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废城市”建设路径及对策研究

林姝灿

(上海老港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上海 201302)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与城市宜居水平,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核心。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居世界首位,我国每年新增固体废弃物100亿吨左右,历史堆存总量高达600亿至700亿吨[1]。长期“粗放型”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使得部分城市呈现严重的“垃圾围城”问题,制约城市绿色发展转型。

2019年1月,《“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2019年4月30日,生态环境部公布11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通过系统构建“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探索建立“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示范模式。

“无废”并非城市完全无废弃物的产生,而是通过责任制的生产、消费、回收,以实现废弃物的全过程管理和资源化。本文通过分析并总结国外“无废城市”建设的经验与重点,提出我国“无废城市”的建设核心与路径,建立以多元城市职能为区分的实现对策,为“无废城市”的建设与推进,提供思路与参考。

1.1 废弃物管理

1.1.1 分类回收

废弃物来源较多,分类复杂。在日本,垃圾从分类方法到丢弃时间都有详细的规定,并且定时重新修订分类手册,适应社会变化[2]。不分类丢弃被视作违法行为,罚款之外,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1.1.2 废弃物付费回收

多国通过对废弃物处置及回收立法规制,引导处理模式向“生产-消费-生产”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转变。韩国在分类模式的基础上,根据“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将五类垃圾分配五种垃圾袋,居民在享受免费回收服务的同时,需为不同袋子支付不同的费用。

1.1.3 废弃物二手市场

建立二手市场、交易网站等提高民众对回收体系参与度的方式,也在不少城市得以推广,并建立较完备的废弃物捐赠或交易渠道。其中二手租赁,则是将资源配置问题进一步优化,调动闲置资源,以实现重复和循环利用。

1.1.4 立法保障产品质量

通过制定与产品相关的法律和标准,提升产品的重复使用率和循环利用率。延长使用寿命,实现源头消减。

1.1.5 与生产企业协同发展

充分调动市场的资本,协同生产企业的专业技术和专业化管理,有助于实现高效的“无废城市”废弃物管理[3]。旧金山将从垃圾箱放置到废弃物的处置外包给有资质的废弃物处理公司,协同制定管理方案;
温哥华市同时允许多个私营企业及非营利机构参与废弃物处置全环节,实现企业与行业协同发展。

1.2 行政措施与市场手段

1.2.1 政策限制

针对不同城市特征与需求,制定的禁令与法律措施,限制某类废弃物的总量。对一次性产品使用的限制,在多国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不断扩大禁止和强制的范围,采用付费或高价付费的方式,培养民众减量使用的意识。

1.2.2 双向激励

建立可回收物押金制度的正向激励,将可回收物的回收费用纳入成本,鼓励消费者将该类产品主动投放回收,进入再生市场;
通过减免税收等政策引导,鼓励生产-消费-回收-资源化一体的企业出现,包括Adidas、耐克等国际驰名的运动品牌,现已规定必须添加一定占比的再生原料,提升品牌竞争力。设立专项投资基金,配套参与能源转型的参与企业给予政策奖励[4]。

额外征收废弃物处置费,提高产品成本,减少原料使用量;
一次性原料制备的商品需要加收购置费,减少消费需求,实现反向激励的市场调节。

1.3 技术发展与公众意识

1.3.1 技术研发

研发低能耗、低成本、可降解的材料,提升产品使用寿命和回收要求;
升级筛分设备,提高分类确度和纯度;
革新资源化工艺,提高了废弃物的资源化率和产品附加值,使其在市场上有替代原生产品的潜力,投入市场应用。

1.3.2 公众意识培养

强化公民对于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的认识,引导社会公众从旁观者与局外人变成“无废城市”的参与者与建设者[5]。在悉尼,小学开设环保课程,提供废弃物分类回收的知识,形成一套完整的“无废城市”教育实效体系。

1.3.3 信息化技术应用

开发废弃物管理体系的站点和手机应用程序,管理与处理分类信息,废弃物建立资源化信息库。充分的信息公开和汇总,为全民参与构建良好的平台。

2.1 区块链

区块链是“无废城市”建设中的废弃物全流程管控,其主要利用区块链的“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和“集体维护”等特征,实现废弃物全流程信息大数据库的构建。尽管区块链自身具备信任基础与合作机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在废弃物管理和“无废城市”的建设方面,还需聚焦几个重点和难点问题。

“无废城市”的区块链建设现阶段主要有三大重点。其一是城市建设的发展期望和“无废”概念的理解,现有定义多数遵循欧盟的理解,缺乏地区特色,需要在明确发展需求的前提下,明确地域性概念;
其二是“无废”的理念,如何与现有社会、组织以及市场协调,在不破坏现有规则的情况下,形成完善的体系;
其三是对废弃物数据的密集需求,支撑区块链信息及大数据的算法实现。

“无废城市”的区块链建设难点也是可见的:其一是节点建设的瓶颈,节点监管是区块链建设的关键,“无废城市”的监管节点则需要环境与信息化专业的综合性人才,此类人才尚存在缺口;
其二是端口信息的真实性保障,区块链“不可伪造”主要表征在传播过程中,输入端口监管力度的实现方式,直接关系信息的有效;
其三是信息基础档案数据的建立和日后持续的动态追踪,以保障区块链的生命活力。

2.2 物流链、供应链与资源链

“无废城市”的物流链、供应链与资源链是环环相扣的。物流链将区块链具象化,覆盖生产-中转-处置的全过程。“无废城市”的物流链建设,将物流过程的关键数据定性与定量的处理,形成生产-中转-处置全过程的物流信息的传递,这部分物流数据和信息的掌握,有益于追踪“无废城市”的动态发展,形成“无废”内涵上的再生原料追溯。

供应链广义指供应商-制造商-运输商-零售商-客户的全过程链条,拓展至废弃物管理的领域,建立“无废城市”供应链,在将废弃物视作可再生原料的基础上,从居民端口回收再生原料,运输至资源化企业形成产品制造即资源再生,作为商品再次流入居民端口,经历资源化和商品化的过程,形成完整的供应链,达成废弃物的供应闭环,实现“无废城市”建设。

“无废城市”资源链的建设是供应链的完善,在企业内部形成生产-排放-回收-再生的小循环,与社会形成商品-垃圾-资源-商品的大循环。资源链的建设是在企业乃至社会的形成资源的完整闭环,在可持续发展的同时,避免中间过程有其他废弃物产生,是“无废城市”建设的核心。

3.1 政府层面

从政府层面看,政策和制度的引导是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的必由之路。自上海颁布《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制定《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以来,各区两网融合系统的构建,为回收渠道通畅提供保障,同时尊重地域特色的可回收物目录,也从政府层面,提升“无废城市”的建设质量。此外,国家住建部陆续在46个重点城市推行垃圾分类,北京作为首个立法城市,将在未来对违规投放垃圾增加信用惩戒措施,相关信息被依法纳入个人单位信用档案。除了一系列分类政策的推进之外,国家制定资源化相关的法律法规、专项规划及财政优惠政策,提高再生产品品控,拓展再生产品应用空间。同时,需要提高对环境标志产品的技术要求,编制各类再生产品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6],合理布置再生行业产品结构,提高生产精细化要求,提升产品附加值。

政府层面的政策及制度,应逐渐由道德导向,到法律强制执行,制定的标准也将在发展过程从定性逐步定量化规范,推动再生行业绿色转型升级,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3.2 企业层面

在企业层面,精细化管理和绿色发展规划是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的有力支撑。固体废弃物推行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建立绿色供应链,原材料选择上优选可再生材料,提高资源利用率,配套企业内部的角料回收工艺,减少资源浪费,在企业内部形成资源-商品-资源的内循环。

加强各类生产、处置与再生措施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保障设备运行效率在期望值内,减少原料损耗;
鼓励企业内部创新,开发绿色工艺,提高产品品质,延长产品寿命;
大型企业内部推行资源互通和能源互补的管理运营模式,各生产设施间废弃物协同处置与资源化,形成绿色发展体系。此外,企业管理人员加强对“无废城市”建设内涵和理论的理解,建设发展相关标准,打造“无废企业”标杆。

3.3 个人层面

个人层面的建设,意味着需要全社会人员的共同参与,奠定“无废城市”建设基础[5]。培养民众“无废城市”的意识,学校开设与“无废城市”建设相关的课程,结合当前时事发展,积极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的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社区作为“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单元,加强志愿者服务和“无废城市”建设理念的宣传工作,竖立居民“无废城市”意识,构建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4.1 社会职能

在社会职能方面,建设“无废城市”的对策主要针对工业和工程两类废弃物:工业企业遵循企业层面的建设核心,企业内部形成小闭环资源化链条,减少原料使用量与废弃物输出量;
工程建设评价中增加绿色规划的要求,减少建设工程资源及空间的使用量,对具备绿色规划的工程项目,给予政策先行和财政优惠,鼓励工程规划的绿色发展。

4.2 服务职能

在服务职能方面,建设“无废城市”的对策主要针对商业废弃物中大量的一次性商品和服务包装。采用布、纸等可重复利用或容易降解的材质,替代塑料等难以降解的材质,从根本上减少一次性商品的使用量;
提升餐饮行业的清洁管理,使民众对公共餐具的信赖度提升,逐渐取代一次性商品的使用。提倡简约包装的购物服务,强制提高复杂包装的收费,降低服务需求。

4.3 教育职能

在教育职能方面,建设“无废城市”的对策主要针对一次性废弃物。由于教育行业的特征,其产生的一次性废弃物相较于其他行业,清洁程度高,分类明确,可将其集中收集,分类打包,再资源化再生。电子课本与课程可部分取代纸质教材,在精进教学方式的同时,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

4.4 医疗职能

医疗职能下产生的医疗废弃物,绝大数被定义为医疗危险废弃物,其资源化需要成熟的技术基础和积累。在当前阶段,集中收集、分类整理与处置,避免病毒害交叉传播,减少二次污染的产生,减量二次清洁处理造成的资源和能源损耗。

4.5 民生职能

民生职能是“无废城市”建设对策研究的重点部分,主要分为生活和农业两部分。生活垃圾的源头减量,在当前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已初显成效。极简生活和低碳出行,减少资源和能源的使用量。加大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增加分类垃圾桶的数量和质量,配套建设湿垃圾洗手池、垃圾破袋装置等卫生设施,加强分类政策的人性化力度。

同时,分类工作趋向精细化。将干湿垃圾、危废和可回收四大类,根据回收价值,细分出玻璃、金属、塑料等子类,再根据技术需要,将塑料材质分级,服务后续资源化再生利用。研发配套自动化分类设备,配合人工分类提高分类程度。新型无废处理技术的研发也将成为“无废城市”建设的难点与亮点。

此外,农业废弃物也是对策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部分,推行绿色农业生产,禽畜粪污就地综合利用,生物废弃物制备生态产品,形成生物流的物质循环;
提升饲料与产品包装循环利用水平,减少一次性包装的产生量。

总之,“无废城市”的建设,不仅关乎政府与企业,更是全社会公民的责任,实现其建设路径,需要自上而下的分析与实践。同时,应当关注多元城市的职能,从社会、服务、教育、医疗和民生等多方面考虑对策,奠定“无废城市”的建设基础,以期实现“无废城市”的建设蓝图,使“无废城市”建设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

猜你喜欢 无废城市资源化废弃物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中国化肥信息(2022年9期)2022-11-23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英语文摘(2022年6期)2022-07-23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石材(2022年2期)2022-05-25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21年10期)2021-03-16电子废弃物世界博览(2020年19期)2020-10-30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管理的思考农药科学与管理(2019年5期)2019-08-13深圳率先探路“无废城市”建设环境(2019年6期)2019-06-08“无废城市”离我们有多远环境(2019年6期)2019-06-08深圳等11市入选“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环境(2019年5期)2019-05-24“无废城市”如何建?让科学家来告诉你大众科学(2018年7期)2018-09-05

推荐访问:路径 对策研究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