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黑龙江革命类纪念馆红色资源与党性教育融合发展路径研究精品文档

 黑龙江革命类纪念馆红色资源与党性教育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推动文化事业发展,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一、黑龙江革命类纪念馆红色资源发展基础优势

  红色资源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宝贵财富。红色资源传承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民族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黑龙江红色资源作为我国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秉承民族精神的同时,又具有独特的地域性。黑龙江省凭借红色资源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等优势,形成了独特的龙江精神。随着全面建设边疆文化大省战略的实施,挖掘本土红色资源价值成为推动黑龙江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发展的有力举措。

  黑龙江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不仅包括东北烈士纪念馆、东北抗联博物馆、中共黑龙江历史纪念馆、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哈尔滨烈士陵园、双城四野纪念馆、北大荒博物馆、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还包括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红色文化精神。在龙江大地曾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李兆麟、王进喜、马永顺等先进人物。

  (一)黑龙江红色资源是传承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载体

  随着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开发、保护和利用工作的进一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也迈上崭新阶段。据调查统计,黑龙江省有各?革命遗址1 261处,国家级和省级革命老区66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4处,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10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23处。这些红色资源是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浴血奋战、顽强斗争的东北抗联精神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龙江人民在极端艰苦条件下创造形成的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的载体,生动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彰显了中华儿女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追求崇高理想的坚定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通过直观、形象的黑龙江红色资源,体验曾经的艰苦岁月、烽火连天,让广大民众在内心深处理解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从而陶冶心灵,加深对祖国的赤诚热爱,积极主动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黑龙江省红色资源多样性表现在其载体的多样性

  除反映红色精神的革命纪念馆、历史遗迹、烈士陵园、名人故居等,还有历史文献等理论研究成果、音像影视作品和文学文艺作品等表现红色龙江故事。在理论研究领域,黑龙江省各科研部门和文博系统的博物馆、纪念馆内的研究部门都致力于革命史和建设史研究。近年来大量史料性的专著及研究性专著相继问世,《黑龙江省红色地图与红色景点解读》《东北抗联精神 北大荒精神 大庆精神 铁人精神 学习读本》《走向辉煌――中国共产党在黑龙江》《东北抗日联军史》等著作相继问世。为充分挖掘黑龙江省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红色文化内涵,紧扣黑龙江全面振兴发展主题,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从影视剧《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将军》《夜幕下的哈尔滨》的热播,到评剧《八女投江》、龙江剧《松江魂》、京剧《赵一曼》、大型拉场戏《海伦往事》等文艺作品的创作、编排、生产,不断打造出一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同时,黑龙江省基本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红色旅游发展布局,开发六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发挥省内红色资源和品牌优势,将红色旅游与“一带一路”建设、冰雪旅游、生态旅游、边境旅游有机结合,为龙江文化的宣传与展示增添新活力。

  二、黑龙江革命类纪念馆开展党性教育实践

  (一)立足基础建设,拓展教育培训平台

  为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黑龙江革命类纪念馆按照中央及省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拓展教育功能,扩大教育范围,最大限度地挖掘中共党史、东北近现代史,强化党性教育、凝聚精神力量。

  黑龙江省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沃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黑龙江各族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谱写了波澜壮阔、光辉灿烂的历史篇章。纪念馆的展览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全面展示了黑龙江各级党组织率领人民群众走过的艰辛历程,展现了龙江儿女英勇斗争、为民族独立解放付出的巨大牺牲,充分展现了各族人民艰苦奋斗、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谱写的创业新篇。革命类纪念馆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更加系统地接受党的历史教育,进一步强化党性意识,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二)突出教育主题,加强党性教育功能

  纪念馆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依托独特而鲜活的教育资源优势,进一步突出主题,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对党员干部大力开展党性教育实践活动。把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把纪念馆作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中,对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展现龙江风采,弘扬民族精神。

 通过重温入党誓词、举办主题活动和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使党员干部接受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洗礼,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投身社会建设事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三)丰富教育形式,夯实教育理论基础

  为了充分发挥“党性教育实践基地”的教育功能,革命类纪念馆注重健全红色资源管理工作机制、通过完善制度,提升育人服务能力。为增强教育的历史感和厚重感,走访领袖后代、党史研究人员,加大对红色革命史料的收集和挖掘,丰富了中共黑龙江历史研究。开设了“红色基因铸就民族精神”专题课程,用红色故事和龙江精神教育熏陶党员干部,提升党性修为,夯实信念基础。

  三、提升纪念馆党性教育和红色资源运用的对策建议

  黑龙江革命类纪念馆及其所特有的党史资源、红色资源,是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的宝贵财富,要将这些资源蕴含的历史价值和精神内涵转换成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一)以研究展示丰富党史、红色资源运用维度

  黑龙江革命类纪念馆充分认识红色教育资源在干部工作和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红色教育作为党性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纳入党性教育培训规划,纳入到日常各项工作之中。纪念馆必须紧紧依托自身宝贵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有效转化,勇于创新,大力开拓,多措并举,倾力打造特色文化教育品牌,丰富红色教育运用维度。首先,纪念馆依托优势资源,拓展红色文化教育功能。进一步着力把定格的历史文化资源转换为教育资源,通过提升改造基础设施、提升陈展水平来打造多功能、立体式的教育主阵地。其次以研究为突破口,挖掘中共黑龙江历史资源的新内涵。组织学术会议和相关座谈会,同时借助社会的人才优势、知识优势和传播优势来进行系统的研究,走规模化道路,使研究成果最大化、社会化。三是创新形式及载体,使观众在艺术享受中接受教育。好的展览内容必须有好的宣教形式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传统灌输式的讲解形式与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明显不适应,已经不能满足观众参观需求,因此,纪念馆为尽快改变传统模式,创新形式,以好的主题教育人,以好的形式吸引人,实现办馆育人的目标。

  (二)创新培训形式,保证党性教育质量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优势,对省内相关单位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参观纪念馆,依托流动展览小分队和宣讲报告团,采用案例式、体验式、情景模拟式、研讨式等新方法,开办红色课堂、举办红色文化教育专题讲座,引导党员干部继承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同时,紧紧结合党史上的重大纪念日,举办高标准、高规格的纪念活动。一方面加强横向合作,定期举行巡讲活动,在全省各地市巡讲,同时推向全国各地;另一方面加大与社会各界合作,联合举办展览、展演活动等。以不间断、系列化的活动不断推介黑龙江红色文化,从而提升纪念馆的社会影响力。

  (三)加强红色资源整合,以融媒体渠道扩大社会影响力

  要对中共黑龙江历史进行梳理、挖掘,潜心研究红色资源的内涵、历史价值及其时代特征,加强红色资源教材的开发建设,积极组织一定科研力量,编写高质量的红色文化教育培训教材,主动争取中央、省宣传部门的支持与合作,丰富宣传展示手段,扩大党性教育、红色教育的影响力。

  在宣?鞣矫妫?有效利用融媒体形式,纪念馆通过报网端微全媒体联动,创新报道内容和形式,文图音视全景呈现,充分发挥移动端“快”、网络媒体“全”、视频“活”、纸媒“深”的特点和优势,报道有声有色、浓墨重彩,全力构建纪念馆党性教育综合教育平台。扩大宣传教育的范围,使红色教育更加贴近民众的日常生活,为观众了解黑龙江红色文脉搭建全新平台。

推荐访问:红色党性教育 党性 黑龙江 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