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助力农村留守家庭残疾儿童健康成长初探

学校助力农村留守家庭残疾儿童健康成长初探 ——以重庆市綦江区XX学校为例 【摘要】残疾儿童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应得到更多的关爱。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教育是关键,而教育又不是单方面的,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整个教育阶段的关键,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延伸,这三者就像一条链子,任何一方脱节,都会影响到整条链子的完整性。“送教上门”就作为促进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一种特殊助学方式。实地摸底,制定方案,优化组合,送教上门;
组建送教师资队伍,为爱起航。学校利用专家讲座、亲子活动的机会邀请残疾儿童家庭成员参与培训学习,专家们捕获细节,教育指导父母和儿童。

【关键词】 送教上门,健康成长,农村儿童 党中央高度重视残疾人弱势群体的利益和权利,对残疾人进行特殊的法律保障。2017年国务院公布的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规定“鼓励需要特殊照顾、不能上学的残疾儿童、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并纳入学籍管理”。依法控制辍学率是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每一个残疾儿童的背后,都有一个幸福感不佳的家庭,和一张张愁眉不展的脸。关爱残疾儿童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美德。

一 、实地摸底,制定方案 《世界人权宣言》中明确强调“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提出了包容性教育的理念,认为接受教育是一项基本人权,是维护社会公正的基础。全纳教育涉及所有学习者,特别是那些传统上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人,例如有特殊需要和残疾的学习者。残疾人和残疾儿童同普通人和普通儿童一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接受良好的教育。目前,全纳教育理论和实践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残疾儿童教育公平发展的趋势。因此,从2018年11月起,我校校长组织全校教职工对招生范围内的每个村、户进行摸底排查,准确掌握适龄儿童和青少年的入学情况,调查分析,全面评估。针对在校残疾学生、辍学未成年残疾人的家庭情况,学校为此制定了《重庆市綦江区XX学校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和《重庆市綦江区XX学校义务教育控辍保学“送教上门”工作实施方案》。同时,学校主动与教育部门、残联等部门沟通协调,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随班入学体系、送教上门体系,使我校招生范围内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确保他们接受完整、公平、优质的义务教育。其中,对于重残儿童,我校教师采取教师团队“送教上门”这一助学方式,让她们在家就能接受专业教师正规的教育教学,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

二、优化组合,教育保障 “送教上门”是保障重度残疾儿童依法享受义务教育的有效途径,是现代特殊教育的重要补充,能让重度残疾学生群体感受无限爱意的特殊方式。

(一)主动出击,学情分析 只有知道确切的情况,才能对症下药,做出准确的决定。在陌生环境中,如何与特殊儿童和父母沟通?老实说,很多教师都是因为害怕吃闭门羹的尴尬情况或者感觉不舒服而筋疲力尽的。

1. 走访互动,寻找问题 我们主动跟村上联系,跟村干部一起到孩子家及邻居家走访,将送教上门的孩子情况及家庭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汇总孩子存在的问题。

小芳,女,9岁,精神四级残疾,多重障碍残疾,智力障碍。母亲憨厚老实,不会务农;
父亲踏实本分,没有一技之长。家庭条件困难,没有享受任何国家补贴,一家人生活靠父亲打临时工维持。如果是一个正常的孩子,她本应读三年级。可是由于很多因素,她原本可以跟小朋友一起说自已喜欢说的话唱自己喜欢唱的歌。可是命运弄人,她却连爸爸妈妈这样简单的词汇都不会说,更不会喊,只会咿咿呀呀的哼着我们根本听不懂的“语言”。都说,上帝是公平的,当她为你关上一扇门时,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可上帝对小芳还真的太不公平了,把另一扇窗也关闭了,她原本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样开开心心、蹦蹦跳跳去上学,行走在快乐的校园里。然而,她一个人根本无法行走,更不可能离开床,走进鸟鸣山幽、山清水秀的故乡小路,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只能是一个人孤零零的躺在床上,呆在家里。整个人看上去没有一点精神。

2.沟通协调,组建团队 政教主任带着问题,跟残联工作人员和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进行沟通,规划我们送教上门的教育教学。学校根据残联工作人员和心理健康专家的指导和“送教”实际情况,选拔了责任心强,有经验的9名教师作为送教教师。经过校内培训,送教教师会根据相应的年龄、性格、教学经验、育儿经验进行选择组合,成立了由政教处牵头,班主任主持,科任教师协助的“心连心4人小组”教师团队。

(二)
构建网络,通力合作 “送教上门”是一个能够补充特殊教育的有效方式,坚持“送教上门”,能够使特殊教育的模式更加完善。“送教上门”工作应该在区教委及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等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村、校、家长联合行动才能完成的,而不是仅靠学校个别教师“单打独斗”“孤军奋战”实现的,这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有了坚强的领导,有了明确的分工,有了各部门相互配合的团队协作精神,“送教上门”这项惠民工程才能做实,才能越做越好。同时,民政、财政部门要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确保送教对象、费用额度、师资预算、经费保证等一步到位。只有让送教教师、医疗专家充满信心,坚定决心,相互配合,“送教上门”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三)目标明确,爱心送教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根据学情及专家指导,每期开学前,“心连心4人小组”都会一起精心研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送教上门”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计划,认真撰写教案,送教之后及时反馈与沟通,并为下一次送教提出教学建议。

三、捕捉契机,托起希望 有人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构装师”。我们不必如此慷慨地说别人赢了,但必须有勇气相信自己,告诉自己,如果做得对,就会改变自己的生活。不要自欺欺人,因为当我们准备好的时候,机会总是存在的,只有当我们准备好了,我们才能设计出合适的鞋子,做到最好!因此,只要我们抓住教育契机,通过努力就一定会为受伤的天使托起折翼的翅膀,让他们自由的遨游在蔚蓝的天空。

(一)蹲下来,建立信任 人们常说“信任是开启心扉的钥匙,诚挚是架通心灵的桥梁”。通过走访,我们知道小芳家庭比较特殊,母亲憨厚老实,父亲年龄较大。她自己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容易发怒,认知能力和感官能力较差,生活基础不足,逻辑思维、语言和正常交流受到干扰。生活上得不到国家补贴,经济状况非常糟糕,一家人生活靠父亲跑乡村摩托维持。这样一来,家长就有了很高的自尊心,也受到了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在邻居或朋友面前拒绝交流,他们把小芳藏起来不让人接触,想忘记家里有残疾孩子,但只要熟悉他们的人就会了解并相信他的路如何坎坷,这种现状应该转变。

1.政策解说,精准施策 送教,首先要摸清底数和状况,才好对症下药、精准施策。我们通过多次家访,上门宣传法律法规,告诉他们现在是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因为现在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我们的残疾人教育,给予的扶持和保障力度也在逐年加大,比如:建卡户、低保户、特困户有生活补贴;
持有一、二级残疾证书的重残人护理补贴每月80元以上;
0-6岁残疾人每年有10个月免费康复理疗,每月补助生活费300元;
7-12岁的残疾儿童有6个月免费康复理疗,每月补助生活费300元;
在一些景区可以免费观赏。教育上既可以选择就近的普通学校就读也可以选择綦江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对于特严重的孩子还可以送教上门等等。同时,人们对残疾人的认识也逐渐科学化、理性化,不再像以前那样歧视我们的孩子。

2.思想碰撞,心灵共鸣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同病相怜,经验分享,点燃希望。在我校,有一位教师孩子是残疾,家长也经历过无助,如今通过康复训练好转。每次去家访时就带上孩子一起,让他们看孩子康复前的视频,也让他们看看孩子如今的转变,互相交流,引起共鸣。儿童的世界是美好的,每次看见小弟弟去,小芳都很激动。渐渐的,孩子、家长跟教师之间不再陌生,从一开始的畏惧,到后来看见去的教师微笑,走的时候依依不舍。或许这就是蹲下来的信任吧! (二)走出去,享受自然 残疾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受到歧视和排斥,他们成长过程中常常失望,很少受到表扬,对学习没有信心,甚至是被动的。对特殊孩子的教育,要有意识地努力帮助他树立信念,感受生活的祝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尔基曾经说过:“孩子们是不能玩耍的。很容易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大自然是疗伤的最好去处。因此,对于小芳的特殊情况,我们跟家长沟通,让她先下床,离开屋子,走进大自然,慢慢体验生活,每次走的距离都比上一次稍微远一点点。

(三)静下来,精心相伴 正如苹果苏打在《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一书中所解释的那样,无论是金钱还是物质都不能代替父母的地位[1]。“世界上最威严的人,”作家约瑟夫·萨克说:“把他的时间奉献给你。给自己应得的时间,给自己生活的世界。”残疾儿童比其他儿童经历更多的困难和痛苦。他们往往自卑、内向,有的甚至人格扭曲。残疾儿童的父母要比普通儿童的父母承受更大的压力,这将给父母造成巨大的精神和物质负担。大量金钱的支出、长期的精神疲劳和身体疲惫使家长无所适从,对残疾儿童的教育缺乏科学的理念、计划和方法。家庭是特殊儿童最早接触的环境,父母是特殊儿童的第一任教师。

因此,特殊教育必须从家庭做起,家庭教育对残疾儿童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父母对特殊儿童的及时陪伴、关心、爱护、理解和科学的教育,将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在送教过程中,指导他们,作为家长,不要自责,不要认为孩子的不幸都是自己的错,因而感到无比内疚,我们要正视现实,正视困难,增强信心,静下心来,理性定位,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摒弃世人复杂的眼神,把时间留给孩子。我们相信,如果家长都把自己的时间花在了陪伴上,时间一定会创造奇迹[2]。

坚持每周送教。送教形式多样化:给家长讲解如何陪伴孩子,告诉家长只要天不下雨,多带孩子到户外走走;
特别是出太阳的温暖日子,一定要出去晒晒太阳,感受一下阳光的温暖;
如何跟孩子互动,每天外出回家,都给孩子讲诉一天的所见所闻,让孩子聆听家之外的事物;
教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告诉小芳,当自己有什么需要的时候大声吼或者捶打物体发出声音来告诉父母,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需要,吃饭的时候坚决不要一开始就喂她,让她自己想办法吃,哪怕身上弄的很脏,也鼓励她自己先尝试着自己吃饭,帮她树立信心。

四、收获自信,走向未来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感到骄傲和欣慰。一份努力,一份收获,扎实有效的措施使我校送教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折翼的天使小芳终于翱翔在自由的天空,不需要任何人的搀扶,可以信心十足的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欣赏着美丽的风景,拥抱着大自然。在这段艰辛的时间里,小芳也已经和她富有同情心的教师们形成了深厚的友谊。每次见面,她用灿烂的眼神看着我们,用她稚嫩的小手按在我们身上,欢迎我们的到来。认知和认知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如简单的声音、颜色、蔬菜、水果、交通工具、处理勺子、敲打和上厕所喊叫;
她的逻辑思维和语言处理能力有所提高,虽然表达不出来,但会表现出喜欢与否,不再惧怕陌生人的接触。

同时,送教工作得到上级部门充分肯定,控辍保学百分百完成任务,没有一个孩子因任何原因而辍学,百分百接受义务教育。

总之,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给父母的伟大礼物,即使对残疾儿童也是如此。但每个孩子都是种子,不一样的是花开有期,我们只是在静静的等待花开。即使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也愿意以巨大的毅力和无限的耐心投入工作。如果我们继续浇水,花儿总会盛开的[3]。

参考文献:
[1]王成柱. 我国开展送教上门工作的困境与出路[J]. 绥化学院学报,2019,v.3901:117-120. [2]张坤香. 阳光少年成长之路[D].云南师范大学,2014. [3]曹雪萍 江西省上高县幼儿园. 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N]. 中国教育报,2016-01-10001. [4]王扬南,曾天山,房风文,李树峰,汤霓,邓泽民,刘育峰,孙琳,张旭,许竞. 控辍保学中的职业教育:经验与机制[J]. 教育研究,2019,40(12):99-106. [5]王立明,管雪梅. 辍学现象与控辍保学思考[J]. 教育文化论坛,2020,12(02):60-64.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