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我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的一篇课文!对于这样的一篇要怎样去做好备课呢?下面就随一起来了解下鲁教版吧!

 鲁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2、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4、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朗读、小组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

 教学重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

 教学相关资源:

 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闰土吗?说说闰土给你留下的印象。

 闰土这个朋友是谁介绍给我们的?他在介绍闰土时用了哪些方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从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中,感受他崇高的精神。(版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目标。出示小黑板(熟读课文,采取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概括各段段意,练习给各段加上小标题,初步理解课语文内容。)(明确目标)

 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字典弄清楚。

 (1)读准字音"悼""冠""咳""嗽"等字。

 (2)分辨字型,练习书写几个重难点字

 "冠"(注意上边没有一点)

 "嗽"(中间是"束",不是"束",右边是"欠"不能写成"攵")

 2、再浏览一遍,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可分为几段?你怎么知道的?

 3、同桌讨论。总结归纳段意(第一段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

 第二讲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第三段讲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第四段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工人。第五段讲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4、刚才大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段意,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给每个段加个小标题吗?教师指导学生加小标题。教师讲解拟小标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

 5、选择其中一到两个段落放声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得流利。想想如何加小标题。

 6、生分小组讨论研究。

 7、教师小结。(板书: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回忆)

 三、再次默读课文,想想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出示中心句,齐读两遍。

 二、学习二、四、五段(重点、难点的学习)

 1、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提出自学要求:找到相关的句子勾出来,自由读,结合自己课外收集的

 相关资料想想理由,并在旁边用铅笔批注出来。

 2、小组交流。

 预设

 (一)谈《水浒传》部分(学生勾到了这段相关的句子,如: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那天临走,伯父送我两本书......)

 师: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子女。)指名读有关语句。

 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师:我之所以会"张冠李戴",将一个人做的事情安在另一个人身上,是因为我────生:"囫囵吞枣"。如果是其他的长辈见"我"这样读书会怎样说?而伯父却────生:摸着胡子......(带着感情读)

 师:你能听懂伯父的话吗?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实际上是在幽默而婉转的批评"我"读书太马虎)因此,听了这句话,"我"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指名再读这件事,仔细体会鲁迅先生关心子女,善于启发教育孩子,连批评孩子时都替孩子想得多。

 师:伯父不仅仅是宛转地批评了我,而且还送给了我两本书──《表》和《小约翰》,伯父这么一个大文学家,居然还仍抽出时间翻译儿童读物给孩子们看,这不也表明他为孩子们想得多吗?

 (二)学习"救助车夫"这件事。

 (出示投影片)(指名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师:请大家看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图上的内容。

 师:谁能说说你课外收集到的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鲁迅先生是什么身份?想想资料上的内容,再看看图中的鲁迅先生,你有什么感受?

 师:是啊,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为别人想得多啊!伯父在救护资助车夫以后并没有轻松,反而变得那么严肃,他在想些什么呢?(鲁迅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解救劳动人民)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三)学习"关心女佣"这件事。

 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穷苦人)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方面的意思?(一是鲁迅病的厉害还三更半夜的写文章。他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在乎;二是关心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从阿三的话中我们分明触摸到了先生那颗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心啊!)

 三、学了这三个故事,鲁迅先生的形象一定深深扎根在了你的心里。让我们再品味这句话──他为自己......(学生带着自己更深的感受读。)

 第三课时

 一、激情引入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深深感受到鲁迅先生一心为别人的崇高精神,在文中还有个故事,表面上好象看不出它与中心的关系,但只要我们细细品味,我们定然会有所收获。

 二、学习"谈碰壁"这个故事。

 1、自己读这一段课文,看看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作者恍然大悟,

 是真的全明白了吗?

 2、你听说过或遇到过鼻子被墙壁碰扁的事情吗?

 3、谁收集到了关于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资料,给大家交流交流。(如果学生没收集到教师就做介绍)

 4、师:那么,伯父说的"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究竟含着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屏幕上鲁迅先生的一段话──—

 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碰"。

 5、联系鲁迅那个时代的情况,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议—议:"四周围黑洞洞的"指什么?"碰壁"又指什么?(生思考、讨论)

 6、师:同学们想一想,谈"碰壁"与表现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也有联系吗?

 7、师:生活在旧中国最黑暗时代的鲁迅先生正因为为劳苦大众想得多,所以他才会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横眉冷对千夫指,不怕"碰壁",英勇抗争,让我们一道来背一背(手指屏幕)今天学到的这两句诗── (师生齐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三、学习第一段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所以他也得到了人们的爱戴,(板书:爱戴)在先生去世以后,才会有那么多人来吊唁他。直到今天,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仍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也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

 1.自读阅读链接部分。

 2.(大屏出示《有的人》)配乐齐声朗诵。

 板书设计: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为别人想的多

 爱戴

 为自己想的少

 鲁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为了营造强烈的文化氛围,追求震撼人心的效果,我始终坚持情感体验去把握教材,在上课之前,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入和独到的解读。以"悼念"这条明线贯穿全课,辅以"关爱"这条暗线统领全文,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会鲁迅先生那种博大的胸怀。综观整堂课,具体体现在,用"悼念"把文本内和文本外的内容联系起来,把文本和扩展内容结合起来。以反映鲁迅先生高尚品质的"深受爱戴""教育儿童""顽强斗争""和蔼慈祥""同情大众""关心他人"为小标题,将课文内容进行高度的浓缩和提炼。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这句话是小周晔失去伯父时的所想所感,也是文章的情感主线,文章以此为情感轴心,回顾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小事。教学时,我设计周晔在追悼会上的这种情感,在"预习检测"这一环节用回忆引出每一个小故事,在"探究新知"这一环节上再返回到该句的诵读上,以形成一咏三叹的效果。用这样的设计,把文本的主旨提升到鲁迅先生的博大精神上来。相互照应,让课更显精致。

 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救助车夫"这一个小故事浓墨重彩,从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那几个动作入手,通过对"半跪"的分析,让学生说出了哪个动作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再让学生想象,通过想象让画面动起来。让学生去寻找鲁迅跪了多长时间,让学生有了一种震撼。然后通过设计情境,自然体会到鲁迅先生对劳苦大众的同情。最后反复诵读两个"清清楚楚"的句子,体会鲁迅先生当时忧国忧民的神情和给周晔留下的极其深刻的印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共分六段,我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程式,由课文开头向末尾讲,而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疑问"为什么伯父深受众人的爱戴"入手,从追悼会引出生前的四个故事,最后再讲第一段。这样由"因"推出"果",很巧妙地将部分和整体有机地衔接起来,整个教学过程重点突出,安排紧凑,气氛活跃,效果显著。这样,随着学习过程的深入,学生自然而然地对"伯父为什么得到众人的爱戴?"这一问题越来越明白,答案会越来越丰满,越来越完整,最终得出:因为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所以伯父深受众人的爱戴。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堂课,教学时加大了朗读训练的力度。也成为这节课训练的主要内容。默读,小声读,师生角色朗读,引读,重点句子反复读,形式多样。这节课基本上克服了满堂课串讲串问的弊端,做到了"以读为本",比较重视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这节课中尚有不足之处,在"总结提升"、"达标检测"这两环节中对学生

 语言文字训练尚欠到位;抓住词句,让学生深入细致地去挖掘,与学生产生共鸣还不够深入;鼓励学生谈出带有个人情感的见解,鼓励创见性的发言还做得不够。在今后教学中会不断改进。

推荐访问:伯父 下册 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