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美学元素

 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美学元素

 论文导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审美过程,主客体双方也同样会历经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具备这三大类意识要素。成功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是真善美的统一。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美学思考

 1.引言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是一群正处于精力充沛、生命力旺盛的青年人。大量调查和长期观察的结果表明,大学生正处于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的发展阶段,易形成各种内心矛盾。如求知欲强烈与识别能力低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强烈的求知欲,使其对一切新接触到的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但由于认知结构与思想方法简单,对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分辨能力较差,受外界影响较大。从情感角度上看,由于自我意识的加强,大学生的情绪易受环境影响,易冲动,在思维方式上带有冲动性、波动性、非逻辑性和直觉性,表现为情感与理性之间的矛盾。另外,还有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矛盾等。要解决这些矛盾,使大学生成为知情意统一的、感性与理性交互融合的“完整的人”,就必须重视“审美”。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美学原则,借鉴美育方法,既是其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整个社会的期望[1]。

 2.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遵循的美学原则 2.1 知情意统一的原则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作为个体存在,具有共同的心理过程,其中包

 括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审美过程,主客体双方也同样会历经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具备这三大类意识要素。论文参考网。在哲学史上,人们往往把知情意划归为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两大类。

 在人们的实际认识活动中,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是相互渗透、彼此交织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认识实践活动也不例外,也需要知情意三者的统一,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将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论文参考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审美过程,分析其心理过程,它首先开始于主客体之间的感馏和知觉,感觉是指对生理上的表象个别特性,如肤色、胖瘦、高矮、声调等的认识,知觉则是对诸多个别特性之间关系的整体认识,即是将个别特性加以综合,反映出一个具体的人。而后,感知觉所获得的个体经验可以通过记忆累积并保存。主客体之间还会根据语言上的交流、行为上的观察,推断想象对方的兴趣爱好、过去经历等,获取更多的信息。

 2.2 真善美统一的原则 成功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是真善美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用科学的理论、高尚的思想、真挚的感情武装人,启迪人、打动人、发挥着政治导向、精神激励、道德宏扬、审美塑造、人际协调的功能,它是真的、善的,具有塑造人的心灵美的美育价值。真善美的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源泉。

 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所在,是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性。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只有在符合规律性的基础上,

 才能获得成功。思想政治教育所运用和所依赖的是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因而理所当然地应该向人们提供货真价实的真理。过去思想政治教育所受到的一次次“冲击”,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面前显得苍白无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假大空”。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理含量决定了自身生命力的强弱,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新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就必须高扬真理的旗帜。

 善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善不仅是伦理学范畴,也是指维护与某种特定的人和自然关系相适应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论文参考网。善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即对社会和个人发展的有用、有利和有益性。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善为前提,只有善的教育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宏扬社会的优良传统。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又是一门艺术,因为它同时具有真的属性(科学性)、善的属性(思想性)和美的属性(审美性)。只有当三者高度有机的统一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会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实现其价值目标。

 2.3 德育与美育内在统一的原则 德育与美育作为高校教育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各有其特定的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等,体现出不同的教育特征: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理性教育,而美育则侧重感性教育;前者重在意志行为的优化和伦理道德修养,而后者重在情感陶冶和审美修养:思想政治教育有功利性、政治性强的特点,美育具有形象性、愉悦性的特征;前者带有一定的规定性和强制性,容易使人产生排斥情绪,而后者具有自由性和实践

 性,容易激发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科学研究成果证实,美育有助于人脑智力的开发、有助于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2]。

 3.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学途径 3.1 加强主客体互动,实现教育形式美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过程。在教师的教授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教师是整个教授活动的发动者、设计者、执行者和管理者,处于主导地位。但学生也不是被动的客体,而是主动的客体。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方面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建立与学生平等通畅的沟通机制,做好道德外化工作。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学生是实现道德内化和实施自我教育的主体,是自身品德形成和建构的组织者,外在的道德规范体系要被学生认同,只有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实践,才能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道德准则、道德修养,进而转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师一方面针对学生的需要、生心特点和认识发展规律,制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得到明确,学习效果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为了适应学生的需求,教师也需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系统,教学能力,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

 在这种互动过程中,民主平等是转变师生观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师生主体间互动的重要体现。民主平等也是一种美,因为它体现的是

 教育双方在人格行为上的相互尊重与理解,美即在这和谐的双向沟通之中。当今高校学生受各种思潮的影响,身心异常活跃,显示出既现实又高傲的心理特征:渴望成功、追求个性、讲求实用,但又性情浮躁、盲目自大、疏远政治、逆反说教,这些都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培养道德主体的主体意识和信念,塑造有创造性的全面发展的人,以人为本,以人的自尊、自立、自强和人的价值、尊严、平等、民主等为内容,提倡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以平等交流、说服疏导为主要教育方法。从审美的角度说,学生作为审美和创造美的主体地位也是教师不可替代的。因为学生所有的发展(情感、体验、认识等)最终都是学生自己的事,是他们自身内在心理结构、图式的重建。因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尊重学生作为审美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的自主性。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政治上、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开展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注意培养高校学生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多提倡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透明度,改变过去存在的那种神秘化的倾向,特别是在涉及到广大高校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上,教育者有责任应将事情原委、实际困难如实地告诉学生。总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等思想具体运用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

 情感互动是主客体互动的基础和桥梁。互动十分强调动作或情感相互作用的对等性,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客体互动的基础在于情感的沟通和相融,因为主客体的交流绝非仅指言语和非言语等手段

 的互动,更深层的目的在于情感的互动和人格的彼此感染。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他认为只有当人们不仅在认识上懂得了理想、品德的重要性,而且在心理上、在感情上也对这种理想、品德产生认同之后,理想的确立和品德的塑造才是牢靠的。而美最容易唤起人的情感,给人带来欢乐和鼓舞。一个人只有心甘情愿地投入某事,才能发挥他最大的潜能,倾注他所有的热情和创造力。高校师生都是具有审美能力的主体,当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互动能达到情感相融的境界,相互信任,就会使主客体双方都感受到一种美的熏陶和自由的愉悦,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种美的体验、美的享受。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利用美的形象性特征,通过具体、生动、真实、形象的东西,创造一种直观、生动、实际,又能体现深刻内容的美的情感环境,以此触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

 3.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主体形象美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素质和能力的高低,是能否改变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由于教师和学生接触多,对学生影响大,因而发挥教师人格美的魅力便能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美,在欣赏教师的形象美中创造自身美的形象。

 (1)美的教师人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人格美的力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使教育者充满魅力,使受教育者心悦诚服,这是带有强制性的法定约束力及权力影响力所不能企及的。教师的人

 格美主要包括教师的智能人格美和品德美。智能人格是指教师所具有的专业知识素质、科学文化等综合素质。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特别是要有能运用马列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出有深度的、独到的、精辟的见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品德美是指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是教师人格美的核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严于律己、品行端正,做一个“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有德之士;要以身作则,为人先行: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与人为善、谦虚谨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光明磊落,公正廉洁、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这对于激发学生不断进取、刻苦学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将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2)美的教学语言。语言是思想情感的载体,是表达、交流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教学语言是教学中师生间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语言美,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备的条件。教师语言表达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意识、文化修养的高低。一个成熟的、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他的语言表达应是质朴、真诚而富于感召力,幽默深沉而富于哲理。

 4.结语 成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贯彻美学原则,培养“完整的人”,实现人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更多的是需要我们用相应的美学理念、美育形式来指导我们的行动,真正实现教育形式美、主体形象美、德育活动美和校园环境美,使主客体在美的感受中实现教育的和谐美,实

 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美学原则,借鉴美育方法,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1] 宋妍, 李超.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9,5.[2] 黄毅静. 浅议德育美学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意义[J].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6,3.

推荐访问:美学 思想政治教育 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