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6.近大远小透视现象》人美版(北京)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 一、 教学分析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知道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物体的近大远小现象只是人视觉的一种感受,理解物体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透视规律。知道什么是视角、视平线、消失点。

2、 能运用纸材制作表现近大远小的小学具,总结出近大远小的规律,绘制一幅表现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作品。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制作和绘画实践等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关透视知识,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地用美术的眼光去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

2、 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的欲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逐步形成学生对西方绘画艺术的理解。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生活中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现象。体会客观物象所呈现的近大远小的透视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三维透视规律,能用二维绘画的形式表现物体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3.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 教学内容: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一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中第十册的内容。与《深远的空间》(欣赏评述)和《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电脑美术)》组成一单元。近大远小是绘画透视中最基本的现象,它可以表现出画面的空间感,是一种运用广泛而富有表现力的绘画语言。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从生活环境中观察、思考,感悟近大远小这一客观现象,通过对大量图片的观察与分析,运用纸立体造型设计制作和以绘画的形式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加深对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理解,并总结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规律,提高形象思维能力。本节课概念、规律较抽象,学生经验较少,有一定难度,是本单元中重要的一课。

学生情况:
五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不陌生,只停留在视觉感受,还没有正式接触到透视知识,对透视的变化规律尚不明确,对用平面表现三维空间的具体方法也基本停留在前后遮挡关系上,对本节课知识有一定困难。但学生能够进行仔细的观察,有一定的分析、探究问题能力,能够大胆提出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有学习新知识的欲望。这就需要提供有效的方法、手段及学习资源,进行精心的设计,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引导学生观察、思维、探究、总结,感悟近大远小这一客观现象和规律,巧妙的化解难点,并在绘画创作中体会验证。

二、 教学设计思想 1、教学策略设计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是美术专业知识性很强的一课。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通过对比观察、实验论证,从中发现规律,加深认识,建立概念,并尝试运用这一规律表现生活场景,是发展学生形象思维、提高绘画表现力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本课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实施过程做出合理安排。

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而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为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本课依据这一基本理念,制定有效的教学步骤和策略。首先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创设情境,引导观察,发现现象。进而组织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透视现象,总结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规律,再解释视角、视平线、消失点等相关美术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树。再通过制作简单的小学具,实验、观察,更好的体验物体由近到远时,感知里发生的由大变小的变化过程;
接着演示一幅典型的表现景物近大远小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悟到借助视平线和消失点在二维平面上表现出三维立体空间的具体方法。通过实践创作,帮助学生实现运用美术知识指导绘画实践的目标。学生作品和大师绘画作品的展示帮助学生,进行评价和提升。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这节课的技术准备工作主要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制作教学课件、资源,上课时在各个教学环节通过多媒体电脑展示给学生。教学导入环节,由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片段,创设情境,引导观察,发现现象,引入主题。新授环节,为学生提供展示特点鲜明的景物图片欣赏和分析,从中引导学生发现、总结透视规律。应用电子白板交互功能,在原图中画出视平线、消失点,结合真实画面为学生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新知,突破重难点。并让学生自己在白板上画出图片中的视平线和消失点,使学生参与、体验,加深认识、理解,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探究、参与实践的愿望。艺术实践环节,欣赏大师和小朋友的作品,体会作业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创作;
运用音乐为学生创作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反馈评价环节,及时展示学生作品师生交流评价,激发学生成功的喜悦和进一步提高的愿望。提升拓展环节,通过各类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的作品图片,有名画《米德尔哈尔尼斯的道路》、山水画、儿童画、还有电脑制作的画等,帮助学生理解透视现象的不同表现形式和方法,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更广阔的思路。信息技术与本堂美术教学的整合应用,为美术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崭新的理念和手段,有效的教学策略,巧妙、有效的化解了抽象的概念和规律,为美术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3、 教学媒体的准备及使用环境 硬件要求:普通多媒体教室,有交互式白板。

具体准备情况:《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这节课的技术准备工作主要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制作Power Piont演示文稿,上课时通过多媒体电脑展示给学生。一是搜集大量的景物图片供学生欣赏和分析,从中发现、总结透视规律;
二是搜集各类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的作品图片,有名画《米德尔哈尔尼斯的道路》、山水画、儿童画、还有电脑制作的画等,帮助学生理解透视现象的不同表现形式和方法,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三是通过演示文稿讲解视角的概念和透视现象的形成的原因,使学生明白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是一种视觉感受。

美术教学要注重演示的环节,这节课中,教师演示借助视平线和消失点表现景物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时,直接在小黑板演示,加强教学的直观效果。

使用交互式白板功能,在原图中画出视平线、消失点,结合真实画面为学生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新知,突破重难点。并让学生自己在白板上画出图片中的视平线和消失点,使全班同学都能很直观地看到学习的成果。

4、 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课中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在回答问题准确度、制作小学具、观察分析透视现象等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及时评价。

展示与评价环节:
1、 自评:学到了哪些知识,能否运用到绘画中来。

2、 他评:判断画面的透视关系是否表现准确。

教师评价:重点分析学生作业中不符合透视规律的地方,予以适当的修改。

评价量规 1、 知道什么是视角、视平线、消失点。

2、 知道物体有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的透视现象。

3、 能在出示的图片中找到视平线和消失点。

4、 能绘制一幅表现物体近大远小的画。

能准确的表现出物体的透视现象。

5、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 阶段 教师活动 媒体使用 学生活动 设置 意图 创设 情境 导入 由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片段引入主题,本课学习怎样在平面中表现出深远的空间,并板书课题《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播放《喜洋洋与灰太狼》(灰太狼被炮竹炸飞)动画片段 观看动画片,说自己的看法 激发学生兴趣,导出课主题 新课 部分 观察 体验 (一)分析透视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画中景物的大小、高低、宽窄的变化。

设问:这些变化有规律吗?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出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实远虚的透视规律,并书写在白板上。

小结:透视现象。

播放ppt课件:透视规律鲜明的图片 交互白板:总结填写透视规律 观察画中的景物大小、高低、宽窄的变化,理解透视的变化规律 学生回答 诵读、记忆 倾听,记忆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透视规律 (二)感受身边的透视现象 观察我们的教室里都有哪些透视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一本书放在眼前,慢慢向后移动,观察变化。

观察教室里课桌、荧光灯等物品 观察书、感悟书的变化 感悟透视现象无处不在 (三)制作小学具 讲述:按老师的样子画出长10厘米,高8厘米的长方形的左、上、右三条边,并有刻刀刻开。

引导学生用手向后缓慢推动中间的部分,观察它上边的宽窄、左右两边高低的变化。

素描纸 、刻刀、直尺等 动手制作小学具 反复推动几次,观察体验中间部分的宽窄、高低的变化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透视现象的规律 (四)解释相关概念 1、介绍视角 播放课件。讲解视角的概念和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成因。

播放ppt课件:视角和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成因示意图 倾听、观察、理解、记忆 明确视角概念,理解物体的近大远小只是人的一种视觉感受现象 2、讲解视平线、消失点 结合具体图片,讲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概念。

画出图中的视平线和消失点 出示下图,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画出视平线和消失点。

分别出示图片,请学生画出视平线和消失点 小结:视平线和消失点帮助我们把深远的空间更真实地表现在平面的画纸上。

播放ppt课件:典型图片 教师利用白板画出视平线和消失点。

学生利用白板画出视平线和消失点。

倾听、理解、记忆 观看、理解 尝试画出视平线和消失点 讲解透视知识,增强视觉的直观感受,突出教学重点 (五)教师演示 边讲解边快速在小黑板上演示一幅典型的近大远小的景物画面。

小黑板:典型的近大远小的景物画面 结合所学知识,观看、思考 直观地进行理论知识到绘画实践的迁移 艺术 体会 实践 创作 欣赏大师和小朋友的作品,体验作业的不同表现形式,提出作业要求。

播放ppt课件:大师和小朋友的作品 观看,感受 让学生实际感受应用透视知识 辅导要点:是否符合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播放背景音乐 动手创作实践 作品 反馈 评价 展示、评价部分学生作业,师生共同点评。

实物投影学生作业 说说感受与体验,点评他人作业。

欣赏学生的作品,并正确评价 总结 提升 拓展 总结本课的知识点。介绍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激发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欲望。

欣赏古今中外的画作,看看画中是怎样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的。

正方体石膏形体 播放ppt课件:
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播放ppt课件:古今中外的画作 观看,倾听 总结本课知识点,激发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 六、 课堂教学流程图 视频 提出问题 板书课题 开始 观看 发表见解 艺术实践 新授部分 分析透视规律 ppt 感受透视现象 制作小教具 解释相关概念 Ppt 白板交互 演示典型透视绘画方法 欣赏作品 ppt 作业展评 艺术实践 教师点评 学生自评互评 ppt 平行、成角透视, 古今中外画作 课后拓展 结束

推荐访问: