抓好灾害的防范,关注春季重大天气变化,及早发布预警信息。防范寒潮、冰雹、大风等灾害天气影响,及早做好设施大棚的检查和加固,防止倒塌,并及时修复受毁设施。注意防范“倒春寒”、连续降雨等恶劣天气可能对果树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采取相应措施。持续强化草地贪夜蛾监测,完善监测网点,开展田间调查,及时发布病虫情报预警信息,及时落实防治药剂药械,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

6.鼓励就近就地务工。立足就地就近,多措并举解决用工困难。加强用工信息服务,积极协调解决当前用工短缺问题。做好岗前安全防护培训,组织本地未返城务工人员服务当地农业生产。

7.引导农企复工复产。引导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企业复工复产,积极开展种子加工、调运、供应等工作,确保农业生产用种足额供应。积极协调本地企业、经纪人与上游公司对接,引导生产企业与制种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落实种子生产任务。引导种子企业创新销售方式,解决生产用种需求。

8.开展农资打假活动。组织开展2020年农资打假护农保春耕专项治理行动和春季种子市场专项检查,重点检查水稻种子标签和使用说明、品种审定、登记和品种权许可情况等,确保农民用种安全。加强对农药、兽药等行政处罚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农产品稳产保供安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