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水安全保障

  青岛市水安全保障 总体规划 (征求意见稿)

 青岛市水利局 二〇一八年六月

  1 前 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安全直接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是保障经济和社会安全高效运行的基本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全党要大力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我市人多水少,降雨时空分布不均,连枯连旱、旱涝急转,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市出现了由极端干旱引发的严峻供水危机,水安全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随着青岛进入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关键阶段,水安全保障面临新需求和新挑战,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水生态退化三大水问题依然突出,水利发展体制机制不够完善,“补短板、破瓶颈、增后劲、上水平、惠民生”的任务仍十分艰巨。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战略高度对所有“水”问题进行统筹谋划,综合施策,坚持节水优先,统筹优化调配水资源,加大非常规水利用力度,强化水旱灾害防御,加强水生态保护,创新现代水管理手段,破解青岛发展最大的资源制约。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安全工作,要求从长远和战略的高度统筹谋划水的问题。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山东省水安全保障总体规划〉的批复》(鲁政字〔2017〕224 号)、《山东省水

  2 利厅关于抓紧编制各市水安全保障规划和实施方案的通知》 (鲁水发规函字〔2018〕8 号)有关部署,市水利局迅速组织力量,广泛调研、深入分析、统筹当前与长远、需求与供给,开展了《青岛市水安全保障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工作。全面分析了我市基本水情,找准了水安全保障面临的主要问题,明确了水安全保障总体思路,提出了今后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规划》是引导新时期青岛水安全发展的顶层设计和今后一段时期水安全建设的行动纲领。

  I 目 录

 一、基本水情 ..................................................................................... 1

 (一)河流水系概况 ................................................................. 1

 (二)水资源禀赋特点 ............................................................. 1

 (三)旱涝灾害情况 ................................................................. 3

 二、水安全保障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 4

 (一)水安全保障现状 ............................................................. 4

 (二)面临的基本形势 ............................................................. 8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12

 三、总体思路 ................................................................................... 15

 (一)指导思想 ....................................................................... 15

 (二)基本原则 ....................................................................... 15

 (三)规划依据 ....................................................................... 16

 (五)规划范围 ....................................................................... 18

 (六)规划期限 ....................................................................... 18

 (七)发展目标 ....................................................................... 18

 四、主要任务 ................................................................................... 23

 (一)落实节水优先政策,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 23

 (二)统筹谋划区域调配,构筑水安全保障基础网络 ....... 29

 (三)调整优化用水结构,提高海水再生水利用比例 ....... 37

 (四)强化水害防御手段,建立可控水灾害防御体系 ....... 42

  II (五)加强河库保护力度,还原水生态健康生命环境 ....... 44

 (六)提高治水兴水能力,创新水资源管理运行机制 ....... 50

 五、保障措施 ................................................................................... 53

 (一)强化法制保障 ............................................................... 53

 (二)完善责任制度 ............................................................... 54

 (三)严格督查考核 ............................................................... 54

 (四)强化项目推进 ............................................................... 54

 (五)保证资金投入 ............................................................... 54

  1 一、基本水情 (一)河流水系概况 青岛市地处胶东半岛,河流均为季风区雨源型。流域面积1000 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 4 条,分别为大沽河、小沽河、南胶莱河和北胶莱河。流域面积 100 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 41 条,流域面积 50 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共 74 条。全市河流主要分为大沽河、北胶莱河和沿海诸河 3 大水系。大沽河水系包括主流大沽河及其诸多支流,主要支流有洙河、小沽河、五沽河、落药河、流浩河、南胶莱河、桃源河和云溪河等。北胶莱河水系包括主流北胶莱河及诸多支流,主要支流有泽河、龙王河、现河和白沙河等。沿海诸河系为独立入海的河流,较大的有:白沙河、墨水河、洋河、风河、白马河、吉利河等。

 (二)水资源禀赋特点 1 、水资源禀赋 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691.6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1.5亿立方米(地表水 15.4 亿立方米,地下水 9.6 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 3.5 亿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13.7 亿立方米(地表水 8.6 亿立方米,地下水 6.0 亿立方米,地表与地下重复计算量 0.9 亿立方米)。外调客水主要是黄河水和长江水,其中黄河干流水量指标 2.33 亿立方米(打渔张分水口),扣除蒸发渗漏等沿程损失,实际入境可利用水量 1.584 亿立方米;南水北调

  2 东线一期工程入境引江水量指标 1.3 亿立方米。

 2 、水资源特点 一是当地水资源贫乏。全市 2017 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 138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6%,世界平均水平的 2%;亩均耕地占有量164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世界平均水平的6%;远远少于世界公认的人均 500 立方米的绝对缺水标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人口持续增加,水资源承载压力越来越大。

 二是地区分布不均。地表径流的地域分布总趋势和降水基本一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但受下垫面条件的影响,地域分布的不均匀性比年降水量更为明显。东南沿海的崂山山区径流深可达 400 毫米以上,最大值可达 500 毫米,是青岛市径流深的高值区,西北内陆的北胶莱河区年径流深仅有 100 毫米左右,高值区约为低值区的 4 倍。山丘区与平原区的地下水资源分布也有较大差别,平原区地下水资源模数最高达 20 万立方米/平方公里,而山丘区最低仅 4 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三是降水年际年内变化大。从年际变化情况看,全市历年降水量最大 1372 毫米(1964 年),最小 384 毫米(1981 年),极值比达 3.6。从年内变化情况看,青岛市 70%~75%的降水集中在汛期(6~9 月),特别是七、八月份约占全年的 50%左右,甚至集中在一、两次特大暴雨洪水。

 四是连丰、连枯交替变化。从青岛站 1899 年以来 100 多年的观测资料分析,自 1916 年起青岛市进入枯水期,至 1946 年进

  3 入丰水期,1976 年起再次进入枯水期,至 2007 年起转入下一个丰水期。在每一个丰、枯水期内又有若干个较小的丰、枯水段。其中偏大、偏小值可达 20%以上,特丰年或特枯年常发生在连续丰、枯水期内。

 五是客水依赖程度高。正常年份,全市客水占城市总供水量的 40%左右。干旱年份,特别是 2014 年以来,全市城市供水对客水的依赖程度高达 90%以上。

 青岛市水资源的禀赋和特点,凸显了水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的矛盾十分突出,决定了水资源已成为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资源制约。

 (三)旱涝灾害情况 青岛面临黄海,空气湿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华北温带季风大陆气候,具有春迟、夏凉、秋爽、冬长的气候特征。春季气温回升缓慢,干燥多风,雨少蒸发量大,多出现春旱。夏季季风盛行,降雨量集中,雨热同季,适宜作物生长,易造成涝灾。秋季气爽,降水量少,蒸发强,常出现秋旱。冬季雨量稀少,持续时间较长。据气象记录统计,我市出现涝年有 8 年(1911 年、1926 年、1956 年、1961 年、1962 年、1964 年、1970 年、1975年)。同时,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旱灾发生,年均旱灾面积 63 万亩。受极端天气事件影响,近年来,我市旱灾呈现频发重发态势,先后发生了 1999~2002 年严重干旱,2010~2011 年秋冬春三季连旱;自 2013 年下半年以来,连续 5 年遭遇严重干旱,年平均降

  4 雨较历年同期偏少 30%以上,23 座大中型水库(不含棘洪滩水库)基本干涸,主要河道断流,城乡生活和工农业用水全面告急,部分企业限产停产,即墨区、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等区(市)实行限时限量供水,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总体上看,水旱灾害依然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威胁,抗大旱、防大汛仍将是我市一项长期任务。

 二、水安全保障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水安全保障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青岛进行了大规模的治水行动,水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有了较大提升,全市已基本构成节水、供水、防洪、水生态保护和水管理五大保障体系,形成了彼此兼顾、相互交融、功能协调、五位一体的水利改革和发展格局,为青岛市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1、 、 节约用水 现状。按照国家、省要求,我市不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生活及工业节水改造,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和服务业,积极贯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控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用水效率不断提高。2017 年全市有效灌溉面积494 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 248 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6604;全市万元 GDP 用水量 8.55 立方米,较 2015 年下

  5 降 9.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5.42 立方米,较 2015 年下降2.7%。人均年用水量约为全国、省平均水平的 1/3、1/2,万元 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在所有计划单列市中均处于领先地位,用水效率居国内先进水平。

 2、 、 城乡供水 现状 。经过多年持续的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一是建成客水调蓄水库 1 座(棘洪滩水库),总库容 1.46 亿立方米;产芝、尹府大型水库 2 座,崂山、挪城、小珠山等中型水库21 座,小型水库 552 座,塘坝 7705 座,总库容 15.4 亿立方米;拦河闸(坝)198 座,总拦蓄能力 0.9 亿立方米。地下水取水井45.8 万眼。二是建成引黄济青、胶东调水工程,外调引黄、引江客水已成为青岛城市供水的主力水源,2016 年、2017 年客水供水量分别为 4.72 亿立方米、4.46 亿立方米。三是建成产芝水库向即墨、城阳、崂山输水工程,白马河向董家口经济区输水工程,产芝水库、大沽河~青岛城区输水工程,尹府水库、大沽河~青岛城区输水工程,黄同、尹府水库~平度城区输水工程,棘洪滩水库~挪城、宋化泉、王圈水库输水工程、棘洪滩水库~董家口经济区输水工程、胶河~山洲水库~胶州城区输水工程、吉利河~陡崖子~开发区输水工程等水资源输配工程,基本形成了“蓄引结合、主客联调、海淡互补”的水资源配置工程网整体框架。四是全面完成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新增规模化供水村庄 2047个、规模化供水人口 160.2 万,农村规模化供水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列全国计划单列市前列。

  6 近五年全市平均供用水量 9.97 亿立方米/年,其中城镇生活用水量 3.42 亿立方米/年、农村生活用水量 0.56 亿立方米/年、工业用水量 1.99 亿立方米/年、农业用水量 3.31 亿立方米/年、生态用水量 0.68 亿立方米/年。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 37.5%。

 3、 、 非 常规水 利用现状。作为国内较早开展海水淡化研究的城市,我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2006 年制定了全国第一个城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2013 年被确定为国家海水淡化试点城市。截止 2017 年底,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 5 处,设计淡化水能力达到 21.93 万立方米/天,占全国总产能的 18.4%。海水淡化装置开始进入规模化应用,青岛百发海水淡化厂日最高供水量 7 万立方米,成为我市供水调峰调压的主要来源;青岛董家口海水淡化厂为董家口经济区日均供淡水 2.6 万立方米,满足园区工业用水需求。2017 年海水直接利用量为 9.3 亿立方米。积极扩大再生水利用力度,截止 2017 年底,我市市区有 6 座集中式再生水厂,处理能力 10.9 万立方米/天;有 78 座单体再生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 11 万立方米/天。再生水主要用于市政环境卫生、道路绿化浇洒和城市河湖补水。

 4 、防洪减灾现状。一是圆满完成了大沽河治理工程建设,达到 50 年一遇防洪标准。二是完成 60 余条(段)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维修加固 23 座大中型水库、94 座小型水库和 21 座大中型水闸,新建、加固海堤 58.8 公里。三是印发了《青岛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青岛市大沽河流域闸坝联合调度方案》,基本构建起

  7 以主要河道、水库为骨干,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防洪减灾体系,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5 、水生态保护现状。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编制完成《青岛市水资源保护规划》《青岛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青岛市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青岛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完成了水功能区划调整,明确了重要河流、水库水域使用功能。逐年开展入河排污口综合整治活动,对非法排污口依法进行封堵。狠抓水土保持工作,加快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完成了黄山、子罗山、书院水库、母猪河、榛子沟、神农涧等 54 个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2011~2017 年期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511 平方公里,生态效益明显。积极推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和李沧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通过国家试点验收。积极推进植树造林,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 40%,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70%。

 6 、水管理现状。水利管理服务组织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建立起市、区(市)、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河长组织体系,各级共设河长 5513 名,设立河长公示牌 3581 块。设立镇(街道)水利服务机构 87 个,组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 58 个、防汛抗旱供水专业服务队 72 支。水利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初步构建起多元化的水利投融资机制、专业化的水利建设管理机制和综合化的水

  8 行政执法机制;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有大中型水利工程人员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落实经费总额达到规定额度的88.6%和 84.4%;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水利综合执法体系,执法能力和执法效能不断提升。水利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大沽河防洪工程获得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水利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初步建成覆盖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利信息化网络和防汛视频会议系统,初步形成了地表水常规监测、机动巡测与应急监测相结合的水文监测体系。

 (二)面临的基本形势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青岛市实施“三湾三城”空间发展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关键时期。十九大提出,要紧紧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 2050 年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市委、市政府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施重大工程建设。水资源作为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水利作为重要基础设施和重要发展支撑,面临着更高、更新的发展要求。

 1、 、 加快新旧 动能转换 , 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 要求全面建设

  9 节水型社会。按照“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供给侧改革方针,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布局优化,助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方位加强工农业和城镇节水,健全完善节水激励机制,着力推动形成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绿色化、节水化,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 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要求切实增强水资源供给 安全保障 能力。根据《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国函〔2016〕11 号)等相关规划,到 2020 年,全市总人口将达到 1200 万人,人均 GDP 达到 15 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51.5%。有效灌溉面积达到 495 万亩。全社会用水将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保持刚性增长。分行业而言,农业新增用水依靠本地水源及农业节水内部消化解决;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用水,节水虽有潜力可挖,但节水量远小于新增发展用水需求;生态用水优先考虑再生水。立足青岛实际,青岛本地水源基本已无开发潜力,未来必须加大客水调引力度,以境外水补境内水,实现主水开发有度,客水调蓄有方,主客水统筹互济,保障经济社会用水安全。围绕优化协调发展格局,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化统筹城乡空间,推进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大力发展城乡一体供水工程。

 3、 、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缓解 供需水 矛盾 ,要求 加快 海水 和

  10 再生水 产业 规模化应用。我市当地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近年来,城市用水 90%以上依靠引黄引江客水,缺乏应急备用水源。原水水质较差且不稳定,增加了水厂处理难度。我市海岸线长 730 公里,海水水质优良且淡化技术不断成熟。淡化海水的水质接近纯水,经矿化后与自来水掺混,可以有效提升水质。再生水利用技术已日趋成熟,再生水水质已具备进一步提升条件,可应用于工业、景观用水等。扩大海水、再生水应用规模是我市突破城市供水瓶颈,辐射蓝色经济空间的必由之路。充分发挥青岛本地海洋优势资源,加强海水淡化产业集群发展,确立海水淡化稳定水源及战略保障地位;提升再生水处理能力和出水水质标准,建立完善再生水建设利用政策,将再生水作为各区(市)水资源稳定供给的有效补充。规划建设一批海水和再生水利用项目,推进非常规水多元化利用,扩大非常规水利用规模,有效缓解城市供需水矛盾,提升全市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4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全方位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要求全面 提升、 完善水利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和 风险管控能力 。围绕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立群防群控的防汛抗旱组织指挥体系,加强防洪除涝工程建设,强化水利工程联合调度,全面提升防洪减灾保障能力。围绕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建立健全水利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切实落实“一岗双责”,加强水利行业日常安全监管、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坚决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围绕保障社会安定有序、

  11 促进我市长治久安,进一步加强水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水事矛盾纠纷排查和协商机制,确保水行政决策依法落实、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和水事矛盾纠纷及时化解。

 5 、建设和谐美丽的幸福家园,增强人民群众 幸福 感,要求深入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围绕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深化“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全面实行河长制、湖长制。围绕持续增强生态服务功能,严格落实生态红线保护制度,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加强河库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森林湿地建设力度,保持和涵养水土资源。围绕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实施重点领域能效提升计划、“工业绿动力”计划和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提高水资源持续利用能力。通过综合施策,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6 、创新治理体制机制,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深化 水管理 发展 改革 。围绕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升行政管理效能,推进水资源管理机制改革,深化全市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体制改革,着力增强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调度和节约保护能力。围绕健全资源节约集约使用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水生态补偿制度,加快推进水价改革,建立河库水生态保护联动机制。围绕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

  12 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健全水资源产权制度,积极探索推进水市场建设,促进规范水资源交易流转。围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激发社会活力,加快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参与,缓解水利投资建设压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节水潜力尚待进一步挖掘,节水型社会尚未真正形成。一是农业灌溉方式仍有待改进,特别是高效节水灌溉尚有较大发展潜力,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效率仍有提升空间。二是工业节水体系不完善,部分工业企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取用水量大、重复利用率低。三是城镇用水存在节水意识不强、节水设施不足和管理落后等现象,部分管网老旧,跑冒滴漏问题严重。四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制度措施还不够完善,缺乏考核监督的刚性约束。

 2、 、 水资源严重短缺 , 供需矛盾 突出 。一是水资源贫乏,特别是近三年连续干旱情况下,本地水源几近枯竭,全市城市供水量的 90%以上依赖客水,现状城市供水水源已超负荷运行。现状城市水源供水能力为 5.6 亿立方米,预测 2020 年城市需水量 8.89亿立方米,缺水 3.29 亿立方米;预测 2035 年城市需水量 16.0 亿立方米,缺水 10.4 亿立方米,供水形势异常严峻。二是水资源安全保障应急机制不完善,应急备用和战略储备水源工程建设滞后。三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借用了引黄济青工程 142 公里输水干渠,形成了“卡脖子”段,输水能力受限,导致我市客水调引量不足。四是棘洪滩水库是我市唯一的客水调蓄水库,设计供水能

  13 力 65.6 万立方米/天,近年来出库水量经常达到 130 万立方米/天,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我市单一渠道输送客水、单一水库调蓄客水的状况,难以保证我市城市供水安全,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将造成供水危机,引起社会恐慌,影响社会稳定。五是水资源配置体系尚不完善。水资源配置工程网尚未全部完成,水资源配置能力不足,水资源调度手段有待提升,难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六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体系尚有提升空间,水厂设施设备不完善、水厂之间缺乏联网互济支援、部分村内管网老化漏损较严重,部分位置偏远和高海拔村庄仍为单村供水,存在饮水安全隐患。

 3、 、 非常规水源开发滞后,利用量低。一是开发利用规模小。目前我市非常规水处理能力仅为 1.6 亿立方米/年,利用量仅为 0.9亿立方米/年,占全市供水总量的 10%。二是配套设施不完善,应用范围小。由于没有系统的非常规水利用配套设施布局规划,资金投入、用户推广及各项政策不配套,目前我市再生水主要应用在城市卫生、市政浇洒和城市河湖补水,淡化海水主要应用在工业。非常规水极少用于城市生活用水,除车辆运输用于绿地浇灌外,大部分用于非常规水厂周边,与国内外先进的非常规水利用水平有很大差距。三是再生水处理水质标准低。目前我市再生水出水水质仅部分指标能达到 V 类水标准,限制了再生水的使用范围。四是政策激励少。目前在非常规水应用方面缺乏相应的支持政策,还没有形成合理统一的非常规水开发利用市场机制、定价

  14 机制和财政补贴机制,全面推广应用存在较大困难。

 4、 、 防洪减灾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 水旱灾害威胁依然严重 。一是大部分河道达不到防洪标准;部分区域海堤缺失,已有的海堤尚有达不到防潮标准的堤段。二是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已完成多年,陆续出现不同程度的病险情况;小型水库尚未全部进行除险加固。三是农村小型水源工程老化失修,防洪抗旱能力不强。四是投入不足,绝大多数小型水库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运行管理经费和维修养护费用无着落。

 5、 、 水污染形势依然严 峻,水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艰巨 。一是随着城市迅速扩张,生活、生产用水日益增长,挤占了农业、生态用水,河道断流,水体自净能力不断下降。二是农村污水收集处理率低、城镇污水处理深度不够,河道生态治理率偏低,局部生态系统退化,省控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 77.8%,水体污染问题依然存在。

 6、 、 水管理体制尚不完善,深化改革任重道远。一是涉水事务部门职能交叉、权责不清,蓄水、供水、用水、排水等各环节分头管理,优化配置效能不高。二是目前我市原水存在多种水价,且各类水源价差较大,不利于水资源的统一配置,也不利于充分利用客水。三是水资源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产业布局、园区开发、城市建设等尚未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尚未落到实处。四是依法保护、促进节约、规范运作的水权水市场制度尚未建立,市场

  15 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尚难以充分发挥。五是水利执法专业力量不足,执法不严、力度不够等问题依然存在。依法治水管水体制机制尚不健全,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任重道远。

 三、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青岛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眼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城市现代化目标定位,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增强水安全保障能力为主线,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把握“以水定产、以水定城”的发展原则,加强水安全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水管理体制机制,地表水、地下水、黄河水、长江水、非常规水五水并用,节水、供水、洪水、涝水、污水五水并治,工程、经济、行政、法律、科技五策并举,为建设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时尚美丽、更加独具魅力的新青岛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保障有力。加快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体系,为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支撑。

  16 2、 、 坚持民生优先。加强民生水利工程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饮用水、水环境等问题,继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3 、坚持节水先行。把节约用水贯穿于供给需求全过程,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与强度双控行动,建立节水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

 4、 、 坚持人水和谐。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顺应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以水定需、量水发展。

 5、 、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优化配置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海水、再生水和雨洪水。加强水系连通,加大引黄引江能力建设,加强水源调蓄工程建设。实施水利工程综合整治,统筹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水生态退化等水问题。

 6、 、 坚持 改革 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管理方式和方法,大力推进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努力破除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注重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促进水利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三)规划依据 1、 、 相关 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 、相关政策、文件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3)《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4)《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山东省水安全保障总体规划〉的批复》(鲁政字〔2017〕224 号)

 (5)《山东省水利厅关于抓紧编制各市水安全保障规划和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水发规函字〔2018〕8 号)

 3 、相关规划、资料 (1)《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2)《青岛市水利现代化规划》(2011~2020)

 (3)《青岛市水资源综合规划》 (4)《青岛市水源建设及配置“十三五”规划》 (5)《青岛市城市节约用水综合规划》 (6)《青岛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 年)

 (7)《青岛市全域水资源安全及开发利用规划(2016~2020)》 (8)《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2017~2030 年)》

  18 (9)《青岛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 (10)《青岛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四)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青岛市全域七区三市,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即墨区、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总面积 11282 平方公里。

 (五)规划期限 规划基准年为2017年,近期为2018~2020年,中期为2021~2035 年,远期为 2036~2050 年。规划重点为近期、中期,远期为规划展望。

 (六)发展目标 1 、2020 年发展目标 节水水平保持全国领先。不断加大客水调引量大,水资源配置工程网进一步完善,水资源供给能力显著提升,防洪重点薄弱环节基本消除,水生态环境显著优化,实现水资源统一规划、调配和管理。

 (1)节约用水。年度用水总量控制在 14.73 亿立方米以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615,万元GDP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 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 2015 年下降 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 88%,生活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 95%,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低到 10%。城市建成区雨水资源利用率达到6%。

  19 (2)城乡供水。城市水源供水能力达到 9.60 亿立方米,其中本地水源供水能力 3.22 亿立方米,客水水源供水能力 4.77 亿立方米,海水淡化利用量不低于 0.99 亿立方米,再生水替代淡水量不低于 0.62 亿立方米。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3)非常规水利用。全市海水淡化产能达到 52.51 万立方米/天,再生水处理规模达到 88.9 万立方米/天。建立具有自主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工程设计建设、市政应用等完整产业体系。

 (4)防洪减灾。城区重点河道达到 50 年一遇防洪标准,20年一遇除涝标准;重点骨干河道达到 50 年一遇防洪标准,重要农村河道达到 20 年一遇防洪标准,5 年一遇除涝标准。病险水库基本消除安全隐患。

 (5)水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 80.4%,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 100%,重点流域地表水水质优良(III 类以上)比例达到 60%,满足径流控制率城市建成区面积占比达到 25%。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 160平方公里,林木绿化率稳定在 40%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70%。

 (6)现代水管理。河长制、湖长制和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得到全面落实。水权水价水市场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建立用水权初始分配制度。依法治水全面强化,水利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形成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

 2 、2035 年发展目标

  20 力争节水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科学合理的多水源供给保障体系和安全达标的防洪减灾体系,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初步达到人水和谐。健全高效顺畅的现代水管理体制,水安全保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1)节约用水。年度用水总量控制在 22.73 亿立方米以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 0.7,万元 GDP 用水量较 2015年下降 5%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 2015 年下降 5%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 90%以上,生活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99%以上,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低到 9%以下。城市建成区雨水资源利用率达到 8%以上。

 (2)城乡供水。城市水源供水能力达到 16.85 亿立方米,其中本地水源供水能力 3.59 亿立方米,客水水源供水能力 9.47 亿立方米,海水淡化利用量不低于 1.97 亿立方米,再生水替代淡水量不低于 1.82 亿立方米。农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

 (3)非常规水利用。海水淡化产能达到 90.51 万立方米/天以上,再生水处理规模达到 110.9 万立方米/天以上。海水淡化稳定水源及战略保障地位确立,再生水成为全市供水的稳定补充,非常规水纳入全市水资源平衡供需管理。

 (4)防洪减灾。城区河道达到 50 年一遇防洪标准,20 年一遇除涝标准;骨干河道达到 50 年一遇防洪标准;农村河道达到20 年一遇防洪标准,5 年一遇除涝标准。沿海区(市)、重点工(企)业建立完善的风暴潮防御体系。

  21 (5)水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 95.7%以上,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 100%,重点流域地表水水质优良(III 类以上)比例达到 70%以上,满足径流控制率城市建成区面积占比达到 80%以上。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 600 平方公里,林木绿化率达到 40%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 70%以上。

 (6)现代水管理。现代水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对全市城乡涉水事务做到全方位、全过程综合管理,使我市水安全保障水平进入国内先进行列,与国际化城市地位相适应。

 到 2050 年,实现更高层次上的供水安全、防洪安全和水生态安全,节水型社会全面建成,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水安全迈入保障无虞、智慧精准高层次发展阶段,满足人民群众对水日益增长的舒适性需求,实现人水和谐共生。

 专栏 1

  青岛市水安全保障主要规划指标表 类目 指标 现状 2020 年 2035 年 备注 节约用水 全市用水总量控制 (亿立方米)

 ≤13.54 ≤14.73 ≤22.73 约束性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6604 0.6615 0.7 约束性 万元 GDP 用水量下降 (立方米)

 9.2(较 2015年下降)

 5(较 2015年下降)

 >5(较 2015年下降)

 约束性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立方米)

 2.7(较 2015年下降)

 5(较 2015年下降)

 >5(较 2015年下降)

 约束性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 88 >90 预期性

  22 类目 指标 现状 2020 年 2035 年 备注 生活节水器具普及率(%)

 90 95 >99 预期性 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

 —— 10 <9 预期性 城市建成区雨水资源利用率(%)

 —— 6 >8 预期性 城乡供水 城市水源供水能力 (亿立方米)

 5.6 9.6 16.85 预期性 本地水源供水能力 (亿立方米)

 2.49 3.22 3.59 预期性 客水水源供水能力 (亿立方米)

 2.4 4.77 9.47 预期性 海水淡化利用量 (亿立方米)

 0.48 ≥0.99 ≥1.97 预期性 再生水替代淡水量 (亿立方米)

 0.24 ≥0.62 ≥1.82 预期性 非常规水利用 海水淡化产能 (万立方米/天)

 21.93 52.51 >90.51 预期性 再生水处理规模 (万立方米/天)

 21.9 88.9 >110.9 预期性 水生态环境保护 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79.2 80.4 >95.7 约束性 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 100 100 预期性 重点流域地表水水质优良(III 类以上)比例(%)

 54.8 60 >70 预期性 满足径流控制率城市建成区面积占比(%)

 —— 25 >80 预期性 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平方公里)

 —— 160 600 预期性 林木绿化率(%)

 40 >40 >40 预期性 自然湿地保护率(%)

 70 >70 >70 预期性

  23 四、主要任务 (一)落实节水优先政策,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以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农业、工业、城镇节水,建设活力海绵城市,加强节水激励机制建设为重点,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强化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1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1)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管理。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细化落实市、区(市)两级行政区域的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健全取水计量、水质监测和供用耗排监控体系,严控区域取用水总量。把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加强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

 (2)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全面落实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和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取用水量已达到或超过用水总量的区(市)暂停审批新增取水,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在区域发展、城镇化建设、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刚性约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强用水效率管理,修订完善用水定额标准体系,落实超定额(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征收水资源税制度。严格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

  24 污总量的区(市)严禁审批新增入河排污口。

 (3)强化水资源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健全水资源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围绕经济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从水旱灾害、水供求态势、河湖生态需水、地下水开采、水功能区水质等方面,科学评估全市及区域水资源安全风险,加强水资源风险防控。以市、区(市)两级行政区为单元,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建立水资源安全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

 2 、加强农业节水 (1)大力推进田间工程节水改造。加快实施农田水利项目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千亿斤粮食增产、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综合整治等,通过财政资金引导、示范区辐射、政策扶持等措施,引导各区(市)根据水资源禀赋条件和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提高用水效率。近期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12 万亩,中期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50 万亩。

 (2)积极推广农业节水新科技应用。加快推广农艺节水技术,在稳定粮食产量和产能的前提下,因地因水选择种植作物,鼓励种植耗水少、附加值高的农作物,增加花生、甘薯、杂粮等耐旱作物播种面积,建立作物生育时期与天然降水相匹配的农业种植结构与种植制度。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积极推广应用深耕深松、覆盖保墒、保护性耕作等技术,蓄住自然降水,用好灌溉水,增加田间土壤蓄水能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控制作物蒸腾,实现农艺节水。

  25 到 2020 年,全市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 260 万亩;到 2035年,全市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 310 万亩;到 2050 年,建成灌溉方式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战略等建设需求相适应,工程措施、农艺措施、农机措施、管理措施等相结合的农业节水体系。

 3 、加强工业节水 (1)加快淘汰落后高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依据《重点工业行业取水指导指标》,对现有钢铁、纺织印染、造纸、石油、化工等高耗水企业达不到取水指标要求的落后产能,进一步加大淘汰力度。

 (2)推广节水工艺技术和设备。加大工业节水技术和设备开发和推广力度,特别是钢铁、纺织印染、造纸、石油、化工、食品与发酵等高耗水行业,立足行业特点,积极引进国内、国际先进节水技术,研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先进节水技术设备。沿海火电、钢铁、石油化工等企业,优先利用海水作为循环冷却用水。

 (3)加强重点行业取水定额管理。严格执行取水定额标准,对钢铁、染整、造纸、啤酒、医药等行业,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企业,一律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超定额(计划)部分累进加价征收水资源税。

 (4)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严格控制新上高耗水工业项目,聚焦“四新”促进“四化”,大力发

  26 展高新技术产业。

 (5)提高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率。加强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推动工业节水减污协同治理。开展废水“零”排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树立一批行业“零”排放示范典型。

 (6)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重点在火力发电、钢铁、纺织印染、造纸、石油炼制、化工等六大高耗水行业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深入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活动。

 到 2020 年,钢铁、纺织、造纸、石油炼制等重点用水行业企业全部达到省级节水型企业标准。到 2035 年,食品发酵、化工等重点用水行业企业全部达到省级节水型企业标准,形成节水型企业建设长效机制。

 4 、加强城 镇 节水 (1)实施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加大城镇公共供水管网巡检、检漏力度,对使用年限长、管材落后等的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逐步实现供水管网独立分区计量管理,降低管网漏损。

 (2)加快节水器具普及与推广。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和民用建筑中,不得使用国家规定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对城市建成区内公共建筑、公共区域、工业企业等非居民建筑的用水器具制定换装计划并组织实施;鼓励老旧居民小区自主开展用水器具改造。

 5 、建设活力海绵城市

  27 以生态文明和低影响开发理念为指导,转变传统的排水防涝思路和污染治理思路,综合应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加大城市径流雨水源头减排的刚性约束,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建设生态排水设施,充分发挥城市建筑小区、绿地、广场、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在减少积滞水灾害的同时对雨水进行综合利用,有效缓解城市内涝、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和海滨山城特色的海绵城市。近期,建设海绵城市重点建设示范区 1 个,总面积 25 平方公里,建设海绵城市相关项目 270 个,实现雨水资源利用率达到 6%。中期,以示范区建设为模板,在全市范围内推行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建设,雨水资源利用率达到 8%以上。

 6、 、 加强 节水激励 机制建设 (1)研究制定节水激励政策。按照“定额内讲公平,超定额讲效益”的原则,对于符合条件的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单位、节水型小区及水效领跑者等用水先进单位,落实国家关于节能节水税收“三免三减”优惠政策。农业用水户、工业用水户节约的水资源可以有偿转让。建立公开、公平、透明的水价形成机制,逐步实现由“暗补”变为“明补”。

 (2)制定出台节水优惠政策管理办法。采取财政扶持、金融倾斜、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实施节水减排项目。每年从水资源税、超定额(计划)加价水费中提取一定比例支持企业节水技

  28 改和非常规水源利用工程建设。对实施节水、减污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在申请扩大取用水规模时优先考虑。理顺再生水价格体系,促进工业企业再生水循环利用。

 (3)全面开展节水载体创建活动。把“节水减污、节水减排、节水增效、节水增粮”作为主要目标,部署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节水型城市、节水型园区、节水型社区、节水型企业、节水型机关、节水型公共服务机构、节水型校园、节水小镇等节水载体创建活动,将创建情况纳入对区(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考核,创建结果与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等挂钩。

 专栏 2

 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 工程名称 主要内容 农业节水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大力推进田间工程节水改造,发展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近期,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12 万亩,估算投资 3 亿元。中期,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50 万亩,估算投资 12.5 亿元。

 工业节水 工业节水示范工程 加快淘汰落后高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推广节水工艺技术和设备,创建废水“零”排放示范典范企业,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加强重点行业取水定额管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城镇节水 城镇节水工程 加大城镇公共供水管网巡检、检漏力度,不断加强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更新改造。持续加快节水器具普及与推广。

 海绵城市 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重点工程 加快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和海滨山城特色的海绵城市,近期,建设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海绵型公园和...

推荐访问:青岛市 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